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

張濟身邊的人,此刻都是暗揣利刃,想要入帳之後尋機刺殺董璜和董旻。

但是張濟現在仔細的一打量,發現對方的帥帳之中早就有諸多護衛在了,而且還有呂布這樣的猛士,讓他手下這些人如何能夠行刺成功呢?

眼看著呂布意氣風發站在董旻和董璜的面前,一臉譏笑的看著自己,張濟的臉色憋得通紅,既無奈又無助。

就見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呂布,要殺就殺吧,我今日落到你的手裡,也沒什麼好說的!成王敗寇而已,張某人今日雖然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呂布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你倒是頗有豪傑之勇,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成全你,且待我親自動手拿了伱的性命,給你留一個全屍,也算是全了咱們這些年的同僚之誼。”

說吧,就見呂布拔出了腰間的佩劍,向著張濟走了過去。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張遼突然喊了一聲。

“奉先且慢!”

呂布已經舉到半空中的劍,頓時間就停住了。

他下意識的看向了身後的張遼,臉上露出了不解之色。

卻見張遼大步流星的走到了張濟的面前,他環首看了一圈張濟身後的人,心下略略思索著。

就聽他隨即說道:“胡軫乃是叛逆之人,他這一次想要奪取長安,乃必然失敗之事!張將軍是董公麾下的大將,這些年來備受董公重用。”

“如今,董公已經受封為了太傅。”

“我等自當遵從董公之意,歸順朝廷,為朝廷建功立業,封妻廕子,方不負這一身本領,一腔抱負!”

“張將軍乃是明理之人,想來不會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的吧?”

相比於適才呂布的咄咄逼人,張遼的話很明顯就比較有親和力了,張濟聽在耳朵裡也感覺比較舒服。

便見張濟的面色逐漸緩和了下來,雖然依舊是有些緊張,但至少不似剛才那般視死如歸了。

“文遠之言我也知道,此時背叛朝廷不是明智之舉,但是胡軫與我有同僚之誼,更是多年相交,況且劉德然乃是何等樣人,我等心中皆不清楚……此人當初是如何對李傕和郭汜的?若是我等歸降,他日後追究起我等的先前之罪來,我等又當如何?”

張遼搖了搖頭,說道:“張將軍,這你就想錯了!丞相確是仁義之人,他對待手下降將,絕不會實行詭詐之策。”

“當初斬殺李傕和郭汜,一則是二人迫害民眾之罪太深,二則也是為了借李傕和郭汜剷除王允等朝中敵人。”

“如今,朝廷已定,敵系皆無,我等跟隨董公歸順朝廷,正是為朝廷建功之時!對於劉丞相來說,若是在我等歸順之後,將我等斬殺,豈不大大折損他的聲威和聲望?”

“如此不智之事,丞相斷然不會為之。”

“況且,若是依張將軍所想,你現在也是死,歸順朝廷也是死……但是你現在卻是必死,歸順朝廷之後,還有幾分生還之地,為何不為自己還有自己的家族博一個生還之機呢?”

“遼聽說李傕雖然死了,但他的家族之人目前在涼州受丞相的庇護。”

“雖然如此揣度有些不好,但是張某認為,丞相和李傕之間必然有所交易……李傕如今雖然死了,但丞相依舊履行諾言對待李傕的家人非常之好。”

“可見,丞相雖然是當世雄主,但卻是一個有信義之人。”

“張將軍若是能夠迷途知返,相助丞相平定叛亂,助丞相收攏各部西涼軍,想來張氏家族日後的結局總不會比不上李傕的家族吧?”

“這只是遼一點淺顯之見,至於應與不應,全憑張將軍一言而決。”

呂布聽張遼這麼說,皺起了眉頭。

他似乎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弄死張濟,但是如今張遼當著眾人的面說出這話,反倒是讓呂布有些不好下手了。

就在這個時候,董旻站了出來,說道:“張將軍,咱們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這些年你我皆追隨在兄長身邊,張將軍乃是何等人,別人不知,董某最是清楚不過!若張將軍願意歸順,相助丞相成大功,日後我必然向丞相稟明,為張將軍今日之舉擔保,斷不會使張將軍有所閃失。”

董璜也站了出來,說道:“我也願意為張將軍擔保。”

所有人都願意站出來替張濟擔保,唯有呂布在旁邊默不作聲。

張濟的心情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來回看著在場眾人,最終長嘆了口氣,拱手說道:“諸位同僚對待張某之厚恩,實在是令張某慚愧!我犯了大錯,願意將功補過,待我回去整點兵馬,與諸位將軍會合,咱們共同去郿塢,先拿下楊定,然後再襲擾長安的胡軫……如何?“

張遼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張將軍乃是一言九鼎之人,我等相信張將軍!”

說罷,張遼看向了其他人:“諸位也都沒有意見吧?”

大家到了這時候,還能說什麼。

隨即放走了張繼濟。

說實話,就這麼放張濟走,大家心中實在是有點兒沒譜。

但是張遼畢竟不同等閒,他在幷州軍中也是除呂布之外第二號人物,且其手下的兵馬不歸呂布統管,自主性強。

所以說張遼在這些人中說話極有分量。

而且張遼在用兵方面也非常厲害,這一點在場的人都知道,就連呂布在統兵方面也自認為較張遼有所不及。

董旻畢竟是董卓的弟弟,就算是張遼能力再強,以董敏的身份直接向張遼問個究竟,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他隨即開口。

“文遠,咱們事先不都是商量好的,張濟若是來此將他就地斬殺嗎?怎麼事到臨頭,你反而是要他招降呢?”

張遼說道:“張濟雖然反了,但是他畢竟是我們的同僚,若是能把他招降,對於朝廷的大業也是有好處的,至少能夠使我們很多西涼軍的同僚不必自相殘殺。”

“再說,我今日看張濟前來,他的侄兒張繡並未隨同他一起來。”

“據我對張濟軍的瞭解,張濟軍中,除了張濟本人之外,張繡也擁有領導全軍的能力,張濟若死,張繡必鐵了心的與我們作對,到時候他率領大軍來與我們交戰,勢必會對我們造成一定的損傷。”

“今日,張繡今天若是隨張濟前來,我必不阻止幾位將他們斬殺……但是張濟既然沒有到,那對於我們來說,斬殺張濟就不是最好的選擇。”

董敏、董璜等人聽到這兒,方才恍然大悟。

他們對張遼臨機應變的能力非常讚賞。

不過,看著受到眾人一致讚揚稱讚的張遼,呂布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張遼似乎在某些方面開始超越於他。

當然,並不是在每一個方面,而是在某些方面。

但是即使如此,也讓呂布心中有些憂鬱。

倒不是呂布過於小心眼……而是幷州軍一向是以強者為尊的!呂布這些年之所以能夠統帥幷州軍如此遂順,就是因為他各方面能力在幷州諸人當中無人能比。

即使是張遼,在各方面,原先比他也是差了幾分。

但是張遼畢竟年輕啊,如今他已經成長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幾乎可以與呂布平肩了。

就聽張遼繼續說道:“張濟若是明白人,經過了這一番後,回去定然是收拾兵馬前來投奔我們,但他若還是執迷不悟,想來他也不會再輕易來進攻了,畢竟剛才出了這麼大的事兒,他心中也明白朝廷必然有所準備,想來他應該是坐山觀虎,不敢輕舉妄動,”

“如此倒也是給丞相那邊爭取到了時間,等丞相將其他西涼軍駐部消滅之後,張濟這一支孤軍就不足掛齒了。”

“而且也不需要我們幷州軍和二位將軍的兵馬來與他們正面相抗,如此倒也能保護我們的大部分士兵不受損傷。”

張遼分析的句句透徹,而且入情入理,讓在場眾人大感佩服。

隨後就見張遼轉向了呂布,衝著他拱手道:“遼適才一時情急,故而妄自做了臨機之決,還請將軍恕罪。”

其實張遼在呂布麾下一直自主性就比較高,他獨斷專行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呂布拿他也沒有什麼辦法。

不過,他既然肯向呂布道歉,那就說明他還是給呂布幾分面子的。

就見呂布笑了笑,說道:“文遠有急智,能夠在臨機之時做出最好的決斷,這已經是我等天大之幸,又何須告罪呢?”

說吧,便見呂布還哈哈大笑,一副不在意的樣子。

張遼便也無所謂了。

……

而張濟返回了自己的軍隊之後,立刻找到他侄兒張繡,並派人前去呂布、董璜等人處送信,與他們相約共同率兵直襲郿塢,去攻打西涼軍楊定的後方。

看來張濟還是非常識時務的,在關鍵時刻知道應該幫誰。

楊定千算萬算,沒想到張濟居然會臨陣倒戈,倒向了劉儉一面,還攻打他的後方!

他正率兵在郿塢中劫掠,突然受到了襲擊,一時間根本不能有效迎戰,倉促之下被張濟、呂布、董璜等人打的大敗。

楊定本人的能力本來就不如這幾個人,如今再加上驟然被襲擾,無法應變。

他所能夠做的就是讓自己手下的將士們各自為戰,他自己則是尋機倉皇出逃,渴望能夠殺出重圍。

但很可惜,張濟,呂布,張遼早就算準了楊定要逃跑,他們兵分數路,在郿塢周邊巡視,等他奔逃。

而呂布正好撞上了楊定。

見了楊定之後,呂布二話直不說,直接揮舞方天畫戟縱馬而上,一戟將楊定刺於馬下。

殺死了楊定之後,呂布、張遼、董璜等人便立刻開始招降楊定手下的西涼軍。

楊定手下有不少人都歸順了董璜,畢竟董璜代表的人是董卓,而董卓在西涼軍中畢竟還是威望最高的存在。

雖然他們中間依舊有一些負隅頑抗者,但剩下的這些負隅頑抗者對於呂布、張遼等人來說並不難對付,頃刻間就把他們全部殺敗。

楊定死了之後,呂布、董璜夥同張濟一同向著長安的方向進發。

而董旻則是在後方看守這些剛剛被招降的西涼叛軍。

……

楊定偷襲郿塢失敗,西涼軍其他幾路兵馬目前也是進展不順。

李蒙、王方分別一南一北去擋住劉儉安排在長安的兩路大營。

但是這兩路大營的兵將早就伏擊在西涼軍前來偷襲的道路上了。

南面分別是張郃、顏良、高覽。

北面則是徐榮,文丑,公孫瓚。

單看這兩路將領的配置就足以碾壓李蒙和王方這些西涼軍將領了。

畢竟,西涼軍將領之中,最能打的人是胡軫、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

樊稠昔日戰死,現在張濟又倒戈了,李傕和郭汜都被劉儉殺死,剩下的這些戰將,雖然也是久經沙場的猛人,但是和劉儉手下的精銳戰將相比,還相差許多。

此刻,南北兩路兵馬在大道上進行著激烈的搏殺。

“上!都給我往上頂啊,不過是區區的河北軍,爾等如何速戰不勝?”

“傳令左右兩部分別率騎兵從兩路進行突襲,一定要將他們的軍陣衝開!”

李蒙像是瘋了一樣,向著手下的校尉和別部司馬們下令。

但是他面對的是跟隨了劉儉多年、精通戰陣的張郃、顏良、高覽。

高覽固守本鎮,指揮將士們穩住陣腳,並派強弩兵和弓兵守住左右兩面的陣勢。

西涼軍的騎兵縱然會從側面掩殺,但是河北的強弩卻也不是白給的。

每次騎兵想要來切開他們的陣勢,高覽就會令強弩營進行箭雨射殺,讓騎兵們不戰而退。

西涼騎兵連續進行了三次掩殺,都被河北的強弩射退了。

而河北的強弩之所以如此厲害,一方面確實是河北的將士們善於射箭。

另一方面也是河北的武器製造業……特別是連弩方面進展神速。

經過了河北工匠們多年的研究,河北生產的連弩已經能夠達到一弩五連射的程度。

放眼整個大漢朝,在古代軍工體系建設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河北軍了。

李蒙變的異常焦慮。

他不斷的催促,讓手下人攻勢變的越來越猛,

但此時的李蒙卻忘記了,他此番乃是為了阻擋河北軍去支援長安的……

但是如今在不知不覺間,他竟被河北軍牽著鼻子走,攻守異位,現在反倒是變成了河北軍採取防守之勢。

這就是河北大將張郃的本事了!

張郃跟隨劉儉多年,幾乎每一戰都有張郃的本人的身影。

他身經百戰,經驗豐富,面對西涼軍的來襲,他制定了周密的部署和計劃。

其中,誘導李蒙轉守為攻,拼命向己方進兵,就是張郃的作戰計劃之一。

他打的異常沉穩。不驕不躁。

長安那邊,張郃並不擔心。

丞相已經做好周密的部署,無需他多操心。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以沉穩的心態來對抗李蒙,只等李蒙露出破綻,就可以一擊必勝。

劉儉手下的將領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經過多年的磨礪,他們都明白在戰場上心態一定要穩,萬事一定要戒驕戒躁。

西涼軍的裝備雖然不及河北軍,但是論以作戰經驗來說,西涼軍幾乎與河北軍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河北軍還要高一些,所以說,雙方可以算得上是勢均力敵。

但是河北的將軍們相信他們一定會戰勝西浪軍,因為河北的將領,包括劉儉本人一致都覺得西涼軍大部分的將領心態都不好。

一旦碰到緊急情況,他們都會表現的比較癲狂。

在應對戰場上的局勢時,他們沒有一個穩重的心態,在這一方面,河北將領們都做的比較好。

哪怕就是昔日脾氣火爆的顏良、文丑等人,也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心理素質都變得非常好。

高覽負責在本鎮中固守陣勢,不讓西涼軍有可趁之機,張郃則是縱觀全域性,穩定軍心,而大將顏良則是率領著騎兵隊伍繞著軍陣的外圍與西涼軍廝殺,他也並不著急對西涼軍發動猛烈攻勢,而是尋找對方的破綻,在關鍵時刻進行雷霆一擊!

三個人配合的可謂天衣無縫。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傻子還是戰神

單手拿捏副校長

反派大小姐想要成為旅行魔法師

玻璃菸灰缸

快穿之派大星成了炮灰大反派

月下花豬

菊生於末

菊生大士

難得一相逢

悸旬

不逾今生

如銀似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