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罷,楊廣帶著一群臣子在同明殿後苑散步消食,後於一座軒亭就坐用茶、奏對。

楊廣的才華自不必懷疑,然而楊二和那個李二一樣,都有喜浮華、好大喜功的特點。

區別的是楊二放不下貴族的面子和皇帝的身段,像李二殺功臣之前,還要呼天搶地、哭天哭這種事,楊廣是萬萬做不出來的;雖然他在楊集慫恿之下、扶楊素靈柩出府了,而他當時也心甘情願,可事後,卻向楊集抱怨說他很彆扭,老是覺得他的作為很假、很虛偽。

(注)

但是同時,他卻又很要面子、很好勝;做夢都想在方方面面上超越前人,而“修建隋雲臺”這種能夠收買人心、體現皇恩浩蕩、激勵後人的工程,太對楊廣的胃口了。

他不僅深表認同,讓宇文愷當作頭等大事來辦,還要求搞得規模大、氣勢宏偉壯麗。

宇文愷現在肩負著開鑿永濟渠的歷史使命,分身無術,只好惋惜的把這項收攬文武大臣、勳貴子弟好感的工程讓了出來,並且向楊廣推薦了何稠,認為何稠在城市設計和建設方面不如己,可是論起精雕細琢、機關學術、橋樑和大樓承重等方面,自己卻是拍馬難及。

祭奠功臣的建築群落若是由何妥修建,必能令所有人滿意。

楊廣接受了這個建議,任命何妥為將作少監,令其在洛陽城內擇地修建“大隋英烈祠”。

“大隋英烈祠”的“硬體”好辦,入駐“大隋英烈祠”的人選卻難選。

大隋人才輩出,功臣名將多不勝數,如果按照“雲臺二十八將”的標準來選,少說也有數百人,楊廣可以授受數百人入駐“大隋英烈祠”,但楊集朝會上提到的李崇、劉隆、李充、李徹等人僅僅只是在區域性戰爭中取得大功,如果拿他們和楊爽、楊素、韓擒虎等人相提並論,不僅不合適,而且還容易引起大糾紛、大混亂。

對此,蘇威建議道:“聖人,老臣按功績分等級,按照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方式來劃分.”

“可!”

楊廣是皇帝,對這種與“神”掛鉤的劃分方式,極為喜歡。

高熲聞言,立即做出了補充:“聖人,‘大隋英烈祠’一旦建成、面向百姓開放,必將成為有志青年瞻仰功臣名將的聖地,為了確保它的神聖地位、及朝廷的公正和權威;各個等級,理當寧缺毋濫.”

高熲在軍事、政務、改革等領域都有傑出成就,入駐“大隋英烈祠”的資格綽綽有餘,但是老實說,他也不想與“普通將臣”同列一級,故而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當然,這個建議合情合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聖人,我有個疑問.”

因為不是在朝堂之上,楊雄說話也比較隨意,見眾人看來,接道:“像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這種有功有過的人,能否入選?”

楊雄這一問,眾所呆滯。

紛紛將目光看向上首的楊廣。

楊廣也為難了,皺眉不言。

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在大隋開國之初,皆是決定性的人物;尤其是許多關鍵性的戰爭中,他們都是扭轉乾坤的存在;可是後來,這類人在醉生夢死的生活中“墮落”了,犯下了不少“罪責”,因而被楊堅一一處死。

對於這類譭譽參半的人,說是功臣,沒錯;說是罪人,同樣沒錯。

要是以功績論英雄,他們絕對有資格列入“大隋英烈祠”,但論起品德、節操,卻是萬萬不行的。

選前者,不大對頭。

但若唯品德節操論,被朝廷評為貞潔烈婦的女人,品質比所有功臣名將還要高潔,但你不能將她們納入“大隋英烈祠”,否則,“大隋英烈祠”便是一個笑話。

“金剛奴,你怎麼看?”

楊廣想不出兩全其美之策,便把問題甩給了楊集。

霎時,眾人看看楊集!

目光,耐人尋味!

楊集明白大家為何如此,一切皆因他弄死了人見人厭的賀若弼一族;不過他還是講出了自己的看法:“功是功、過是過,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立下了大功,給大隋王朝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基礎,他們也有才擁有腐朽、腐敗的條件.”

這下子,不光是臣子驚訝,便是楊廣也感謝驚訝,他也以為楊集反對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入選的,然而這個答覆卻顛覆了他想象。

不過,他也沒說什麼,示意楊集繼續。

“他們的功績,我們不能否定,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若是朝廷將他們撇開,熟識他們事蹟的百姓,會認為朝廷‘大隋英烈祠’很小氣、很片面,繼而影響大隋英烈祠的公正和權威.”

楊集說道:“我認為朝廷可以將他們列入‘大隋英烈祠’,但銘刻他們功過時,要實事求的講;至於評說之言,則一字不刻,是非曲直,由世人評定。

這樣既能體現朝廷的氣魄、氣度,也能起到警示世人的妙用.”

在對待譭譽參半的臣子的問題上,李二就表現得很大氣、大度。

哪怕侯君集反他要弄死他、哪怕張亮萌生造反異志,他也沒有將這二人從凌煙閣二十四名臣上抹除。

也因此,世人知道“人不能犯錯、人不能犯罪,否則晚節難保”;世人知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便是王公大臣、開國將臣犯了錯,也將受到相應的制裁”。

而李二本人,也獲得千古美名。

相比之下,楊廣他在這個問題上,就顯得很小家子氣了。

楊玄感起兵造反之時,大隋“古老專家”衛玄掘了楊素墳墓、焚燒其屍骸遺骨,然後再將其祖塋剷平。

雖說此舉是衛玄“向士卒們表明必死的決心”;可皇族“也是”弘農楊氏一員,要是沒有楊廣默許、命令,衛玄敢這麼做才叫有鬼了呢!

當然了,楊集的老子楊爽也是一個粗暴的“郭氏古老專家”,不過他挖的、燒的,都是突厥人的先祖,目的是激突厥人去聖人送死,其目的和意義,自然和“衛玄”不同。

眾臣心中,比較贊成楊集這個說法,但是決策權在楊廣手上,他不開口,大家也不好說什麼。

楊廣皺眉思忖,半晌方才抬眸看著楊集,緩緩的說道:“可他們畢竟犯下了大錯.”

楊集目光灼灼的盯著楊廣,沉聲道:“可我大隋不是胡人為主的胡朝、不是野蠻的異族;也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亂世.”

楊廣呆了一呆,霍然驚醒。

胡朝、域外異族朝廷秉承唯功論、唯過論;民間信奉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的理念,這便使各部之間紛爭不斷、戰亂不休。

關隴貴族何以如斯放肆?是強者為尊、武力至上的理念作怪。

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何以變得判若兩人、肆無忌憚?是強者為尊、武力至上的理念在作怪。

若他們刀刃對外,自無無妨;可他們對著的是大隋王朝、對的是皇帝寶座、對的是本國子民。

這也是楊堅生前拼命復漢制、推漢禮、立漢律、鐵面無私的深意和苦心。

誠然,楊堅是以大隋王朝的傳承為上,可大隋的利益與百姓一致,最終受益的,又何嘗不是弱小的百姓?

畢竟刀兵一起,最悲慘最可憐的群體便是普通老百姓,若是律法、漢家特有的道德觀念能夠約束所有國人的行為、讓大家都能紀守法,百姓何至於飽受戰亂之苦?

楊廣念及於此,已經贊同了楊集之見,他目光掃視眾臣,沉聲問道:“諸公以為衛王此見如何?”

你這個當皇帝的,都動搖了,我們這些當臣子的,還能如何?況且,誰沒有一點過錯?就算自己是聖人,可自己死了以後,萬一子孫犯下大錯,自己的雕像豈不是也跟被移出“大隋英烈祠”、享萬世罵名?

所以大家起身,紛紛抱拳行禮,最怕子孫走上楊素子弟道路的高熲率先開口道:“聖人,衛王真知灼見、目光長遠,臣無異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楊廣聞言,點了點頭,向高熲吩咐道:“高公品行高潔,又是主管禮儀的太常寺卿,進駐‘大隋英烈祠’功臣名將,便由你們太常寺收集,他們的平生事蹟,務必羅列詳實,以便群臣斟酌、考量.”

這個老傢伙為了家族傳承,今早一大早就遞了辭呈,鐵了心要告老還鄉。

但楊廣不想讓他走,卻又沒有反駁的理由。

這個任務,絕對是挽留他的最佳之法,因為這裡頭不僅與他身後名有關,還與他以往的同僚、部屬的身後名息息相關。

就算他不為自己著想,也得替昔日袍澤、部屬考慮。

高熲愣了一下,苦澀的拱手道:“老臣遵旨,老臣定然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列出功臣名將名單.”

楊廣心下得意,臉上卻一本正經的神情,大氣一的揮手:“高公辦事,我放心!”

“謝聖人信重!”

高熲明白自己走不了了,而且乾的,又是一件得罪人的大事。

選人過程中,那些不能入選的人,不滿;列出名單以後,排位低的人感到不滿;功績大的人,要是覺得某個功績的人與自己相提並論,也不滿。

所以,不管他怎麼選、怎麼安排,都會得罪人。

不行,這口大黑鍋,不能由他一個人來背、他也背不了,於是他向楊廣拱手道:“聖人,大隋英烈祠乃衛王倡議,心中必有成熟的議案、方案,老臣懇請聖人,讓衛王參與進來,對太常寺進行監督.”

楊集臉色一黑,冷笑道:“高公,我是涼州牧.”

“衛王言之極是!”

高熲認同了楊集的說法,接著肅然道:“可是除了涼州州牧,衛王還是檢校兵部侍郎、右衛上將軍、鎮軍大將軍,選擢名將、大將,是應盡之責.”

“我的實職是涼州牧.”

楊集說道:“你說的那些,都是吃乾飯的虛職,半點實權都沒有.”

高熲正色道:“正因為吃乾飯的職務多,所以衛王你更應該多辦實事,這樣就能堵住悠悠眾口.”

“老子不幹!”

楊集冷然一笑,轉而向楊廣拱手一禮,道:“聖人,我不差錢、更怕麻煩。

那些吃乾飯的虛職,以及涼州牧之職都給我撤了,不管朝廷說什麼理由都行,反正我不要臉.”

眾人:“……”

楊廣也回過神來了,心知這個任務不是什麼“美差”,他啼笑皆非的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向高熲說道:“高公,只管列出單,以及相關人等事蹟,至於能否入選,由群臣決斷.”

“喏!老臣遵命!”

楊廣這個‘承諾’,高熲喜歡,也就不再盯著楊集了。

————————

【注:說李世民喜浮華、奢靡,不是誣告,而是有史可遁:一是李世民戰敗王世充,火燒洛陽皇宮端門、則天門、三大殿,登基不久,他令竇璡重修自洛陽皇宮,竇璡便修了更為奢華的。

當時,李世民處處崇尚節儉,因此,慘遭魏徵等人打臉(好像是馬周,記不清了),於是又毀洛陽皇宮一次,並讓竇璡背黑鍋。

過了不幾年,李世民又修了一次,規模更大、裝飾更華美,西苑那個板塊,就是在這時期擴充成宮殿的。

而魏徵主編的《隋書》,說楊廣在修建洛陽皇宮的時候,窮奢極欲,但諸多素材實際是源自於李世民重建、摧毀、重建的洛陽皇宮。

二是以孝敬李淵的名義修了大明宮,當時的李淵實際上病得快死了,但他修大明宮是出於“孝敬父親”,別人怎麼反對?不過他也享受不了大明宮,中途因為種種原因停工了。

【著重說明:這不是我在給楊廣辯解,而是隋朝時期的洛陽城概況有史可查,對比一下唐洛陽城的概況,前後差別就出來。

【被封在小區裡很多天了,連菜都買不到,請兄弟們投張月票、推薦票安慰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風雲事蹟

劉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