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我殺了夏侯尚?

六月二十七日,沈晨收攏所有殘兵,回到了洛陽。

此時龐德也渡河過來,與他兵合一處。

加上甘寧和州泰的援軍,他手裡大約有三萬多人,兵力還是比較充足。

雖然說跟南面司馬懿十二萬人比起來還是很少,也不如毋丘儉,但能做的事情卻非常多。

主要是諸葛亮那邊可是有十五萬,司馬懿正面和十五萬人打,還要防止背後三萬多人偷襲,屬實是有些難為他。

所以現在沈晨手中的這三萬多人可謂是一股決定性的力量,在曹魏的腹地河南橫著走。

往北,他可以去河內郡,聯合趙雲的那四萬人,一起把毋丘儉給處理掉。

往南,他可以聯合諸葛亮十五萬大軍,南北同時夾擊司馬懿。

因此到洛陽之後,沈晨就在洛陽開了個會,與諸多將領們共同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行動。

洛陽皇宮他去過了,曹魏修繕得還不錯,但他顯然不可能佔據皇宮,就在原來的曹魏三公府召集眾人議事。

下面龐德、甘寧、鄧艾、姜維、州泰等將領分列左右而坐,沈晨高居主位,俯視著下方眾人。

這三公府邸就在皇宮旁邊,修得堂皇大氣。漢時的權貴房屋建築風格就喜歡以這樣的龐大為主,屋子一大,窗子小,容易弄得屋內採光不太好。

所以經常能看到後世電視劇裡漢代權貴在漢代建築裡議事的時候,兩邊還要點上蠟燭,才能夠在白天把屋子裡點得通亮。

眼下兩側都燃著龜鶴延年燈,屋中燈火通明,沈晨看著大家的臉上都喜氣洋洋。

之前姜維向沈晨彙報過,曹叡雖然用胡遵擋箭,卻不是自己逃回船艙,而是被親衛冒死拖回去的。

這說明他也很有可能中箭,如果傷及要害,死了的話,那對於曹魏的打擊就非常之大,也許說不好今年之內,就有可能一舉北上,消滅曹魏,大漢再次一統天下。

“曹叡現在生死不明,我在鄴城的內應尚沒有把他的訊息傳遞過來,不過大家也別高興得太早,若是曹叡沒死,還有苦戰要打。”

沈晨見大家都興高采烈,便出聲提醒道:“任何時候對敵人不要抱著最好的結果,而是要抱著最壞的結果。現在事兒已經辦了七成,曹魏的勝率不足三成,我們也要繼續勉力,莫要提前慶祝。”

半場開香檳可要不得,得讓眾人打消這種念頭。

“是。”

眾人就應了一聲。

隨後沈晨就繼續道:“現在我已經佔得洛陽,之後是北上,還是南下,你們覺得呢?”

“自然是南下了。”

甘寧如今也六十多歲,老當益壯,第一個說道:“只要先滅了司馬懿,那曹魏就徹底沒多少兵力了,一舉北上,掃清整個北方,指日可待矣。”

“是啊。”

龐德也嚷嚷道:“司馬懿沒了,我們還可以聯合大將軍一起撲滅夏侯淵,這樣曹魏就再也沒有兵力可用,這是大好的時機啊。”

“司馬懿現在手中有十多萬人,這已經是曹魏最後的一些兵力,滅了他,曹魏即平!”

“不錯,南下與丞相聯合起來才是正道。”

“大都督,南下吧。”

其餘諸將也是紛紛附和,畢竟目前曹魏的總兵力已經非常可憐,司馬懿的主力是曹魏最後的一點精銳。

西線毋丘儉有五萬新兵,是世家兵馬。

鄴城那邊也有五萬左右還在訓練的新兵,同樣多是世家兵馬。

就南線司馬懿情況好一點,十二萬人中,倒也有那麼一半是曹操曹丕時期留下的精銳,剩餘的一半則是近些年招募的新軍。

夏侯淵那邊則是曹魏東線殘存的約六萬人,原來駐守在徐州的臧霸部、河南的呂虔部以及曹休從江東逃回來的那點殘軍,雖然稍微整合一下應該有戰鬥力,但士氣快被關羽給打沒了。

所以總結來說,現在曹魏總兵力甚至已經不到三十萬。這還是抽調了幽州邊境兵力,以及大量世家力量的加入,才勉勉強強有那麼些人,否則全是殘兵敗將。

而且裡面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曹叡利用九品中正制手段從各地世家手中徵集的新軍。

雖然世家兵馬不一定真的差到烏合之眾的地步。

如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就是靠南陽豪強世家與河北豪強世家支援;後來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也是靠關隴世家集團幫助。

但問題在於他們都是在諸侯混戰時期起兵,大家的起步都差不多,西漢和隋朝建國初期的精銳部隊早就沒了,對手半斤八兩,所以世家兵馬可堪大用。

而如今大漢定鼎南方,麾下士兵都是百戰精銳,從死人堆裡殺出來的強軍,一個個出生入死經驗豐富不說,關鍵是訓練有素,不像世家兵馬,很多都是剛放下鋤頭的田奴徒附。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哪怕紙面上南方大漢總共的出兵數量也不過三十萬,與曹魏那邊的兵力差不多,但在戰鬥力以及軍隊素質上,雙方天壤之別。

現在唯一還有點戰鬥力的就是司馬懿的這支軍隊,如果把司馬懿消滅掉,那曹魏就徹底沒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對南下與諸葛亮聯合攻滅司馬懿的呼聲很高。

唯有沈晨鄧艾姜維三人並沒有說話。

州泰見沈晨遲遲沒有定下來,就問道:“大都督,難道我們不能打南面嗎?”

“不是,我只是在考慮攻打南方還是攻打北方的利弊。”

沈晨搖搖頭。

“那到底是打南面好還是北面好呢?”

州泰又問。

沈晨想了想,看到自己門下另外兩個弟子,笑道:“士載、伯約,你們覺得如何?”

這倆未必思考得有沈晨那麼深,只是見沈晨一直沒有說話,才沒有說話。

鄧艾想了想道:“末將覺得打南方確實不錯,但大都督既然沒有立即應下,這說明大都督有自己的考量。”

姜維也說道:“其實末將覺得,或許打北面更好。”

“哦?”

沈晨來了興趣,看向姜維笑道:“伯約說說。”

姜維想了想說道:“司馬懿在河南營壘佈置得固若金湯,丞相打了那麼久都沒有打進去。而北面我們已經控制住了太行陘,隨時可以配合趙將軍把毋丘儉破滅掉。相比於司馬懿,幷州更好打。”

“嗯。”

沈晨微微點頭,隨後才環顧眾人說道:“先說說打司馬懿和毋丘儉二人的優點與缺點吧。司馬懿是曹魏目前唯一的主力,若能覆滅他,則曹魏輕易可平。”

“不錯。”

“正是。”

“確實如此。”

眾人紛紛點頭,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這是攻打司馬懿唯一的優點,那我就來說說缺點。”

沈晨繼續道:“缺點一,正如伯約所言,司馬懿為主力,且其人不可小覷,營寨猶如烏龜之殼,又硬又難啃,沒那麼容易打下來。”

“缺點二,即便能打下來,破滅司馬懿也是曠日持久。一旦打個一兩年,曹叡在後方很有可能訓練出新軍。”

“缺點三,我們畢竟兵少,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話,司馬懿很有可能會選擇退兵。因為他應該很清楚他目前的處境,只是不知道他會多久才會離開,如果他北上的話,我們不一定攔得住他,要是他退回河內郡,可能我們連毋丘儉都除不去。”

他把事情利弊一一細說。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歷史上的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打遼東和孟達的時候變成了閃電戰,打諸葛亮就變成了烏龜殼。

現在他的對手是比歷史上諸葛亮還要強大的諸葛沈晨聯手,嚴防死守是必然的事情。

縱使諸葛亮和沈晨火力全開,也沒那麼容易攻下。

所以這個烏龜殼還是比較難啃。

正如沈晨自己所言,南下攻打司馬懿肯定是個曠日持久的過程。這個過程持續時間太長,後方曹叡可能會訓練出新軍來。

另外就是沈晨覺得司馬懿可能會退兵,要是他退往河內郡的話,那事情就不好辦了。

“不愧是大都督,面面俱到啊。”

“大都督之言,甚有道理。”

“要不還是北上吧。”

諸將聽到沈晨的話,話鋒一轉,又開始認可起北上的言論。

沈晨無奈擺擺手,說道:“先聽聽北上打毋丘儉的利弊,北上的好處是毋丘儉兵少,且多是新軍,戰鬥力不會太高,更容易消滅他。且得了幷州之後,就能夠立即威脅到河北,同樣能覆滅曹魏。”

“缺點的話,一是匈奴人不可控,他們目前呈現的態勢還是想投降我們為主。但根據內應線報,曹軍控制了匈奴人高層的家屬,說不好還是有再叛的可能。”

“二是司馬懿要是聰明的話,肯定會選擇撤兵。如果北上沒有迅速把毋丘儉消滅的話,我們就有可能面臨被夾擊的風險。”

“三則是丞相兵馬雖多,可大軍臃腫,行動速度較緩,他最多儘快能佔領河南洛陽等地,不一定能迅速北上馳援我們。也就是說,如果北上的話,我們不太能與丞相產生聯動。”

一通分析,南下還是北上之間的利弊頓時清晰起來,有條不紊。眾人細細思索,覺得沈晨的話很有道理。

沈晨最後說道:“南下和北上的利弊之間我已闡述,諸位覺得,哪個更好?”

“南下有南下的好處,北上有北上的好處,難以明說。”

“其實總結來說,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都能夠有消滅曹魏的可能。主要還是看弊端,看哪個弊端大。”

“這倒也是。”

眾人紛紛說著。

北上滅了毋丘儉,佔據幷州,就可以從太行山直取曹魏首都鄴城。

南下滅了司馬懿,佔據河南,同樣可以度過黃河消滅曹魏。

所以這兩個無論哪個成功了,都代表著大漢對曹魏的全面壓倒性勝利,很快就能一統天下。

區別在於,哪個更好打,哪個更能夠迅速獲得勝利而已。

眾人商議了許久,有覺得南下可行的,有覺得北上可取的,一直沒商量個什麼章程出來。

還有的覺得乾脆先進軍河南尹,斷了司馬懿後路再說。

只是目前沈晨並不打算立刻出兵。

他的三萬人現在就在洛陽進行休整,之前扈亭苦戰雖然大獲全勝,但他也傷亡不小。

如果不是這次戰役的話,他就有四萬人,沈晨得河東之後,後續新訓練招募的新軍已經駐紮在長安,不過尚未到河東來,所以他當時兵馬是七萬多。

之後派五千人北上攻界休,趙雲帶四萬人去沁水,龐德領一萬人攻箕關,自己帶一萬多人破洛陽,算起來他手裡有兩萬多。

而諸葛亮又派甘寧八千騎兵,以及州泰三千步卒為援軍,這樣總兵力雖然不到四萬,但也差不多。

因此扈亭一戰可以說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剛剛打完仗傷員要得到安置,士兵們也需要好好休息,武器裝備糧草還得從後方抽調,所以沈晨打算再過個十天半月再出擊。

現在軍議大家眾說紛紜,也沒有商量個結果出來,最後沈晨就沒有下定論,而是決定先看看時機再說。

然而僅僅過了三日,到七月一日的時候,南面就傳來了訊息。

“什麼?我殺了夏侯尚?”

沈晨坐在三公府廊下,吃驚地指著自己說道:“你確定?”

斥候答道:“是的,司馬懿宣稱夏侯尚被大都督重傷,回去沒多久就死了,因此派人向鄴城送信,被我們截獲,這是書信。”

說著把書信送上。

司馬懿做了兩手準備,一邊撤兵一邊給曹叡上書,不過他並沒有決定撤兵的當日就直接撤離。

因為諸葛亮十多萬大軍虎視眈眈,身後又有沈晨,所以他佯裝按兵不動,實則命令將士們收拾營壘,打算找個機會直接開溜。

眼下他給曹叡上書的其中一封書信就被沈晨截獲。

這封信的內容就是說夏侯尚死的事情。

沈晨開啟書信,就看到裡面記載了夏侯尚重傷回去,不久就死了,同時司馬懿還表示願意在河南堅守的決心,為曹叡在後方訓練新軍爭取時間。

看完信後,旁邊鄧艾說道:“看來司馬懿打算在潁川等地死守,不知道他是真蠢還是視死如歸,居然決定硬撐著。他十多萬大軍,每日糧草消耗不計其數,哪怕有存糧,被我們南北包圍,難道還真能撐到曹叡來救?”

“不對勁。”

沈晨放下手中的書信,扭過頭對站在門外的親衛隊長說道:“周琦,戰後清點戰況的時候,有人說他們打傷或者殺傷了夏侯尚嗎?”

周琦向他稟報道:“大都督,並無。卑記得,當時夏侯尚的主帥旗幟一直被諸多曹軍守衛著,我們一直打不進去,等天亮姜將軍的隊伍殺到之後,他們就直接走了,離開之前,我們都未能突破夏侯尚的親衛軍。”

“古怪.”

沈晨皺起眉頭道:“我們並未重傷夏侯尚,他怎麼忽然就死了呢?而且司馬懿一口咬定,是我乾的?雖說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我是都不想放過,可這平白無故的,送份功勞給我,令人費解。”

“會不會是在回去的路上或者亂軍中中了流矢?”

姜維說道。

“有這個可能,但可能極小。”

沈晨苦思冥想了一會兒,倏地睜大了眼睛,喝道:“傳令,全軍集合,龐德留守洛陽,其餘人,立即隨我從孟津渡河,直取幷州!”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抗戰:我鐵血少帥,震驚晉西北

我本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