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將,現為我黑旗軍安南大都督趙祥.”

趙忠信隨口答道,隨後帶著一絲歉意看了看趙祥。

趙祥會意,頷首笑了笑。

“王爺,目前我等都是宋軍。

.”

顏夏木在趙忠信耳邊低聲提醒道。

“哦。

呵呵”趙忠信尷尬的笑了笑後說道:“此為我大宋安南路安南大都督.”

“原來是趙都督,久仰久仰.”

虞允文拱手道。

“收復鎮江之戰乃是。

.”

趙忠信隨後說道。

“舟師。

.”

王剛與馮湛同時說道。

趙忠信笑了笑後,收斂笑容鄭重的說道:“諸位聽令.”

“下官、末將在.”

眾人一起接令道。

“本王擬將此次與金作戰分成四大戰區,西北戰區仍是由陝西、河東招討使吳璘統帥,抵擋金軍西路大軍,臨安西部戰區由趙祥統帥,並命趙祥為宣州、廣德招討使,都統制,節制宣州、廣德軍境內所有兵馬,中部戰區由本王親自統帥,待本帥請旨後,就會到你手中,趙祥.”

“末將在.”

趙祥大聲接令道。

“命你無論如何都要擋住和州、太平州一線的金軍,不許其前進一步,不許有一兵一卒來到京師驚擾聖駕,同時我中路大軍的後背就交給你了,但本王不會給你太多的兵馬,因此此次你肩負重任,不過不管有多麼艱難,都要給我擋住金軍前進的步伐.”

趙忠信看著趙祥下令道。

“末將遵平章相公將令.”

趙祥目光堅定的說道:“若有失,末將提頭在見.”

“嗯”趙忠信點頭道:“不過本王可以將新軍驍勇軍交於你手.”

趙祥大喜連忙稱謝道:“末將多謝平章相公了.”

宋軍將領不知道,趙祥可是明白,人數已達一萬人的驍勇軍軍械配備極為精良,並且是以最新式的突火槍為主,同時驍勇軍的將領們幾乎都是從黑旗軍講武堂之中出來的,戰鬥力極為強悍且多謀,有驍勇軍在手,再來數倍金軍,趙祥也絲毫不怵。

趙忠信隨後接著下令道:“中部戰區由本王親自統帥,王剛、申世襲輔助本王,命王剛為江寧、潤州、常州招討使,節制三地的所有兵馬並與本帥兵分兩路,從陸路攻打鎮江,命申世襲為江寧、潤州、常州安撫使並參謀軍事.”

“下官、末將遵平章相公將令.”

申世襲、王剛大聲接令道。

趙忠信盯著沙盤接著下令道:“東部戰區由李顯忠李統制統帥,命李顯忠為蘇州、兩淮招撫使,池州都統制,邵宏淵為都副統制,節制蘇州、兩淮之地的所有兵馬,命虞允文為蘇州、兩淮安撫使,並參謀軍事.”

李顯忠聞言大喜,與虞允文一同恭恭敬敬的接了將令,李顯忠終於得到重用了,統兵一方與金作戰,此怎能不使李顯忠對趙忠信感激不已,並暗下決心定不負趙忠信的重託。

“李都統”趙忠信說道:“命你不但要將東部已過河的金軍趕出去,並且伺機殺到兩淮去,騷擾金軍後路,另外就是一定要從餘軍之中挑選願戰、可戰之士,決不能濫竽充數.”

趙忠信知道此時宋軍雖連戰連敗,但仍剩餘不少,一、二十萬兵馬應該還有,不過其中許多人都已是驚弓之鳥,根本就不堪一戰,因此趙忠信寧缺毋濫,一個潰兵會影響十人,十人能影響一百人,所謂營嘯就是這個道理。

趙忠信寧可沒有一名宋軍參戰,也不需要這些潰兵、散兵。

李顯忠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當即就明白了趙忠信的意思,於是點頭稱是道:“平章相公深得兵法,末將拜服,此次末將去了之後定當細細甄選,只不過剩餘之人該當如何安置?”

李顯忠與趙忠信接觸的越多,越是感到敬佩萬分,不愧為大宋武狀元,不愧為征戰多年的“老將”,作戰方案佈置的井井有條,調理清楚,件件均切中了要害。

李顯忠敬佩的同時,也感到有些心驚,幸虧此人已經歸順了大宋,若此人與大宋為敵,肯定要比金人厲害百倍。

早由他領軍,說不定此時已經打過淮河,收復一些中原失地了,李顯忠又想到。

趙忠信沉吟片刻道:“先將他們安置在京師附近,負責拱衛京師外圍,捉拿盜賊、流寇、零星金軍,不過必須嚴明軍紀,違令者,立斬不赦,此事就由李都統與虞相公你們二人一同辦理.”

待時機成熟,趙忠信還打算好好清理一下宋軍士卒,清理濫竽充數、吃空餉等現象,清除害群之馬等等,不過此為今後之事,現在可不能行此舉,目前最緊要的是安撫軍心、民心,穩定大局之後再循序漸進。

“下官知道了.”

虞允文點頭問道:“平章相公,違令者都處斬嗎?”

“亂世當用重典.”

趙忠信緩緩的說道:“不過此事當掌握分寸,殺而不濫殺,嚴而不苛毒,有懲應有獎,此事就由你們二人掌握火候吧.”

“下官明白了.”

虞允文恭敬的接令道。

此人到底多大年紀啊?虞允文暗暗心驚,看樣子與自己差不多大,可為何如此老到?此時早已過了飯點,不過戰前謀劃還遠未結束,於是趙忠信看了看沙漏後笑道:“先吃飯罷,邊吃邊佈置,今日就請你們嚐嚐我嶺南風味,來人,端上來罷.”

顏夏木聞言低聲跟手下胥吏交代了幾句,半柱香後,一些黑旗軍士卒端了一些嶺南特色飯菜上來,有酒也有菜,不過酒也就是些低度酒,喝兩杯沒什麼影響。

陳康伯、李顯忠、虞允文等人還專心留意服侍之人,均未發現有女人,均是些鷹衛兼任的。

眾人心中不由得感嘆不已,完全與一些宋軍將領不一樣啊,出征之時還帶著無數姬妾服侍,如成閔。

上樑不正下樑歪,上樑若正,下樑敢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是,我咋就穿成皇帝了?

萌凌

大明國士

子率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