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就是立法,立一個與臨安朝廷不同的法。

不過趙忠信目前還非常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下官明白,請主公放心.”

辛贊應道。

辛贊也曾經在北宋朝廷做過官,對宋的官吏制度的弊端是非常瞭解的。

宋之三冗現象是非常嚴重的,冗官冗兵冗費,而冗官是宋最嚴重的,宋太宗之後冗濫現象越演越烈,官場越來越臃腫,幾乎成了災難。

漢代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只有郡、縣兩級,唐代地方行政也只有州府和縣兩級,漢代從中央往地方派刺史實行監督,唐代從中央派往地方監督的是觀察史和節度使。

宋太宗至道三年,在州府上面又加了一級政權叫“路”,竟然設定了四個行政長官即帥(安撫使)、漕(轉運使)、憲(按察使)、倉(常平使),分別掌管軍事、財政、司法、救濟等要務,且四個長官直接向皇帝負責,互不從屬。

這樣,州縣從過去只承奉一個頂頭上司,變成需承奉四個頂頭上司衙門,簡直不堪重負。

宋代官吏機構設定也是疊床架屋,職責不清,可謂一塌糊塗。

由於宋朝皇帝吸取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特別著眼於牢牢控制軍隊和官吏,一方面加強對官員的監察,限制官員的權力,另一方面則讓官員多多獲取做官的好處,甚至寧願將官員養起來,恩蔭制度極濫,官員數目空前龐大,吏治十分鬆弛疲軟到目前為止,朝廷不斷增設機構,增加官員人數,以至機構越來越龐大臃腫,人員越來越冗濫,辦起事來越來越沒有效率。

這樣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人浮於事,惡性迴圈,效率低下。

官吏的冗濫,為官吏貪贓枉法、賣官買官大開方便之門,官官相護,結黨營私,“文官總愛錢,武官多怕死”,成了官場不可遏制的風氣和規則。

官商勾結,與民爭利,成為社會公害,如賑貸、鹽政、漕運、專買、稅關、營建、水利工程等,都成為官員大肆斂財的肥差。

官員數量儘管如此臃腫不堪,因不斷有士人入仕,再加上恩萌制度,大小職位居然還是不夠分配,於是只好又增加官吏機構,形成了惡性迴圈。

吏治敗壞,缺乏活力,積貧積弱,這就是嚴重的後果。

這點辛贊明白,辛贊也同時明白了趙忠信也是清楚的,對趙忠信也是佩服不已。

趙忠信居然一言就點出了臨安朝廷官吏制度的弊端。

“黃溫想必你們許多人都認識罷?”

趙忠信接著指了指坐在一旁的黃溫說道。

劉開山、申世襲、高虎等人早就注意到了坐在堂中的黃溫,只是趙忠信一直在交代事情,因而不敢插嘴與黃溫打招呼而已。

“黃溫是破虜軍的老人了,也算是我黑旗軍的老人了,此次我黑旗軍攻取廣州,黃溫率原破虜軍將領田可喜,吳明等人策反了城中百姓,開啟了城門,為了黑旗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我任命黃溫為我黑旗軍行軍參謀,任命田可喜、吳明神策左軍副將、準備將,其部分別納入神策左軍與陷陣軍.”

趙忠信下令道。

“屬下、末將等多謝主公.”

黃溫、田可喜、吳明三人起身一齊謝道。

黃溫早在成都之時,就封趙忠信之命,來到了廣州潛伏下來,並聯絡破虜軍舊部一齊為黑旗軍攻取廣州做準備,而田可喜、吳明原為破虜軍隊將,後在仙人關等地被金軍擊敗後就流落到了山上落草為寇,此時為黑旗軍破城立下了戰功,因而趙忠信提升他們為副將、準備將。

因此次攻打廣州,黑旗軍也損失不小,其中以神策左軍與陷陣軍損失最大,因而趙忠信就給他們補充了一些人馬。

申世襲心中暗自感嘆,趙忠信真是早有安排啊,早在成都之時就安排了黃溫等人潛入了廣州,並且一呆就是這麼長時間,最後被黃溫等人策反城中百姓成功,開啟了廣州城門。

這麼說來,之前的黑旗軍攻城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幌子,都是虛招,目的就是讓廣州城內的宋軍相信黑旗軍是攻城不成而開始圍城,圍城因為糧盡而撤離廣州城池,之後宋軍果然中計,而趙忠信將計就計設伏擊敗了宋軍。

攻城是要死人的,既然趙忠信如此安排了,那麼之前的攻城死人完全是趙忠信故意讓他們送死的?這點黑旗軍眾將很多人到現在已經明白了,但也不能就說趙忠信心狠手辣,不顧兄弟的死活。

打仗特別是攻打堅固的城池哪有不死人的?趙忠信這麼做是死人最少的,是最佳策略。

這麼說來趙忠信並不是不在意黑旗軍兄弟的死活反而是特別在意黑旗軍將士們的生死,費勁心思佈下了這麼一個大局,以最小的代價攻取了偌大的廣州城池。

申世襲等人目前反而對趙忠信敬佩不已,同時也對趙忠信縝密的心計感到有些害怕。

還有就是圖興會上百艘船隻前來支援廣州,這上百艘船幾乎是圖興會這些年林二孃等人攢下的全部家當,而林二孃是趙忠信的岳母,圖興會也是趙忠信的勢力,難道趙忠信在臨安之時就想造反了?就早已為造反做準備了?既然如此,他又為何還去考什麼勞什子的武舉啊?申世襲百思不得其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武:黛玉

月枝頭有八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