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燈廠的老師傅們對廠裡後輩不滿意,認為他們帶出來的接班人忘本了。

但說實話,這些廠裡的小年輕們可有點冤枉。

因為社會在發展,時代在發展。

當然一切都要順應這個環境一起發展、進步。

人的思想同樣難免會受到時代環境變化的影響,也會逐漸變的和過去不一樣咯。

其實他們的這些徒弟,可不是不肯幹啊,更不是不愛廠,沒有奉獻精神。

否則連眼下這樣陷入技術研發瓶頸期的局面都不會有。

只是身為社會人,在越來越唯物質論的社會環境裡。

他們如果不講究實際,不變的市儈一些,自私一些,那日子就會越發的難過。

說白了,純屬是沒轍了,讓環境給逼的。

如果他們要跳出宮燈廠的這個小圈子,那反倒會顯十分可貴和可愛了。

更何況,宮燈廠有著胡寬富和許平治這樣極其重視傳統工藝的領導,也壓根沒有“忘本”滋生的土壤。

其實真正的忘本,往往不會發生在知難而上,身處逆境的人身上。

反倒容易發生在,那些看上去輕鬆自在,過得還不錯的人身上。

要不怎麼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呢?1月24日,國營京城料器廠的會議室裡。

牆上“歡送老工人退休”的標語,以紅底白字的方式,很醒目地掛在正前方。

主席臺上除了廠長和書記,就是坐了一排戴花的退休工人。

下面一排排的人造革椅子,最前排是廠裡的中層領導,後面是這些退休工人們的徒弟。

退休老師傅的發言代表是從十二歲就入行從業,已經吹了四十五年料器的蔣三昌蔣師傅。

他是京城料器行“四大門”——“蔣(文亮)、汪(福長)、趙(久臬)、嶽(子元)”裡,排在首位的“蔣家門”直系傳人。

他在解放前吹制的《十二生肖》、《封侯掛印》、《八仙慶壽》。

就因為形象生動,色彩明快,被東安市場內的東記珠花店用重金買斷,包攬銷售。

如今是京城料器行裡所剩無幾,能做細活兒料鳥、料獸和傳神歷史人物的人。

而蔣師傅平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1978年,應某友好鄰邦大使館的要求,為他們的金姓領導人過六十五歲壽辰製作出高一米七五的料器盆景《木蘭花》。

這件作品是以菱白料做花,每盆有花五十朵,花蕾十五個。

最絕的地方,在於蔣師傅做花蕾,全部採用吹空技藝並留有開口,可存放香料飄散出陣陣芳香。

這在料器製作中是沒有先例的,就憑這一手,就讓這件作品達到了傳世級別的國寶水平。

而且蔣師傅還在花葉和花根在色調深淺變化和大小、老嫩上下功夫。

花株底部打破以往只鋪白砂子的常規,配襯了山石花草,襯托出木蘭花的茂葉壯枝。

友好鄰邦的大使對這件作品特別滿意。

後來還代表金姓領導人及其夫人,專門給京城特藝公司與京城料器廠寫了致謝信。

但就是這樣一位大師級別的老匠人,卻遭遇了變相的“提前下崗”。

敢情京城料器廠既需要擴大研發隊伍,又要擴大產能,上現代化的裝置了。

但廠裡的空間有限,所以傳統的料器吹制車間就被徵用了。

這樣一來,今年才不過五十七歲的蔣師傅,以及同車間的其他幾位過了五十五歲的老師傅,全都“一刀切”,被廠子按六十歲算,要求他們提前退休了。

為此,蔣師傅他們不是沒找過廠領導據理力爭、表達不滿。

說他們還能幹上好幾年呢,希望廠裡能收回成命。

可儘管廠領導對他們這些老工人禮貌周到,但這件事上卻只是耐心安撫,反覆勸說,堅決不肯讓步。

廠領導們給出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首先,從廠子的角度來看,傳統料器高檔產品完全無利可圖。

內需上,工美大樓能銷售出去的極少。

外貿上,由特藝公司掌控壟斷著渠道,收購價定的極低。

甚至如今,就連國家都在以經濟建設為重,政治任務方面的需求也在減少。

外事部門已經好幾年沒給京城料器廠下訂單了。

所以老師傅們近幾年來,做出來的東西幾乎全在廠裡擺著,白白佔著幾間庫房。

即使今後再有政治任務,需要送國禮,那些東西也足夠了。

其次,反觀廠裡現代化工業生產的品類,卻一日更比一日強。

無論是髮卡還是料珠,又或是實用燈具,因為價格低廉,都極受歡迎,被外地客戶大批次採購。

料器小盆花、機器壓鑄的仿玉獸和仿玉人,帶景點圖片的鑰匙扣,也迎合了國內消費能力較低的需要,成了旅遊商品中比較暢銷的種類。

更何況京料器製品廠自1981年11月成立人造琥珀試驗小組,至今雖然一直處於試驗階段,但屢屢獲得技術性突破。

在不遠的將來,用有機玻璃,或用不飽和樹脂,去仿自然琥珀的顏色,加工成昆蟲鑰匙墜、鎮紙,已經差不多是可以看得見的事實了。

這樣一來,傳統料器的製作,尤其是傳統高檔料器的製作。

對於京城料器廠來說,已經徹底淪為了毫無實際意義,早晚要被新技術所取代的境地。

事實上,傳統吹制車間已經差不多好幾年沒進新人了。

就連舊人都不斷申請轉到其他車間。

既然已經註定沒有前景的車間,那麼為什麼不早點關掉,換成更具先進性的工業化量產模式呢?最後,幾位老師傅對於京城料器廠勞苦功高,但畢竟年歲已大。

如今再從事傳統吹製作業,實在太過危險。

哪怕廠裡為他們的安全健康著想,也沒必要再讓他們如此辛苦的操勞了。

用廠領導們的話來說,那就是老師傅和料器吹制車間,以及傳統技藝,都已經完成了應有的歷史使命。

不具備先進性的東西,是註定要被歷史的滾滾洪流淹沒的。

強自保留,甚至是保護,完全並沒有意義,那是歷史的倒退。

如果東西真的好?又怎麼會式微呢?歷史就是驗證一件事物真正價值的最好尺子。

正所謂長痛不如短痛,老師傅們辛苦半生了,還不如早點退休回家,安享晚年。

如果大家擔心退休後,按照政策規定,工資會減少到只能拿原有百分之八十。

沒關係,廠裡不會少給大夥兒錢。

那就按個人原有工資的數目,一直給大家發到六十歲好了。

總之,反正只要老師傅們肯退,把地方讓出來,就是對廠裡最大的貢獻了。

最終結果自然不用說,笨嘴拙舌的老匠人們在靠嘴皮子吃飯的人面前,一敗塗地。

正所謂胳膊擰不過大腿去,老師傅們既然端著廠裡的碗,那就得服廠裡的管。

哪怕他們對廠裡再留戀,也不能不服從安排。

這才是他們今天坐在這個主席臺上的真正緣故。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級黑科技海島

麒麟2

鬥神主宰路

呆呆笨笨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