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山和孫小成將自己發到手的紅薯拿了出來。

孫二山跟大伯孃講了一下這個紅薯應該怎麼做,又拿了一包雜糧米出來,叫她去熬粥。

高平村的人每人都勻了一小碗紅薯粥出來。

“真好喝啊!”

“二山這就是你們去種的新糧食啊?”

“什麼時候咱們村也能種上這個啊?”

高平村的村民們湊在村長家,屋內屋外,甚至院子外頭都坐滿了人。

孫明難得舒展開愁容,因為笑得多,臉色紅撲撲的。

“二山子想出去闖闖運氣時,我還有幾分憂心,不過,如今看來這一步是走對了。”孫明大聲說。

坐在他屋子裡的,是村裡三十戶人家的一家之主,現在每個人臉上都泛著喜色。

“山子和小成在仙山村幹得好,人家現在信咱們了,知道咱們村的人有打獵伐木的手藝,這才讓咱們再出五個人過去做活,山子你來講講做活的事。”孫明說。

孫二山點頭,道:“仙山村的阿松村長說,這次是伐木和建房,都是要出大力的,不能跟一般的活一樣,給咱們村的人統一漲到四十文錢一天,包兩頓,還有地方住。其實也不止是兩頓,我們每日都能吃上三頓,每天干完活還管一頓呢,不用餓著肚子睡覺。”

“二山哥說的是真的,一天三頓都能吃著肉。那裡的大人特意從縣裡採買的肉蛋和雞鴨,還有米麵糧食,都是新糧。我們還能吃著這紅薯做的各種小吃,還有粥呢。”孫小成說。

“天天都能吃到這個?”

大夥就更震驚了。

“而且,那裡還能看到山上的仙人,領著我們幹活的那個仙人,真得長得就像天仙一樣。”孫小成又說。

這下子,所有人都望著他了。

誰都想去幹這個活,但他們心裡很清楚,能得來這個活有多不容易,誰也不敢爭搶,生怕有哪裡做的不好,以後全村人的活路可就斷了。

最後,還是村裡年紀最大的芋爺爺輕咳了一聲。

“這活是二山和小成拼了命給咱們闖出來的。他們兩個一點都不藏私,就是為咱村尋條活路。”芋爺爺說道。

“是!”

“太爺,我們不是忘本的人。”

“是呢,我們都記著呢。”

芋爺爺點頭,滿意地道:“你們能說出這話,便是真心記掛著咱們村子。咱們這些年過來,就只學會一件事,咱們擰在一起,才能勉強活到今日。”

他這話一說,所有人都點頭,連院子外頭聽話的那些女人孩子們也跟著一起點頭。

“這一次,咱們一定選熟手,力氣大的,表現好的,力求把活幹漂亮,不僅是要賺著這筆錢,還要給人留下個最好的印象。”芋爺爺接著道。

“是,芋老叔,要說伐木本是我應該去掌著事,可是我這把年紀,去了怕人家主家覺得……”村裡一位比芋爺爺矮一輩的老爺子忙道。

“那就叫你家峰北去,再帶上老井家的二小子。”芋爺爺點了人。“再有小左,你媳婦的兄弟不是常幫著咱村建房子嗎?叫他去。再加上四鬥,還有餅子。就這五個人了。”

這裡面除了張小左的小舅子之外,都是本村人。

就那位小舅子,也是跟著小左媳婦一起嫁過來的。

小左媳婦家裡除了這個弟弟,就再沒別的親人。

那小子跟著縣裡一個建築隊幹過幾個月的活,村裡建房修房的事情,都是那小夥子上手幫忙。

芋爺爺這麼一說,屋裡屋外誰都沒意見。

“那咱就趕緊的,還是得給他們湊點換洗的衣裳,還有路上的乾糧。”外頭一個女人笑道。

“是啊,明兒他們就得往仙山村去,得叫他們穿得乾乾淨淨的。我家小子才裁了一件衣裳,我去找出來。”

“我家還有兩件新衣裳呢。”

外頭的女人們熱熱鬧鬧的商議起來了。

“先靜靜,我把話說在前頭,這活是為了咱村乾的,每日的工錢……”芋爺爺又道。

孫二山二話不說,先把自己這幾日的工錢拿了出來。

“我先交。”

芋爺爺卻擺擺手,道:“每日十文歸做活的人,剩下交到村裡,村長這裡都有本賬,記得清清楚楚呢。”

“哎呀,我們都知道,去年災荒,還不是村裡想盡辦法湊了錢買糧?我們一文不留也應當的。”

“哎,村長,等咱也能種這紅薯了,可得多開幾畝地啊。”

芋爺爺見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表現,心裡也很滿意。

他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表示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

他們村子現在實在是不富裕,村子裡約定俗成,如果是集體在外面幹了什麼活,一定要交一部分到村子裡面來。

每到冬天,或者遇到什麼大事,青黃不接的時候,這筆錢就派上了關鍵的用場。

大夥一直都過著這樣的生活,這才能在如此艱苦的山中,靠著這麼少的人數維持住他們這個小村落。

在這裡定下了村子的大事,孫二山便跟爹孃一起回了家。

孫二山上頭還有一個哥哥大山,小的時候病了一場,從此反應就有點慢。

倒也不是說傻,只是說話有些遲緩,但是大山是有一把子力氣的,脾氣性格也很好,別人不管說了什麼他都憨憨的笑笑。

在村子裡面,小孩子們都喜歡跟他玩兒。

幹活也是特別賣力,村子周邊這幾塊荒地,開荒的時候,大山可是出了不少力。

可是他們家裡窮,兩個大點的兒子到現在還沒說得上媳婦,下面還有兩個小閨女,一個小兒子。

他家的負擔實在是很重。

幸好他們這個老二的兒子還肯幹,腦子也靈活。

孫二山的爹孃詢問兒子這些日子在外頭幹活的情況,高興的嘴一直都合不攏。

“哥,仙山村的村長說過些日子,他們那裡可能還需要更多的人,除了從她們那些姻親家的村裡面顧一些,再肯定就選咱們村的人,到時我也帶你一起去幹活。”

孫二山說著,從自己的包袱裡面掏出了兩個肉餅。

這是今天他們回家的時候,阿松村長特意給他們每個人發的,叫他們路上吃。

他不捨得,特意留了下來,就拿回來給家裡人嚐嚐。

一個肉餅不過是孫二山手掌那麼大,家裡這麼多口人,也只夠每人切一小塊,嚐嚐味道的。

可就是這樣,三個小的都吃的兩眼放光,這大概是他們最幸福的日子了。

孫大山坐在一旁憨憨的笑著。

就在高平村的村民們覺得生活很有希望的時候。

在仙山村,孫二山他們無意之間救回來的那個姑娘也終於醒了過來。

在看到身邊的陌生人之後,那個姑娘非常的緊張,似乎是受了很大的驚嚇。

村子裡面的幾個女人紛紛過來安慰她。

圍在她的身邊問了半天,她是從東山西邊跑過來的。

東山西面不屬於定縣的地界,那是屬於一個叫岷縣的縣城。

別看兩個縣挨著這麼近,但輕易也不會有人去翻那座東山。

“你這姑娘命還真大,東山那麼陡峭,每年過去爬的人不知道摔死了多少,你怎麼這麼大膽敢從那裡跑呀?”林寡婦感嘆道。

那姑娘卻哭得很傷心。

她這不得不從家裡跑了。

這姑娘的身世也可憐,母親早逝,父親又娶了後母。

對她不好就罷了,還為了錢,要將她,嫁給一個比這姑娘父親年紀還大的老頭,而且是給那老頭做第七房小妾。

因為她不肯答應,她爹和後孃就狠狠打了她一頓。

身上的這些傷都是爹和後孃給打出來的。

村裡的女人們都不說話了。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遇到了十分難過的地方,怎麼會冒這麼大的風險?

“那老頭是個什麼地位?竟還敢娶這麼多房小妾?”

那些女人們在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正好有景澤的幾個侍衛也在旁邊,聽了這話都很驚訝。

“對呀,朝廷律法裡曾經說過,平民百姓最多可以取兩房妾室,多的是不許的。”

“哎,你們這些貴人們哪裡曉得?有些有錢的老爺,家裡十幾個小妾都有。”

“就是說呀,他們名義上就是給自己買了個丫鬟,若是生了孩子就抱養給有名分的娘子來撫養,就是官府也追究不到。”

那幾個侍衛聽了也沒話說。

新朝對於律法規定相對比較嚴格。

就算是達官貴人,娶妻納妾也都有嚴格的規定。

朝中有很多高位的官員,都是因為子嗣艱難,才會考慮納妾。

自然也會有人不守這樣的規矩。

就算是律法上有規定,也不可能有人真正管到人家的房中之事。

“那怎麼辦?要不就把這姑娘送到縣裡去吧?”其中一個侍衛提議。

“咱們縣裡還能管到人隔壁縣城的事兒?再說這是父母要賣閨女,要是送到縣裡再把這閨女送回去,指不定還真就被家裡人給逼死了。”

又有人不同意。

“行了,先讓這姑娘養兩天吧,萬一把人送回去的路上再出了什麼事兒,那咱們心裡可就真過不去了。”阿松村長想了想說。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農小道士

韋金城

精神病院開盲盒,系統出啥我用啥

佳典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