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雲就有點後悔。

她應該聽師父的話,出門在外,少說多吃。

這無意間問了一句關於水渠和水車的事情,立刻就引起了水塘村民的關注,大家圍攏上來,滿臉期待。

無奈之下,她只好一邊幫著趙松家收成,一面就地講了一下科學灌溉。

“若是來年雨水多時,這水車不就用不上了嗎?”趙松聽著覺得不錯。

不過,轉念一想,要是花大力氣把這個水車給建起來,明年年景又好了,那該怎麼辦?

“田地灌溉,不只有灌溉,還要能排水,當乾旱的時候,就引水灌溉,等到雨季的時候,調控田裡多餘的水分,盡最大可能給田裡的莊稼一個相對穩定平衡的環境,最大限度保證他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空間,這是但保障收成的一個基礎啊。”秋之雲說。

“姑娘,你再給咱們講講嘛。”一旁一位老人家催促道。

這個時候,趙松的大兒媳和小女兒一起挎著籃子過來。

裡面擱著糖水,還有一些粗黃米炒出來的米花和野果子。

趙松的娘子於氏陪著笑容,將水和小食送了上來。

“大人,咱們農家沒啥好的,您喝口水潤潤嗓子。”

“有勞。”張縣令溫和點頭。

知道縣令大人來了,村裡人也都聚了過來,連自己的收成都暫時放了一下。

他們也想不到,縣裡的父母官對待他們是如此的溫和。

村裡的一些孩子們也都湊了過來。

秋之雲就遞給張縣令一位侄兒些小零嘴,叫他們分給孩子吃。

現在秋之雲手裡最多的就是蜜薯幹,軟軟甜甜的。

就連縣令家的這幾個娃兒們都沒有吃過。

其中一個孩子比較孝順,咬了一口,就不捨得吃了,而是悄悄塞給了自家阿爺吃。

那位阿爺不忍撫了孩子的心意,也在孩子手裡咬了一小口,沒想到竟是那種甜蜜的味道。

“姑娘,這是如何製成的啊?”

“是用仙山村種出的紅薯蒸制而成。”陳盈盈告訴他。

“紅薯!”老頭聲音猛得提高。

這一下子,把全村人都給驚著了。

“哪裡有紅薯?”

“那山上仙人教著種的那種紅薯嗎?”

秋之雲愣了一下。

“我們的紅薯現在這麼有名了嗎?”

“那是自然,咱縣裡又不大,你們村裡有些好事,很快就傳遍了。”張縣令身邊的徐師爺點頭笑道。

“你們就是山上的仙女?”趙鬆手上一鬆,水碗直砸到了腳面上。

“哎呀,怪不得長的這麼好看。”

“仙人啊!我們村能不能也買些紅薯啊?聽說可好吃了。”

“不用聽說,娃娃們不是正吃著嗎?”

村子裡突然比剛才更熱鬧了。

“你們村子裡收著寶呢,粗黃米的苗可以給我幾棵嗎?”秋之雲笑著問道。

她可以拿水車的圖紙來換。

這才到了第一個村子,張縣令他們就走不了了。

趙松將看熱鬧的人都趕走,讓他們繼續去收割,他請了村裡幾位有威望的老人過來,又叫自己家的婦人們趕緊做飯,要留他們在這裡吃午飯。

張縣令本是不好意思吃農家的飯,秋之雲卻是要吃的,不只要吃,她還出錢。

“趙村長,這是您村裡養的鴨?”秋之雲見趙村長家的小女兒從不遠處一個小水塘裡過來,身後就是一群鴨子。

那些都是麻鴨,只是看著有點髒兮兮的,也瘦。

秋之雲數了數,大約有十來只。

“是是,小仙人,您等著,我這就抓只鴨來給做了嚐嚐。”趙松挺高興的。

對面可是仙人,這是比縣太爺還難得一見的。

而且,這仙人會給他們畫水車的圖紙,還會種紅薯呢。

那一定得好好招待,說不準就能搞到紅薯了呢?

這麼一想,趙松一家就更熱情了。

“村裡有多少養鴨的村民?統共養了多少?”秋之雲跟他一起去看那些麻鴨。

“我們村裡靠著河,村子裡面水塘多,每家都養鴨,不過,這玩意兒一般都是叫它們在河裡自己找著吃,到過年的時候,能出去賣幾隻,再就是家裡吃點。麻鴨蛋我們都吃呢,就是有點腥氣,不過,咱村裡吃的慣了。”

“麻鴨可會染病啊?”

“不多不多,我以前聽老人說,這樣散著自己找吃的就很少得病。”

秋之雲點點頭。

村裡這養殖麻鴨規模也不大,就算出現點疫病,應該也是很小規模。

這個地方真是具備了所有的條件。

如果粗黃米是水稻,那這個地方就可以將稻田米、稻田魚、稻田鴨、稻田蟹等一系列的作物來一個綜合養殖。

她這樣想著,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把這個地方給記了下來。

村裡人家,煮得飯口味一般,但是很熱情,家裡能有點好東西,全都拿了出來。

大家吃的也挺滿意的。

當然,吃完這頓,徐師爺悄悄過去,給趙村長手裡塞了二兩銀。

秋之雲這裡也去換了一些銀錢,她直接出錢買了一對麻鴨,活的,直接裝進籠子裡,擱到了車上。

“水車建設縣裡也替你們村中出些錢,到時一起看看灌溉效果再說。”張縣令又給了趙松一個天大利好。

趙松帶著全村人,歡天喜地將他們送出村去。

“秋姑娘,你為何要帶這麼一對麻鴨走啊?”

“我在想除了種植之外,養殖也是一個極好的增加村民收入的方法,只不過現在我看各個村子的養殖業似乎都不成氣候。”

秋之雲明白,目前各個村子是不可能像他在現代社會那樣,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投身於某一項種養殖事業,然後不斷的拓展,逐漸成為整個村子的支柱產業。

主要就是因為,村子裡所有的田都是家家戶戶自己置辦的,養的這些家禽家畜,也是各家各戶自己養殖。

無論是誰,有一個好一點的方法都會藏著,不願意說給別人。

畢竟在這些村民的見識當中,想法還是很簡單的,如果我有一個好的方法,那我幹嘛不自己好好去用,要是說給了別人,種的多了或者養的多了,賣不出去誰都掙不著錢。

秋之雲覺得,現在整個六界已經平平淡淡的過了很多年。

無論是吃穿住用行,都沒有什麼新東西。

人間的老百姓活得特別困苦。

這些修士們日子過得也是平平。

畢竟修士們都是少數,還是生活在凡間的凡人最多。

凡人們能種出更多的糧食蔬果,養出更多的家禽家畜,再掌握點優秀的食物製作方法,這市場不就開啟了嗎?

各界的修士們肯定會買啊。

然後,修士們就會覺得自己手裡那點錢不夠使,自然會想出很多方法,比方跟人間的凡人合作,研發出一些適合凡人使用在勞作中的便捷工具。

這不就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嗎?

秋之雲覺得可以為機智的自己點個贊。

他們下午又去了離水塘村不遠的一個村子——餘福村。

餘福村建在河邊,村中多是河灘地,一戶人家也就一兩畝良田。

沒辦法,餘福村的村民只能在河上想辦法,他們村裡都是漁民,村子裡一起置辦了三條小船,平時村子裡會組織起來去河上打漁。

對於現在的大部分人來說,新鮮的魚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

普通百姓廚房裡沒有那麼多調味品,很難去掉魚裡的腥味兒。

於是,餘福村的村民們就用粗鹽石將鮮魚醃了,再掛著曬乾,乾魚就可以送到鎮上、集上賣出去。

正是因為他們這裡有這種特殊的處理魚的方式,所以,他們村子的鹹魚賣得挺不錯。

“咱村比不得下游的幾個村,能保個溫飽就不錯了。”餘福村的村長餘冬告訴秋之雲。

餘冬挺年輕,今年剛滿三十。

他是從自己老爹那裡接的班。

他嘴上說著這話,實際臉上卻是掛著笑的。

他們村裡地不多,但靠著打漁也能養活自己。

他們這個村子有個特色,都不愛跟人家比較,自家日子能過去就好。

之前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亂,還能存留下來的村子,肯定心得寬一點的。

“你們這些粗鹽石,是從哪裡弄來的?”秋之雲對那些粗鹽石更感興趣。

“是我們這裡河灘上的石頭,聽我爹說,當年戰亂的時候,我們村的人全部登船,在大河之中漂了許多年,實在沒有鹽吃了,就冒險登岸,沒想到河灘上無意間找到了這種石頭,石頭是不能吃,但是擱水裡一泡,能泡出點鹽味兒,我們就管這個叫粗鹽石了,可惜沒什麼大用,就只能醃點鹹魚。”餘冬嘆道。

他倒是想要是粗鹽石能產出鹽來,那日子可不就好了。

不過,這事兒也就偶爾一想,反正過得去就成。

秋之雲笑了,這村長也挺有意思的。

他就沒想過,這鹽石有可能是天然鹽礦嗎?

不過,鹽石應該怎麼提煉呢?

這事兒,秋之雲也不知道,不知道他們用煉丹的方式會不會成功?

她又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先記了下來。

秋之雲想著,幸好是自己出來走了一下,這個小縣城還真是藏著不少好東西。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命運直播間

搬磚的二哥

身家幾萬億!你跟我說是學生

煙火裡的陳埃

魔法師的道

鍾志宇

賞金刺客

度量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