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八風營

大海寺懷海方丈接過武懷玉頒給寺中的一百張僧牒時,這位有名的高僧臉色也有些繃不住。

皆因大海寺現如今有僧千人,還不算俗家弟子武僧、部曲淨人等,可武懷玉代表朝廷只給了大海寺一百個僧額。

可在武懷玉檢校佛法的這個頭銜面前,就算貴為皇帝敕修的大寺,他們也無法違抗。

一百貫一張僧牒,只要現金,金銀錢絹皆可。

大海寺倒不缺這一萬貫,雖曾經被毀,但底蘊深厚,可掏一萬貫也只換得一百個僧額,這是懷海他們有些難以接受的。

可武懷玉早有準備,早有密奏上京,長安天子派天使前來宣旨,一切處置皆依武懷玉所定。

規模如海的大海寺仍是皇家敕建的大寺,是鄭州第一大寺,可僧額僅有一百,這還是特旨才有。田地在寺田額兩千畝基礎上,特旨增加了一千畝,其餘的所有寺田,都交給官府代管,全都永佃給無產的客戶,畝收租二斗到六鬥不等。

大海寺經營的工商產業,全都移交給官府,評估價值,或由官府發賣,或官府經營,官府擬十年分期付清款項,以後也不得再經營。

不僅邸店車店這些不讓經營,碾坊梁房也不讓經營了,長生庫質鋪放貸就更不用說。

那些沒取得僧牒的,敕令還俗,直接從大海寺原有寺田中授給每人八十畝口分,二十畝永業,他們跟那些永佃客戶不同,屬於還俗入籍的正常主戶,交納租調服正役雜徭交義倉糧,甚至官府還將負責派官媒給他們相親娶妻。

這也算是對這些大海寺還俗僧人的一個優待了。

“謝陛下恩賜。”

懷海方丈縱有千言萬語,心有不甘,最後也只得奉詔領命。

甚至大海寺剩下的一百僧人都還要按新制改變,懷海依舊是方丈,但智藏上座改成了都寺,維那淨嚴改成了首座,分領東西兩班。

方丈和東西兩班的十二位執事僧,十三人這次也皆由朝廷授任。

武懷玉親自給他們頒佈祠部、吏部發的僧告。

以後每個職事就五年一任,最多連任三任,包括方丈。

甚至鄭州還有專門的僧管負責監管寺中事務,給他們徹底套上枷鎖,不再任他們野蠻擴張。

三階教在前,大海寺也只能遵行。

武懷玉不僅是對大海寺動了手,鄭州四大寺,都是百年以上大寺,武懷玉挨個整頓,確實整頓出了大量田地、商鋪作坊邸店磨坊梁房車店質庫等,河南道支度司衙門、洛州都督府、鄭州衙門等幾部門聯合接手,

鄭州一下子新增了三千多戶客戶,還有還俗和尚的兩千多主戶。

不論主客戶,都起碼一戶百畝地。

五千多頃地啊,都是從四大寺為首的鄭州諸寺清出來的,三千多頃地仍屬寺院,但已無經營權,兩千多頃地,更是直接從寺中劃給了還俗的寺僧。

楊恭仁都被這大手筆驚動,從洛陽趕來滎陽。

他很意外的是這些寺廟僧人們的配合。

當然,楊恭仁跟蕭瑀一樣,也是有名的崇佛者,之前朝廷在長安檢校佛法,洛陽這邊就沒什麼動靜。

武懷玉這次路過,奉旨檢校,楊恭仁也沒怎麼配合,本想著武懷玉這路過而已,不配合他就搞不出結果,到時他也只能去幽州,沒時間耗費在這。

誰知道他成效這麼快。

“這個客戶感覺沒有必要啊。”楊恭仁還想挑點刺。

武懷玉卻直言這事他是請示過聖人的,聖人也贊同對這些無產業的脫籍逃戶,給予客戶的特殊待遇,“聖人仁慈,這些人脫籍逃戶也是迫不得已,總得給他們機會重新開始!

如今利用寺中田地,授他們永佃權,讓他們成為客戶,雖不納租調,但也會承擔正役雜徭,何況他們因此也能安定下來,男耕女織,這不正是楊相公先前所想要的各安本業嗎?”

這種處置楊恭仁是想都沒想到的。

他之前對逃戶的處置辦法,就是查,查到了就抓回原籍,交地方官吏和鄉里的里正村長們監管。

抓回來的逃戶,並不會有田可分,只能成為佃戶、幫工,但這按丁徵收的租調,該服的正役雜徭卻一點不能少的。

有些逃戶實在不想回去,那就動員他們移民去邊疆的寬鄉,但這在許多人眼中視為流放一般。

楊恭仁要求逃亡黑戶百日內向官府自首,後來放寬限制允許在現居地入籍,也可回原來居住地入籍,但逾期不自首,經朝廷檢括出來,就要強制遷往邊遠的邊荒地區,甚至對包庇隱瞞計程車族豪強地主,也一律治罪處罰。

他的這些政策很嚴厲,但效果不大,百姓依然想辦法逃亡,或成為浮人浪客,或投附士族豪強成為部曲甚至奴僕,還導致許多田地也脫籍。

說到底,百姓就是因為沒有產業,卻要承擔很重稅賦,活不下去了才棄籍逃戶,朝廷不能解決這些根本問題,只一味要求他們歸籍,誰又肯。

武懷玉現在給皇帝建議試行的這個客戶,就是針對那些逃戶,以及那些無產者,以後慢慢的公廨田、職田、寺田等官府手裡的公田,都慢慢的租給那些無產者,給他們永佃權,讓他們成為客戶,給他們一些保障。

根據產業戶分主客,納稅服役兩個標準,也是切實考慮負擔能力。

直接按丁徵收的這種稅法,本身就是個人頭稅,這是有很大問題的,徵稅還是應根據財產、收入等來徵,否則窮人負擔過重徵不上來,富人納稅太少不合理。

楊恭仁之前檢括戶口,清理出來不少逃戶,也清出不少隱匿脫籍的田產,他還是很有擔當的披露和處置這些情況的,但他對寺院這塊就基本上只說不動手。

“武相公把一田分二權,田骨田皮分離,這倒是前所未聞的事。”

“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現在這樣是否有些用呢?”

楊恭仁承認武懷玉挺有想法,這寺田收歸官府代管,寺院只有產權,可經營權卻沒了,佃戶有永佃權,按期交租便行,這一套確實挺厲害。

“接下來的具體事宜,便都交給楊公等了,我也耽誤不少時間,該趕路去幽州了。”

皇帝已經批准了武懷玉的建議,將在京畿、洛陽以及幽州三地先試行這套辦法,寺院工商業交由官營,十年分期付清,寺田官府代管,永佃出租,後續公廨田、職田、學田等也都要按此法永佃出租,交給無產者經營,列為客戶。

楊恭仁提醒懷玉,“我覺得還是謹慎一些,先不要一下子鋪太大,慢慢來。”

這倒不全是反對,也還有幾分自己人的關照之意。

楊武兩家畢竟是親戚,以往關係也還可以,雖然楊恭仁對於武懷玉的不少政策並不支援,就如眼下這事,但他還是提醒武懷玉幾句。

現在懷玉搞的這些東西,牽連很深,得罪的人也多,不說寺院了,光是這隱戶永佃成客戶,這裡就觸及了許多世家豪門的利益。

世家豪門之所以了得,就是根基深,這根基就包括他們有大量的莊園田地,也有許多工商產業,更在學術上有話語權,而大量的莊園田地甚至工坊裡,除了奴隸外,其實許多都是投附他們的逃戶之人。

甚至他們會庇護許多投附者,那些人甚至是帶著田地等投附,託庇其名下,以逃避稅賦役瑤等,其實就是在挖朝廷牆腳的行為。

楊恭仁先前檢括人口清查田畝,已經觸及到深水區,知道這裡水有多深,武懷玉現在也不可避免的要觸及這深水區。

到時的反撲肯定很厲害。

弄不好,容易翻船。

“謝楊相公提醒。”

“誰讓陛下委我為觀風整俗採訪處置使呢,我負有使命,總不能無所作為。”

謝過了楊恭仁的提醒,武懷玉也終於要離開。

他不僅徵辟了曹慶做自己的府佐參軍事,還從那些老兵中僱傭了百人,這些人並不是他的私人護衛,而是他聘去幽州做教頭的。

這些人當年跟著張須陀東征西討所向披糜,如今雖然殘廢,但這刀磨掉鐵鏽,依然鋒利。

蘇烈和衛孝節對這些老兵也很滿意,他們都知道武少保此去幽州,可不是貶官外放,那是提前搶佔有利位置,要在明年北伐突厥之戰中再立新功的。

甚至這位武少保可能就是要奔著頡利去的。

“二郎為何僱傭這些人,盡是些缺胳膊少腿的老弱病殘疾啊,路都走不穩,還得坐車。”武胖子卻很嫌棄那些老兵。

在他眼裡,覺得這些人純屬浪費糧食。

“這些可全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老卒,雖然離開戰場十二年,可你仔細看他們的眼神就知道,這些人依然渴血。

他們可都曾經是跟我義父一起征戰的老兵,經驗豐富,百戰餘生,帶到幽州,正好替我們好好整訓一下幽燕兵馬,

我們只有一年時間備戰,時間不多了。”

“他們真有那麼厲害?”

“你知道張帥當年最厲害的部眾是哪支人馬嗎?”

“不知。”

“八風營,八風營以八風陣得名,風面來風,風雨不透!”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夢五千年,而今邁步從頭越

坐著看天的蜉蝣

穿越後:鄰國女人都想嫁給我

騎牛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