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訂婚五姓女

壽陽侯府,北院。

“王家願意嫁女與我們武家?”老武聽了兒子懷玉的話,極為驚訝。

“父親可願三郎娶王氏女?”

老武騰的站起來,“當然願意,為什麼不願意,龍門王氏,那是太原王氏祁縣房分支,雖不是大宗嫡系,可王績父子幾人可是非常有才華名氣的。

當年我們家還住在太原文水的時候,我跟你四叔他們經商,經常路過龍門,有幾次你四叔還特意帶我們去聽過文中子講課,那真是當代大儒名師,無數文人雅士甚至我等這般的販夫走卒都慕名前往旁聽呢。”

文中子便是王績大哥王通,他三十來歲便去死了,但一身學問通天,門生弟子上千,他的弟子們在他死後私諡文中子,甚至仿論語在編寫《中說》。

“這事真能成?”老武興奮的滿面通紅,別看王績父親和大哥死的早,他與其它幾個兄弟官職都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可王家名頭響啊。

本就屬於太原王氏的分支,雖不是著姓房,那也是正經五姓子。

“阿耶,王績原先都願意跟魏徵家結親,咱家難道還比魏家差?”

此話一出,老武立馬淡定了,“那自然,魏徵拿什麼跟咱家比,他也就會耍嘴皮子,他爹不過是隋朝一縣令,咱家雖然往上三代沒當過官,可再往上祖宗十八代都是公侯,不比他魏家強的多?

他是道士出身,你也是道士,他只是個野道士,伱可是樓觀逍遙子的弟子,當今宗聖觀三品住持國師都要尊稱你師叔。

魏徵只是個男爵,你可是侯爵了。”

老武這麼一對比,覺得自家比魏家強多了,就連宅子都比魏家的好。

“那明天趕緊把老三接上,最好是請上族長同去王家。”

老武很期望這個聯姻能成,老大懷義訂了程咬金女兒,老二懷玉如今馬上要跟樊興女兒成親,都是軍功勳貴國公嫡女。

老三如果能夠跟王家結親,那以後自然也不用擔憂前途。

至於懷玉給王家的條件,老武不在意,兩千貫如果能換一個五姓女,值。

借錢都要娶。

“可惜你要娶樊氏女,否則你要是能娶王家女就好了。”老武感嘆著道。

“都一樣。”

這種聯姻,是資源的強強聯合,王家的名氣,還有他們的人脈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武懷玉其實是一直在心裡劃了條線,打定主意不跟李淵的元從舊臣們、以及山東士族等這些舊士族勢力走近的。

他清楚這些勢力是李世民忌憚的,並不想跟他們有來往。

可這次他左思右想,覺得王績家是能夠有機會爭取聯姻的,不僅僅是說噁心魏徵,關鍵是如果能跟王家結親,那以後在士族這塊確實能有不少關係。

而且王績跟那五姓四十四家不是有區別的,既有名氣,但又屬於只剩下名氣的,對皇帝沒啥威脅的五姓子。

被魏徵幾次三番的搞,他覺得人不能太單純,當官也不能太死板,有些關係能夠拉的上,還是要拉一拉的。

“大郎、三郎運氣好,遇上你這好兄弟。”老武感嘆。

“阿耶,一家人說這話做甚。”

“我這裡還存了點錢·····”

“阿耶留著吧,錢財的事不用擔心。”

跟老武商量好,懷玉第二天一早便先去了族長武士稜家,先給族裡義倉捐上一百石糧,族學捐二十石糧,又捐助一萬錢。

武士稜讓管家記下。

“如果王績真願意,別說兩千貫,就是三千貫也是值得的,錢不夠我來出。”老武聽完後,十分贊同。

武家也是河東人,在河東這塊,勢力最強的便是王氏,然後是裴柳薛三家。

跟他們幾家一比,武家那連號都排不上,比如溫氏等都比武家強太多,在以前太平年月,人家王氏只跟其它關東四大郡姓聯姻,旁支庶出才會跟薛柳韋楊等結親。

武家想跟這樣的門第聯姻,給賠門財人家都看不上。

“缺錢直接到我這先拿去。”武士稜道,“這樣的機會可是非常難得啊。”

“我挺好奇,你用什麼辦法打動他們的?”

“伯父,魏徵都能跟王家結親,咱武家哪比魏家差?”

“魏徵名頭還是不小的,如今官職也不低啊,尚書左丞。”

“咱武家名頭更大。”

“可咱武家不是士族。”

懷玉哈哈一笑,“其實龍門王家現在處境挺不好的,我聽說自從文中子去世後,王家可是每況愈下,家族裡連個七品官都出不了,這地位自然也是越來越低,

受這些年戰爭影響,王家連祖產都賣掉了許多。

王績在京數年,窮的連房租都交不起,你說難道王家不急嗎?王績的兒女也慢慢長大,這樣下去將來也是娶不到兒媳婦的。

咱們武家雖非名門,但也是新貴,朝中也是有些勢力的,如今還願意給他們這麼大筆錢,這機會可難得啊。”

老武點頭,“也是,自從跟魏徵結親,被聖人責斥後,王家想再收陪門錢也難,有名望地位的可能看不上他家了,普通暴發戶王家又看不上。”

懷玉跟武家說的所謂釀酒,其實也不過就是給雙方結親的一個由頭,一個臺階。

王家名頭響,可現在拉垮了,辭職的王績也就成了一個窮詩人,連酒都喝不起,回家的盤纏都還沒湊夠。

王績好酒,藉著這由頭留他在長安,甚至借合夥釀酒為名,把陪門財換個名目給王家。

其實這酒坊不過只是讓王績掛個名而已,到時懷玉釀酒,借他王績名頭,弄個酒仙牌、斗酒學士牌啥的。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聯姻才是真正的目的。

懷貞坊,王績家。

王績兄長王凝被請來。

“武家倒不比魏家差。”王凝聽後,沉吟許久說出了這麼一句。王凝眼下在長安侯選,在地方任正九品州學博士期滿,來京侯選,最近天天拜訪高官勳貴,雖說龍門王家的名頭也不錯,甚至他兄長王通弟子許多都在朝中任職為官。

如溫彥博還曾任中書侍郎,王珪如今也是四品,杜淹還是御史大夫,河東三鳳薛家兄弟也都曾是他兄長學生,如今薛元敬也是太子舍人。

大家還是挺給王家面子的,前去拜訪,也都會接見。但王凝也能清楚的感受到,人走茶涼,父兄不在後,別人給王家幾分面子,也不過是面上客氣客氣。

對於他現在侯選求職這事,也並沒有誰願意真正幫忙。

當然其實父兄的學生們也幫過王家很多忙,比如讓王績兄弟四個都出仕做了官,甚至如王績這般嗜酒誤事的狂人,要不是大家的關照,也早就被彈劾革除了。

王家兄弟都很有才,不是秀人就是進士的,但問題是王績只是個詩人,他的幾個兄弟也多隻是對經史子集很有研究,當官卻不太懂。比如王凝,之前也是在京城做過一任官,後來才被放到州做博士的。

王凝也很有學問,但他是個史學家,對歷史很有研究,一心忙著要編史著書。

“看看武三郎人吧,如果人不錯,可以訂下。”

“阿兄,我打聽到,這武家三兄弟,老大老二是正妻嫡出,老三卻是妾侍所庶出,其母王氏是太上皇早年賞賜給武士恪的宮人,老家江南······”

王凝卻只是擺了擺手,“咱們既然都收陪門財嫁女給寒門庶族了,嫡庶什麼的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王績苦笑兩聲,是啊,在太原王氏大宗嫡系那邊,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事提都不要提,可他們現在不是也沒辦法了嗎。

將女兒嫁給新貴,其實也不完全是為了陪門財,更關鍵的還是想要借這些新貴的勢力,重振家業。

······

初冬的太陽很溫暖。

小胖子懷良被從城南武氏族學裡接了出來,侯三的兒子黑娃還有武成的大兒子武毛,兩個伴讀也跟著請了假。

“去哪啊,二哥。”

封閉式的族學,效果還是挺明顯的,剛回來見到小胖子時,還不懂什麼事,但現在明顯既有禮貌,而且談吐都不一般了。

人也長高了一些,沒那麼胖,而侯黑娃和武毛兩少年變化更大,變白了變高了也變壯了。

“三郎啊,阿兄給你說了門親事,帶你上門結親去,一會可要好好表面,對方可是五姓七家的太原王氏,要是人家看上你了,你以後可就前途光明瞭。”

小胖子才八歲,對娶妻結婚這事還懵懵懂懂,還沉浸在今天不用上課的喜悅中。

馬車駛在長安城那土路上,揚起許多灰塵。

懷貞坊內住的大多是工匠居多,還有就是些長安諸衙裡的低階官吏甚至是些流外,也有一些商賈,坊裡比起永興坊平康坊就顯得雜亂的多,甚至坊內街巷上行走的居民,衣衫也大多打著補丁。

一路來到王績家。

王家早就在等候了。

懷玉裝了一馬車的禮物,十幾壇的好酒,梨酒、杮子酒、葡萄酒、紅薯酒、高粱酒,還有西域來的三勒漿、龍膏酒,以及劍南燒春、羊羔酒等。

除了王績夫婦喜歡的酒,還有絲綢布匹、糧食,細鹽、香皂等諸多東西,這一車,價值百貫。

王績王凝兄弟看著這一車的好東西,既驚訝也覺得非常受用,感受到的是久違的那種優越感,這幾年在長安,這種優越感已經越來越難得了。

“請!”

懷玉帶著武士稜、武士恪,還有懷良一起走進王家,王績王凝兄弟早備好了茶水點心,一番寒喧,也直接考教了武懷良一些功課,武懷良的回答倒也還好,畢竟以前在家王氏也有教他讀書等,族學請的先生也還不錯。

“孺子可教,天資聰慧,可造之材也。”王績笑呵呵的評價。

這門親事,也就算成了。

接下來其實倒沒談太細,懷玉是很直接的人,直接把京郊三百畝地、延康坊三百貫的宅子的地契、房契直接給了王績,還跟他寫了份合夥開酒坊的契約,懷玉投資三千貫,王績則以所謂獨家酒方等入股,懷玉六王績四。

這所謂獨家酒方也不過是個名頭,就是懷玉送他一千二百貫錢,這其實就相當於是陪門財,比魏徵之前的一千貫還多二百貫。

“叫大娘過來見一下大家。”王績兄弟見事情已經談成,便笑著讓盧氏去把大女兒叫出來。

王大娘子今年才五歲,長的挺可愛,八歲的懷良跟五歲的王大娘還不明白今天的場面意義,見面後兩人倒還挺合的來。

最後由武士稜和王凝做為見證人,武王兩家寫了一份訂婚的婚書,這樁親事就這麼迅速的達成了。

王績拿著那張酒坊合夥的契約,隨時可以找懷玉退一千二百貫錢,當然也可以合作釀酒,然後賺錢分紅。

兩家約定,十年之後成婚。

王績直接開啟了一罈葡萄酒慶賀。

“王三郎如今在京侯選,不知道可獲選?”

王凝搖頭,懷玉便道,“不知王三郎明日是否有空?”

“到京之後,一直閒著呢。”

“那明日是否願意隨我同去拜訪下趙國公?”

趙國公長孫無忌,吏部尚書,剛因佩刀入宮被免職在京反省。

王凝一聽,馬上點頭說有空,長孫無忌就算免職在家,但若是能夠在這國舅爺那裡得到賞識,放選授職,也就是他一句話的事。

“王學士不知是否也有空,不如一同前往?”

王績剛辭了官,本來說要回老家,現在跟武家結親,要留下來了,一時倒沒想好接下來要做什麼。

王凝對兄弟道,“一同前往拜訪下趙國公吧。”

“那就有勞武二郎幫忙引見了。”

“咱們可是親家啊。”

幾人一起笑起來,高昌葡萄酒格外的甘甜醇厚。

在王家吃了頓飯後,懷玉還特意帶著王家人去了趟相隔也只有幾坊地的延康坊宅子。

那宅子還是安元壽送給懷玉的,本來是安置伊琳娜,金屋藏嬌置別宅婦的,現在空置在那。

懷玉便乾脆拿來送給王家。

王家人在這座充滿拂菻風格的圓頂白房子到處轉了一遍,出人意料的很喜歡,主要是這宅子雖是胡風,但也有幾畝地,比他們借住薛家的小院可大多了,裡面裝飾也挺新,傢俱等一應俱全。

尤其是院裡的那一架子葡萄,王績尤其喜歡。

“改天挑個吉日,我叫人過來幫王學士搬家,”

王績笑著謝過,是越看這院越喜歡,這門親事還真結對了。

盧氏甚至還不忘補刀對比了一下魏徵,“比魏家可是豪爽大方多了,還是武家大氣!”

“幸好沒跟魏家結親,兒女婚姻大事,他們倒討價還價弄的跟買菜似的。”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第一皇太子

冷漠如風

重生衙內:開局收了林沖做保鏢

浪浪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