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太子殺手

武懷玉坐在東宮崇文殿裡,等待拜見太子。

今天是他調任太子洗馬後第一天上任,享受了一個悠長輕鬆的婚假後,也終於要恢復工作。

殿裡還有不少東宮官員。

崇德殿是東宮偏殿之一,在麗正殿西邊,這裡是皇太子讀書的地方。

太子少保、太子詹事李綱今年已經八十歲了,拄著靈犀杖一身紫袍鬚髮皆白,但卻還很精神,鶴髮童顏。

這位堪殺太子殺手的太子之師,坐在殿中目光如炬打量著一個個東宮官員。

他身材魁梧、臉色嚴肅。

懷玉看到這位,就不由的想起他太子殺手的光榮事蹟,這位太子殺手可不是白叫的,他歷史上輔佐了隋朝太子楊勇、唐朝太子建成、承乾,但三個太子沒一個坐穩太子位,甚至都沒有一個壽終正寢。

在妨死三位太子之前,年輕的時候李綱還做過北周朝齊王宇文憲的參軍,結果他輔佐的宇文憲也被殺。

反正他輔佐誰誰就沒好下場。

可偏偏從北周到隋唐,歷代天子卻很看重李綱,覺得此人高風亮節忠直敢諫,絕對是個好老師,都是太子不行。

李綱在武德朝還兼任禮部尚書,本來早就要致仕歸鄉,李淵卻不肯。如今都八十歲了,李世民居然還把這位請出來再做承乾的老師,太子少保兼太子詹事。

東宮的太子詹事府仿朝廷尚書省而設,太子詹事自然相當於朝廷的尚書令,這是東宮第一長官。

這麼重要的位置,偏偏選個已經八十歲,輔佐兩朝太子都沒好死的老頭,這也不嫌晦氣啊。

太子承乾還沒來,已經遲到了。

李綱面上漸露不滿之色,這個精力充沛的老頭,將太上皇賞賜的靈犀杖在地磚上頓了頓,“你們都是陛下挑選的東宮屬宮,雖然太子年幼,但天資聰慧。不過就算天資過人,但也須要有賢良之人輔佐從善,如果身邊人不正派就會誘導向惡,

太子是國本,一國儲君,我等東宮官責任巨大······”

老頭子說話聲中氣十足,一點也看不出這是八十歲的人了。

“我知道你們大多年輕,不是名門子弟,便是勳臣外戚······”

懷玉目光在殿中其它人身上掃過,確實如這老頭所說,現在的東宮太子才八歲,也不可能真安排學習政務處理國事什麼的,所以並沒有配備一套真正的班底,只是陸續開始安排一些官員。

殿中人不是老就是少。

太子詹事李綱八十歲,太子少詹事由民部尚書裴矩兼任,裴矩今年七十九。

詹事府管轄東宮三寺十率,但現在基本上也都是個空架子,那六率四府三衛的幾萬兵馬,也都是皇帝領著。

左右春坊是由房玄齡高士廉這兩宰相兼任,今天都沒空來。

左春坊下設有司經等六局,

司經局相當於秘書省,兩位太子洗馬一個是武懷玉,一個是蔡允恭。

蔡洗馬也是個快七十歲的老頭,這位跟虞世南是好友,後來一同進入李世民的秦王府為學士,跟許敬宗也算是同僚。只是許敬宗如今在潯陽當縣丞,蔡老頭則是授太子洗馬兼修文館學士。

還有個長的十分相貌醜陋的老頭,那是率更令歐陽詢,今年七十一,這位書法大家,連開元通寶的錢文都是他題寫的,但相貌真不敢恭維,

聳髆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臉像彌猴。

這老頭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如今同樣兼著修文館學士,雖然如今是書壇宗師,但身世挺悲慘的,他祖、父皆南朝名將,結果他十三歲時父親起兵反叛失敗被滅族,後來被陳叔寶的寵臣江總收養。

同是秦王府十八學士的孔穎達、陸德明五十多歲,還已經是較年輕的了,他們負責教導太子儒家經書。

相比這些大多秦王府學士出身的老頭們,懷玉這樣的年輕屬官們則多是勳戚、世家子弟。

“太子洗馬武懷玉·····”懷玉上前做簡單自我介紹。

“太子舍人李正基,隴西李氏,姑藏房。”一年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站起來跟著做自我介紹,他特意強調隴右李氏姑藏房,

隴西李的姑藏房,就是隴西李最顯著一房,也是五姓七宗四十四家裡,李寶的六子之一後人。

真正的五姓七家裡的隴西李,只指李寶的六個兒子這六支,其餘的不算,這些早年投奔北魏東遷,後來定居鄭州的李寶後人六房,才是五姓裡的隴西李,其實應當叫鄭州李,李淵家李靖家這些雖也說是隴西李,可不算五姓裡的李,人家根本不把你當自己人。

這些五姓子也總是強調他們是五姓,是七家,是四十四家。

懷玉早做了功課,這個身材修長,臉很白的傢伙,父親是李玄道,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房玄齡都要喊李玄道堂舅,因為房玄齡父親是隋時名士、大書法家,娶的就是李玄道的堂姐。

李玄道真正五姓子,他最了得的本事是號稱肉譜,就是天下名門士族,這些郡望譜系,他了然於胸,天下沒有比他更懂這些士族譜系的了。

現在調任幽州都督府長史,協助王君廓。

李玄道既是房玄齡的堂舅,然後他娶的范陽盧氏女,又跟房玄齡妻子是同族堂姐妹,所以他們既是舅甥關係,還是連襟關係。

李正基喊房玄齡表哥,也可以喊姨夫。

這位五姓子很年輕,但屬於生來就在羅馬的人,他娘范陽盧氏,他妻子滎陽鄭氏,奶奶太原王氏、外婆清河崔氏,自己是隴西李氏·······

李正基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門閥舊士族的範兒,說起話來也帶著股子傲慢勁兒,看誰都覺得低他一等。

這種驕傲小公雞一樣的世家公子哥,懷玉一見就有點討厭。

“太子侍讀長孫家慶。”

“太子侍讀長孫祥。”

又是兩位年輕公子哥,一聽姓氏就知道肯定是皇后家的人,果然,長孫家慶是皇后的親侄子,他在五年前,就已經是中山王李承乾的侍讀了,他現在是東宮門大夫兼太子侍讀。

長孫祥也是長孫皇后族侄,李靖弟媳婦長孫氏是長孫祥的親姑姑。

“太子千牛賀蘭楚石!”

“太子千牛楊政本。”

“太子旅賁別將紇幹承基。”

這幾個也都很年輕,還都是武將出身,賀蘭楚石據說是侯君集的未婚女婿,楊政本則是韋昭儀的妹夫,弘農楊氏。

紇幹承基聽名字像個胡人,其實據說以前祖上也是漢人,北魏時賜的鮮卑姓,確實有點胡化,這人是李世民打劉黑闥的時候投唐軍的,也立了些功勞的。

之前三原龍橋一戰時,他就在李君羨麾下,還跟懷玉一起戰鬥過,是個非常彪悍的騎將。

“太子家令辛處儉!”最後一個滿臉皺紋的中年人起身,這位四品官員據說跟楊政本一樣有個國色天仙的妻子。

楊政本的妻子韋檀特號稱小貂蟬,而辛處儉的夫人稱為賽西施。

只是辛處儉家勢可不如楊政本出身弘農楊氏這樣的名門,當年李淵剛攻入長安,就看了上太子舍人辛處儉的妻子,直接就霸佔了,為了免的辛處儉礙事,平還把他外調為縣令。

辛處儉也是隱忍九年,如今李淵成了太上皇,李世民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把辛處儉從外地調了回來,還授其四品的太子家令一職。

還有好些太子舍人、太子通事舍人等職,都是勳戚世家子弟。

太子承乾讓大家等了許久,才終於來了。

這位太子殿下,也是個幸運兒,生來得皇帝祖父親自賜名,兩歲封恆山王,五歲封中山王,八歲的時候,因為父親宮變奪位成功,他也因此水漲船高,順利晉為皇太子殿下。

反正李世民經常當百官面誇讚太子性聰敏、特敏惠、仁孝純深等等,簡直就是天下第一好太子。

可今天這麼多東宮官來拜見太子殿下,頭次見面,承乾就讓大家在這裡等了足足一個多時辰,來了後也沒有半句表示。

怎麼看也只是個很普通的小孩子罷了。

太子李綱上來就嚴辭激烈的批評了承乾,那義正嚴辭的相,把承乾都快嚇哭了。

“念在伱今日也是初次,考慮你年紀尚小,今天也不過於追究,你回頭把孝經十八篇,全部工整認真的抄寫一遍,明天我要親自檢查。”

懷玉一直在盯著承乾,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包括每一個表情。

承乾出來時的漫不經心甚至不滿的情緒,然後被李綱訓斥時的恐慌,然後到後來眼裡閃過的憤滿,他都收在眼底。

這孩子很不高興。

也是,李綱這教育的方法太死板了,這一套連威到嚇的,對付普通學生可能比較好用,但用來對付皇太子,那明顯用錯地方了,人家可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太子啊。

就算小,也不是你能隨便嚇唬的,只會起反作用。

想想承乾後來那麼叛逆,看來關鍵還是教育有問題啊,可惜李世民並不懂這些,只知道把他認為好的老師,忠心、正直的老師安排到東宮,卻不考慮這樣的老師,是不是合適。

這今天第一次會面,李綱就已經把太子得罪了。

相比之下,另一位少詹事裴矩,雖然也快八十了,但他不愧曾是楊廣的心腹大臣,就沒有直接訓斥教育,還反而安慰太子。

可孔穎達、陸德明、歐陽詢、蔡允恭這些老學士們,個個學問都是極好的,但教育小孩子他們一個個都太簡單粗暴了些,喝斥、罰抄寫······

懷玉沒有上前去,就在後面看著,面對著這個才八歲的太子,武懷玉其實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知道要如何面對和相處。

先觀察觀察再說吧。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時空協奏曲

馬公灘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