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清水衙門

年輕的太子低著腦袋,對威嚴的李綱點頭稱是,保證明天會將兩千多字的孝經抄寫工整交給他檢查後,今天的會面也就算結束了。

太子也沒有了心情跟其它屬官們打招呼,匆匆的便又在長孫兄弟的侍從下離開了。

武懷玉看著太子離去的背影,覺得有些可惜。

才八歲的孩子其實天性都差不多,李承乾雖然也剛當太子沒多久,但看的出這孩子也只是有些貴族子弟的普遍傲慢奢侈罷了,哪個世家勳戚豪門的孩子不是這樣呢。

往好聽了說這叫貴氣,往差了說叫驕氣。

李綱八十歲老頭,欺負人家八歲孩子,不要老臉。

“剛才本官規諫太子的樣子你們都看到了,身為東宮官,就得忠正敢諫,太子年幼,越發需要良好的引導·······”老頭居然還有點沾沾自喜,覺得今天給了太子一個下馬威,把太子捋直了一些。

“各回衙署辦公當值吧。”

懷玉等都起身,向李綱、裴矩行禮。

崇文殿只是太子讀書之處,也是平時東宮官屬拜見太子的地方,太子畢竟年幼,每天也頂多就跟開早會一樣過來報到點名。

司經局隸屬左春坊,為其下屬六局之一,在顯德殿的東面。

另一位太子洗馬蔡允恭一同出了崇文殿,跟他簡單的聊了幾句便走了,他要去一牆之隔的皇宮門下內省的修文館當值。

修文館學士才算是他現在正式工作,這個太子洗馬只能算是個兼職。

“司經局的事就都有勞武洗馬負責了。”

左春坊,相當於朝廷的門下省,其下司經局,則仿的殿中省,司經局主要就是管書籍、公文的。

他這個太子洗馬,其實就是東宮辦公室主任。

一路來到左春坊,這裡佔據了顯德殿東面一大片地方和房屋,六局一字排開,武懷玉這太子洗馬,在左春坊也屬於高階官員了。

兩位正四品左庶子相當於侍中,兩位太子中允正五品下,職擬黃門侍郎。

司經、典膳、藥藏、內直、典設和宮門六局,武懷玉這司經局仿秘書省,他這太子洗馬是從五品下,級別還挺高。

不過到了司經局,只有四人來迎接。

兩個是司經局太子文學,兩個則是正字,兩太子文學三十來歲,自稱是武德本朝進士科出身,那兩個正字,則要年輕些,是武德本朝書科出身。

太子文學是正六品,正字則是從九品上。

同樣考科舉出身的,級別相差卻很大,可以看的出唐朝的科舉,秀才科含金量最高,然後就是明經,再進士。

而明書、明律、明算,甚至明醫、明道這些科,就很不值錢了。

老話說的好,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

三十歲才考上明經都算老了,五十歲才考上進士都還算年輕,至於說書律算醫等科,往往都是招的吏員了。

這兩年輕人能成為正字,皆因世家名門出身,自帶光環加成,跟斗酒學士王績一樣,秘書省正字當了很多年,全因家世好。

“咱們司經局就這幾人了嗎?”

那位四十多的進士張承德回覆,“我們司經局本來例有太子洗馬二人,太子文學三人,校書四人、正字二人,另還有書令史、楷書手、典書等,還有捉錢令史。”

“我們司經局也有公廨本錢放貸收息?”懷玉一聽這個倒來了精神,他現在就這一個職事,事關他俸錢日料雜使等福利。

“有,不過我們司經局的公廨本錢較少,只有四十五萬本錢,交由九名捉錢令史負責捉錢放貸,每月有三萬六利息,但是,六月時這筆錢被挪用了,到現在還沒補回來······”

懷玉捏著下巴,坐在自己的新公房裡,司經局有一個不算小的院子,他和蔡洗馬各有一間單獨辦公室,其它人則就沒這條件了。

“我們司經局現在總共有多少人?”

“武洗馬和蔡洗馬兩位上官外,就是我們兩個文學和兩個正字了,官員還缺一個文學和四個校書,至於吏員,書令史、楷書手、典書也暫各只有四個,

公廨本錢還沒補下來,所以也暫時還沒有專門的捉錢令史······”

“有公廚食堂嗎?”懷玉直接問。

“暫時還沒有,”

“那中午在哪吃飯?”

“左春坊有公廚,中午都在那吃,但我們司經局去吃要另外交錢。”

懷玉聽了搖頭,這哪行。

“咱們司經局好歹也是一個局級單位,這有品級的官員都有十個了,比上縣衙門的官員都多,哪能連食堂都沒有,還得去別家蹭吃。”

“公廨錢還沒拔下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張承德倒挺喜歡武懷玉這上司的,不像蔡允恭雖然是洗馬,但基本上都沒管過這裡,反正這裡也沒個正經差事。

工作的事武懷玉先不理會,但食堂得先弄起來,這公廨本錢也得先拿來,“你們馬上草擬一個公文,我一會拿去找李太子少保拔錢。”

“去把我們司經局的所有書令史等流外、雜任等都叫來。”

片刻功夫,司經局除了蔡允恭其它人都來了,五個官員,十二個吏。

司經局的令史是流外三品,書令史是流外四品,至於楷書手、典書地位更卑微。

看的出,大家平時也都閒來無事。

雖然司經局說是掌東宮圖籍等,可現在人都不齊,更別說圖書了。

“秘書省和門下省修文館我記得他們都還有許多匠人?我們沒有嗎?”

“回武洗馬,本來是應當有熟紙匠、裝潢匠和筆匠等,還有亭長、掌固等,不過現在都不齊備。”

“那我們東宮司經局有多少藏書?”

“回武洗馬,現在一本書也沒有。”

“啥?”

“原來東宮司經局是有不少書的,但息靈王謀亂被誅後,朝廷便把原東宮的藏書,都運到秘書省和門下省的修文館分別儲藏了,現在東宮沒有藏書。”

聽到這回答,武懷玉覺得這新差事,那不純粹就是混飯吃嗎?

不過他武懷玉也不是那樣的人啊,他打聽到雖然現在沒有了圖書,但司經局其實管的地方不少,比如之前他們議事的崇文殿,那裡原來就是東宮藏書之所,也是他們管的。

還有原來司經局還有許多匠人,熟紙、裝潢、制筆、制墨等,有不少作坊,他們可以抄書、裝訂,甚至是生產紙張、筆墨這些。

在武懷玉看來,這些都是優質資產啊,盤活起來,大家日子不也滋潤了嘛,甚至手頭有錢,也可以主動做點事情啊,比如編本書,或是從民間收集購買一些書,重新整理什麼的,這不就是功勞嘛。

張承德剛才可是說他們整天無所事事,雖輕鬆,但日子卻挺艱難的,他們這些科舉出身的官員,多數都是外地人,在長安沒啥產業,租房吃飯養家人驢馬買書用紙筆等開銷不小,可司經局先前連公廨本錢都沒下發,公廨田也沒,職田都沒有,一畝只折兩鬥倉糧。

連點俸錢日料都沒,就靠點死祿米,連點油水外塊都沒,之前糧價太高,他甚至都不得不借了京債了。

說秘書省是清水衙門,官難當,可司經局更慘。

“諸位放心,咱們司經局會慢慢的配置齊全的,一切都會有的,公廨錢會有、公廨糧也會有、公廚食堂會有,俸料雜用也會有,過年過節的福利肯定也不會少,這些我會來想辦法,但有一點,咱們也要改一改心態,不能再散漫下去,我接下來會慢慢的佈置一些任務,大家要積極努力的去完成······”

公房裡,懷玉給這十幾個下屬畫餅。

把一眾窮書生們的熱情點燃後,懷玉便直接去找少詹事裴矩了。

裴矩拜宰相之前,就是接替李綱做太子詹事的。

如今他雖去相,但也仍是民部尚書,是帝國的財政部長,手裡管著大唐錢袋子,又還掛了太子少詹事職,懷玉要錢自然就去找他。

而且裴矩跟李綱雖然都差不多年紀,但明顯裴矩這人更靈活變通一些。

尚書省民部就在皇城裡,跟司經局倒也不遠,到了衙門一報名,裴矩很快便讓人叫他過去了。

裴老頭本名裴世矩,李世民一宮變成功,他就馬上主動去掉了世字。

“剛在東宮崇文殿分開,武二郎這麼快找來,是來要錢的?”裴矩笑呵呵的問道,還叫來吏員倒茶。

懷玉打量裴矩的公房,比他司經局的好太多。

“裴公果然了得,一眼識破。不瞞裴公,出崇文殿我便去了司經局,結果發現司經局總共就八個官,蔡學士基本不在那邊,司經局裡老鼠都要餓死了,既沒有一本圖書,也沒有一文公廨錢,我們司經局的官,都借起高利貸京債了,連午飯都沒地方吃,官服都要當掉了·······”

裴矩只是笑呵呵的聽他說,卻並沒有馬上表態。

“裴公,我呢比較年輕,也沒什麼經驗,但也知道在其位謀其職,我們司經局是負責東宮圖籍的,所以我打算接下來找長安勳戚貴族世家們,化點緣,看看能不能讓大家進獻一些圖書給東宮,我們司經局把這些書整理抄錄,然後儲藏在崇文殿,也方便太子殿下閱讀嘛。”

“好想法。”裴矩笑道。

“我自信應當能弄來一些書,只是書弄回來要整理,要抄錄,需要書手、也需要裝潢匠人,更需要紙墨筆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我也只能來找裴公,你可是我們東宮少詹事,”懷玉也是不客氣。

裴矩把煎好的茶端給他一杯,“要多少?”

“司經局的公廨錢一直沒拔,按例最少也得四十五萬錢,實際上長安各衙的公廨錢都不少,裴公給我們一百萬吧。

紙墨筆硯也都很費錢,我還打算把公廚食堂辦起來,再招募僱傭熟紙裝潢制筆等工匠,這樣以後還能節省一點紙筆墨裝訂等開支,裴公再撥一百萬給我們······”

裴矩豎起了一根指頭。

“我只能先給伱十萬錢,加上十石粟米,紙墨筆硯可以暫時拔一些給你,多餘的民部也沒有了。”

要兩百萬,只給十萬,裴矩殺價很狠。

可武懷玉卻站起來痛快的接受了,“多謝裴公,錢糧哪裡去領?我們司經局還等米下鍋做午飯呢!”

裴矩寫了張條,叫來一名書令史,讓他帶武懷玉去取錢糧。

他還親自把武懷玉送到民部衙門大門口,“你說的收集整理圖書儲藏東宮這事,挺不錯,好好去幹。”

“要不裴公你先帶頭捐幾套書?不管什麼書,我們現在都要。”懷玉笑呵呵的道。

“我公房裡有套孝經,可是率更令歐陽詢親自抄寫的,就捐給你了。”

“裴公,是獻書東宮,不是給我。”懷玉笑著糾正,然後代表司經局感謝裴尚書。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開局成為十字軍首長

羅馬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