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武相公家的規矩

“相公!”

“娘子。”

夕陽西下,暮春黃昏,樊玄符依偎在丈夫懷中,一聲聲的喚著相公。

“我就知道你會有這一天,只是沒想到這麼快。”

懷玉抱著她在懷,微風吹過,頭頂的桃樹搖曳,粉色的桃花瓣紛紛灑灑的飄落。

落英繽紛。

武懷玉宣麻拜相的訊息,早早就被傳回翼國公府,府裡上下也是歡喜不已,尤其是翼國夫人樊玄符,在一聲聲相公娘子聲中幾乎迷失了自己。

相公娘子可比國夫人還難得呢。

大唐如今實封虛封的國公那麼多,但宰相兩隻手都數的過來。

“當初我們在懷遠坊你家門前初見的時候,我不是說過嘛,你龍睛鳳目,必食俸祿,唇如朱丹,必然富貴。聲響神清,必然旺夫。

我可都是被伱旺的。”

樊玄符聽了心中甜蜜無比,她抓起懷玉的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上,“元寶已經半歲了,我想再要一個。”

“這麼快?”

“我現在身體很好。”

做為當家主母,雖說為武家生下嫡長子,但看到丈夫的那些媵妾們爭先趕後的懷孕,樊玄符還是有點急。

倒不是說怕她們能威脅自己地位,只是想多生幾個嫡出。

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怎及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姐妹呢。

“這夕陽好美啊,紅霞似火,”懷玉倒不急,雖說順產半年後懷孩子沒問題,但也太辛苦了。

“等承嗣兩歲了再懷二胎也不遲啊,你也能好好休養一下。”

“呀。”

樊玄符突然驚呼一聲,

“有蟲嗎?”

“不是,是我跟相公在這觀賞夕陽落日紅霞,聊天都聊的忘記要給元寶餵乳,都溢位了。”

果然,溼了一大塊。

或許是練武之人,身體強健,樊娘子的奶水很多,府裡也早備了乳孃,但最後都沒用上,樊玄符不想讓孩子吃別人的奶。

哪怕回孃家時,孃家的姨娘們告訴她說母乳餵養會影響體形等,容易被丈夫嫌棄啥的,但她還是堅持。

“太多了,元寶都吃不過來,經常浪費好多。”

“要不我吃一點?”

“呀。”樊玄符還害羞,連忙起身逃似的走了。

武懷玉繼續坐在地毯上看著落日晚霞。

晚餐時,仍是老規矩,懷玉在家,便一家子都在一起吃飯。

雖說還是傳統的分餐制,一個一個小几案,每人幾樣菜餚,但畢竟一家子人坐一起,也挺熱鬧。

妻妾多了也有些壞處,尤其是如武懷玉這般忙碌的人,白天基本在外忙碌,偶爾旬休在家,甚至也得待客訪友,跟妻妾們相處的時間不多,更別說聚一起。

所以在家時他都儘量要求大家一起會食聚餐,邊吃飯也能邊聊點家常,飯後還可以來個小茶會。

他覺得這樣能增進些家庭氛圍,特別是現在還有了孩子,經常這樣聚在一起,不容易太生份。

要不然宣陽坊的宅院這麼大,每個妻妾都有自己的一個院子,自己帶著孩子,久了肯定生疏。

武家的廚子水平越來越高了。

今天做了糖醋排骨還有清蒸鱸魚,幾道新鮮的野菜,更是開胃。

這季節野菜很多,馬蘭頭、薺菜、香椿芽甚至榆錢葉也可以採摘了。

今天的兩道野菜就是香乾拌馬蘭頭和蒸榆錢葉。

榆錢樹葉拌上面粉,往鍋裡一蒸,裹了麵粉的榆錢葉十分嫩滑鮮美。

連才半歲多點的武承嗣,都對這蒸榆錢葉很嘴饞,一直手舞足蹈的想要偷吃。

“想吃?”

“想吃阿耶可以給你單獨弄一份。”

半歲多,也可以開始吃點輔食了,蒸的嫩雞蛋羹,加入煮熟攪成泥的榆錢葉,混在一起,就成了榆錢雞蛋泥。

懷玉親自抱著兒子給他喂第一口輔食。

這傢伙是一點不抗拒,還迫不急待,嗷嗷叫喚,等送到嘴邊,也是立馬就吃進去。

“呀,這小子挺喜歡吃呢。”

“也給老二裝一點,看他喜不喜歡吃。”

武元寶吃了好幾大口,手舞足蹈還想吃,武懷玉沒再給。

“慢慢來,兒子,先吃幾口就好了,以後可以慢慢添。”

“想不到阿郎貴為宰相,居然還這麼會帶孩子呢。”陳潤娘笑著道。

“飲食也與養生有關,我可是醫者。”

懷玉還順勢跟妻妾們講起育嬰知識來,講的還頭頭是道,讓樊玄符她們佩服不已,就是那些經驗豐富的保姆、乳孃們,也沒想到武懷玉這樣的年輕大老爺們,有些東西比她們這些帶了多年孩子的都懂的多。

她們憑的全是經驗,有些經驗卻並不科學,甚至算是一些陋習,但武懷玉以前可是當過爹,系統的學習過如何科學養娃,經驗不如她們豐富,但許多知識那絕對是無數人總結出的科學良法。

喝著茶點聊著孩子,一家子其樂融融。

“今年的春耕總算結束了。”

陳潤娘告訴懷玉,今年武家各地的莊子陸續上報,都完成了春耕。

種的大多是祥瑞,玉米土豆紅薯等,連康婆賣給懷玉的那十頃地,也都種上了玉米。

“那八座水碾真的好大,都是武德年間才新建的,都是五輪,能日碾谷三百石呢。”

陳潤娘前些天,親自到京外八水邊上的這八碾都視察過了,非常滿意。

“記得到雍州衙門補辦手續,還有耕種灌溉用水量大的時候,就把水碾停一停,不要跟百姓搶水。”懷玉特別交待。

“停一日就要少碾三百石米呢。”

水碾的收益太高了,武家身為大地主,自家的糧食可以用自家的碾,碾谷磨面,這樣經過加工後,拿到市場上售賣,就能多賺一筆。再則給附近鄉民們加工,就算僅收取糠麩這些做為加工費用,但好處也不少。

武家現在養豬養牛,這些糠麩可是很好的飼料。

“規範經營,不要為一些小利,而被鄉民們罵。”

朝廷對於水碾的建造和使用,是有一套嚴格規定的,因為水碾會影響水渠,導致渠道淤堵,甚至在需要用水的灌溉期,搶奪水源。

為保證水量帶動碾輪,水碾房都需要建堰壩、斗門,尤其是在一些天旱水枯的時候,許多貴族豪強可不會管百姓田裡需水,他們只管保證自己碾房能夠不停,所以攔水不放,衝突一直很激烈。

故此建水碾得朝廷審批,甚至使用的時候有一些規定,到了灌溉期,要求停用碾房。

但權貴高官們總能無視規定,違規建立,違規使用,特別是京畿地區,越發如此,八水繞長安,這八水上,有無數水碾,如懷玉家三原的鄭白渠上,多達百座。

全是貴族勳戚家和寺院的,根本管不了。

武家現在也有十幾座水碾了,但他還是希望另唯利是圖,搞的跟鄉親們關係緊張。

搞的矛盾大了,皇帝下詔給你全拆了,損失的還是你,這事可不是沒有,歷朝都有過,對京畿的那些過濫的水碾,經常有大規模的拆除行動,拆拆建建,迴圈不止,此消彼漲。

“三原的莊園已經建的差不多了,咱們什麼時候回去看看?”樊玄符提到另一件事。

龍橋武氏老家,在樊玄符的建議下,修了一座塢堡,一個佔地很大的院落,當初修的時候是覺得畢竟龍橋是老家。而樊玄符吃李三娘的醋,非要建個氣派的莊園,跟李家的比比。

這莊園修建的事都是樊玄符在負責,武懷玉也沒管過,這轉眼都修好了,如今武氏一家子都在長安,永興坊、宣陽坊的宅子都很大,甚至修德坊、懷遠坊的別院也都不錯。

“等天熱些,咱們回龍橋新莊園避暑休閒,住段時間,”

“好,那我就讓人把莊園再收拾一下,好好裝飾裝飾。”

龍橋武家如今發達了,甚至當初那個建在龍橋兩邊河岸坡上的小村子,也出了十幾個軍官了。

武家在清河鄉也有三千多畝地,周邊的白鹿塬、豐塬等還有兩千多畝地,也算是三原的一方豪強,並不比李靖、韓仲良他們家差多少。

想當初他剛來的時候,連自己的一間窯洞都還沒有,那時想的是在三原縣衙兼個捉錢令史,然後自己打算在龍橋邊修幾孔窯洞,收點土產,進點百貨,順便跟過往商人賣點吃食提供住宿什麼的,自己還能兼職做個鄉村大夫。

還計劃把三孔廢棄窯洞修起來,當成自己的小院。

可這些計劃都趕不上變化。

那三孔廢窯也早修好,甚至還擴充成五孔,還填出了一個院壩,甚至還箍了石口。

如今連那塢堡莊園都已經修好了,可他卻都好久沒再回去過了,上次還是突厥入侵攻打龍橋,他帶兵增援,跟尉遲老黑在那殲滅了五千突厥狼崽子,事後安撫賑濟鄉民。

當初的三原、池陽兩縣,也合併為一縣。

“今年春雨水不錯,估計今年會有個豐收。”

再過幾月,夏收的糜子、穀子、小麥也要陸續成熟收穫,經歷去年關東大旱災,今年百姓都份外的期盼能有個好收成。

陳潤娘還在那裡感嘆年後,武家放走了那些關東饑民,接收他們在武家莊子上一個冬天,雖說也幹了不少事,但如果能將他們留下來,成為武家的佃戶,那就更好了。

可武懷玉最後還是放他們回關東老家,甚至臨走還借給他們一筆錢糧做盤纏路費,雖然收穫眾多饑民們的萬分感激,他們也承諾將來會還,但陳潤娘她們都覺得這一走,以後可能都再不會見面了。

“嗯,也不知道這些饑民回鄉後,如今怎麼樣了,是否完成春耕,是否安定下來?”懷玉想到去年過的那麼艱難的那群災民,也不由的感嘆。

希望今年朝廷的青苗貸,能夠幫助到他們一點吧,至於說自己當初放他們回去,還借給他們每人一筆盤纏錢糧,這倒算不得什麼了。本也沒指望他們能還,到了武懷玉現在這種地位,做些善事也是必須的,那屬於正常成本支出。

“對了,今後咱們家放貸借糧,利息要跟朝廷的常平社青苗貸一樣,半年兩分利,不計複利,息不過本。”

“那算來年息才四分,也太低了吧?如今長安的勳戚貴族,甚至寺院,哪家才止四分吧,不說兩三倍利,但起碼也是六分八分起啊。”

“按我說的做吧,朝廷已經開始整頓高利放貸這事了,我們沒必要爭那點利,”

反正武家的主要收入也不是靠放貸收息,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干脆藉著朝廷立法劃線的機會,乾脆降低點,這樣也不算壞規矩,還能收些好名聲。

九出十三歸,也不及白糖、香料、茶酒的贏利,甚至養豬都不比這個差多少,更別說武家已經在跟豆盧懷讓他們籌建錢莊,那個可比現在這種放貸強多了。

宰相放高利貸也不好聽啊,尤其他還是計相。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開局成為十字軍首長

羅馬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