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戰場百貫千僧

大早上,老楊來找懷玉。

本來難得旬休之日,也不讓人清靜,昨晚被樊玄符拉著交公糧,早上本想補個覺。

“安德公早啊。”

“都日上三竿不早了,咦,二郎怎麼眼袋烏青,倒跟你家養的那三隻食鐵獸有些像,昨夜又操勞公事了?”

對於這位皇帝姐夫,武懷玉倒也沒客氣,叫侍女端來早點。

小籠包子、芋頭粉蒸排骨、燒麥、蝦餃、銀魚粥。

本來吃過早餐的楊師道看到武懷玉這精緻的早點,還是忍不住推辭一番後也要了一份。

小籠包小小一個,裡面包的是豬肉,但卻湯汁鮮嫩,包子皮也是十分鬆軟。

“這肉餡不似羊肉?”

“豬肉。”

聽到豬肉兩字,楊師道愣了下,堂堂弘農楊氏子、觀德郡公,啥時吃過豬肉,他印象裡豬肉下賤汙穢,騷臭難吃,甚至會讓人跟東司茅廁聯絡起來。

“二郎開玩笑吧。”

“這確實是豬肉,不過放心,我自家莊子養的,乾乾淨淨,只吃糠麩、豬草還有紅薯藤苗這些,沒吃過其它東西,半圈半放,養的白白胖胖的,”

“吃著不像啊。”

“那是因為我家莊子上養的豬,豬崽生下來七天就閹割了,所以不僅長的快,且長大後也沒那股味道。”

楊師道名門子弟,最好風雅,平時最喜歡的就是吟詩做賦,宴飲朋友,尤其喜歡結交名士,家裡也養了許多文人門客。

對什麼仔崽七天閹割,什麼母豬產後護理、什麼生熟飼料、如何配種這些他自然是不可能瞭解,也不會去了解的。

但這小籠包確實美味。

“裡面應當還加了什麼好東西吧,要不然這麼鮮。”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蔥姜泡溫水,調餡料的時候分三次打蔥姜水,也可以再放一點點的胡椒粉,肉餡要湯汁多且鮮美,還有個關鍵就是要二肥八瘦。”

“難怪都說翼國公好美食更懂烹飪,現在是真服了。”

試過小籠包,他又夾了蝦餃,這餃子皮跟櫻桃畢羅一樣,皮是透明的,裡面包著整個大蝦仁,那蝦仁也是出乎意料的大,但一口下去卻很鮮很甜很嫩,餃子皮則很有韌性。

連吃幾個,又試了粉蒸排骨,鮮、嫩還爽滑。

就連墊在下面的芋頭,也粉粉糯糯是他從沒吃過的種類。

“桂州特產的芋頭。”

連包著糯米的燒麥也很好吃,特別是糯米里還有味道很好的肉丁。

楊師道最後硬是吃撐了。

都差點忘記了今天他早早來拜訪武懷玉的原因了。

“三階教的事,有些麻煩了,他們不肯把田莊交出來,甚至那些依附他們的部曲等,居然也不願意入籍編戶····而且現在其它寺也開始在活動,各種傳言滿天飛,許多士族也多有異議。”

武懷玉面帶著微笑吃完最後一個蝦餃。

他說的許多士族有異議,估計也包括他自己在內了。

對三階教的行動,後續的影響力正在持續發酵,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的就收場,無盡藏的那些輕貨浮財已經收走,但田地、作坊、碾房、邸店、車店等還在清理中。

現在許多僧人不肯還俗,那些依附於寺廟的部曲、佃戶,也還跟朝廷唱反調,想要繼續維持以前的狀態,這裡面肯定有和尚在暗裡煽動串連的。

“誰反對?”

“京師十大德也都聯名上書給陛下,希望陛下三思。”

京師十大德,這是武德朝時設立的僧官,統領長安諸寺僧眾,這十大德有個特點,基本上都是南方義學派的高僧北上,不少是隋文帝時就北上的,有些則是楊廣鎮守揚州期間結識,後來他稱帝后邀請到長安的。

南方義學派在長安僧人,尤其是高僧中佔比很大。

李淵當初任命的十大德,基本上都是來自江南的義學高僧,而且都是在大興善寺、大總持寺、大莊嚴寺這三大佛寺裡。

武德九年李淵準備沙汰佛道,當時詔令中就明文規定,長安僅留寺三所,諸州各留寺一所,長安留的三寺就是這三座大寺。

他們的等級最高,屬於皇家功德寺,比朝廷敕建寺高一等,比皇族宗室、勳戚貴族們捐建的寺廟更高,而那些普通修建的寺廟就更別說。

十大德個個在沙門德高望重,雖說隋唐的時候,諸多教別宗派學說興起,但這三大寺、十大德的權威絕對是不用置疑的。

當然,三大寺佔地最廣,僧眾最多,實力也極強,包括財力。

比如大興善寺,在朱雀大街旁直接佔了整整一坊之地。

十大德都站出來,要上書皇帝勸諫,這已經發酵到很嚴重的地步了。

楊師道從吏部尚書改為雍州別駕,繼續清理三階教那本是他的職責,但他現在跑來武懷玉,其實就是想撂挑子。

這傢伙跟蕭瑀一樣,是崇佛的。

“走,去三大寺走走,拜訪一下十大德。”

武懷玉拉著楊師道在長安轉了一天。

三大寺都去拜訪過,他跟十大德以及一些住持高僧們也都聊了許久,主要是聽他們的訴說意見。

武懷玉並沒有給什麼直接答覆。

次日早朝過後,武懷玉請求奏對。

懷玉跟皇帝單獨談了許久。

“你覺得該如何回應?”

“臣有個想法,隋末以來,天下亂戰不休,許多戰場曾經血流成河,至今仍還有許多枯骨沒能收斂,臣請求在一些有名的大戰場,派高僧組團前往舉行盛大法事,超高陣亡將士靈魂,然後在這些大戰場上各修建一所寺廟,裡面建塔立碑,銘記戰事,紀念英烈,度僧出家,劃拔一些田地供給寺廟。”

武懷玉還提出了第一批的七個大戰場,建七座寺廟,每寺度二十名僧人出家,每寺給一千畝地。

這讓皇帝聽的很意外,之前武懷玉雖說不是跟傅奕一樣的滅佛派,但也是削弱限制派,現在卻要新建七座佛寺,度一百多僧人,還給他們田地?

“陛下,大戰場做法事、起寺廟、立佛像等一應花費,都在朝廷此前代管無盡藏裡出,我們把那筆錢分成三筆專款,其中第一筆本就是維修天下的寺廟的。”

反正不用花朝廷一文錢,拿之前沒收來的錢來做這個事,也正好緩解下如今沙門這來勢洶洶的反撲。

一進一退,做事不能一味猛衝猛打,得有韌性。

透過這件事,也能證明朝廷不是搶了沙門的錢財,而是真的代管,且會用到說好的地方,到時這筆錢也要讓十大德、諸寺住持這些有監管之責的和尚們監督。

同時,也是以此讓沙門知道,朝廷不是要滅佛,只對事不對人,對釋教沙門依然是尊重的,國家還特意拔款請和尚們主持這麼重要的法事,甚至聖旨敕建七所新的寺廟,這表明朝廷對釋教的繼續尊崇。

“僅此而已嗎?”

皇帝問。

蓋子已經被捅開,皇帝已經看到了下面嚴重的問題,他很迫切的希望能解決這顆毒瘤。

“陛下,不能操之過急,欲速則不答,我們慢慢來。先把這事辦了,辦的隆重熱鬧一些,等過了這股風頭,臣建議到時朝廷取消十大德的僧官之職,理由嘛就是現在這十大德,都年紀太大了,許多都是七十多八十多,甚至有九十多歲的,

我們恢復鴻臚寺的崇玄署,由朝廷任命的官員,來管理佛道寺觀,其職責範圍包括寺額、僧籍的管理、僧官的選任、僧尼的制度、僧尼在寺院外的活動等。

另外僧籍管理和僧官選任,也要接受吏部的監察,度僧要受御史監察,僧務要由光祿寺下祠部監管。

取消十大德後,在諸州縣設立新的僧官,如各州設僧綱、各縣設僧正,而京師則設都綱,另於長安萬年兩縣,分設左右修功德使的俗官,負責修建寺塔、佛像鑄造、經典翻譯、法會舉辦等。

其下設左右僧錄,由高僧出任,協助功德使執掌僧務。

各寺要統一設住持,由各地舉薦,朝廷考核任命,各寺住持以下,應當還有東西執事僧,也應當由寺中推舉,然後朝廷考核任命。”

這一套是他昨天在三大寺轉過一圈回來後寫的。

其目的很簡單,打破現在教團自治的局面,要朝廷真正掌控起來,朝廷要加強管理,甚至僧官上面也要更加重視,不能放任自由。

十大德已經證明沒啥用處,所以要借他們年老,乾脆廢除他們管理的職責,以後寺院也得分等級,皇家、朝廷敕建、京寺、州寺等,分成數等,不同等級,嚴格限定僧尼定額,限定他們的擁田額等。

不僅如此,還得利好用考核這利器,不管你什麼宗什麼派,你總得要熟悉瞭解掌握,你要是連經籍都不通,那你還出什麼家,強制還俗。

如果考試不合格,但也不是完全不通的那種,想要繼續出家,那就得買僧牒,花錢買。

只要寺院還有僧額空缺,就可以買。

如長安三大寺,一張度牒就收個一百貫吧。

這次三階教兩千多僧尼考試,只有二百來個透過,兩千多通不過,要是他們不想還俗,那其中考試成績還勉強的,可以有資格買度牒,同樣一百貫一張,交錢就行。

當然,對經籍一點不通的那種,有錢也沒資格買。

以後所有僧人,都必須得有度牒才是合法出家,而且要剃度僧人出家,還得經過朝廷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批,既得是本身自願,還得年紀相符,再則還要寺裡有僧額,同時還得花錢買度牒。

度牒一人一張,不能傳襲,人死牒廢。

“一張僧牒一百貫錢?”李世民覺得這好像在搶錢,強盜綁票都不敢要這麼多,這可是十萬錢啊,

“陛下,既然是出家,那總得有誠心,總不能隨隨便便就出家吧,北齊僧尼三百萬眾,可這裡面虔誠清徒又有多少?寧缺勿濫,必須得設立門檻。”

皇帝對武懷玉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挺佩服的,但也明白這僧牒百貫一張,好像是個不錯的限佛的辦法,朝廷還能增加一筆收入。

度三千僧,豈不就是三十萬貫錢,那快相當於一年的戶稅小稅了。

“朕覺得如現在三階教的化度寺等,那些雖透過經籍考試的僧人,可以繼續出家為僧,但也應當頒給正式的僧牒。”

武懷玉秒懂,意思是他們也得掏這筆錢。

兩百人,那也是兩萬貫錢。

當然,三階教的錢財已經被朝廷‘監督保管’,但這筆度牒費用,可以提取支付嘛。

雖然錢是從左手倒右手,但倒出來的這兩萬貫,可就名正言順的是朝廷財政收入,和尚們連名義上的監督權都沒了。

“你計劃在大戰場修建七座寺廟,朕覺得挺好,不過每寺才二十僧,有些少了,每寺五十僧吧,仍按每人二十畝口分田授給,一寺劃分一千畝地。”

皇帝捋著鬍鬚道。

七座新僧,三百五十名僧額,很明顯皇帝這是要預售三百五十張僧牒,又是三萬五千貫錢,這甚至都不用從左手倒右手,而是直接對外銷售了。

皇帝非常有悟性。

“臣安排時間,召集京中高僧和各住持等開會商議一下,”

“好,都交給你了,”

為了表示皇帝對沙門的尊崇,皇帝讓武懷玉去少府監訂製一批紫衣袈裟、禪杖等,到時賞賜給那些有名的高僧。

各大寺的住持們,到時也要授印賜杖。

皇帝都沒想到,武懷玉賺錢的點子這麼多,這僧牒百貫一張,那真比綁架要贖金還賺啊。

到時掏不出錢買僧牒,你就不是合法的僧人,是非法出家,得強制還俗。你要有錢買牒,朝廷也樂意你出家,一人百貫啊,一個百姓二十一歲成丁,到六十歲年老,四十年時間,每年為朝廷納租兩石、絹兩丈、綿三兩,加二十天的免費勞役,四十年累積起來,都遠沒百貫。

一張僧牒,就相當於一次提前徵收了幾十年的租賦,多划算啊。

李世民不介意佛道傳播,但前提是不能威脅到皇權和國家就行。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開局震驚秦始皇

搬運工1號

山海經之吞噬

綠皮紫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