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宋平郡公

清晨。

武懷玉在高十二房裡醒來,睜開眼就看到高十二孃側著身以手撐臉一直盯著他看。

“你早醒了,我睡覺打呼?”

“沒有,就是你馬上又要去嶺南了,想多看看你.”

高十二笑著道,“你睡的很香,”

她喜歡看著他熟睡的樣子,安靜而又好看。

雖然嫁給懷玉也兩年多了,但總還覺得沒看夠一樣,或許是單獨相處的時間本來也少。

武懷玉笑著坐起,將她摟過來親了兩口,弄的她滿臉飛紅,她還是不太習慣他這般火熱。

“你跟我一起南下吧.”

“可我捨不得十六郎.”

高如意依偎在他懷裡,好喜歡這溫暖的懷抱,幽燕有名的劍客高十二,此時就如一隻小狸貓。

她確實很想跟隨去嶺南,可孩子太小,

而且朝廷本有制度,諸外任官,不得將親屬賓客帶往任所,也不得請佔田宅,營造碾磑、與民爭利。

貞觀元年,李世民特下旨放寬了些條件,許子弟十九歲以下隨父兄之官所。

外官父母是不能隨任的,十九歲以上的子弟也不行,甚至妻子也是不行的。

而且就算到了外地任上,這些子弟被限制很多。

“放心吧,你阿兄也隨我同去的.”

高榮高寧堂兄弟倆,這次也被武懷玉調去嶺南,既是趁機升職,而且也是自己人更可信任。

“謝阿郎.”

高十二摟著他,腦袋在他懷裡頂了頂,

高榮高寧在山後也是有名的勇武,北伐突厥一戰中也立下不小功勞,但畢竟歸唐時間不長,兩人也不過六品官職,

這次武懷玉也是舉賢不避親,把他倆堂兄弟召來長安帶去嶺南,是都要給他們升從五品下的。

藉著這東風,一舉改易緋袍。

“會不會有人說?”高十二有些擔憂。

“放心吧,這次去關隴十萬下嶺南,去的人多了,六都督府九十六州呢,光長史、司馬就各一百零二了。

武懷玉給高榮他們安排兩個從五品太輕鬆了,

況且這兄弟倆本就能打,又是北伐立功的,武懷玉調動名單一寫,政事堂直接就透過了,皇帝那裡更沒異議。

別說這哥倆,武懷玉就是要調鷂子高威南下,他們都沒意見。

高十二摟著武懷玉捨不得放手,

於是乎倆人又是一番溫存,等出門已經不早了,高十二外屋的侍婢們都是滿臉笑意的看著二人,弄的高十二滿臉緋紅。

武懷玉洗漱過後,照例還是先練了金剛功,

吃著早餐,順便看著報紙。

東宮崇賢殿和司經局聯合出品的京報,現在是越辦越好,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從原來的五日一刊,都改成了隔日一刊。

今天的頭版,不出意外,是武懷玉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嶺南道觀察採訪黜陟大使,承製拜封這事。

後面還有一連串的任命,諸如侯君集邕州都督、陳龍樹容州都督、長衝孫欽州刺史、程處默廉州刺史等。

邊吃邊看。

頭版對武懷玉來說倒沒啥可看的,都是他早知曉的內容,後面的版塊還更好看些,京報蹭熱點,後面還開闢了嶺南專欄,從嶺南地理到人文。

比如說嶺南土著俚僚其實是兩類區別很大的土人,俚人主要是生活在山腳下平原地帶的土人,他們和僚人同出於西甌駱越-烏滸、南越人,都是百越一支。

僚人則依山而居,主要是在山區。

俚人在河谷平原地帶,且擅於駕舟捕魚、逐水而居。

僚人依山而居刀耕火種,山中狩獵,且吃各種蟲子。

一個漁耕,一個耕獵。

中原永嘉之亂後,便是三百餘年的漢人大南遷,五嶺之南,也不斷有漢人湧入,居於平原地帶的俚人跟南遷漢人接觸早也接觸深,受影響也大。

所以到如今,漸漸的俚僚分化,俚人也可以稱為熟蠻,僚人稱為生蠻。

如跟馮氏世代聯姻的冼氏,他們就是俚人,這些年冼氏率俚人隨同馮家一起開發雷州半島、瓊州島,不斷南遷。

而羅竇諸州山裡的溪垌蠻,也就是獠人,他們跟湖南江西那邊南下的五嶺蠻呼應、融合。

中原人鄙視嶺南土著,不稱他們俚僚,而稱狸獠。

漢書裡甚至說駱越之人,與禽畜無異,本不足郡縣置也。

秦漢起,粵西基本上是俚僚首領世襲領地,朝廷派的官,也是號令不行,所以一直以來,基本上都是樹其酋長、使自鎮服,以蠻夷治蠻夷的政策。

魏徵也是這種政策的支持者,認為嶺南,除了廣交桂幾地,其餘地方根本就是蠻荒,朝廷沒必要費力去統治,那些桀驁不馴的狸獠蠻子,你稍約束點,他們就要叛亂,

不如就守好廣州等幾核心要鎮,徐徐圖之,慢慢影響滲透就好,想一蹴而就,太急了。

懷玉繼續翻看報紙,

居然還有人打廣告賣吉貝布,價格還不便宜,他一看就知道這吉貝布是什麼,其實就是木棉織的布。

木棉不是現在武家種的高昌棉,武家種的高昌棉屬於非洲棉,也就是後世種的那種棉花,纖維較長。

而木棉,也叫攀枝花或英雄樹,樹木高大,其果內裡有纖維,但其棉纖維很短,

嶺南很多木棉樹,俚人很早就掌握瞭如何用木棉織布的技術,就是先打溼,這樣木棉的纖維膨脹,韌性變強,紡如絲綿,染為斑布,俚人把木棉樹稱為古終藤,

在桂州有許多吉貝布出售,還挺有名氣,

桂布白如雪、吳棉軟如雲,布重棉且厚,為裘有餘溫。

到宋代時,他們以木棉織出的手工織錦稱為僮錦,還成為天下四大名錦之一,有二十多種紋樣。

此時的吉貝布里,也已經有不少紋樣織錦。

現在嶺南熱度這麼大,還真就有些嗅覺靈敏的商人,開始把桂布炒作起來,想在長安炒賣高價。

恰好現在武家的棉布很火,連皇帝、太子、皇后都穿棉布衣,滿朝文武勳貴自然爭相效仿。

桂布相較武家棉布更粗更厚,他們便也把古終藤改名木棉,把吉貝布也稱為木棉布。

懷玉笑笑,

覺得這倒不是啥壞事,而且木棉布跟武家棉布其實是兩樣東西,不會有什麼競爭。

“相公,宋平郡公來訪.”

宋平郡公,便是新任容州都督陳龍樹,宋平郡公這個爵位是他們家族世襲爵位,傳了三代了。

“請他到花廳,我吃完就去.”

武懷玉繼續吃早餐看報,發現京報上還有陳龍樹這容州都督的一些介紹。

瀧州陳氏比起馮家寧家去嶺南時間都要晚些,

陳龍樹的祖父陳法念,原是中原鄢陵人,也就是河南潁川,他是南朝梁武帝的重臣兼駙馬,後來到粵西就任新、石二州刺史,居於瀧州,領地包括西江中游南岸兩廣交界的大部份地區。

他鎮撫溪垌,深得當地俚僚擁戴,也因功被封為宋平郡公,瀧州陳氏因此與高涼馮氏、欽州寧氏成為嶺南三大酋長。

在梁朝時,整個粵西地區都是潁川陳氏統治的地盤,除了瀧州陳法念,還有高要陳霸先、蒼梧陳坦,陳法念的兒子陳佛智也拜羅州刺史。

他們控制了整個西江流域中游地區。

陳法念和陳霸先同為陳氏,所以兩人交情甚深,交州李賁叛亂時,陳法念還追隨陳霸先去平叛,陳霸先出身寒微,對出身潁川陳氏的瀧州陳家很是拉攏,

陳霸先建立陳朝後,陳法念去世,陳霸先讓其子陳佛智繼承爵位與官位,後又封陳佛智為南靖太守。

有陳一朝,瀧州陳氏也進入巔峰期,受陳朝禮遇,名譽、威望、權力不斷加大,成為西江中游第一豪族,瀧州陳氏自然對陳朝感恩戴德。

隋滅南陳,韋光出任廣州總管,馮氏當家的冼太夫人歸附隋朝,派孫子率軍隊迎接隋軍入廣州,

陳佛智則聯合王仲宣起兵反隋,兵圍廣州,引發了三大豪族間的內戰,陳佛智戰死,其子陳龍樹得酋長談殿接應,送去欽州甯猛力那。

甯猛力跟陳後主同年同月同日生,認為自己貌有貴相,理當代為天子,他不欲侍隋,

陳龍樹也勸他出兵攻打馮家,但最後甯猛力還是降隋,

瀧州陳氏在隋朝陷入低潮,直到唐滅隋,陳龍樹與甯猛力之子寧長真一起歸唐,瀧州陳氏才開始重返瀧州故地。

但那邊的俚獠首領談殿,已經不再願意受陳氏統領,陳龍樹也只好效忠朝廷,藉助大唐的力量與羅竇洞諸蠻開戰,在竇州開五縣設南扶州,可不久又被獠蠻趕出,貞觀二年他聯合南尹州都督李光度再次奪回南尹州,但狸獠蠻仍不服。

武懷玉看著京報上的內容,再結合自己所瞭解的資訊,

得出了一個結論,瀧州陳氏雖然曾經是嶺南第一豪族,但早就落敗了,現在第一豪強是馮氏。

馮氏在南陳滅亡後,識時務的歸附隋朝,趁著瀧州陳氏敗落之機,也是迅速的搶佔陳氏地盤,比如羅州,比如良德等地。

陳龍樹歸唐十年,也重返故地多年,但瀧州陳氏並沒能振興,他連陳氏以前的舊部談殿、扶三等人都控制不了。

現在朝廷一道詔令,要讓陳龍樹去容州做都督,要把南扶州更名竇州,劃入高州都督府,實際上就是劃給了馮家。

陳龍樹肯定不甘心,但又如何呢。

甚至這個升為容州都督,也是要把陳龍樹調離瀧州大本營。

就如寧長真寧道明他們叛亂兵敗身死後,雖然他們的爵位依然得由兒子承襲,也還得了刺史職,但卻被調離了欽州南越州等寧氏大本營,

嶺南九十六州,那麼多酋長首領,一旦調外任,不管任何職,其實就是已經失去真正權力了。

吃完,漱口。

武懷玉來到客廳。

廳中三人起身迎接,

“下官陳龍樹攜犬子普光、集原拜見武相公,”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梟雄劉備

青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