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下海

吏部很忙,兵部也很忙,

唯有十二衛衙門向來很閒,不過近來也變得很熱鬧,長安的十二衛衙門,向來是那些中高階將領們喝茶閒聊的地方。

天下一統後,大將們更閒了。

要是級別低點,在地方做統軍做別將,五六品職,起碼也還能管著一府千八百人馬,要是再高點,那在長安做箇中郎將。

三衛五府,左右衛下有親衛、勳一勳二、翊一翊二,各五個中郎將府,其餘十衛,各有一個翊府中郎將府,加上東宮的中郎將們,這些人好歹還統領著內衛和本衛番上之兵,

反倒是級別更高的那些將軍、大將軍,以及沒有武職,僅授有散將軍號的那些五品以上武將們,如果沒能撈個都督、刺史,甚至長史司馬這樣的官職,那真就只能在長安諸衛衙門裡喝茶。

每天上午後,一杯茶喝到食堂開飯,吃完飯再來杯茶,坐一會後就可以散衙下班回家。

天氣好,也可以更早點出城去打獵,或者是在城裡球場打馬球。

長安很大,還是很熱鬧的,

比如長安馬球聯賽就很熱鬧,尤其是在賽季,天天都有馬球比賽可看,到了季後賽,那就更精彩了,不僅可以現場去看比賽,還能下注博彩頭。

不過這樣的生活其實也挺無聊,

要是年紀大點的消磨了意志倒還好,混吃等死罷了。

而對不少還當青壯的將領們來說,還是不太甘心的。

現在諸衛衙門一下子熱鬧起來了,以前衙門裡哪曾見過這麼多人,一時間那些將領們都鑽出來了,全都聚集在各衛衙門,都在談論著下嶺南去南中的事,

都要爭取南下名額。

位置還是很多的,上面說嶺南六都督府加上九十六州,這次長史、司馬全要換成中央朝廷選派的官員,長史文官擔任,司馬武將擔任。

長史要負責稅賦,司馬要負責兵馬。

這一下子就是二百多個官了,要知道就算是下州司馬,那也是從六品上,而上州司馬是從五品下,各級長史還要高一級,下州長史是正六品下。

這二百多個長史,武將們倒沒想著要爭,可二百來個都督府、州司馬,那豈能放過。

何況還有六軍鎮、兩水師、三巡檢、十二統軍府呢,那裡武職也多啊。

有自己要去嶺南的,也有要為弟兄子侄安排的。

吏部兵部忙的不可開交,他們負責五品以下文武官員的任免,

本來官吏銓選任免,每年也都是十月以後定期銓選的,有時間準備,而這次,一下子多出來大量的位置要安排。

吏部尚書高士廉把一張名單遞給皇帝。

李世民細細看過,上面不少人他熟悉,也有些人沒見過。

“那個在懷玉家醉酒跟食鐵獸肉搏的那個傢伙呢,怎麼沒在這上面,”李世民想到那個叫席君買的傢伙。

本來他知曉其勇武不輸劉仁願後,想將他招到北衙,放到百騎千騎中,後來百騎司許洛仁把他的詳細情況呈上來,李世民看過後卻有點嫌棄了。

那個傢伙是個粗鄙的傢伙,勇悍確實勇悍,但不識字沒文化,還好喝酒,酒量還差,一喝就醉,亂嘴胡言亂語,在軍中也是很粗暴的,帶兵動則打罵部下。

經常犯紀律,否則這傢伙也不會還僅是個七品的校尉。

但是吧,這人就算是個軍痞刺頭,但帶兵又挺有本事,再怎麼打罵,他的部下都能被他訓的服服貼貼,一打仗手下一團騎兵,那就好像二百個小席君買,嗷嗷猛,

可問題是,這嗷嗷猛的二百小席君買,也嗷嗷的難管束,出了名的混蛋,絕不是啥好兵。

這樣的傢伙,李世民想來想去還是沒調去北衙,畢竟那是皇帝親軍。

但放到嶺南去,倒是有用武之地。

“陛下說的那個席君買僅是個七品校尉,現在還在侯選,”

他提醒皇帝,就算要用席君買,那也是兵部尚書的事,席君買還不夠格上政事堂議。

“你跟懷玉打個招呼,就把這個傢伙給他安排,他在武家喝醉酒,連武家的熊貓都揍過,武懷玉當知曉他的勇猛,帶去嶺南吧,那裡有用武之地.”

皇帝笑著道。

高士廉退下後,

李世民看著那名單許久,提筆抄錄了一些名字。

過了會,他叫來張阿難。

“懷玉說要在廣州、交州二港,設立市舶司派駐市舶使,要憑藉海路拓寬海上貿易規模,既要擴大海貿收益,還要借海貿帶動嶺南的發展,

朕覺得很有道理,你推薦兩個宮中內侍.”

李世民要派兩個宦官去做市舶使,

市舶使的主要職責就是向前來貿易的船舶徵收關稅,還要代表宮廷採購一定數量的舶來品,管理商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差事,就是負責收集地方情報,和監督地方官吏。

這些人也是皇帝在嶺南的耳目。

港口貿易的事,嶺南道的轉運使、支度使也分管一些,與這市舶使一起負責,市舶使是專管,其餘兩個是分管。

張阿難推舉了四個人選,“張輔國、李敬忠、楊朝恩、張忠賢,他們四人皆為從五品下內給事,平時分判省事,也承旨勞問,有外差經驗,向來也比較忠厚本份.”

“那就張輔國和楊朝恩二人吧,你明天叫他們過來見朕,朕跟他們交待幾句。

到了嶺南做市舶使,要緊的是辦好差事.”

······

來拜見武懷玉的人太多了,

嶺南現在是長安最熱鬧的詞,

而即將巡省嶺南的武相公,手握嶺南生殺大權,還能承製拜封,觀察黜陟,權柄實在太大。

武懷玉自然就成了熱門中的熱門,真正的頭條風雲人物。

想去嶺南的,想安排子弟去嶺南的,不管是想去做官還是從軍,又或是去貿易經商的,誰不想著來拜見一下武懷玉。

武懷玉人還在長安,卻已經成了半個嶺南之王。

反倒是曾經真正的嶺南之王馮盎,現在沒人再聊他,也沒啥可聊的,都說名不符實,在嶺南名頭響,可到了長安天天躲那舊吳王府裡,面都難見到一眼,見到了也讓人失望,厚襖再罩皮草,臃腫的跟只老羊似的。

這樣的人有啥好聊好見的。

武懷玉每天會挑一些人見,全見的話一天到晚啥事不做也一樣見不完,

政事堂那邊還好,他現在頭銜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曾經秦瓊的頭銜,他三兩天去政事堂就行,除非要重大事務商議時才會臨時叫他過去。

隴右醫院營的舊部,這次大部份都會去嶺南,武懷玉主動幫他們安排好了,過去基本上都是現在官階職位上提拔使用,

武胖子是嶺南道支度使,李績的兄弟李弼是轉運使。

連黃瓜侯韋思仁,武懷玉都把他從幽州廣邊軍調來了,給這位韋昭容弟弟安排的是潮州刺史。

懷玉妾侍雲氏之兄雲弘胤為貴州刺史,這個貴州便是原來的南尹州,現在撤都督府後,改為貴州,前都督李光度召回朝升左武侯大將軍。

其實不僅是雲弘胤,武懷玉的妻妾眾多,其中樊家、段家、雲家、丘家、楊家,盧家、李家,甚至是高家等,可都出身不低,

孃家人都很多,就連潤娘雖然以前丫環出身,可兄弟陳興陳盛,如今不也都是六品官,這次自然是要藉機去嶺南升一升。

名門豪族其優勢在於,子弟不僅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訓,能文能武,而且他們的子弟還會有家族助力,會有幫手。

就如雲弘胤他原本也已經是五品官了,這次推他為貴州刺史,他既有這個能力挑的起這擔子,而且雲氏家族還是強有力後援,雲弘胤上任刺史,能直接拉過去一支能幹的幕僚團隊,甚至是自己的保安護衛團隊,

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到了嶺南貴州,能夠迅速的掌握州中、衙門的底細,能夠迅速的開始工作,而不是兩眼一摸黑,甚至讓人完全架空,甚至是上任半路上被人套了麻袋沉入江中。

雲氏家族現在四個郡公爵位,雲定興八十多歲了老而不死,依然活躍,他三個兒子都在朝中為三品、郡公,混的不算特別顯眼驚人,比較低調。

但云家孫輩卻已經很了不得,刺史本就出了兩個了,五六品的不少。

這個雲弘胤也是比較有能力的,雲定興親自帶著他過來拜訪武懷玉,武懷玉自然也給面子,他用人並不惟親,可如果才能力的親友,他也並不避親。

段婉的兄弟段公子這次也一樣被懷玉從幽州調去嶺南,安排他做高州都督府的司馬,五品。

這次嶺南口子大,大家都往嶺南安插人,皇帝也並不在意,只要不是特別過份就行,反正主要目的還是猛龍過江征服嶺南,至於誰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辦好事情。

長孫衝去做欽州刺史、高履行去做愛州刺史、程處默做廉州刺史、韋思仁做潮州刺史、豆盧懷讓做韶州刺史、雲弘胤貴州刺史,

汪達廣州長史、陳盛廣州司馬、段慎高州司馬,

······

皇帝全都批覆同意了,

不破不立,

嶺南必須大破而後立,

皇帝把武懷玉這把最鋒利的刀都拔出來了,嶺南總是要來個天翻地覆的,十萬關隴下嶺南,

這個過程也會把這些勳戚貴胄子弟的原形都顯現出來,到時就能知道誰有真本事,誰是草包,等嶺南大亂過後大治之時,便可以大浪淘沙,去蕪存菁。

那時優勝劣汰,重新調整便是。

李世民坐在太極殿御座上,遙想十年前李靖南下嶺南,九十六州次第歸附,未動干戈。

而這次,李靖的學生武懷玉再下嶺南,卻是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了。

不過一想到現在嶺南的這爛狀態,李世民便咬咬牙堅定了決心,

大勢所趨,誰也別想阻擋。

朕有武懷玉,提雄兵十萬,可踏平嶺南一切豪酋俚帥,和溪垌狸獠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三國搞事情

逗樂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