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空俯瞰下方,無數的蠻民,離開了鳩佔鵲巢多年的土地,紛紛往後方逃離。

各地的遼民逃之一空,帶走了屬於遼民的家當,去投奔金江鎮,不久後,草原的部落,又來大肆劫掠了一番。

富裕了多年的蠻民,連番打擊之下,立馬重回了貧困。

金江軍的旗幟,突然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上,引起了蠻民的大潰退。

人們退往沉陽,退往鐵嶺,撫順,乃至昌圖等等,甚至有的蠻民,不願意留在遼東,徑直回去了奴兒干司。

偌大的遼陽城,東北亞最大的城池之一,人口逃往了大半,剩下人心慌慌的守兵。

各地的兵堡,早就無兵可用,皆順利的被金江軍偏師收復。

唐清安等來了史鼐的書信,以及遼西軍部分將領的軍情,做出了奪下遼陽城的決定。

大軍繼續前行,糧道越來越長。

後方的海州,還處於激烈的戰爭之中。

……

“支援遼陽,還是保留兵力佈防沉陽?”

皇臺吉滿嘴的燎泡,卻一臉沉穩的坐在殿內,聽眾人的爭論。

“現在派兵去支援遼陽,無異於添油戰術,拼消耗,咱們如何拼得過金江軍。

大家可別忘了,根據代善送來的軍情,還有周軍不可小覷。”

蠻族前線失利,撤軍回來後,不光是蠻人著急,為蠻族效力的漢人也焦急不已。

他們深知平遼侯對他們這些人的態度,那是一個也不放過。

因此不再畏懼蠻將的欺壓,李永芳,范文程,寧完我等漢臣,紛紛在蠻人面前爭的耳紅臉赤。

蠻族已經淪落於此,原本就打壓漢人的蠻將,也改變了態度,冷眼旁觀這些人。

這些漢人還是有才的。

“大汗應該再派人去科爾沁,把最新的局勢告知科爾沁的大首領。”

范文程提議道。

前番蠻族出使科爾沁,科爾沁的態度就已經鬆動了,范文程認為這次出使,一定能說服科爾沁。

他認為應該放棄遼陽。

雖然遼陽是除了沉陽外,遼東最大的城池,一則太過靠近鞍山,已經被金江軍圍困。

而沉陽離遼陽太遠。

二則他們沒有防備,遼陽守軍不多,從沉陽派兵去支援,無異於和金江軍硬碰硬。

蠻族已經沒有多少實力可以消耗,應該沉寂下來,以恢復元氣,等待變局。

以自己對大周的瞭解,大周和金江軍的聯合,一定會破滅,甚至互相敵視起來。

這時才是蠻族的機會。

“正是因為金江鎮的強大,大周朝廷不會放任金江鎮繼續孤懸海外,不受管控。

如今金江鎮和遼西接壤,不再是孤懸海外的局面,所以大周朝廷和金江鎮之間,必然爆發不可消除的矛盾。

除非金江鎮歸附大周朝廷。”

“那萬一金江鎮選擇歸附大周朝廷怎麼辦呢?”

聽到范文程的話,令在場的人茅舍頓開,對未來的局面有了新的希望。

連一向欺壓漢人的莽古爾岱,也主動詢問起了范文程。

聽到莽古爾岱的話,范文程笑了。

“因為金江鎮的強大,所以只要平遼侯在金江鎮一日,他所有的承諾,都無法讓大周朝廷信任。

以他掛在嘴邊的忠義,當他回京的那天,就是他的死期。”

范文程以己度人,停頓後自信的看向眾人。

“平遼侯一日不歸京,那麼朝廷和他之間的裂痕就會越大,只要我們不鬧出事端。

大周朝廷的重心,必定會轉移到如何解決金江鎮之事上。”

這些推論,皇臺吉早已從他們口中得知。

皇臺吉是預設此事的,但是放棄遼陽,對他的威信不利,不能由他提議,才有了現在的場景。

其餘的人聽完後,都安靜下來。

繼續打下去,對蠻族不利,可是就這麼放棄遼陽,眾人又不甘心。

……

遼陽城原來是遼東都司的所在,是遼東最大的城池,一直到老奴遷都沉陽。

幾經擴建,加上遷移了大量的人口,沉陽才超過遼陽,成為第一大城。

雖然如此,奪下遼陽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奪下了遼陽,代表著金江軍光復了遼東,而蠻族則喘息一角,對於人心有大用。

遼東城兵力不多,正是大好時機。

根據探馬的彙報,奪下鞍山後,唐清安立刻調動兵馬,趕去圍了遼陽城。

唯一不足的是紅夷大炮還沒有運上來。

不過鞍山和遼陽兩城很近,比起沉陽與遼陽的距離,要少了一大半,因此金江軍計程車兵,把攻打鞍山的器械,直接運到了遼陽。

數千的遼陽守軍,其中還有一半的漢軍。

如今的漢軍,早已失去了士氣,猶如喪家之犬,導致城裡人心慌慌。

不過前番金江軍攻打鞍山,遼陽城的蠻民,已經逃離此地,湧入了沉陽。

城裡的百姓剩下的並不多,只不到十萬人。

挑選了其中數千的青壯,佈置到了城牆,參加守軍之列,以防守金江軍士兵的攻城。

這般的成色,金江軍只試探了一番,立刻就探清楚了對方的戰力,立刻加緊了攻勢。

隨著金江軍的進攻激烈,遼陽城士氣低落的守軍,節節敗退不能抵抗。

“咱們吃夠了硬仗,是該輪到咱們打打順風仗了。”

唐清安看得清楚形勢,心情輕鬆下來,主動向周圍的將領們開起了玩笑。

眾將聽到將軍的話,紛紛開懷大笑。

自從繞過了海州。

接連的戰鬥,都是一邊倒的形勢,金江軍計程車兵,並沒有太大的傷亡。

比起前番在營口和塔山鋪的時候,形勢真是天壤之別。

包括在唐清安身後的彭大海,也咧著嘴笑。

他雖然被拘束在了將軍身旁,不過最近他倒是看開了,吃得多睡得香,反而越來越精神,令唐清安十分無語。

至於沉陽的皇臺吉,會否分兵來支援遼陽,唐清安不認為皇臺吉會出此昏招。

現在蠻軍元氣大傷,已經大敗退一次,需要時間重整旗鼓。

如果皇臺吉違背形勢,反而分兵來遼陽,唐清安倒是樂於支援他的決定。

“報”

此時,一名令兵趕來。

……

忠順王攻下了海州。

這個資訊令人不可置信。

海州守將可是代善,有他的整個兩紅旗,是蠻族的精銳,換做是金江軍攻城,也不可能這麼快就能打下海州。

哪怕金江軍動用紅夷大炮。

唐清安連忙追問詳情。

他前番選擇繼續行軍攻打遼陽,最大的擔憂不是皇臺吉,而是忠順王。

但是根據史鼐向他的書信中所言,忠順王組織的進攻雖然勐烈,但是防守的代善,也是一步不退。

戰事陷入拼消耗的僵持階段,不是短時間內能奪下城池的。

不光是從史鼐處,包括遼西軍的將領,以及金江軍的探馬,都能證實史鼐所言不虛。

因此突聞此訊後,他不得不心中焦急,現在輪到他又陷入被動的局面。

“具體情況並不是非常確定,但是最可信的說法,是海州城有很高是身份的將領,主動聯絡忠順王投降。

因為此人的歸降,導致蠻族守軍分裂,加上忠順王的進攻,因此奪下了海州城。”

這個說法還是令眾人無法信服。

金江軍和蠻軍打了八年的仗,從來沒有蠻將主動投降,哪怕陷入包圍之中。

無論金江軍還是蠻族,都不會向對方投降。

更何況海州城裡,可都是精銳的蠻軍將領,更有代善坐鎮。

這就越發讓人意外。

“不論如何,忠順王既然攻破了海州,我們也要抓緊攻破遼陽,以免生出事端。”

唐清安命令道。

不提海州是否有蠻將帶兵投降忠順王,只忠順王手中就有近十萬兵。

現在金江軍的戰線太長,暴露在忠順王眼前。

這對金江軍非常的不利。

金江軍不打第一槍,忠順王目前的表現,也不像是打第一槍的人,但是不能去賭運氣。

眾將領都不敢耽誤,因此不再考慮進攻的節奏,以減輕傷亡,改為全力勐攻。

原先遼陽城的守軍就無法對抗,現在立馬處處陷於被動。

終於。

守城的漢軍士氣低落,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沒有戰鬥的慾望,突然潰散了。

隨著漢軍的潰散,遼陽的防線徹底崩潰。

無數的金江軍士兵,殺入了遼陽遼陽城內。

困守一地的蠻軍將領,喊話金江軍,願意投降,但是金江軍要保證不屠殺蠻民。

“告訴他們,無條件投降。”

唐清安冷冷的說道。

當金江軍團團圍攻此處內牆的時候,蠻將知道防不住了,為了身後的蠻民,幫他們贏得一線生機。

考慮再三後,蠻將選擇了放下武器,停止了抵抗。

畢竟金江軍從來沒有屠城的名聲。

蠻將和蠻兵們,脫下盔甲丟棄兵刃,在金江軍士兵嚴陣以待的陣勢面前。

紛紛從內城低頭走出,有的人甚至低聲哭泣。

金江軍接管內城的城防,城中無數的蠻人老弱婦孺,驚慌失措的躲在家中。

……

金江軍止步遼陽。

得知這個訊息後,范文程等人,趕去向皇臺吉報喜。

他們預測的形勢,已經正在發生,不然金江軍何至於突然停軍。接下來按照他們的步驟,定然重新穩固局面。

向大周京城派出更多的奸細,離間大周朝廷和金江鎮,讓雙方反目成仇,蠻族漁翁得利。

皇臺吉卻笑不出來。

金江軍是止步了,他也實力大傷,看不出有什麼值得興奮的事情。

“大汗,由我親自負責此事吧。”

范文程自信的說道。

老奴還在時,他並不受重任,直到皇臺吉登上汗位,他才逐漸受到提拔。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英雄鎮中原

日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