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伯升所部,順利入湖廣,乃至三個月後打敗程之信的捷報傳遞到金州。

至此。

沒有人在懷疑金江鎮佔領天下的形勢,只剩下猜測,還需要多久才能平定南方。

對於南方。

金江鎮以拉攏為主,軍事威脅為輔。

例如在廣東。

當地的粵海將軍,和唐清安是姻親,此人是唐承志的岳父,經過考慮後,主動選擇了金江鎮。

雖然金江鎮還未踏上廣東,已經有了支援金江鎮的勢力。

靠著粵海將軍的協助,金江鎮的軍隊雖然還未抵達廣東,但是官員已經開始涉足。

很多地方並沒有抗拒,但也有不理睬,仍然恪守朝廷旗幟的官員。

還有福建。

因為多年來在福建的移民,當地百姓熟悉金江軍,隨著福建移民帶回來的訊息,很多百姓也心向金江軍。

打破了當地大戶編造的金江鎮吃人的謠言。

不過百姓是百姓,大戶是大戶。

兩者的利益並不在一起,甚至是互相沖突的。

所以很多福建的大戶不認可金江鎮。

金江鎮雖然不如流民軍做的明顯,但是政策多靠往百姓,而對大戶頗為嚴厲,所以也不受大戶們的支援。

以福建祁英永,祁英豪,祁英奢三老為首的地方大戶,提出結寨練兵,對抗金江鎮的野心,在福建也頗受大戶支援。

“大戶啊。”

唐清安搖了搖頭。

“大戶本沒有錯,但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百姓的利益就錯了。”

張琪,賈雨村,謝正仁,張如圭,傅試,龔澤,賴尚榮……

一批從國內抵達金州的官員,正聚精會神的跟著保國公。

賈雨村以前任職過遼東都司,對遼東與金州都不陌生,其餘的官員則是第一次來金州。

這是國內官員第一次與金州的正式接觸。

國家太大。

金江鎮必須接受國內的人才。

無論古今都是如此。

沒有違背這個道理的事實。

看著眼前的官員們,唐清安內心複雜。

有些人有真才實幹。

例如龔澤。

有些人則是大周傳統官員的作風,不能說不好,大家都是這麼做的,並且遵守規則,從中做出成績。

例如原福建左布政使,現朝廷戶部尚書張琪。

有些人有才無德。

例如賈雨村。

有些人為了名利不要臉面。

例如傅試。

等等。

人無完人,不能指望別人是聖人。

以聖人的標準來選拔官員。

那註定就是沒有標準。

唯獨制度才值得依靠。

而制度不能永恆不變,要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停的自我變化與調整。

不是時代順應制度,而是制度順勢時代。

賈雨村從來沒有做錯過事。

對金江鎮的幫助,更是真心一片。

還有此人還是唐展望的岳父。

至於德性?

那是紅樓中發生的事。

唐清安總不能把這個理由拿出來說吧?

當下。

於情於理。

唐清安都得重用賈雨村。

那麼憑藉什麼,讓各色各樣的人,遵守金江鎮的規則來做事,並且做出成績呢。

制度。

同樣的一批人。

在舊朝對皇帝肆意指責和監督,哪怕被廷仗甚至殺頭都面不改色。

到了新朝。

新的皇帝做同樣的事,甚至七下江南這等糜爛地方的行為,反而被官員們稱之為聖明。

說明了制度的重要性。

人是能改變的,而且人其實很弱小,只要改變了制度,人就只能順應而為。

聽到保國公提起福建的事情,張琪面色不變,彷彿他跟福建沒有什麼關係。

他的確是這麼想的。

自己不過是在福建主政過,福建大戶們的事情,跟他不相干。

唐清安繼續說道。

“大戶也是百姓,百姓們締造了國家,不過大戶們有更多的話語權,也佔據更多的資源。”

“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而是國家的穩定,與社會規則的認可,保證了他們的利益。”

“靠著這股契約,大戶們憑藉社會規則,穩固自己的利益,並且擴大自己的利益。”

“但是呢。”

唐清安重重的說道。

“大戶們認為自己的利益高於國家,高於百姓,那就是他們錯誤的認知。”

歷史上漢人的失天下,被征服後,成為了下等民族,導致了文明的淪陷。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大戶階級的出賣與背叛。

出賣了民族,背叛了民族。

官員們不敢錯過保國公說的每一個字。

他們不熟悉保國公,而保國公也不熟悉他們很多人。

這一次的見面,不但是融入金江鎮的契機,更是瞭解金江鎮未來的治國之策。

聽到大戶之說。

官員們難免猜測,難道保國公對大戶成見很深?

唐清安沒有隱瞞,直截了當的告訴眾人。

“大戶的利益是合法並且應當尊重的,但是大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是平等的。”

“大戶們絕對不能把自己的利益,高於百姓的利益,高於朝廷的利益。”

“因為這是大戶們對自己利益來源的背叛。”

“是朝廷和百姓們,賦予了大戶們的利益,同樣也是朝廷和百姓們,賦予了百姓們的利益。”

“朝廷的利益,同樣來自於百姓。”

“無論是哪個方面,利益都是平等的。”

“很多大戶有怨言,認為憑什麼減少他們的利益,補貼朝廷和百姓的利益。”

“因為他們錯了。”

唐清安眼裡滿是鄙視。

“他們的利益,來自規則的分配,是所有方共同遵守的規則,當百姓們的利益不足,也就是分配利益出了問題,當然需要重新分配。”

大周善待讀書人。

這並沒有錯。

讀書人就是當今時代的人才。

對人才的鼓勵和支援,無論古今中外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度。

超過了這個度,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金江鎮入主中原。

當然要換新的規則。

所有人都要適應這個規則,所以唐清安才長篇大論,把自己的思路告訴眾人。

他的思想,會被這些人帶回國內。

明白的人就會遵守他的想法。

不同的時空,明末不少地方的大戶們。

認為自己的利益是靠自己得來的,不認可社會的規則,把自己的利益優於民族。

這不但是對百姓們的背叛,同樣是對規則的背叛。

他們失約了。

既然是無信之徒,所以他們理直氣壯的出賣了民族。

被後世所唾罵。

於是地主階級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眾人中。

有人表態支援,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不發表意見。

表態支援的人,不一定是內心支援。

提出不同看法的人,也不一定是拒絕的人。

乃至不發表意見的人,也不代表他們是會按照唐清安想法去做的人。

最終。

以事實為依據。

對官員們的考核以及監督,才是有效的手段。

用了整整兩個時辰,見沒有還有其餘的說法,唐清安結束了這次的會面。

很快。

國內就明白了金江鎮的想法。

而且金江鎮在半個中國已然開始這麼做。

不承認原來的俗成規則。

例如普通百姓把田畝掛靠到讀書人頭上,獲得免稅免服役等等權利。

制定不同的繳稅比例。

十畝之家的田稅,五十畝之家的田稅,乃至上千畝之家的田稅皆有不同。

田畝越少,收稅越低,乃至可有可無。

田畝越多,收稅越高,當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田畝所產繳納了稅賦後,反而無限接近無利可圖。

商稅也重新制定了規則。

總之。

大戶們的利益受到了影響。

對社會的重新分配。

大戶們佔據的資源越多,需要付出的利益也越多。

流民軍對大戶們用的是利刃。

割大戶們的血來養活自己,減少騷擾百姓。

金江鎮則是用的鈍刀子。

實際上做的和流民軍沒有差別。

很快。

福建的大戶們,在地方上公然嘲笑金江鎮。

“老百姓們好不容易趕走了豺狼,又來了吃人的虎豹。”

……

隨著金江鎮的大勝,湖廣拿下後,已然開始準備進軍九江,然後就是福建,廣東各地。

至於金陵。

目前以政治手段為主。

“對於這些大戶們,朱秀派人來請問將軍,採取何種態度?”

“當殺則殺,當流放則流放,從重處理。”

唐清安毫不猶豫的說道。

他知道隨著自己的這道命令,很多人會誤會他。

以為是因為大戶們罵了他,他才嚴懲大戶們。

雖然他覺得無所謂,但是為了避免影響金江鎮的風氣,還是思考整整一日。

一個人的文章,可以看出他的品性。

而作為金江鎮的領導者。

唐清安每一篇特意寫出的文章,代表了金江鎮的思想。

例如當年那篇流民對錯之分。

讓金江鎮佔到了老百姓這一邊,奠定了以實幹為根本的官員作風。

“舊時代,與新時代。”

是這片文章的名稱。

對於那些不知悔改的大戶們,唐清安並沒有在乎。

他們本來就是漢奸。

這種人佔據了資源,從族群中源源不斷的吸血,不但不知回報,反而貪婪成性。

他們是族群的叛徒。

一個人。

比如他是一個窮人。

靠著自己的努力,合法的成為了富人。

他的財富,是被保護的。

他的奮鬥,是值得被人讚揚的。

但是。

他應該知道。

他能從一個窮人,變成富人,不光是他自己的努力,也有族群的規則所在。

族群的規則,為他提供了從窮人變為富人的平臺。

沒有族群。

他從哪裡獲得利益呢?

商人發財,因為他的商品,有族群購買。

社會的俗成認可商人。

同樣。

商人有本事能做到這點,普通人也學不來。

但是商人不應該忘記族群的功勞。

就好比後世的網文寫手。

有的人靠著網文發財。

這是他們的本事,但卻不能忘記讀者們的功勞。

更不能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的利益,高於讀者們的利益。

甚至制定規則,保護網文寫手的利益,要求讀者們服務網文寫手的利益。

例如人把狗馴服成為寵物。

是因為人類族群的功勞。

而不是他買了狗,所以狗就成為寵物,以事物的結果來產生差異的認知。

在結果之前的過程,是人類的族群,讓單個的人成為食物鏈的頂端,

人才能把狗馴化成滿足人類需求的動物。

要知道。

狗也是雜食動物,狗的祖先也是吃人的。

所以。

族群的規則,充分保證每個人的利益。

而族群由百姓們組成。

那麼單個的人,都要為這個群體貢獻,更不能背叛,這就是社會契約。

當單個的人發達了,佔據更多的資源,可以不向族群給予更多的回報,只遵族群制定的利益分配。

當單個的人落魄了,無疑為生,則族群要幫助落單的人生活在社會,為他提供生存的保障。

前明太祖創辦的養老院,孤兒院,就是基於這種規則。

人。

是靠著族群走到今日的地位。

而不是隻靠著自己的雙手雙腳,在大自然中自己發展出來的文明。

只可惜。

他死之後,所制定的分配利益規則,很快就被利益階層背叛。

養老院,孤兒院也漸漸失去了蹤影。

“舊時代,人吃人。”

“新時代,人人平等。”

“君臣人格平等,父子人格平等,師徒人格平等,男女人格平。中國之人,無論老幼病殘,人人平等。”

“皇帝也需要遵守規則!”

唐清安主動為自己套上了“枷鎖”!

金州的新學躲躲藏藏。

始終規避金陵,福建新學中關於君主之說,所以很多國內學者鄙視林如海。

現在。

唐清安主動為金州新學站臺。

君權乃民授。

以民為本。

君為輕。

民為重。

順者為仁君。

逆者為桀君。

……

隨著這篇文章的問世,引發了譁然大波。

軍學堂的學生們,激動不已。

他們人人抄寫這篇文章。

抄寫了一遍不滿意,一遍一遍的寫,始終不願意停筆。

多麼美好啊。

世界上。

還有比將軍寫的更美好的文章嗎。

學生們寫到淚流滿面。

他們本就是滿腔熱情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和底氣。

金州的官員武將,乃至百姓們都在談論。

國內也引發了劇烈的震動。

金陵等地以及福建各地的新學學者們,再也不敢鄙視金州的新學。

他們得知這篇文章後,立刻收拾行囊奔赴金州,他們要與保國公當面交流。

聖人!

毫無疑問。

保國公必定是新時代的聖人!

無論外界如何態度。

唐清安鬆了一口氣。

文章發出去後,並且派往全國,他只覺得渾身輕鬆。

權利迷人眼。

他戰勝了自己。

同樣。

他也對得起民族!

百年之後。

閉眼的那一天,他可以理直氣壯的說,自己無愧天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覺醒了奸雄系統

文之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