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常的步步緊逼之下,劉破奴不得不開始被迫營業。

當然,就算是被迫,那也得體現出大老的姿態才行,宮中的規矩那麼多,想要在一天內全部學會怎麼可能?

要不是太常提出只學習冊封那天的一些禮儀就行,劉破奴才不會同意呢。

什麼禮儀不禮儀的,那玩意兒能有火藥香嗎?

翌日清晨,逐漸恢復了正常的長安城,當所有人都認為事情已經過去的時候。

忽然之間,從未央宮中接連飛奔出數十騎,身上更是插著數面旗子,不明所以的百姓瞅見這陣勢第一反應便是趕緊讓路。

凡是遇見身上插著旗子的騎兵,別管他是幹啥的,也別有那麼重的好奇心,更別覺得有什麼不服氣的,趕緊讓路就是了。

不然被撞死非但不會有賠償,官府反倒還要治你的罪,就算是死了,懲罰也會落在你家人的身上。

“又要打仗了嗎?”看著飛奔而去的飛騎,有人開始愁眉苦臉道。

“啊?打仗?”

“那可不是咋滴?你好好想一想,除了打仗,你什麼時候還見識過這種場面?”

“臥&*%¥……”

人群中忽然引發了一陣騷亂,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蠱惑人心。

事實他就擺在那裡呢,以前打仗的時候他們在長安也時常能夠看到這種場面,只不過幾年沒打仗,他們對於這種場面稍稍有些陌生了而已。

被人這麼一提醒,忽然之間大家都想起了那種場面,若不是打仗,怎麼可能會同時派出這麼多飛騎?

再聯想到之前朝廷忽然抓了大批官員的事情,難道說是有人勾結朝廷官員密謀謀反,結果被皇帝給發現了,先把大臣們給抓了,然後在調兵去攻打那些謀反者?

就在大家腦洞大開,熱情吃瓜的時候,一位知情人卻忽然站了出來。

“太子被廢了,皇帝改封他去當了膠西王……”

“什麼?太子被廢了?”

“這怎麼可能?”

“你這廝是在胡說的吧?太子德高望重,又沒有犯什麼大錯,皇帝怎麼可能會廢了太子?”

“太子犯沒犯錯俺也不知道,俺只知道告示都已經貼出來了……”

太子劉據被廢這事兒瞬間在長安城內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在古代,名聲是不需要自己刻意去運營的,只要能夠做好自己,自然會有人幫你去傳播你的名聲。

劉據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功績,也沒有什麼讓人一句話就能想到他的功勞,但是九成以上的百姓在提到太子的時候,都會說一句太子是個好人。

酷吏雖然能夠狠狠的打擊社會不良風氣,但也會給人帶來沉重的思想壓力,擔心自己會犯錯被酷吏給抓到。

而太子卻總是幫人平反,講那些被酷吏重判的人從牢獄之中解救出來。

太子還幹過啥事兒他們也都不太清楚,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太子為了爭取百姓的利益,甚至敢跟皇帝吵個幾天幾夜,他們同樣還知道,太子是反對接連發動戰爭的,太子是主張休養生息的。

僅憑這些,就足以讓太子在民間積累不少的聲望了。

一個尋常的官員都能有無數個辦法去散播自己的名聲,身為太子的劉據就更不用說了,他身邊的人會幫他做這些事情的,哪怕有些事情太子做錯了,他身邊的人也會在改正之後將其傳播出去。

……

上林苑!

劉破奴與劉據兩人並排緩步走著,此時此刻,兩人之間的心情卻有著天壤之別。

“以前總是嚷嚷著無所謂,不在乎,現在真的失去了,才感覺到是那麼的不捨……”望著一望無際的園林,劉據忍不住的嘆了口氣。

“兄長若是不捨得,到時候也可以按照長安的形狀來建造一座新的城池!”劉破奴緩緩的回應著。

事情都到了這一步,說的再多也沒什麼卵用了。

難道自己說自己壓根就不想當這個太子,就能夠改變現在這個結局嗎?

劉據難道又不知道自己不想當太子嗎?

不想當又能如何?

他知道了又能如何?

這個結果劉據改變不了,他劉破奴也同樣改變不了。

“你忘了臨江王的教訓了嗎?兄長我可不想走臨江王的老路!”劉據澹然一笑,輕輕地搖了搖頭。

臨江王就是先帝的第一個太子,劉徹的長兄劉榮,被廢太子之後,因為侵佔宗廟用地修建宮殿而被告發,後被酷吏郅都扣押調查,結果不忍受辱的劉榮選擇自殺來了結自己這一生。

儘管有劉啟護著,可郅都最終還是被一心要為大孫子報仇的竇太后用律法給殺掉了。

劉榮有錯嗎?

宗廟用地真的是他侵佔的嗎?

據說劉榮受詔進京的時候,臨江百姓紛紛跪在道路兩側,泣不成聲的表達了對劉榮的不捨。

百姓才是最能反應一位諸侯王口碑的代表人物,湖塗的人不用跟他提,聰明的人就更不用跟他提了,你品,你細品!

“時代不一樣了!”劉破奴輕聲的說道。

史書上寫的未必就是真的,聽到的也未必會是真的。

劉榮的命運其實跟劉據大差不差,兩人都有才能,且在道德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

但是兩人也有著同樣的毛病,當然,劉榮稍微好一些,他最大的弱點便是他的母親太過於囂張了。

換而言之,當年劉榮的母親若是接受了長公主劉嫖的提議,讓劉榮娶了陳阿嬌當太子妃,那麼接下來就算劉榮天天睡大覺,天天去街上亂熘達,他照樣能安安穩穩的坐上皇位,哪還會有劉徹什麼事兒?

但過去的事情終究還是過去了,雖然現在的皇帝還是劉徹,但是劉徹卻話裡話外都在透漏著要扶自己上位。

而且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嘴上的支援,甚至就連一些基本的國策,也在開始漸漸的朝著自己的思路去傾斜。

當然,劉破奴還沒有自大到認為這是劉徹為了鼎力支援自己的決定。

簡單的說,是劉破奴利用自己那兩千多年的經驗和見識,成功的說服了劉徹,而劉徹也看到了自己所說的那種美好,可他對於未來自己所描畫的那種畫面即嚮往又陌生,同時又願意去嘗試一下。

在這種前提下,才有了劉徹全方位的鼎力支援。

而這一幕史書上會怎麼記載?

關於劉破奴他們父子倆之間的談話,當然不會有人知道,所以他們只能記錄下父子情深,劉破奴的才能折服了劉徹,所以獲得了那麼大的支援,而未來在關於劉徹的記錄上,也肯定會新增上慧眼識珠這四個字。

而劉破奴一直在考慮,一直在猶豫,有些話,他也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說。

但是下面那些小兄弟們年紀太小了,且沒有劉據的這種才能。

雖然劉破奴在某些方面也很不認可劉據,可是從做人這方面來說,劉據做的是真的讓人沒的挑。

正如他跟劉徹說的那樣,他的計劃需要劉據的配合,雖然沒有配合也能完成,但過程肯定會更加艱難一些。

罷了!

劉破奴眼中帶著深意的看著劉據,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也帶有一絲絲的同情和內疚?

自己的本意是為了改變劉據,讓他能夠坐穩太子之位的。

結果沒想到被糟老頭子就這麼忽悠著稀里湖塗的搶了劉據的太子寶座。

劉破奴甚至想過將來要把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立為太子,把皇權重新還給劉據這一脈的。

但是想想還是放棄了,因為那很不現實。

劉據去了膠西,甚至在數十年後可能會去大漢以外的地方為王,他的兒子就遇不上王翁須了,就算陰差陽錯的遇見了王翁須,可在不對的時間內,她也生不出劉病已。

歷史的天平已經被自己打破了,歷史也從自己到來的這一刻就發生了改變,未來的人出現的機率已經不大了。

“雖說削藩會是未來的主旋律,但時代變了,國策也會緊跟著發生改變,對於那些胸無大志的人來說,削藩就是為了拿走他們的封地,給他們幾代人無憂無慮的生活,可對於一些心有抱負的人來說,後面的削藩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兄長你的能力是有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你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太容易相信別人了,我知道你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可有些人卻利用了你的無私來為自己謀取私利,他們支援你只是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將來而已,公孫敬聲和石德並沒有讓你警醒,希望現在能夠讓你徹底的醒悟。”

“到了膠西以後,你可以繼續按照你的思路去治理封地,但是在用人上面必須要擦亮眼睛了,也千萬不要再去輕易的相信任何人,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就能獲得膠西百姓的民心。”

“我雖然不能把太子之位還給你,但若是兄長願意相信兄弟的話,等到削藩開始的那一刻,兄弟必定還給兄長一個比膠西國大數倍的領土,還兄長一個比現在自由度更高的封國。”

“皇帝和諸侯王本應情同手足,共同御外的,他們不應相互將其視為敵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災年,我有一箇中藥交易空間

烏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