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

漢壽的陷落,沙摩柯視為叛亂,並誓言必讓其人付出代價。

但對漢壽潘來說,此舉不過是拿回應得之物而已。

畢竟本來嘛,雜蠻居於山林,漢兒耕作於平野,從前漢起便是如此。

從孝武皇帝起,漢壽來來往往的荊州刺史不知凡幾,哪個不是客客氣氣對他們這些本地大姓以禮相待,聯合討蠻?

雖然黃巾之後,荊州的刺史就不太愛來漢壽,轉而大力經營襄陽作為治所。

世世代代紮根於漢壽的大姓並不會離開這裡,反而因為缺失了刺史的節制,弄權變得更加容易,漢壽這座四通八達,能夠西控荊蠻東聯雲夢澤的要地,已經事實上落入潘氏等之手。

隨後無論是孫堅強殺荊州刺史王叡,還是劉景升單騎入荊州,又或是其廢長立幼引來禍事,對漢壽的大姓來說都算不上什麼大事。

直至這個不起眼的劉皇叔,從客居荊州到盡攬荊南,再到荊襄退曹並兵入漢中,漢壽的大姓方才感到敬畏。

但敬畏之餘依然多有微詞。

就比如這劉皇叔對雜蠻頗為親近,但反而對漢壽的他們不僅不聞不問,反而還多有打壓之意。

少有才學,名動荊州的潘濬不用,反而去用那家世不顯的蔣琬,這些都被不過百里之隔的漢壽看在眼裡。

因此如今既然荊南似有變天之意,那潘氏完全不介意推上一把。

畢竟相較於這劉皇叔強推的種種政策,還是江東的部曲和奴民制度看起來更香一點。

漢壽失守的訊息使得雜蠻士卒臉上露出了顯而易見的怒意,當場便有人怒起:

“漢人果然不可信!”

但還不待沙摩柯開口,便有更多的蠻人怒視了過去:

漢人若不可信,那要將這些年來與他們幾乎同吃同住的馬先生置於何地?

更別說,前來報信的這支隊伍,亦是漢蠻各半。

按馬先生此前教導的說法,如此言語豈不是寒了漢兒兄弟的心?

於是當場有人笑罵道:

“依俺看,那些大姓子弟,看漢兒兄弟時和看俺們也無甚區別。”

這般感嘆倒是引得在場雜蠻和漢卒都頻頻點頭。

沙摩柯並不說話,此時休息完畢也重新扛著鐵棒起身:

“先奪回漢壽!”

沙摩柯臉上沒有喜怒,只是陳述一個簡單的命令。

對他來說馬先生讓他服氣的一個點還有對漢壽井井有條的治理。

修整街道,修築矮城牆,設醫館造學塾,推種田之法,頒熟食水令。

樣樣政策,其效果都堪稱是立竿見影的,至少他們這些被大姓視為夷賤的雜蠻,也獲得了能夠期許的生活。

尤其是玄德公不看出身,對他們這些蠻人也暫授官職,這在武陵郡來說還是頭一遭。

至於為何是暫授,馬先生也說的清楚,等到天下太平時玄德公將量才取士,他們這些暫領官職的蠻王到了那時若是通不過考核,就只有被褫奪官職一途了。

而同樣的,只要考核能夠透過,即使是雜蠻亦可正式授官。

相較而言,這些大姓此前對漢壽更像是佔領,完全談不上治理。

豪強如彘,黔首如泥。這曾經是馬先生的笑談,沙摩柯細思之後深以為然。

沙摩柯記得更清楚的是,“將來”是馬先生經常說起的一個詞,而如今他們這群雜蠻可不希望江東人把這個“將來”打碎。

漢壽的矮城牆上,豪強部曲所看到的便是這樣一支來勢洶洶的蠻兵。

“竟不入山林直趨此處,彼輩蠻狗真不知死也!”有人蔑視嗤笑。

他們如今已與江東勾連上了,自是清楚知道如今江東大軍的大軍就在這些雜蠻的屁股後面。

雜蠻雖強,但如何能善攻城?

只需略為防守,等江東軍趕至,雜蠻必然潰逃奔走而死!

沙摩柯所統領的步卒,如今看著漢壽,臉上也紛紛浮現了顯而易見的困惑。

雖然同樣都是矮城牆,但臨沅的矮城牆不過半人高甚至都不及腰,稍微手腳並用就能登上,只有一點阻隔的作用。

而這漢壽的城牆乃是他們去年親手所築,足足有一人高。

這樣的高度努努力就能爬上去,但那是閒暇時,如今兩軍交戰,自己若是呼哧帶喘的爬牆,恐怕等到的只有那漢壽叛軍的當頭一刀。

不過沙摩柯並沒有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攻城,命令步卒停步後與親衛耳語一番,隨後便目送著親衛領命離開。

沙摩柯選擇了靜等,漢壽反倒變得有些騷動,這些豪強部曲若論素質本就參差不齊,如今雖有威逼利誘拿著武器上了城牆,但眼看著萬餘蠻兵,一個個還是打心眼裡打顫。

於是當即便有部曲的領兵頭子站了出來朝著雜蠻大喊:

“沙摩柯,如今面堅城知畏,後有孫侯精兵追擊,悔死晚矣!”

“不若自縛而降,若我家主人心善或可留汝一命充作奴戶如何?”

沙摩柯掏了掏耳朵,只覺得對面不知死活,不過既然主動吠臉,他也不介意對嗆一二。

當下這位蠻王仗著藤甲之堅,朝漢壽抵近了兩步,隨後聲音雄渾:

“汝是何人?”

城頭上騷亂了一下,隨即那個聲音便扯著嗓子大喊:

“老子乃劉三刀,且記得今日斬汝之人!”

“是何豬狗!”

“你!”城牆上的人頓時氣急,但本就是扯著嗓子說話,如今一著急頓時連連咳嗽不已。

對方不說話,但沙摩柯反倒是不停歇了,在城牆下咆哮的聲浪一道接一道:

“吾乃漢壽縣令、五溪蠻王沙摩柯,印信俱在,彼輩官居何職?”

“吾乃劉皇叔親表此地長官,汝皆吾臣屬,如今叛上作亂,意欲反漢乎?”

“吾反要勸汝,此時若降尚有餘地,若吾平叛,依漢律反者腰斬,從者棄市,汝等可知?”

漢壽矮城牆計程車卒們面面相覷,只覺得此時眼前景象很是凌亂,一個蠻王正在一本正經的勸他們這些漢人不要行謀反之舉,並還拿的漢律做說明。

而且經過沙摩柯的特意強調才恍然驚覺,這蠻王竟還是大漢朝的長官,此地縣令。

雖逢亂世,但大漢四百載積威猶在,這些苦命人不由自主放低了手中的武器。

而這一切也都被大姓家將看在眼裡,一時間有些氣急,但眼看著對方站在了大漢的立場上反倒無計可施。

不過沙摩柯沒有心思在這裡打嘴炮,眼看著幾個親衛一起扛著一棵合抱粗的樹返回,他決意將這樁鬧劇畫上休止符。

跟親衛一起將這新砍倒的樹幹扛在身上,沙摩柯打頭認準了城牆右側十步處城牆,一起喊著號子朝那邊衝撞去。

城牆上的家將第一反應便是嘲笑這群雜蠻,果然不會攻城!

這般簡陋的攻城槌哪怕是他都知道是為了破城門所用,哪有衝撞城牆的?

但隨著這群人扛著的樹幹撞到城牆,“咚”的一聲讓他迅速閉嘴。

不對勁,城牆本應該夯土所築皆為實心才對,根本不應當有這樣的聲音,除非……

身著藤甲的兵卒們不管不顧,隨著沙摩柯的呼喊一起用力,後撤幾步後再往前衝撞,這般往返幾次後很快,本應該夯土築造的城牆上已經開始簌簌落土。

隨著最後一撞擊,這一小段矮牆直接就垮塌了下來,露出了內裡的幾根木樁和木板支撐,豪強部曲頓時大亂。

此時已經不需要沙摩柯招呼,麾下率先開始了簡陋的攻城。

隨著城牆一起垮塌的還有豪強私兵們為數不多的信心,有人跪地求饒,有人趁著混亂脫去衣甲武器意欲開溜。

而最顯眼的自稱劉三刀的豪強家將則是被一群人捉到,簇擁著送到了沙摩柯面前。

此前的飛揚跋扈已經消失不見,有的只是兩股戰戰和自發換上的卑躬屈膝之態。

沙摩柯沉吟了一下,隨即無聊的揮揮手,於是親衛們便不由分說的扳著他肩膀就要拖走。

於是此人臉上的表情頓時崩潰了,聲音尖利哀嚎道:

“大王!將軍!縣長!”

“餘願以功抵罪!餘知曉那潘氏藏匿財物於數處!”

“縣長!罪人願求活啊!”

沙摩柯揚了揚下巴,一個字都沒有多說,但親衛知曉他意思,當下便有一個眼力好的點了一隊人,然後押送著那自稱劉三刀的出去查抄財物。

城牆有一段中空乃是沙摩柯稟報馬先生之後留的後手。

矮城牆即便有一段中空也不影響效能,而且即使有敵軍打了過來,面對這般矮城牆的第一反應也應當是先登奪牆,沒誰會閒著沒事如他一般用簡易攻城槌撞城牆。

而且這潘氏作亂只能說是跳樑小醜而已,沙摩柯反倒是感謝彼輩主動跳出來,給了他一個收拾漢壽那盤根錯節的大姓一個最完美的動手藉口。

如今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依然還是江東。

沙摩柯臉色嚴肅了下來,屁股後面有三萬江東兵窮追不捨,南面的臨沅估計很快也有吳兵大舉而至包圍。

沙摩柯看不到許多,但馬先生入江東聯山越他是清楚的,而且也更明白玄德公多半還有後手配合馬先生。

因此如今別無他選,四面陷敵,須當堅守。

在沙摩柯看不到的遠方,整個南方的局勢也愈發膠著。

江東大舉起兵圍漢壽意圖剿滅這支蠻兵,這樣才能按照既定計劃入手荊南。

蔣琬看得到公安縣的兵卒已經愈發稀少,已經開始派兵頻頻出城試探交鋒。

甘瑰眼看這孫侯棄殘破外城而退守內城,脫離水師巨弩威懾範圍難以攻克。

馬良與山越頭人已經合力攻下毗陵掠鹽,但在嘗試往西兵壓建業寸步難進。

而就在此時,蒼梧太守吳巨只想長嘯一聲發洩自己的興奮。

雖與玄德公交好,雖蒼梧郡從屬於交州故而與玄德公之間並無關聯。

但在江東大舉進攻之時,吳巨便與賴恭第一時間集結了兵馬,意圖支援。

此舉既是為了玄德公也是為了自己。

畢竟只需簡單回想下,數年前那步騭來此若不是張將軍支援,吳巨此刻墳頭說不定已經翠柏蒼蒼了。

江東對交州的野心,可以說沒人能比吳巨賴恭兩人知道的更加清楚。

只不過需要面對的無奈現實就是交州確實窮苦。

兩人一個堂堂蒼梧太守,一個堂堂交州刺史,最終傾盡全力也不過拉起來兩千人馬。

從廣信出發沿著賀水北上至馮乘時,蒼梧的軍隊便迎面撞上了江東計程車卒。

吳巨並非不知兵之人,在他看來江東士卒雖然比交州士卒強,但強的十分有限。

但是若論數量,江東比交州多的就不止一籌了。

二十餘日,兩千人被江東軍堵在馮乘營浦一帶不得寸進。

吳巨此前的北上直至江陵誇功,然後志得意滿凱旋的夢想只能說撞了個粉碎。

但讓吳巨沒想到的是,在他跟江東無奈對峙時,玄德公竟還能有援軍從他後方趕來!

吳巨很久沒有如此激動過了,從早上起他便坐立難安的等在營帳中,酒水溫了又溫,飯菜也熱了又熱。

直至晌午時分,他才遠遠看到一隊士卒從南面賀水上駕船而來。

下船之後的張嶷第一時間便被吳巨迎了進去。

互相通報姓名之後吳巨心情大好,也將自己安排和盤托出:

“此處糧草豐盈,將軍遠來辛苦,今日且養精蓄銳,明日我等兩軍聯手,必破賊軍!”

張嶷在來時便已經瞭解了此處局勢,進來之後連椅子都沒坐,就這麼站著道:

“我軍員遠來賊軍不知,正好行奇襲之舉以破敵,請將軍為我掠陣。”

張嶷的笑容很溫和,但溫和下面滿是堅持,最終吳巨只能妥協,帶著張嶷來到了陣前詳細給張嶷指點敵軍的兵力配置。

眼看著這位將軍認真聽取,吳巨這才心下稍安。

但不過片刻之後,眼看著這位笑容溫和的將軍入陣之後身先士卒第一個衝鋒,吳巨登時就有些懊惱:

敢情剛才都白講了!

但很快,讓吳巨都沒想到的是,這支遠道而來本應該是疲師的益州兵,就這麼宛如箭矢破魯縞一般,輕易鑿穿了江東的戰陣。

那位身材並不高大,入陣之後笑容略顯張揚的將軍,此刻在陽光下看起來宛若戰神。

荊南有救矣!吳巨在心中大聲呼喊。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進斗金

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