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臉探草叢

【丞相圍祁山修滷城,如此一副要打持久大決戰的架勢司馬懿自然也是看得到的。

於是司馬懿迅速應對:郭淮費曜戴陵以四千人守上邽。

然後,全軍出擊直取諸葛亮四輪車!】

仰頭觀看的孔明:???

其他人也瞳孔地震:這頭髮都不束的老將,是司馬懿?

而且諸葛亮四輪車又是個什麼器物?

【不好意思串臺放錯圖了,應該說,直插滷城,援祁山!

當時司馬懿的副手張郃提了個建議:

老大,我跟這諸葛村夫交手多次,我覺得你應該分兵雍、郿,以防有變。

司馬懿發揮了做老大的氣場: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司馬懿認為小張同志還是不成熟,分兵豈不是給那諸葛村夫逐個擊破的機會嗎?

但為什麼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呢?

直撲滷城祁山的司馬懿發出了和當初曹真一樣的感嘆:

諸葛村夫你根本不在這裡!伱去哪兒了?!

丞相的應對很簡單,留好同志王平守滷城,直撲上邽。

可惜郭淮吃虧已經吃的夠多了,而且就四千兵馬怎麼打諸葛亮主力?

高掛免戰牌,閉門不出嚴防死守。

丞相也不客氣,發揮了自己諸葛村夫時的老本行:躬耕。

季漢士兵手中的刀槍換成了鐮刀,將上邽周邊的麥子割了個乾乾淨淨。

並且對著在牆頭上流淚的郭淮放下狠話:好好種地,明年小麥熟了我還來!

然後季漢軍在回防的司馬懿軍的注視下,施施然退回了滷城。】

張飛徹底服氣了。

他以為是圍點打援,那司馬懿以為是要決戰。

結果軍師直接對上邽的麥子發動了突襲!

關羽毫不吝嗇誇獎道:

“孫子有言,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忌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孔明務食於敵,可稱智將!”

簡雍自己嘿嘿笑出聲,看眾人看過來解釋道:

“雍不通兵法,只是覺得孔明率兵割敵城之麥,守將只能在城牆上看著,主帥也只是在遠處眺望。”

“如此之景,頗為可樂。”

眾人一起大笑出聲,劉備這下也服氣了:

“孔明如此應對,真有幾分名將風範。”

龐統也讚道:

“務食於敵,魏軍需從關中調糧,如此孔明反而成了掌握主動的一方了。”

“後世所言主動被動,真是精準;爭得主動則有百般利益,落得被動則只能任人魚肉。”

孔明面色古怪,但最終也道:

“如此只要破司馬懿之軍,應有大勝有斬獲才對。”

“可如此,為何還……”

文武們清醒過來,對啊,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關中又有援軍?”關羽覺得只有這一種可能了,並且理由充分:

“曹賊家的這曹叡,果敢沉著,頗有曹操風範。”

“且東線無憂,自可全力馳援關中。”

一說到東線的江東眾人也再次沉默,這盟友……它是真的存在嗎?

【丞相割完麥子後,張郃再次建議:

老大,咱們固守上邽,即使從關中調糧也能輕鬆耗死他!

司馬懿則表示:村夫回去天遠路滑,我不放心,我要送送他。

司馬懿率軍尾隨丞相,眼睜睜看著丞相回了滷城關上了城門,並沒有邀請他進去坐坐。

滷城有丞相固守,遠方還有被圍的祁山在救援,司馬懿的選擇是:登山掘營,不戰。

丞相則是在深思之後做出調整:圍困祁山的部隊撤回滷城,城北再起一營保護水源。

而獲救的祁山守將賈栩魏平兩將見到司馬懿之後積極請戰,不許。

隨後兩將靠著罵人名垂青史: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但司馬懿就是不許戰,不僅如此,他還病了。

這一手其實不算很難猜,魏軍強,故而不戰能蓄養己方怒氣。

丞相軍有割麥之勝提振士氣,但應該不能持久。

於是在熬了兩個多月後,司馬懿覺得差不多了,於是大手一揮:攻滷城!】

廳內的氣氛再次緊張了起來,即使不懂兵法的也能明白,勝負馬上就要分出來了!

張飛還是不太明白:“取張郃之策不能贏?”

關羽搖頭:“不會輸,但丟臉。”

張飛繼續問:“那直接強攻軍師呢?”

關羽繼續搖頭:“不丟臉,但會輸。”

張飛懂了:

“那如果這司馬懿攻滷城輸了的話……”

“既輸了戰爭,又丟人。”魏延乾巴巴道。

這個對局劉備已經看不懂了,比如為什麼要撤祁山之圍?

但劉備相信自己的大腦:

“孔明必勝矣!”

【231年5月,丞相和司馬懿在滷城北發生了一場激烈的大戰。

張郃奉命攻擊滷城南的王平部,司馬懿率主力直撲滷城北,意圖雙線夾擊。

丞相則有條不紊,命王平守南營不失等待援軍。

魏延高翔吳班三大將迎戰司馬懿。

這一戰如同陽溪之戰一般,細節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結果。

司馬懿部被徹底擊破,稱斬甲首三千,獲玄鎧五千,角弓三千。

南營的王平則是與張郃不分勝負,張郃在看到老大潰敗之後也及時退走。

如此大敗使得司馬懿被迫回到上邽休養,而祁山城也再次被丞相圍困。

整個隴右戰局再次好起來了!】

孔明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沒能獲得隴右是註定的,在這個前提下,聽聞的每一場勝利只會讓孔明愈加心痛罷了。

關羽依靠自己在曹賊那邊的見聞,模糊估計了一下:

“司馬懿率軍或五萬左右,被斬首者至少六千之數。”

魏延則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真相:

“丞……軍師還會練兵?”

畢竟此前光幕也說,二三出祁山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練兵,而且當時好像還不怎麼樣。

結果此次以少勝多,大有斬獲,除了將領差異之外,應該就是雙方的兵員素質有差異。

劉備很開心,他想的果然沒錯,自己軍師就是最強的!

聞聽魏延之言渾不在意道:“孔明現在還有練一支步卒呢,頗有風采!”

魏延聽得很是好奇。

劉備則是還注意到了另一個名字:

“王平,真乃良將也!”

“街亭之敗就是他鳴鼓做疑兵而退張郃。”

張飛對這個與自己有同樣手段的將領印象很深:

“這滷城之戰竟又是迎戰張郃,也算是老對手了。”

“倘若是街亭只指王平為主將……”

張飛咂咂嘴很是遺憾。

馬良埋頭抄寫,不評價。

【此時的隴右陷入了一個真正比拼後勤的階段。

因為丞相此前的奪上邽之糧,所以司馬懿日子也並不好過。

甚至郭淮還受命去找隴右當地的羌胡徵糧。

史書簡單記載了一句:“時宣王等糧亦盡”

丞相也差不多,上邽之麥即將吃完,隴右還在慢慢收復。

這些都需要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對後勤的壓力也越大。

因此丞相甚至寫信給李嚴傾訴想法:

現在是緊要關頭啊,對面司馬懿也快撐不住了,你要是壓力大我就去把司馬懿糧道斷了,也能就地墾田種地。

當時誰看不出來隴右局勢大好啊?丞相覺得咬牙堅持一下,隴右可得,漢室有望。

然後在丞相思考的時候,軍營裡來了李嚴的使者:

會天霖雨,恐運糧不繼,丞相請返吧。】

劉備與龐統幾乎同時開口道:

“有問題!”

龐統給自己主公比了個手勢,劉備先說道:

“光幕此前有言,曹真伐蜀時,孔明徵李嚴之兵,恐結了私怨。”

眾人點點頭,他們記得也很清楚。

龐統則更直接道:

“遣使之舉,疑點重重。”

關羽也有同樣的違和感,但更是覺得說不通:

“訊息若為假,與李嚴何益?”

這也是眾人都想不明白的地方:你這麼做對你有什麼好處?

【雖然大好形勢就在眼前,雖然再堅持一下隴右都將歸漢。

但丞相也只能退兵,畢竟無糧的後果是在太嚴重了。

而且隴右的百姓和雜胡已經被郭淮帶人刮過一遍了,一點糧食都沒了。

於是再次看了一眼差點獲得的隴右,丞相只能滿懷遺憾的宣佈班師。

面對撤軍的丞相,司馬懿來了精神,但沒來多少。

自己不敢動,但是有張郃啊!揍他丫的!

關於這個決定,張郃心裡多半是媽賣批的。

因為首先,滷城敗的是他們,又不是村夫。

現在丞相退軍,甚至司馬懿本人都鬆了一口氣,你能耐什麼呢?

而且你真覺得有機會,你司馬懿自己帶軍衝啊,讓我衝算什麼本事?

但張郃畢竟只是打工人,只能委婉的勸:

老大,兵法上都說了,圍三闕一,歸軍勿追。

張郃覺得自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這是歸軍,不是敗兵。

史書上此時的的張郃透露出了一股打工人的心酸:“郃不得已,遂進。”

由此可見武將的風險是要比文官高多了。

劉曄說了那麼多建議,最終也就是一個帝不聽或者帝不納,官職不少封,俸祿不少給。

換到武將這裡,張郃三次的中肯建議換了一個“不得已”。

最終悲壯的臉探草叢,在木門道被埋伏好的漢軍亂箭射中。

此處一記載稱張郃被當場射死,另一記載稱是射中大腿,但很快就傷重去世。

張郃之死透露一股古怪的味道,他是從曹操時代活躍到曹叡時代的老將,無論是戰功還是資歷都要強於司馬懿。

而他的死因,當然並不僅僅是司馬懿的抽風。】

兩更6k,祝大家週末愉快<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闖字旗

江君山

螢火蟲的傳說

喜歡竹筒的炎影

三國:重生關羽逆天改命

啊冰不是阿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