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

【張郃的死因恰恰就因為他是大魏忠臣。

需要再重申一下的是,司馬懿是西線戰區的統帥。

雖然滷城兵敗,雖然被驕兵悍將騎臉,雖然回頭覆盤決策全都有問題。

但在司馬懿看來,你張郃的問題更大啊。

三個毫無疑問甚至可以說優秀的決策,滷城之戰敗而不損的戰績,實在是有點礙眼。

故而追擊退軍的諸葛村夫,在司馬懿看來是最後的機會。

張郃勝,則西線戰區的戰績就能好看一點,皆大歡喜。

張郃敗,那就和司馬懿郭淮賈栩等人一樣,更皆大歡喜。

結果沒想到張郃捱了箭雨伏擊……

另外說一下,《晉書》記載滷城之戰司馬懿斬首萬餘,勝利撤退。

張郃要是在地府看到這一茬估計比竇娥還冤:您都大勝了還要我追擊幹嘛……】

“這張郃……”

看到張郃落幕,張飛居然也生了幾分唏噓:

“雖然打仗弱了點,運氣差了點,但行軍布略可謂周全,竟死於爭權。”

黃忠笑道:

“張將軍可是想起了宕渠之勝立馬勒銘乎?”

張飛同樣道:

“黃將軍定軍山威懾張郃,亦彰顯勇猛也。”

隨即兩人一起嘆氣:張郃,好人吶。

劉備也幽幽補了一句:

“夷陵後,張郃跟著那曹丕去打江陵,不也又成就了江東威名?”

至於街亭之戰眾人都默契的沒有去談,畢竟馬良還在這兒呢。

只是……劉備如此反而更明白街亭張郃為什麼不敢繼續進軍了。

戎馬半生,所遇皆悍將,忽有輕勝,反而不敢置信了。

簡雍很好奇:

“若是蜀中有糧,相持下去,誰能勝?”

龐統對孔明很有信心:

“司馬懿必敗,隴右必不下。”

他們身後就有地圖,龐統乾脆指著身後地圖道:

“大雨會導致祁山水道的水位上升,即使有糧,亦難運送。”

“司馬懿能從關中三百里平原調糧過來,而且那郭淮能徵漢胡之糧。”

“孔明能掠民之糧乎?”

孔明默然。

他是能對賓客們說“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如何能去掠那些百姓之糧?

龐統攤攤手,隨後談起來另一個問題:

“且,那盟友孫侯攻合肥又是不克而還。”

“東線無憂,再抽東線精銳支援隴右,又如何?”

簡雍瞭然:

“蜀中多半已無可戰之兵。”

【李嚴這裡就相當不好說了。

一句話來形容:褲襠裡撒鹽,閒得蛋疼。

看到諸葛亮回來,李嚴大驚,反問丞相:

“後邊軍糧足夠,丞相你怎麼回來了?”

然後斷言,肯定是運糧官從中作梗,壞丞相大事!

您等著,我馬上去把運糧官岑述這個國賊給砍了!

同時李嚴還給劉禪上書:

您別罰丞相,他肯定是想假退軍真誘敵。

這一刻的李嚴簡直就是撲克牌裡大小王,哥譚市裡他最狂。

丞相壓根懶得爭辯,直接將和李嚴此前的信件記錄遞了上去。

李嚴啞口無言俯首認罰,最終被丞相罷官職貶庶民。

劉備病逝之後,託孤丞相和李嚴,當時的職責劃分是這樣的:

丞相為正,李嚴為副,丞相主政,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後來事情咱們也都知道,丞相直接在成都以蜀錦為引子,籌軍費,聚人心,並靠著蜀錦帶來的利益快刀斬亂麻平了南中。

隨後正式開啟了北伐,在這中間李嚴只能一邊鎮守永安,一邊恰檸檬。

從劉備病逝之後,李嚴大概總共幹了這幾件事兒:

上書給丞相:我覺得益州太大了,東部這邊不然切割出來設個巴州?我李嚴就很適合做這個巴州刺史,怎麼樣?

丞相:不怎麼樣。

李嚴不氣餒,再次上書給丞相:您勞苦功高,我覺得您應該加九賜(九錫),進爵為王。

丞相:你有病吧?

曹真伐蜀之後,丞相干脆把李嚴調到了漢中:伱別整天琢磨有的沒得了,來為國出力吧。

雖然李嚴此前的職位是由他兒子接任的,但在李嚴看來這是奪權。

所以雖然丞相沒有感覺,但李嚴覺得自己已經受盡折辱。

最終在滷城大勝之後,李嚴發動了蓄謀已久的計劃,打算給諸葛亮一個教訓。

丞相多半再次覺得李嚴有病,然後反手奪官貶民,準備下一次北伐去了。

而千年來圍繞李嚴的操作,大家的疑惑也是一樣的:

李嚴你這真是肚臍眼放屁:怎麼想的?】

張飛目瞪口呆,無比贊同:

“他怎麼想的?”

“莫非真的腦袋有病?”

孔明只覺得這個丞相諸葛亮也太難了,身邊待著的都是什麼歪瓜裂棗?

龐統正在沉思便感覺到一股和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回頭就看到了笑眯眯的孔明:

“士元啊,在益州你可千萬別領兵。”

龐統雖然覺得莫名其妙但也很承情:

“定然,流矢無情,統可是要跟你比比功績的!”

然後龐統心裡補了一句:即使比不上也要有自己的廟。

未出仕前他可是和孔明並稱的!

若是最終只能給孔明做陪祀,豈不是讓後世人覺得他龐統有名無實?

張飛盯著光幕上曲折的故事,最終恍然大悟:

“又是大哥的問題!”

劉備才懶得與張飛置氣,只是覺得:

“我當時臨死,誰能想到後事是這樣的呢?”

“三弟!”關羽制止了張飛進一步作死,對孔明反而很是理解:

“剿滅南中叛亂,隨意一將均可。”

“但若平南中之亂,非軍師不可。”

張飛想起來那些自己現在都不明白的什麼利益捆綁,歎服道:

“這倒是!”

“而且那李嚴還是個腦殼有病的。”

“要是真讓他帶兵,可能軍師死了都看不到北伐。”

劉備只能在心裡感嘆,還好那李嚴並不在此。

不然非得跟三弟拼命不可。

糜竺感覺以自己只會賺錢的腦子來看也難以理解:

“勸軍師加九賜進王,莫不是以為軍師是曹賊乎?”

“那他幹嘛去益州?”簡雍覺得李嚴在人生重要路口迷路了:

“其人本就是劉表之臣,曹賊來時直接投了曹操。”

“說不定此時已經成了曹賊心腹了。”

糜竺謹慎不看好:

“就這錯漏百出的計謀水平,曹賊也未必要他。”

【一些小細節,往往就隱藏在史書小細節裡。

比如因為李嚴這檔子破事兒,丞相不得不從漢中回來到劉禪面前去說明情況。

這也是劉禪與他的相父見的最後一面,丞相可能還有空回家去見了疏於教育的幼子,和默默支援從不多言的夫人。

丞相是個好丞相,同時也在努力做好一個父親,成都的家庭給了他短暫的溫馨,直到回到漢中時候,丞相還給自己哥哥寫信聊到了自己兒子:

丞相覺得自己兒子聰明伶俐,但是太過早熟,擔心以後成不了大器。

咱們現在有句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丞相家當然不窮,但對諸葛瞻來說,父愛毫無疑問是貧瘠的。

這個被寄予厚望諸葛亮幼子,卻只能從旁人之口瞭解自己的父親,因此早熟幾乎是必然的,他要讓自己的言行舉止,配得上是大漢丞相的兒子。

而諸葛亮,選擇將自己全部心血都傾注到這片土地上。

他要組織一次前所未有的北伐,傾盡全力,為季漢搏一個未來。

而在滷城大敗之後,整個雍涼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躁中。

雖然曹叡很想罵娘,但為了安撫軍心,還是為雍涼的將領都封爵賜功。

而曹叡本人的態度史書也有記載:“天子憂之。”

而當時的時局,史冊總結的相當精準: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

“威震如此!”

張飛很羨慕。

二哥有威震華夏,子龍有七進七出。

即使大哥也有夷陵掀桌子迫使孫權認了大魏吳王這個頭銜。

此刻軍師更是靠著北伐積威如此。

相比之下自己那個宕渠之戰好像就真的不太夠看了。

不對,如今看來那個宕渠之戰也就勝了張郃,而張郃呢?也就勝了馬謖。

自己僅比馬謖強一線?

張飛搖頭,今天過後他也要請戰,不能只在臨沮韜光養晦了。

但實際上沒人搭理張飛,眾人都在看著光幕怔怔走神。

即將就是決戰了!

明白後世為自己傳名之後,黃忠對軍功首次有了渴望。

而如今看著這肅穆的氣氛,黃忠第一次開始痛恨自己的老邁之軀。

關羽在走神,襄樊輕慢帶來的結果就是自己死了承了所有義名。

而復興炎漢的責任全部壓在了兄長身上,兄長一死再被軍師獨立挑起。

果然如光幕所說啊。

“魂歸泰山府君,反而最是輕鬆簡單。”

劉備動了動嘴唇:“夷陵……”

一切始於夷陵,一切葬於夷陵。

放手一搏,亡命一賭,最終滿盤皆輸。

漢失天命乎?劉備第一次有點懷疑。

孔明不說話,因為黃月英靠在他的背上在默默哭泣。

夫妻同心,孔明也知曉此刻並不用說什麼,只握緊了夫人的雙手。

【最後一次北伐之前,丞相在給自己兄長寫信時候,順便給孫權寫了一封信。

丞相表示:求求你們江東做個人吧!】

今天情況特殊,不過二更稍後,八點以前應該。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民國:從兩廣總督開始

墨影時光

李二,三年又三年,我都登基了

十萬鐵騎下江南

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

西湖遇雨

明末戰臣

高山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