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歲除

李世民是很需要孫思邈有點反饋的。

或驚或疑或信或不信,他都能接受。

甚至都已經想好了應對之法。

若是孫思邈相信,他便與其相約元月初見,一覽後世。

若是孫思邈不信,只需淡淡一笑,等藥王被光幕驚訝。

為此,李世民都在心裡想好了要如何轉身,如何輕描淡寫的留言。

但孫思邈並沒有這些李世民所預想的反應。

這位被後世冠以“藥王”之稱的醫學大家,隨手摸出來一個小本子和炭筆,對著李世民認真詢問道:

“此圖傳於陛下之手,有多少時日了?”

“得圖已兩月有餘……”

李世民看著炭筆如飛在紙上寫寫畫畫的孫思邈,話語一滯,強調道:

“朕無疾!”

孫思邈點點頭,記好之後復問道:

“陛下所得可還有其他數百年後之物?”

於是這一天太醫署的吃瓜群眾看到陛下走的時候袖子甩的格外用力。

陛下如此作態都不用猜,定然是孫思邈的關係。

有好事者去太醫署東廂房悄悄偷看,便看到了站在屋簷下,滿眼都寫著擔憂的孫思邈。

李世民雖然頗為氣悶,但同樣明白這孫藥王確有濟世之心,所以出了太醫署之後也並無其他額外的吩咐。

雖然不太愉快,但至少還是讓孫思邈答應留至元月中旬再說。

如此,李世民的目的便已達到,接下來乾脆就在宮城中漫步。

此時長安的規劃上基本分成三部分。

太極宮、甘露殿、內苑等等這部分屬於皇帝私人休憩和辦公之所的地方,稱宮城。

而從宮城南出,隔著直道另一邊是鴻臚寺、太常寺、太廟、將作監、大社等中樞機構所在地,稱皇城。

除去皇、宮之外,坊市所在為郭城,也就是百姓生活之地,也是長安最為繁華所在。

李世民此時過來的太醫署便是隸屬於太常寺,在皇城東部位置。

於是走了一段路程後一轉,便行到了皇城東門景風門的位置。

景風門的守衛長官校尉已經站在路旁給皇帝行叉手禮,李世民擺擺手,站在城門這兒側耳傾聽。

他知曉,東出景風門後便是永興坊和崇仁坊。

沿著兩坊中間的東大街行至岔口往南,便是相當繁華的東市。

如今已是臘月,對於長安的百姓來說,今歲相當簡單:頡利降,如何不算一個好年?

大唐皇帝心中明白:如此大賀,是唐朝的第一次,但絕不是最後一次。

皇城外面熱鬧喧譁的聲音彷彿一根鉤子,讓李世民心中頗為癢癢。

因此幾乎沒猶豫太久,李世民便帶著行輦匆匆離開了。

校尉鬆了口氣,但不過半個時辰後他便看到陛下微服簡行,去而復返。

在隨行的尉遲敬德對校尉進行了簡單的“說服”之後,微服的李世民和十數名金吾衛,出景風門,猶如一滴水一般匯入了長安郭城。

李世民自認對長安並不陌生,畢竟少時征服過這裡,並且也偶爾登上長樂、承天、順天等城門遠眺長安。

但如今親身遊覽且無馬匹,方才明白長安之大,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站在大街上,周圍的喧擾叫賣聲同時襲入耳朵,反倒讓李世民有點茫然:

“敬德,往哪邊行去為好?”

尉遲敬德略一思索:“陛下既然近月來喜食魚,當試試蝴蝶鱠。”

有方向就好,李世民興致盎然:“帶路!”

買了兩盞燃燈,觀了一場踏謠,路過正街時還看到平康坊與宣陽坊的漢子在玩牽鉤戲。

看著兩組漢子兩鉤齊挽,努力將麻繩上的大旗拉到自己那邊,李世民也當場駐足加油叫好。

順手又買了個兩個儺戲要用的猙獰鬼面具,看著無奈付錢的尉遲敬德,李世民忽然想起來詢問道:

“敬德,照虛耗和醉司命過了沒?”

尉遲敬德還沒開口,話頭就被攤主搶過:

“好叫這位郎君知曉,照虛耗和醉司命都是歲除時候的啦,現在還早。”

“不過郎君若是欲買司命酒以醉司命,這街那頭,有一家賣酒的。”

原來是推貨物的,不過李世民還是笑著謝過。

“歲除晚,照虛耗。歲除中,醉司命。”

“如此承此好年,廿三貼灶馬最為先。”

李世民輕聲哼唱,依稀記得這還是小時母親在歲除前教給他們兄弟三人的。

灶馬即刻畫有灶神的木板,臘月二十三貼好。

除夕夜時在灶上點燈,謂之照虛耗,能鎮鬼神。

隨後往灶馬上潑灑酒水,好讓灶神醉酒討採,謂之醉司命。

當初母親教的這些在李世民記憶的角落裡被翻了出來,如今阿姐早去,兄弟也……

但也由此,李世民誕生了新的想法,當下差遣金吾衛們在這條街採購。

今天已經是臘月十九,所以過年所需的東西都能買到。

灶馬,灶燈,司命酒,儺舞面,一應俱全。

金吾衛們心說這些東西宮內不也能採購麼?但看陛下臉色也都識趣的沒有多說。

再行了一段入了安邑坊,李世民才看到尉遲敬德所說的蝴蝶鱠。

坊內建了一食肆,已是臘月,但只見一漢子上身赤裸,肌肉並不虯結,而是一副看起來非常勻稱的身材。

右手握刀,左手按魚。

刀片薄如蟬翼,鮮魚還在奮力掙扎。

隨即李世民只見這位廚工手起刀落,刀刃與砧板碰撞宛如鑿切的琵琶聲,讓圍觀者都忍不住喝彩。

片刻前還在努力掙扎求生的鮮魚轉眼間變成一碟魚片。

李世民凝神看去,彷彿能看到片片魚肉都能透光,分毫之割,纖如發芒。

尉遲敬德在一旁解釋:

“去歲有一次這位大廚招待客人,恰逢暴雨,狂風吹至時將魚片捲起,紛紛揚揚如蝴蝶飛舞。”

“故名蝴蝶鱠。”

而真正吃到之後,李世民也不由讚歎:“我大唐奇人異士,多矣。”

心中有了事情,李世民匆匆一覽便重新回宮。

因為突然李世民突然出宮,長孫皇后已經打好了腹稿要如何規勸一番。

但萬萬沒想到驟然回宮的唐皇帶著在宮外採購的東西,一臉的要誇誇:

“觀音婢,今年歲除,朕當與子女同樂!”

李世民的行為最終得到了兩分讚譽,八分批評。

對此李世民認真悔過,並信誓旦旦表示:

“下次定帶觀音婢同遊!”

如此才被哭笑不得的長孫皇后給放過。

大唐皇帝陛下向來行動力驚人,下定決心之後,從臘月二十起便免除了皇子皇女們的課業。

取而代之的是皇女要親手佈置宮室,並與長孫皇后一起學習親手製膠牙餳,作五辛盤,習咬春。

皇子們則跟著黃門一起學習儺舞,作儺戲、打爆竹、貼桃符。

一時間宮城內都喧鬧了不少,甚至都引得魏徵勸諫。

不過李世民選擇了留中不發,你說任你說,我只學後世那“已讀不回”。

如此魏徵也沒了說的心思:過年前實在太忙了,陛下不給互動,那這件事就只能往後推推,先忙公務吧。

非議頗多,但最終在李世民的一意孤行下,大唐的皇子皇女度過了相對不正經,但也相當難忘的除歲。

看著太子承乾因為玩儺戲而興奮的臉色,李世民心底也有了一點寬慰。

勿論最終如何,至少今歲春節,他要學著做個相對合格的父親。

目光一轉,李世民看到了太子承乾身旁一道矮矮的身影,正戴著鬼面在那裡張牙舞爪嬉戲玩鬧。

“武氏女……”李世民心中默唸這個名字。

平心而論,在觀音婢的口中這個武氏女一點不差,識文斷字才慧佼佼,心性好強不輸男兒。

但一想到這個如今身高只到承乾腰身的稚女,將來很可能是自己的第二位皇后,並在皇子治之後效仿前漢,太后臨朝,李世民就滿心怪異。

一方面從其才其手段來說,不愧是自己貞觀一朝的人物,想想傳世的孫思邈和閻立本,有此皇后好像也不太奇怪。

但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滿心疑慮,後世說起來高宗皇子治的治國,甚少提到這武太后。

那麼皇子治是如何被太后重新奪權的?中間又到底有哪些齷齪的刀光劍影?

如今唯一想到的可能就是:他李世民家也如光幕所說的曹氏一般,基因不行?

承乾早逝,皇子治亦早逝?

如此……李世民目光不由得投向南面太醫署:希望孫藥王不負虛名吧。

相較於熱鬧的後宮,元正日(元旦)的朝會就顯得波瀾不驚。

唯一能稱得上大事的就是高昌與西突厥遣使來賀,並共同推舉要為大唐皇帝上尊號“天可汗”這件事,最終還是拍板透過。

高昌使者即使鬆了一口氣,但依然心有惴惴:

這位天可汗看自己的表情怎麼如此耐人尋味?

元正之後便是十日休沐,此時的長安城都陷入了一種慵懶的氛圍裡。

而就在這股氛圍中,孫思邈接到詔命,命他前往甘露殿面聖。

而在等待開宮門的時候,孫思邈左看看右瞧瞧,總覺得這一行人分外不搭。

除他之外,還有閻立本閻立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李靖,長孫無忌魏徵。

太醫、畫師、諫官、外戚、尚書、將軍。

陛下這是要幹嘛?

下一章宋加入。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盎格魯玫瑰

溫斯頓勳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