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打鳥皇帝

孫思邈心裡還在斟酌到底請來為何事時,剛一進入甘露殿就被塞了個東西。

入手冰冰涼涼,托起來一看,赤金之色迷眼。

品相極好的赤金被工匠製成了矩形的金箔,金箔上還用銀線陰充出八個筆力遒勁的大字。

孫思邈輕聲讀了出來:

“普天同慶,盛世之始。”

“大家遠志,還需勉勵。”杜如晦讚道。

“盛世當逾百年之數!”長孫無忌豪言。

孫思邈不語,輕輕摸著這張赤金箔,在右上角是“孫藥王”三個小字,左下角則是“帝李世民”字樣。

如此金箔每人都有一張,抬頭自然也不一樣。

被圍在中央的李世民自鳴得意道:

“去歲滅頡利,雪朕恥,揚唐威,幸賴藥師與懋功領兵有方。”

“今歲起,還需愛卿們同心並力,貫西域,通四海,造盛唐!”

文武群臣齊聲道:

“願為盛唐效死命!”

閻立德與孫思邈對視一眼,不明所以。

尤其是閻立德最為人間不清醒:弟弟去歲時還私下非議陛下,如今怎麼滿臉激動?

整得閻立德都有點自我懷疑:莫非當初隨陛下平定洛陽的是閻立本而不是閻立德?

不過李世民也沒解釋的意思:萬一孫思邈再把小本子掏出來,他千古一帝的名頭往哪兒放?

一眼掃過去,李世民舉起了桌子上的酒杯。

就如從這赤金箔賀卡,既是為了慶祝去歲雪恥之功,也是適逢新年,感懷群臣之功方制此物。

也同樣是為了慶賀,甘露殿內準備的還有葡萄美酒,供群臣飲用。

不過孫思邈不卑不亢上前:

“陛下頭風之疾,當禁酒。”

李世民笑意凝固,長孫無忌打抱不平:

“大家近半年少食肥羊,清淡飲食,如何竟不能飲上一口?”

孫思邈上下打量了一下長孫無忌道:

“那汝是想令陛下半年之功,一朝盡廢?”

長孫無忌張了張嘴似乎想要放什麼狠話,但聯想到孫思邈的稱號和醫術,指不定什麼時候還要求人家呢,於是最終還是閉嘴後退,偃旗息鼓。

李世民心無芥蒂,哈哈一笑便放下酒杯:

“依藥王便是。”

隨後群臣三三兩兩飲酒敘話,閻立德聽著自己弟弟講述,時不時抬眼看著遠方空白的牆壁,眉毛逐漸上揚,最終幽怨的看了眼在和孫思邈埋頭敘話的陛下。

李世民沒說許多,只是絮絮叨叨在和孫思邈聊基因遺傳之說,引得孫思邈很有興趣。

“陛下何處得知如此說法?如此兩詞,頗有耳目一新之感。”

李世民對著空白的牆壁努努嘴。

孫思邈一臉疑惑。

不過很快便看到從那牆壁下面,有一道細微的黑色裂縫不斷向上攀升,最終一個赤黑的視窗在他面前拉了開來。

孫思邈猛然見此,不由自主往後倒去,隨即被滿臉笑容且早有準備的李世民一把撈住:

“愛卿在椅子上坐不穩當的這個毛病,有多久了?”

……

成都府衙,直至坐在椅子上,徐庶還在搖頭驚歎:

“吾等腳下大地,實為地球?”

“天上有我華夏子孫所造的天宮?”

“月亮上無月宮,但有留張衡之名?”

“何其驚人也,未能親眼見之,實乃今生之憾事!!”

一般往往有人說這樣的話的時候,朋友都會勸慰一番,但此次涉及到地球之景就不一樣了。

劉備、孔明、劉巴、糜竺、張松、張飛等俱是點頭:

“不能親眼觀之,實乃人生之憾!”

徐庶心裡更是遺憾,一邊搖頭一邊屈指彈杯,音律清脆,以抒惋惜之情。

與徐庶一起滿心遺憾的還有法正、趙雲。

趙雲三個月之前主動領命,親送振威將軍劉璋前往江陵去做一閒散富家翁,時間上剛好錯開。

法正當時則是要坐守漢中,主動未歸。

如今想來,即使知道光幕盛景也依然會選擇駐守漢中,但還是有一些遺憾的。

此次還是龐統力勸讓法正回來走一走,也算是兩人的輪班了。

即便張飛與法正同時離開漢中,但如今漢中有龐統、魏延、霍峻、關平,面對雍涼與關中,依然稱得上游刃有餘。

另一邊還有張仲景在好奇的拉著孔明問東問西,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

真有祥瑞?他本來也不信的,但看著上至劉備下至張松,都信誓旦旦,也有點拿不準了。

不過很快,在劉備等人的含笑注視下,在徐庶的驚色下,半空中熟悉的光幕再次展開。

……

聞莽搓搓手,影片雖然可以定時釋出,但他還是喜歡手動。

既有儀式感,還能看到右上角13站持之以恆推廣的h5爛遊戲。

秉著清理小紅點的心思點了進去,果然,右上角上次清理後變成0的數字,又變成了2。

難怪有小紅點!懶得吐槽,將【增加觀眾】這一項又點了升級後,直接叉掉網頁退出。

然後,點選【釋出】!

……

汴京,文德殿。

此時趙匡胤一身便服,腰帶左邊插著一個精緻的彈弓,腰帶右邊彆著一柄小巧的玉斧。

而趙匡胤本人正滿面不耐。

今日風景不錯,他起了個大早正在後苑打鳥呢,內侍就通報御史張靄敲景陽鍾,稱有十萬火急軍情。

急的他衣服也沒換,彈弓就這麼別在腰上就急匆匆趕來。

結果這張靄翻來覆去半天淨在說什麼收蜀中民心的問題,既不見軍情,更不見十萬火急。

在張靄再次拿著南征物資翻來覆去說了三遍之後,趙匡胤終於忍無可忍:

“雞毛蒜皮之事,休要叨擾於朕!”

但張靄有備而來:

“相較而言,官家打鳥之事乃雞毛蒜皮之事!”

趙匡胤身體比腦子更快反應過來,怒從心起,手從腰出,小玉斧直接就砸到了張靄面門上。

一時間氣氛有點寂靜,張靄搖了搖頭清醒了一下,隨即彎腰將被砸落的門牙踹到懷裡。

趙匡胤冷笑:“撿齒欲訟我邪?”

張靄面無表情:“臣不能訟君,然史官能書君。”

趙匡胤眼睛睜大,最終選擇扯出一個僵硬的笑容:

“愛卿忠嘉為國,當賞金帛以慰勞。”

出了文德殿的張靄怡然不懼,腋下夾帛手中執金,官家竟欲賄臣,當在史書中記上一筆!

重新轉回後苑的趙匡胤面色鬱悶,坐在石凳上手中把玩著玉斧,忽然恨恨一拍石桌:

“朕該治他欺君之罪才是!”

不過現在想起來已經晚了,趙匡胤只能頹然坐下,但很快就發現不對:

這個石圓桌在發光!

桌面上刻畫的棋盤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光幕,其中有未曾見過的畫面,還能聽到未曾聽過的音樂與聲音。

趙匡胤看看自己的右手,又看看石桌,黑黑的臉上滿是不可置信。

【嗨嗨嗨,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咱們來挖個唐朝的新坑:安史之亂。

三國等資料湊夠一期也還會更新,感恩~

那麼事不宜遲,咱們今天來看這集的標題就是:

《安祿山:大唐夢的最好代言人》!】

〖來了來了,說唐不說安祿山猶如隔靴搔癢,從二鳳開始締造的盛世有多宏大,摔在地上的後勁兒就有多大。

帝國雙璧之一,被硬生生逼反,香積寺之戰,大唐給自己動脈一刀流乾了鮮血,只能說歷史向來如此,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華夏文明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次叛亂,終百年之盛世,絕進軍中亞之路,斷絲綢之路,尚武精神自此而亡,唐宋變革至此而分。

講道理安祿山不是李隆基自己創造的?而且後來能打進去長安也全靠李隆基抬一手,叛亂開始後,皇位上哪怕拴一條狗,都不至於打成最後這個樣子。

拉倒吧,安祿山造反第二年就瞎了,第三年就死了,結果還硬是打了八年,充分說明本身他就是個引子,皇位上不管是栓狗還是栓貓,不能平息矛盾就都是白搭。

關中與河北的矛盾,南方與北方的矛盾,漢胡之間的矛盾,掌權者之間的矛盾,不出事兒才怪只能說。

諸葛亮:二鳳陛下,切記平心靜氣,淡泊收心,寧靜平和。〗

此時的趙匡胤已經令禁軍將後苑圍了起來。

嚴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之後,便開始抱著這個石桌研究。

……

甘露殿中再次安靜了下來。

閻立德與閻立本竊竊私語,光幕這個開頭沒什麼可畫的,於是兄弟兩人打算先把那個胡人給畫下來。

李世民這次並沒有興致勃勃的上去書寫一些文字,而是就這麼坐在最後面的榻椅上,一言不發。

孫思邈毫無疑問是被光幕給震撼到了,不過在這時候已經好了太多。

反而是之前還有說有笑的陛下,此時突然沉默不語一臉凝重才更讓老神醫心慌。

於是挪了挪屁股後,孫思邈最終還是開口道:

“此乃陛下之心疾?”

李世民緩緩點頭。

“此前《五臟圖》亦得自此處?”

李世民復點頭。

孫思邈很冷靜:

“此處既能賜《五臟圖》,則必有解陛下心疾之物。”

“陛下心疾因此而起,必也因此而終。”

孫思邈是從道理的方向上說,但李世民想的更為悠遠。

唐尚武成亂,故而那宋禁武立國?

但既禁武,被外敵侮,國格俱喪,國何存焉?

不會盲目去擴,以及宋的破局點確實不少,不過最開始還是想看兄弟鬩牆,抱拳了。

發完才看到七月大佬的最新章節,樂觀態度讓人欽佩,衷心希望能夠好轉康復。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抉主記

螞蟻鬥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