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還輪不到陳先生出手

顯慶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隨著科舉改制傳來,天下士子云集長安。

大街上無處不見讀書人,他們或是悶頭苦讀,或是聚眾遊玩,更甚至往來青樓酒肆,為長安創造了不小的經濟價值。

但不管怎麼樣,千呼萬喚,只為今朝。

陳青兕知道這種盛況會出現各種不可預料的情景,是故他特地選擇多點公佈高中名單。

分別是朱雀門側,長安、萬年縣衙佈告,國子監門口、孔廟門口、玄都觀以及大興善寺門口,將人流分化,讓查閱榜單以及看熱鬧的人分開。

效果顯著,但抵擋不住士人與百姓的熱情。

幾乎所有放榜地都擠滿人……

作為此次主考官,陳青兕看著手上的名單,有些欣慰,又有些悵然若失。

此番省試第一張柬之。

這位歷史上的名相,在國子監蟄伏八年,認真攻讀,飽覽群書。

他本就是歷史上出名的詩人宰相,有文采有政治潛能,又在國子監攻讀,帖經、策問、雜文皆得三甲好評。

陳青兕訂排名的時候並不知道卷子是張柬之的,只是從十份全得三甲的卷子裡,選擇了策問答最好的一個。

但是策問回答的最好的並不是張柬之,而是狄仁傑。

張柬之的策問答案有侷限性,很有想法,可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

畢竟他在國子監苦讀八年,雖然擁有很好的教學環境,卻也缺乏實踐。

而狄仁傑的答案卻是最優之選,五條策問,面對不同的情況,狄仁傑會根據不同的局勢選擇下猛藥攻,或者以溫湯輔之,有想法見地也有實踐。

張柬之的策問得甲,是因為有資格,而狄仁傑的策問得甲,卻是因為評分最高只有甲。

狄仁傑輸在了帖經、雜文之上,這兩部分的成績都是乙,一甲二乙,排到了五十多名。

榜單上的第二名是李元素,趙郡李氏南祖房

第三名張九齡,洛陽張氏。

第四名,崔冬日,清河崔氏青州房子弟。

第五名,魏真宰,也就是魏元忠,宋州魏氏,第六名,徐洪,徐彥伯,第八名楊再思,鄭州原武楊氏,第九名,郭待封,第十名,王方慶,琅琊王氏出身。

前十名中也就是張柬之、徐彥伯算得上庶族寒門以外,其他人都有一定背景,郭待封,此人父親是名將郭孝恪,雖家道中落,卻也衣食無憂,頗有人脈。

餘下七人門第都不低……

科舉是為提拔寒門士子,但從名單上來看,世家子弟佔據了大部分三分之二,庶族寒門只佔其中三分之一。

能夠佔據三分之一已經很不錯了,還是受到科舉改制的刺激,庶族寒門怕朝廷頂不住壓力,未來會取消此番改制,削尖了腦袋參加的緣故。

換作未來,隨著科舉的大勢不可逆,更多的世家子弟搶佔科舉的資源,情況會更糟。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士族佔據了大多數的教育資源。

庶族寒門先天性就失了先手,想要真正崛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科舉改革是第一步,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隨著榜單的公佈,位列前茅計程車子受到了特別關注。

張柬之作為省試榜首,風頭一時無兩。

張柬之目前依舊居住在國子監,作為國子監走出來的省試榜首,上下學生都與有榮焉。

這天張柬之受到了崔冬日的邀請,前往長安最大的酒樓赴宴。

張柬之氣度從容,說道:“告訴李兄、崔兄,張某準時赴約.”

他知這是鴻門宴,但應答的沒有半點猶豫。

張柬之這一舉登榜天下知,但毫無疑問也受到了巨大的質疑……

畢竟張柬之在國子監籍籍無名,唯一留給人的記憶就是當初令狐德棻的讚許。

就這樣的他,憑什麼壓過崔冬日、李元素,還有盧照鄰?

崔冬日乃清河崔氏青州房最耀眼的後起之秀,父親是鼎鼎大名的才子號稱五姓才冠的崔信明。

崔冬日繼承了他父親的才華,博覽群書,思維敏捷,下筆成章,五姓士族中最耀眼的新星。

自從他決定參加此次科舉之後,一直是榜首最熱門的人選。

李元素與崔冬日情況相同,兩人都是五姓裡風頭最盛的人物,兩人常拿出來一起比較,並稱崔李。

李元素也受家族指派,參加此次科舉。

至於盧照鄰,更是成名已久。

不過與李元素、崔冬日略有不同。

盧照鄰雖出身於五姓中的范陽盧氏,卻隸屬於旁支,並未受到家族,用心栽培,十歲時遠赴江南跟隨文學大儒曹憲、經石專家王義方學習。

盧照鄰博學善文,學有所成後,奔赴長安干謁求仕。

投靠了還未拜相的來濟並深受其賞識,在來濟的推崇和引薦之下,加之自己才華,名聲大噪,受到鄧王李元裕的招募,將之視為自己的司馬相如。

此番科舉改制,盧照鄰不知為何離開李元裕的幕府,也參加了此次科舉。

諸多迷信五姓計程車子都將他們視為前三的熱門人選,甚至有人暢想他們包攬前三。

結果籍籍無名的張柬之得了第一,李元素只得了第二,崔冬日排到了第四,至於盧照鄰居然掉到了二十一。

張柬之在國子監備受陳青兕器重,人盡皆知。

現在他拔得頭籌,陳青兕又是主考官,儘管科考的流程公開嚴密,可誰也無法保證制定這些規矩的人沒有舞弊之法。

不然怎麼可能這麼巧?

一個籍籍無名之輩,成為了榜首?

也就是改了殿試,三甲由陛下親自選定,這要是沒有殿試,依照以往的規矩來,張柬之就是狀元。

張柬之這一收到請帖,就知道對方來者不善。

這剛出國子監大門,卻見好友魏元忠已經等候多時了。

“便知道,張兄一定會赴約.”

魏元忠顯然也得到了訊息。

張柬之道:“張某不在乎流言蜚語,是否夠資格,輪不到他們評說。

可他們質疑陳先生,卻是不能做事不問。

對付他們,還輪不到陳先生出手……”

魏元忠笑道:“張兄壯哉,弟與你同往!”

這個章節裡的張九齡不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嶺南盛唐名相詩人張九齡,只是同名。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界:金手指三個願望複製太陽系

果然存在即合理

向野而生長

粥瑤瑤

重生到平行世界,我靠現代歌逆襲

愛吃雞翅膀f

我和先生的日常生活

太了不起的雪落

夢四郎

乾太子

神陵雲都四天王

驍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