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隨軍都監,代大總管事

“李司空求見!”

今日三省議事廳是許敬宗、來濟當值,收到陳青兕的上書,覺得事態嚴重,向李治彙報之餘,也派人去請了李績。

李績上了年紀,平素並不參加廟堂之事,唯有涉及重大軍事,他這位軍方第一人才會受邀出現。

看著手上陳青兕簡明扼要的報道,李績也想起了新羅、吐蕃之事,脊背上有些後怕。

如果這幾件事情一起發生,即便強壯如大唐,也會顧此失彼吧?

其實真讓他猜中了,未來九姓鐵勒反叛,固然因為薛仁貴的超神表現,以自己冠絕天下的箭術三箭定天山大破鐵勒九姓部眾十餘萬,但主帥鄭仁泰過於託大,挑選了一萬四千名最精銳的騎兵晝夜北進,越過沙漠,結果毛都沒尋到,糧食消耗殆盡,人馬相食,所剩兵馬二十之一。

此戰固然大勝,唐軍卻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隨即又陷入了海東半島的泥潭,吐蕃也因此坐大,成為能與唐朝抗衡的存在。

以大唐之盛,新生力量的吐蕃想要單獨對抗是很難的,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西西突厥,北鐵勒,西高句麗、百濟、新羅,南吐蕃,輪番消耗,因故呈現力有未逮的局面。

“陛下,臣以為當前之事,不是如何想著出兵,而是如何應對訊息敗露之後的孤注一擲.”

李績說道:“老臣很認可陳先生的判斷,現在他們還沒有做好與我們為敵的準備,提前敗露,必然會有所行動,不會坐以待斃。

必然會向極北,或西北方向逃竄,以遠離我朝掌控範圍.”

因為海東一直存在隱患,大唐在東北的營州方向佈置了不少兵馬,還安排了宿將程名振坐鎮。

周邊如契丹、室韋等部也與鐵勒不對付,故而漠北的鐵勒諸部是不可能向東北轉移的,唯有極北與西遷這兩條路可走。

極北天寒地凍,人跡罕至。

西遷也要穿越大漠,不管怎麼選擇都需大量的物資支援。

遷徙之前掠奪一波,是最穩妥的辦法。

尤其是遊牧民族擁有即戰的特點,只要一聲號令,族中男女可立即為兵。

而農耕民族則需要備糧聚兵,鎧甲分配,調撥等一系列手續。

儘管唐朝在這方面輕車熟路,應對速度並不慢,與遊牧民族還是有一點差距的。

李治問道:“司空也覺得賊子會出兵靈州.”

李績道:“要不不出兵,但凡出兵,必打靈州。

原因有二,我軍西征,抽調部分靈州之兵,現今靈州守軍不過萬。

漠南諸部,思結部在當年追擊阿史那賀魯的時候,經歷了一場苦戰,損失慘重,至今未能恢復元氣。

但因他們當時出力頗多,陛下給予了他們豐厚的賞賜,族內富裕,正是可趁之時。

故臣以為對其支援,間不容緩.”

四人在安排排程上作了大致的商討。

很快就定下了方略,由黃河壽先行抵禦,遣一支輕騎支援,彌補力量空缺。

朝廷分兵兩路,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燕然都護劉審禮,靈夏都督黃河壽為副大總管,由靈州北上。

由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為仙崿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副大總管領兵從雲中出發,直插漠北後路。

真正的大事就是少數幾人決定的,能夠拿出來一起討論的都不是大事。

李治、李績、許敬宗、來濟四人能夠決定大唐一切事務。

許敬宗、來濟下去主持出征事務。

李績卻有意留了下來。

李治見他有話說,待許敬宗、來濟下去以後,方才問道:“愛卿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李績道:“臣以為得特別下一道旨意,讓陳先生能夠指揮黃河壽,暫時負責靈州事務.”

李治訝然道:“這是為何?陳先生固然有大略,可他出身貧寒,從未接觸過軍略,焉能指揮軍隊?黃都督跟隨其父多有戰功,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大將,朕相信他有能力抵禦賊人.”

李績道:“陛下,臣相信黃都督的能力,卻不信他能夠冷靜的對待此番戰事.”

李治是何等機敏,眼中閃過一絲明悟,道:“愛卿說的是徐凱之事?”

李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預設了。

陳青兕的緊急奏疏中並沒有說起黃河壽在此番事件中處於什麼角色,但徐凱利用職權之便,將糧食、鑌鐵、兵器售賣漠北這等大事,黃河壽如果真就毫無所覺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是最終的受益者,故作不知罷了。

李治知道陳青兕為何不提黃河壽,也贊同他的選擇:在這個危機時刻,靈州不能換帥,軍心也不能動盪。

但黃河壽自己未必能過得了這坎,他急於求成,想要將功折罪,這種心態很容易為敵人所趁。

捱揍了千年,現在的草原人也是知道兵法的。

“愛卿提醒的極是,朕險些忽視了這點。

這便下旨,命陳先生為隨軍都監,暫代大總管事.”

李績咧嘴一笑,躬身作揖道:“陛下英明.”

李治啞然失笑:“這下司空滿意了?”

自從陳青兕展露戰略遠見以後,李績不止一次想讓他轉文職為武職,現在也對了他的意思。

李績笑得更歡,滿臉皺紋都堆積在了一起,不住點頭:“滿意滿意,陳先生領著十餘人深入思結部討要賊人,迫使思結部妥協,這番魄力確實少見。

他有超凡的戰略眼光,只要多接觸兵事,陛下將擁有一位允文允武好人物,與國大利.”

李治也不答話,讓李績下去了。

揉了揉微微作痛的腦仁,李治想了想來到了後宮。

還未入殿,便聽武皇后在教皇太子李弘唸書。

李治入得殿中,武皇后方才發現,趕忙領著李弘上來行禮。

李治笑著撫摸著李弘的腦袋,對於這個仁孝長子頗為喜歡,說道:“皇后要懂得勞逸結合,皇太子且年幼,功課不必抓得太緊.”

李弘身為皇太子自然有自己的先生,武皇后這算是課外輔導。

武皇后道:“臣妾遵命.”

她應答的乖巧,心下卻不以為然,武家的一切都在李弘身上,對他的培養焉能有半點鬆懈。

李治道:“聽說陳先生的夫人蕭氏有了身孕,皇后替朕多多慰問,多賞賜一些安胎之物,臨產時,記得提前安排宮裡的產婆幫著接生.”

武皇后自是一口應諾,沒有半點的推遲。

至於原因,李治不說,武皇后也不敢問,現在的她,是沒有資格過問政務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魔大佬都麻了,你管這叫炮灰?

月天曉

【GB】欺負落難男主進行時

醉東風

17歲少女的心事

小冷月

老孃才不要做什麼,天下第一

牛肉餃子

盛總和他的女明星

歸離人

原神:拯救遺憾【楓丹芙篇】

三分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