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能管無須管,管不了便管不了

宣陽坊。

裴居道熱情的給陳青兕介紹李治贈送給他的宅邸。

“先生可知此宅邸之前的主人是誰?”

陳青兕搖頭道:“不知?”

裴居道說道:“馬中書令……”

突然說馬中書令,陳青兕壓根想不起是誰。

裴居道提醒了一句“可聽過以圖購宅的故事?”

“原來是他!”

經世名臣馬周。

陳青兕也是略微錯愕,李小九比想象中的更要器重自己。

唐朝賞賜宅邸有不成文的規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房子的所有權賞賜給受賞者,受賞者及其子孫後代都擁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第二種情是將房子居住權賞賜給受賞者,除了賜給和賜借,還有賜住。

但不管哪種方式,皇帝都是有權收回的。

這間宅邸是馬周任御史時,派人按圖購買宅邸,眾人皆笑馬週一窮困書生,哪裡買得起宅邸。

馬周將圖獻給李世民,李世民會意,下令朝廷出錢購買贈予。

馬周早亡,而他的兩個兒子馬載、馬恂皆在外地任官。

宅邸便空置下來,皇帝賞賜的物件,馬家後人自然不敢售賣,便由朝廷收回。

馬周獲贈宅邸的時候,七品小官,故而宅子地段很好,佔地面積不大,符合他當時的身份。

收回以後,賞賜功高之人,拿不出手,六七品的小官又因住過馬周而不夠資格,一直空置,直到今日方才有了主人。

裴居道語氣中略帶羨慕,說道:“天子將此宅賞賜先生,足見寄予厚望.”

陳青兕心中微沉,有一種感覺,現在的情況,不是什麼好事,慚愧道:“陛下如此厚愛,實在受之有愧.”

裴居道很是健談,也很會找話題,見氣氛略微僵硬,一本正經的道:“陳先生可知此宅邸還有一好處.”

陳青兕道:“願聞其詳!”

裴居道低聲道:“此處離平康坊就一坊之隔,盞茶功夫便至.”

陳青兕眼睛微亮,這確實不錯。

平康坊乃才子匯聚之所,自己好歹也是其一,便於自己推廣盛唐詩。

拜別了裴居道,陳青兕回到了江南道邸。

陳青兕多年磨練出來的政治嗅覺,讓他洞察到了一些不對勁。

風頭正勁並非壞事,不遭人妒是庸才。

有能力的人如何低調都會在不經意間展露實力。

但明明沒幹什麼實事,風頭居高不落,這就有問題了。

陳青兕告誡自己,得低調一點,好好當自己的教導處主任。

陳青兕將自己的擔憂告知蕭妙宸。

蕭妙宸也認同陳青兕的顧慮,夫妻二人決定繼續住在江南道邸,並不急著搬進李治賞賜的宅邸。

理由也很好找,那裡空置許久,需要置辦一些傢俱,僱傭一些傭人,需要認真打掃整理。

陳青兕有了自己的工作,第二天一大早帶著吏部頒發的公文,前往務本坊國子監。

務本坊位於天子腳下,朱雀門街東第二街北數第一坊。

國子監佔據了整個街坊的一半,其餘一半是房玄齡宅,還有王公貴族的宅邸。

李世民很重視教育問題,隋朝時期國子監大學只有三百名額,招收的皆是達官貴族之後。

李世民將國子監徹底改革,一口氣將三百名額提升到上萬,從僅限於達官貴族,擴充至天下臣民,並接受高句麗、新羅、百濟、高昌、占城、突厥、吐蕃、倭國等國派子弟進國子監求學。

這還未走進國子監的大門,陳青兕就見到了不少來自於四方各異的各族學子。

他們有的穿自己國家的民族服飾,有的穿大唐的儒士服,相互間打著招呼,和諧如同一家。

後世人說李世民此舉是犯罪,將吐蕃的崛起,宋朝遼、金的強大歸於唐朝的包容,宣揚文化。

對此陳青兕嗤之以鼻。

什麼時候固步自封,宣揚華夏文化都成罪過了?

滿清將固步自封堅持到底,結果如何?

時代在進步,想要不被超越,只有不斷地前進,而不是將自己封鎖在牢籠裡。

作為先驅,領先一百步一千步,讓他人超越,不審視自身,怪罪他人作何道理?

當然如冶煉、器械鍛造這些能夠提升國力的技術,確實需要保密。

可只靠保密來維持自己的先進,早晚會讓人超越。

不斷進步發展才是維持領先的唯一之法。

讓天下都識漢字說漢話,確實會有負面效果,但絕對不是過錯。

陳青兕向來心細,並沒有直接進國子監,而是將自己的佩刀掛在馬背上,方才走進國子監大門。

國子監佔地面積堪比後世大學,一時間不知往哪裡走,順便問了一個路人,道:“這位兄臺,請問國子祭酒的辦公署在何處?”

一個年紀在二十上下的青年,作揖道:“兄臺這是入學新生?”

現在四月初,一般而言新生都在三月初入學。

不過國子監招攬天下英才,有些庶民學生因為路遠會遲到月餘時間。

陳青兕正想解釋,自己是國子監監丞,教導處主任。

對方已經先一步指明道路,然後還加了一句,“新入學的太學生應該根據所屬學科尋博士,而非直接尋令狐祭酒.”

說著他竟直接離去了。

陳青兕摸著自己光禿禿的下巴,自己真有那麼年輕?

罷了!

不予計較。

陳青兕跟著那位太學生所指的方向找到了國子監祭酒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今年七十四歲,公認的文儒領袖,對於華夏文化傳承,作出了卓越貢獻。

隋末大亂,經籍圖書大量散失,令狐德棻向高祖建李淵議,以朝廷之力廣泛收求天下書,對獻書者重加錢帛,予以獎勵,對所收之書,以楷書拓寫收藏。

令狐德棻數年間,於宏文殿聚四部群書二十餘萬卷,及時地搶救了大批散失的古書圖籍,保留了文化的火種。

也是唐史的奠基人《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南史》、《北史》八部正史皆有他的參與。

或許文治武功沒有他的身影,但文化傳承方面的貢獻,令狐德棻是這時代的第一人。

令狐德棻並不怎麼在乎陳青兕的詩才,但對於《三字經》是愛不釋手,“陳監丞來得正好,老夫早想與你探討《三字經》裡的學問,快,入座.”

陳青兕依言坐下,見他拿出了《三字經》,真有與自己探討的意思,忍不住道:“令狐祭酒,這等私事不如空閒時再行談論?在下初來乍到,得熟悉一下監丞應盡職責.”

令狐德棻卻道:“陳監丞有所不知,這太學生能管的無須管,管不了的管不了,不如由他們自處.”

新書能追更的弟兄們儘量追更,有票的也支援一下!謝謝!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音姍姍的新書

音珊珊

現實太真何必幻想我的妞

楊渝

木偶戲師

無事閒看真君

旅遊過年和校花複合

留下雨衣

攻略女主?可我也是女的啊

芝士年糕鍋

我放棄不了對你的喜歡

早睡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