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信任小丑

中臣大輝知道道琛這個狡詐的和尚嘴裡的軍情是什麼,與其讓訊息成為他人的活命籌碼,不如自己說出來,興許還能保一條小命。

左右訊息都是會洩露的,與其讓賊和尚貪的便宜,不如自己說出來。

道琛聽到中臣大輝的大吼,嘴巴都氣歪了,那想刀人的小眼神,怎麼也掩藏不了。

但很快兩人都覺得有點點不對勁。

固然帳內有不少人將官聽到訊息,引發不小騷動,但最上首的那位大都督卻不為所動,只是帶著幾分嘲弄的看著他們。

兩人心中皆湧現不祥之感。

陳青兕說道:“僅憑這過時的訊息,可換不來你們的命.”

果然!

道琛臉色灰敗。

中臣大輝失神道:“不可能,不可能!你們怎麼知道的?我軍行事周密……”

我軍?

陳青兕這才拿正眼看向中臣大輝問道:“你是倭國人?”

他之前以為擒拿的都是扶余豐的下屬,都是百濟復國軍的一員。

中臣大輝有些膽怯的道:“在下是日本國使者.”

“倭國就倭國,陛下未同意伱們改國名,你們有何資格給自己改名?”

陳青兕不屑一顧。

中臣大輝底聳著頭,不敢多言。

儘管國內他們早已自稱日本國,但與中原的國書還是乖乖的以倭國自稱。

陳青兕本不想與他多說,但話到嘴邊,卻是心念一轉,帶著幾分和悅說道:“不知閣下姓名?”

中臣大輝突然見陳青兕對自己改變了語氣,心中打鼓,怯聲道:“中臣大輝……”

中臣氏?

因為特殊的關係,陳青兕對於倭國的情況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問道:“中臣鐮足跟你有什麼關係?”

中臣大輝忙道:“乃家父,大都督認得家父?”

他心中湧現一絲希望,也許憑藉自己父親的威名,能夠免去一死?

陳青兕聽到這裡,雙手一合道:“我決定了,採用閣下的建議。

倭兵的訊息是閣下告訴本督的,本督準備在熊津設伏,恭候倭國賊寇入甕。

若無閣下心念我大唐風采,虔誠投效,將此機要資訊彙報,我軍也無法精準掌握倭寇訊息……”

中臣大輝徹底傻眼了,一時間竟不知陳青兕此言何意。

但很快他想明白了,陳青兕必然透過另外的訊息,早已得知了他們的動向。

現在他們這麼一說,無疑是趁勢將洩密的罪行推到自己頭上。

這要是傳到倭國,那自己跳進琵琶湖都洗不乾淨了。

一時間中臣大輝只覺得悲憤交加,如果真能得到好處也就罷了,現在好處沒得到,還留下一身的罵名。

這可如何是好?

陳青兕揮了揮手,讓人將中臣大輝帶下去。

此人他還有用,殺不得。

至於扶余豐、道琛這類人,陳青兕是半點的不手軟,不理會求饒之聲,直接下令將他們盡數斬殺。

陳青兕對待所謂的百濟復國軍的態度讓黑齒常之心中大震,他想了想,說道:“大都督,倭國即來,大軍當回師熊津迎敵,然周留城還有不少叛軍,周邊多數城縣由在叛軍掌控之中。

這夥叛軍不除,久必成患.”

他這話一出,立刻有人回懟,卻是顧蘭。

“大軍已破,賊首已除,區區殘兵,何足懼哉?”

黑齒常之立刻道:“如果對方整兵應對,確實無足為懼。

就怕大都督此去熊津,周留城裡的叛軍得知大敗,鬥志近消亡,四方潰逃。

百濟多山,他們分散藏於山中,時不時下山劫掠,又如何防備?”

顧蘭一下子無言以對,但眼神中透著幾分不滿,還有一些憤慨。

對於黑齒常之,顧蘭心中是存有不滿的。

原因無他,當初蘇定方與百濟決戰,顧蘭對上的正是黑齒常之。

雙方打的尤為激烈,彼此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顧蘭的副手高碩就是讓黑齒常之親手殺的。

後來蘇定方底定勝局之後,調了三支部隊,才將黑齒常之擒拿。

黑齒常之手上染了不少唐兵的血,而今他回到了百濟,還得到了李治的封賞,地位甚至超過了他,自然讓他不服不滿。

其實不服不滿的人不止他一個,在諸多唐將眼中黑齒常之再厲害也是一個手下敗將,現在一介敗將降將,卻爬到了他們的身上,如何能夠服氣?

不過他們的怨念,沒有顧蘭那麼深。

畢竟不是直接受害人。

陳青兕其實也早看出了諸將對黑齒常之的孤立,只是沒有貿然干涉。

本來就不熟悉,貿然以上司的身份,干涉屬下的人際往來,自會適得其反。

再說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便他在百濟一手遮天,也管不得那麼寬。

只要不因此傷害國事,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響,他是不會干涉的。

此次也是一樣,他沒有理會顧蘭的態度,而是對黑齒常之道:“那黑齒將軍有何高見?”

黑齒常之說道:“末將願意親自前往周留城勸降,現今賊首已誅滅,正是彰顯朝廷仁德之時。

只要大都督能夠赦免餘者死罪,末將願孤身前往賊營,說服餘眾歸順.”

“不可!”

陳青兕還未說話,顧蘭已經變色。

他是不滿黑齒常之這個敗卒混得比他還好,但對於黑齒常之的實力,他是給予了萬分肯定的。

他在一切佔優的情況下都拿不下黑齒常之,最後甚至於百濟其他部隊已經潰敗,黑齒常之依舊能夠孤軍而戰。

如此實力,顧蘭自愧不如。

“末將也覺得不妥.”

趙持滿這時候站了出來。

黑齒常之看著一路來,與自己關係極為密切的好友,眼神有些愕然。

陳青兕有些意外,問道:“為何?”

趙持滿道:“末將與周兄特地尋著階伯部的蹤跡走了一段路,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便是衝著大都督來的。

大都督將所部設於天川溪,並未與我等商議,末將都不知道大都督的行蹤。

階伯部藏兵暗處,更無訊息來源,如何得知大都督的動向?大都督的行蹤是必然有人洩露的,到底是誰,不得而知.”

他頓了一頓道:“黑齒將軍,亦有嫌疑。

末將本想與周兄暗中查明是誰,再行彙報。

可如今……大都督真應了黑齒將軍所請,萬一真是他,此去必然無回。

黑齒將軍乃世之名將,智勇雙全,讓其而歸,統率賊眾,後果不堪設想.”

趙持滿話音一落,帳內氣氛倏然一緊。

顧蘭、賀慶豪、孔成等將紛紛反對。

這並非出於私心,而是真的承認黑齒常之的實力。

黑齒常之就是一隻猛虎,放虎歸山,遺患無窮。

陳青兕卻道:“好了,此事休要再提。

本督相信黑齒將軍,若黑齒將軍真是傳信之人,他射向階伯的那一箭,換成本督後心,本督只怕早已殞命當場。

黑齒將軍不是這般行徑的小人,此事就交給黑齒將軍吧。

本督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妄造殺戮.”

黑齒常之本已不抱希望,但聽陳青兕此言,他深深作揖道:“末將必不負大都督信任.”

他說著對著帳內與自己不友善的諸將作揖,退出了帥帳。

陳青兕揮手製止了諸將討論此事,而是道:“殘餘小賊,無須多費口舌。

倭國襲擊我熊津才是大事,跳樑小醜,竟敢以肉身來撼天威,不將他們留在熊津,如何跟陛下交待?”

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帶著些許激動。

他的城府很深,可一說到倭國的時候,言語中會不自覺的透露出幾分莫名的情緒。

諸將也說不出來是什麼感覺,好像有激動還有仇恨厭惡痛快,諸多感覺混為一處。

總而言之,諸將都能感受到陳青兕這位大都督對倭國的重視。

這一仗,陳青兕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不但運籌帷幄,破敵於掌骨之間。

面對階伯捨生忘死的一擊,還親自率部衝鋒,以弱克強,足以令他們信服,皆肅然聽命。

至於陳青兕劈出了兩道火焰什麼的,他們是不信的,以為是花了眼,畢竟,非親眼所見,正常人誰信這個。

便在陳青兕做好一切排程的時候,處在儋羅島的後將軍越國守阿倍比羅夫還未出發。

他過於貪婪,亦過於自信,不願給百濟復國軍做嫁衣,低估了唐軍的實力,也高估了復國軍的實力。

在他看來,百濟軍就算不敵唐軍,也不至於五萬兵一戰而滅,多多少少能夠堅持幾日……

只能說孫臏如果看到自己的計策這樣被倭國人仿造沿用,保管活過來再氣死一次。

阿倍比羅夫也擔心百濟或者唐軍敗的太快,也沒有多休整日子,只是耽擱了兩日,方才率部出海。

四萬兵,一千餘艘海船……

阿倍比羅夫高居雙層大艦之上,看著身後浩浩蕩蕩的大軍,意氣風發,對著身旁的樸市秦造田來津說道:“此戰要讓天下人知道我日本勇士的武名!”

樸市秦造田來津是中原亂世渡海來的秦氏子孫,附和道:“越後守大有中原祖逖中流擊楫的魄力,此戰定能一戰功成.”

他在一旁附和著。

全然如同昔年的夜郎國一樣。

唐朝的水師有戰艦、海鶻、蒙衝、黃龍、雙利、平乘、八棹、舴艋、艓子,船上還配備了縱火器,一艘戰船可載六七百人……

這是大唐跨海而戰的資本所在……

而阿倍比羅夫所在的帥艦是由百濟贈送的遣唐使船改良而來。

遣唐使船一艘只能載一百二十人,經過改良之後,存放了不少兵器箭矢,載人數反而減少至一百人。

這種遣唐主艦,還只有一艘,餘下的多是隻能容納二三十人左右的平底狹長船。

雙方正要在海上對上,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歷史上劉仁軌四戰四捷,將倭國大軍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其實算不得什麼本事,他真正厲害的是扭轉了百濟內部的亂局,撥亂反正,抵定了百濟的大局。

擊破倭國水軍,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在白江口這地方,大船的優勢過於明顯,只是因為打贏的是倭國,才值得書寫一二。

但阿倍比羅夫卻完全沒有這個覺悟,反而看著身後密密麻麻的舟船,看著一個個如狼似虎的勇士,志得意滿。

他們一行人速度極快,依舊走白江口這一路線。

他並沒有去熊津港,而是沿著白江口而上,打算走水路奇襲熊津城。

熊津城南,高坡。

“大都督!”

斥候快馬來到近處,高聲道:“倭國兵馬已經從白村江逆流而上,他們人數眾多,足足有一千餘艘小船,人數三四萬之多,浩浩蕩蕩遍佈整條江水.”

“終於來了!”

陳青兕微微眯眼,其實對付這群倭寇,最好的辦法是如劉仁軌一樣,直接選擇在白村江與之決戰。

唐軍水師船大堅固,在海上欺負倭國的平底狹長船,那是一撞一個準。

只是他最後沒有選擇再來一次白村江之戰。

這樣太便宜這群倭寇了。

在白村江打這一仗,固然贏的容易,可對於倭國的損傷並不強。

打贏太簡單了,但是茫茫大海,逃生的機率太大。

倭國眼瞧不敵,可以立刻逃跑。

狹長船固然無法撼動唐軍的大艦,但小船有小船的優勢,更加靈活快捷,便於掉頭,便於逃跑。

真要落荒而逃,唐軍的大艦怎麼樣也追不上倭國的小船的。

故而這一次陳青兕打算放棄水師的優勢,將倭國放入百濟境內,要他們有去無回。

當然最關鍵一點,劉仁軌當時心細百濟境內的情況,他只想打退倭國,壓根就沒有深入考慮。

其實劉仁軌在白江口大勝倭國以後,倭國上下驚恐萬分,慌得一批,皆怕唐軍乘勢進攻他們本土,上下草木皆兵。

不過劉仁軌並沒有選擇進攻倭國,而是忙於對內穩住百濟的局勢。

陳青兕卻不想這樣輕易的放過倭國……

先將他的四萬遠征軍留在百濟的這片土地上!

四萬兵,對於現在的倭國,絕對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數字。

他們狼子野心,竟敢覬覦大唐的疆域。

作為孔聖人的傳人,豈有不知“十世之仇,猶可報也”的道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落紅塵偏是你

指睫

Daily心靈雞湯

Sunqing

江湖天門

天下歸武

武極大道

魯班大王

培養世界計劃

愛幻想的光

心靈種子

林夕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