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面對扶余豐聚集起來的五萬軍隊,陳青兕沒有任何遲疑,果斷的下達了出戰迎擊的命令。

點兵聚將,一道道命令從陳青兕口中發出,井然有序。

大軍隨即開撥,陳青兕已經換了一身明光鎧甲。

這個時代的明光鎧就一個字“帥”,拉風到極致。

陳青兕這身明光鎧是李治特地賞賜的,乃這個時代最強的鑄造工藝打造,全體是金褐色的構造,金色是抹了金漆的鐵片,褐色是鑲嵌串聯甲片的皮革,塗抹了好幾層的大漆。頭盔前雕刻著一頭貔貅異獸,身甲向上伸出護頸,披膊呈龍首狀。胸甲從中分成左右兩部分,上面有凸起的圓形花飾,在上緣用帶向後與背甲扣聯。自頜下縱束甲帶到胸甲處經一圓環與橫帶相交,腰帶上半露出圓形護腹,腹甲繪成山紋狀……

總之這一身鎧甲穿在身上,金光閃閃,耀眼奪目。

李紅清在一旁看著,眼中也透著幾分異彩。

陳青兕平素以儒生文人的模樣示人,但其實他身上並沒有那股書卷氣。

事實也是如此,他父母早亡,為求生計,當過農夫獵戶甚至去當過府兵,少年階段多為生活奔波,讀書反而佔據最小的一部分時間。

直到陳青兕附身,才踏踏實實的讀了幾年的書,培養出了一些儒生氣息。

現在這明光鎧一上身,他少年時勞力鍛煉出來的體魄,加上這些年不間斷的習武練刀,維持的身材,恰好撐得起這副明光鎧,也盡顯好男兒的英武之氣。

留意到李紅清的目光,陳青兕心下也有小小的自得,果然是人靠衣裝,馬靠鞍。

就自己這副樣貌,配上這身鎧甲,誰看了不讚嘆一句“江東美陳郎”。

只是收斂一點點就好了……

明光鎧最大的特點就是張揚。

何為明光?

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指的是胸前和背後的板狀護胸若打磨光滑當可反光,這是曹植給的解釋。

是因為漢末那時代冶煉技術不過關的緣故,現在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這時代的明光鎧除了大漆皮革不反光以外,全身上下的甲片都打磨的如鏡子一般亮眼。

近處看還好,遠處眺望,輔以陽光的照射,金燦燦甲片的向四周閃著光。

拉風騷包……

因為陳青兕需要時刻了解倭國的動向,李紅清作為與扶余島的交流橋樑,自然要隨軍而行。

事從權宜,李紅清也脫掉了孝服,穿上了一身軍裝,以親衛的身份在陳青兕身側。

程處默目光時不時的打量著李紅清,儘管李紅清做男兒打扮,但女兒家的模樣,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不免暗暗琢磨:原來,先生喜好這一口。

大軍開撥!

萬餘兵士徐徐南行。

黑齒常之也是一身甲冑,行於陳青兕的身側,不遠的地方,心情糾結。

此時的他已經收到了自己好友沙陀相如的來信,對於信中招攬的內容,黑齒常之並沒有動搖。

在大唐轉了一圈回來,相比號稱仁主的扶余義慈治下的百濟,他現在更加嚮往陳青兕描述的百濟,那個百姓眼中有光的百濟。

他也知道很難,可身為一個外來人都盡力一試,自己又豈能無動於衷。

只是真要上戰場……卻不知如何面對昔日故友。

**********

多支城。

扶余豐、中臣大輝、鬼室福信、道琛聚在一處飲酒。

唐軍捷報頻傳,他們這裡也是好訊息不斷。

隨著唐軍防線的收縮,主動放棄一些無戰略意義價值的城縣,扶余豐卻不嫌棄,逐一將之接納,實控地盤擴張了不少。

尤其是那些原本不願意跟隨扶余豐的叛軍,也在缺糧的環境下,選擇了歸順,討一口飯吃。

地盤的擴張,手上兵力的充足,也讓扶余豐膨脹起來。

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說道:“這個陳青兕也不過如此嘛!他跟房仁裕,一個是狗,一個屬龜。本王打跑了狗,現在就將陳青兕的龜殼掀了,將唐廷趕出百濟。”

他放下豪言,道:“我為百濟王,諸卿自當為佐平,我等一起讓百濟再度輝煌,,再現近肖古王的成就”

百濟還真有輝煌的時候,百濟以漢城為都,北界一度擴張到水谷城,將平壤都佔據了。

那個時候,百濟的國王就叫近肖古王。

鬼室福信、道琛齊聲附和。

中臣大輝眼底透過一絲嘲弄,但很快也跟著高舉酒杯,說道:“在下也祝賀扶余君成就大業。”

在百濟呆了這些日子,中臣大輝終於改了口,不再叫藤原軍了。

扶余豐望向中臣大輝,說道:“之前得到訊息,陳青兕已經率部出城,卻不知貴國援兵何時抵達?屆時你我兩路大軍合兵一處,保管叫陳青兕有來無回。”

實力大漲是他此刻勝券在握的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倭國的十萬大軍。

唐軍在百濟的兵馬並不多,水陸加起來不過四萬。

數量比他還要少一些,但他知道唐軍裝備精良,四萬水陸兵馬遠不是自己手中的五萬東拼西湊的烏合之眾可以相比的。

但再加上倭國的十萬兵,那就是十五萬對四萬,妥妥的優勢在我。

近乎五倍的兵力,取勝不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中臣大輝說道:“這援兵只怕一時來不了了?”

扶余豐手一抖,酒盅裡的酒險些灑出來。

鬼室福信、道琛也一臉緊張的望著中臣大輝。

他們力排眾議的選擇周留城為據點,就是看中了倭國的支援。

如果倭國失信,他們的選擇將會是自尋死路。

中臣大輝嘆道:“這也是無奈之舉,最近海上風浪太大,不宜行船。此刻動身,有傾覆之險,只能耽擱餘日。”

鬼室福信趕忙詢問,“卻不知什麼海風何時停?”

百濟本就不大,確切的說這個海東半島也不過就是華夏的一個省,還給分成三份,百濟是其中最小的。

熊津到他們所在的多支城,也不過是兩日行程。

“無妨!”中臣大輝道:“正因為趕不及了,我倭國後將軍越國守阿倍比羅夫早有策略,既然正面支援已經來不及了,他決定直接進攻熊津港。熊津是唐國在百濟最重要地核心地,進攻此地,唐軍必將回援。到時候我國勇士與貴國兵卒在他們回來的路上,夾擊他們。如此可大獲全勝。”

扶余豐拍著大腿叫道:“好,好計策。原來統兵的是越國守,唐軍此番可要倒黴了。”

扶余豐自小就在倭國當人質,在他的視野裡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兵家四聖,孫吳韓白,什麼叫做武將的天花板衛霍李。

他知道的是在倭國東北方,有一群茹毛飲血的野獸,他們個個青面獠牙,如惡鬼一般,力大無窮,以人肉為食,他們稱之為蝦夷。

能夠擊敗蝦夷,就是倭國軍事上最大的榮耀,為此他們還特地設立了一個職位叫徵夷大將軍。

而阿倍比羅夫就是倭國的徵夷英雄,三次進行討蝦夷、徵肅慎的軍事行動,親手斬殺的蝦夷惡鬼不計其數。

在扶余豐的認知裡,阿倍比羅夫就是這天下最強的將軍。

鬼室福信、道琛有些尷尬。

他們接觸的漢文化較深,聽出了這翻版的“圍魏救趙”。

在漢人的歷史上,孫臏就是以此法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龐涓,將之斬殺。

兩人心思較深,互望一眼。

道琛微微搖頭,示意鬼室福信不要說話。

他們未嘗不知,倭國是想坐看他們與唐軍相互拼殺,他們好坐收漁人之利。

熊津已經被唐軍打造成為百濟的核心,四方資源皆在此處。

倭國故意讓他們吸引唐軍主力,自己去襲擊唐軍最薄弱的大後方。

這倭國拿下了熊津城,會不會歸還另說,但就算歸還,城裡的各種物資,只怕都得被對方洗劫一空。

只是他們別無選擇。

想要成功,倭國是我們唯一的倚仗。

鬼室福信看明白了意思,不再言語。

同時,軍營深處。

正武、階伯聚在一處,商量著即將到來的大戰。

正武說道:“大王將一切都寄託於倭人,實在太糊塗了。倭人兇狠險惡,他們是靠不住的。”

正武也是出身百濟的武將世家,早年倭國覬覦海東半島,派兵北上攻取了任那一地。

正武的祖上就在這個時候靠著於任那作戰獲得的功績晉升百濟豪門。

儘管任那覆滅近乎百年,但正武從家中流傳下來的書籍中,對於倭國的兇狠有著一定的認知。

階伯說道:“我也是一個意思,這天下有付出才有所得,倭國這般上心,肯定有自己的圖謀。我們如果不展現自己的力量,就算現在是盟友,將來也會是敵人。沒有實力的盟友,不是盟友,是隨時可以吃下去的肉。越依賴人家,越為他們看輕。我們得讓他們知道,我們需要他們,但他們拿捏不了我們。”

正武道:“階伯將軍說的太好了!只是大王?”

階伯道:“不必管他,大王自小就在倭國為質。對於倭國有所依賴也在情理之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大王知道自己不善軍事,不干涉用兵。只要我們相互配合,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正武決然點頭,說道:“階伯將軍可有想法?別看我們人數佔據優勢,可多是烏合之眾,唯有少部分精銳擁有一戰之力。如果倭國靠不住,我想不出什麼法子破敵。”

階伯眼眸中透著一股決然,說道:“一個意思,我與唐軍親自拼殺過。就在大屯山下,那一仗我們佔盡優勢,卻無法取得最後勝利。便是唐軍過於強悍,在敗局中穩住陣腳,等來了援兵。如果換成是我們百濟的軍隊,早已潰敗無蹤了。想要取勝,只能走險。”

正武忙道:“階伯將軍可有想法?”

階伯低語著說著自己的戰術。

正武眼中透過一絲震撼可怕,然後轉為決然,重重點頭道:“我聽將軍的……”

**********

儋羅島。

倭國後將軍越國守阿倍比羅夫正在與儋羅國王佐平徒冬音律一起在草原上賽馬。

兩人在草原上相互追逐,笑聲不絕。

佐平徒冬音律說道:“越國守,能夠結識你這樣的慷慨之士,乃我佐平徒冬音律的榮幸。”

儋羅島是個好地方,這裡冬季乾燥多風,夏季潮溼多雨,周邊有豐富的漁業。因是由前火山活動而形成的島嶼,土地非常肥沃,適合畜牧種植。

但是島上的住民卻過得很一般,他們不知耕種,只知簡單畜牧。

因航海技術巔峰落後,儋羅島一直都孤立於海外,只是偶爾有商人往來貿易。

但隨著蘇定方覆滅百濟以後,儋羅島就被遺忘了,房仁裕一心維護百濟內部問題,從來未關注了儋羅。

直到熱情友善的倭國登門拜訪,他們帶來了許多島上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禮物,給了他們好多衣服還有吃食,只為借他,沿海港口一用。

佐平徒冬音律理所當然的一口答應。

儋羅是不具備跨海實力的,就算是早年他們向百濟上貢要求通商,也是跟著百濟的商船一起去百濟。

以對於他們無用之物,換取大量的糧食衣物,這天下就沒有如此划算的買賣。

阿倍比羅夫勒著韁繩,說道:“能夠與仁善的大王交友,也是我阿倍比羅夫的榮耀。”

他有些貪婪的看著周邊肥沃的土地,說道:“我王師協助百濟王平定百濟以後,不知大王能否隨我一起去見中大兄皇子?百濟是我日本屬國,儋羅以百濟為屬國,實屬不智。我日本對於屬國最是大度,只要大王願意奉我國君上為主,賞賜自是不絕。”

倭國是大化改新之後,正式更名為日本國,意為“日出之處的國家”。

不過這只是倭國人的自稱,因為他們發現倭字帶有侮辱的意味,就不再採用了。

但是中原不認,在國書上依舊以倭國相稱。

佐平徒冬音律想著倭國的慷慨,也想親自去見一見阿倍比羅夫口中的日出大國,一口應諾。

不過佐平徒冬音律隨即說道:“聽說中原唐國很是了得,百濟為他們輕易覆滅,越國守切勿大意……”

阿倍比羅夫卻自信滿滿的道:“大王安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孤兒青蛙的新書

孤兒青蛙

謎夢之愛恨交織的情劫

沐汐之戀

兩歲的我,調皮搗蛋最在行!

胖老闆

丞相之志l的新書

丞相之志l

末世:囤貨萬億,高冷校花跪舔

小雨www

臨淵為你瑾望君安

倉鼠愛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