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要開始了,走吧。”說完,徐重光就一步邁出,龍行虎步,朝著國術場的方向走過去。

國術館的比試總共分為四個專案,分別是短兵,長兵,拳腳以及摔跤。又各自分為對抗賽和表演賽,所以合計是八項比賽。

第二次國考本質上是隸屬於民國五屆全運會的一項比賽專案,比賽場地是中央體育場八個賽場之一的國術分場。

國術場是一個八角的形狀,暗合八卦掌中的八卦,單從視覺上,也方便觀眾利用地勢順坡築水泥看臺,可容納觀眾5400名。

第一屆國考的時候,那是天下尚沒有這種大型比賽的先例,所以沒有經驗。

因為國考的時候,沒有按體重分成不同量級,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護具和足夠的安全措施。

因此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打得斷筋折骨,血流滿面。

這亦是為什麼國考和杭州國術大會的時候,要把所有的武術宗師都請過來,擔當評判委員,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裁判。

因為只有這些武術宗師才可以在他們比武的時候,分開二人,避免真的有人身死。

一個擂臺二個裁判,都是武術界最頂級的大師和宗師,否則根本來不及分開比武的兩人,因為比試的時候,往往有宗師人物下場。

比如顧汝章和萬籟聲比武的時候,沒有誰敢上去分開兩人的,要是捱上一記鐵砂掌,除非練過硬功,不然直接筋斷骨折。

但是因為這一屆國考,是跟第五屆全運會連在一起的,所以國術館如今是不得不按照西方體育比賽的模式,規定比賽中要使用護胸和護腿,且點到為止,不能下殺手。

這也因此遭到很多人的反對,認為這樣嚴重限制了武術的發揮,強烈要求按照過去那樣,上臺之後,不論生死,全力以赴。

反而是那些練西洋拳擊的,知道這個訊息後都挺開心的,畢竟這個規則對他們更加有利。

這兩年裡,傳統武術和西洋拳擊,暹羅拳等外國武術的衝突,也是愈演愈烈起來。

現如今,就算是各地的國術館裡,練拳擊得也不在少數,這是因為拳擊上手比武術更加簡單,更加容易速成。

故而近些年來,隨著西洋拳擊開始在華夏傳播開來,不少人都開始跟著練習西洋拳擊,並且在大家都是初學的情況下,往往是拳擊勝得多,武術勝得少。

練西洋拳擊得中有不少人都在嘲諷練國術的,練國術的也有不少人瞧不起練西洋拳擊的。

比如這一年不知從哪裡竄出來一個練西洋拳的,叫耿什麼來著的,聽說他不僅練西洋拳,還練暹羅拳,以及國術,並且將他們糅合到了一起,功夫犀利得很,年紀不大,卻有人稱他為西洋拳宗師。

他常常發文著書,抨擊國術高手都是隻會拆招的人,他的發文著書,令本來就存在衝突的兩撥人衝突更加激烈。

練武術的說要讓你們這些假洋鬼子見識一下我們的厲害,練西洋拳的說要讓你們這些守舊派見識一下我們的科學的西洋拳術。

這種爭鬥的氛圍越來越濃烈,本來中央國術館是沒有受影響的,一是因為朱國福就是專門在國術館開設了拳擊門,二是因為練拳擊的往往只在初期比較有利,面對國術館這些專門訓練,並且還在比武中分過生死的人來說,就有些不夠看了。

但是這股風向最近也開始波及到中央國術館來。

主要是那位耿姓西洋拳宗師在報紙上刊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第一次國考,獲勝者是朱國福三兄弟,都是練過西洋拳擊的。

因此推斷出,大部分練國術的人,都是接招拆招的大師,而不是格鬥的大師,被拳擊打得落花流水。

在這種影響下,中央國術館的一些人因此而勃然大怒,主動去挑戰朱國福門下練習拳擊的弟子,雙方互有勝負,最後也是被叫停製止。

所以現在國術館的氣氛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轉變了,雙方都憋著一股勁。

國術館國考的訊息是很早之前便發出去了的,除了各地國術館的學生外,還有其餘各地武師,拳師都紛紛趕來。

第一次國考中的不少人,現今都已經是軍銜不低的軍官了,在這種情況下,國術熱得以推行全國,國考也成為各地練武之人都想要上臺展示一番,博個好出身。

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帝王雖然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道理卻還是一樣的。

因此這一次的國考,規模比起第一次國考,那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但由於種種原因,南方的武人來得還是不多,總共來自二十一省的近千號人,規模還要超過了上一次的杭州國術大會。

國術場內,人頭攢動,喧囂鼎沸,無數人喝彩交好,氣氛非常的熱烈。

“十二路彈腿對鐵砂掌,鐵砂掌勝!”

“太乙玄門劍對八卦刀,太乙玄門劍勝!”

四個擂臺上,同時比較著四種不同的專案,有的同時報了幾個擂臺的,打完短兵還要打長兵,打了長兵還要打拳掌。

不遠處,坐了一排人正在看著這場比賽,互相議論探討,徐重光赫然在列,這一群人中,他也大多都認識,比如竇來庚,黃柏年,朱國福等人都是他熟識的。

“竇師兄!徐重光先跟近兩年未見面的竇來庚打了個招呼:“竇師兄也來參賽嗎?”

“不,我這次是評判員,山東國術館帶隊的是林師弟,你看,他剛勝了八卦刀。”竇來庚搖搖頭:“你呢,報名了嗎?你的劍術又到了什麼地步?來之前林師弟可是一直在說,要跟慶之在短兵擂臺上再較量一番的。”

“我已經一年多沒練過劍了。”徐重光微笑:“林師兄可是落空了,我這次什麼都沒報。”

竇來庚面色一變,手掌都有些顫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功夫一日不練就會生疏,更何況兵器乃手足之延伸,拳一日不練尚可,兵器一日不練,就真的落下了!”

“除非你已經徹底將劍理悟透了,人器合一!”竇來庚道:“只有真正將劍器變為手足的一部分,即便不在練劍,也不會感到生疏!因為那已經是你的手足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關於我穿越提瓦特的那些事

七七吖吖

以705之名決戰諸天

字醜不是我的錯

紅衣臨世無上之尊

帥帥的小蘇

同來玩月何人在

拖鞋超人拯救世界

兒童逃生公寓遊戲

霸道鹿少wyd

死對頭?別追了我是真的害怕啊

苞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