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便宜

封禪典儀鄭姚作為一國之母自然也要出席。

封禪一事歷來莊嚴肅穆, 雖然礙於戰亂剛歇,如今一切從簡,但禮部那邊還是準備了好久才準備妥帖。

整整兩個月, 再加上路上兩個月, 等葉朔跟姚芷站在祭臺上已經是三個月之後了。

葉朔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真的有神明,但如果是真的, 他只盼一切都能順順利利的才好。

這一刻, 葉朔格外的虔誠。

當兩人將線香插入香爐之中時,葉朔忍不住想,封禪祭天, 這可是他爹都沒有過的殊榮。

中間也不乏斥罵他心性殘暴者, 又喜兵戈非仁慈之君,只是這聲音太弱,終究不成氣候罷了。

說到底,這好與壞也不過是由勝利者書寫。

祭拜天地之後,很快另外一個好訊息也接踵而至——

尖尖親自督造的船隊如今終於落成了。

另一邊,魏太后看著眼前波瀾壯闊的大海,以及大海上面漂浮的船隊,實打實的被震撼住了。

看著眼下從江南趕回來覆命,眼下一片青黑的妹妹,葉朔忍不住笑出了聲。

如今的大周地大物博,何須費心折騰?更何況海上風大雨急,一不小心丟掉小命都只是平常,實在不是個好差事。

他甚至不用開口尖尖就已經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嘲笑,尖尖沒忍住, 將拳頭捏的喀嚓作響。

葉朔見狀,最終沒有再多說什麼。

想起這個, 尖尖就忍不住一陣咬牙切齒。

從前是父親,如今是女兒,魏太后不得不承認,的確是威風,比她當貴妃當太后的時候還要威風。

又經過了整整半年的訓練跟磨合,尖尖出海那天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是個難得的好日子,只是預定的港口距離上京太遠,加上葉朔不久前才動身外出過,這次便沒有親自去送,倒是他娘,提前一個月就出發了,如今恐怕已經身在現場了。

對比起惹人爭議的封禪典儀,遠航一事反而沒那麼多人在意,除卻對葉朔格外瞭解的人以外,其他人都不覺得大海的另一邊能有什麼稀罕物。

久居深宮的魏太后很少見到這樣宏大的場面,不知道為什麼,魏太后突然間就想起了自己未入宮之前的一件事,在老鎮國公還在帶兵的時候,魏太后曾經跟著父親去到過一次軍營,那個時候整個軍營之中,皆對她父親馬首是瞻。

看著站在最前頭的女兒,魏太后隱約能夠理解為何尖尖會對此事這麼的執著了,即便是她這麼一個旁觀者在面對這麼一支隊伍的時候都覺得有些熱血沸騰,更何況身為領頭人的尖尖呢?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跟磨合,尖尖早已將眼前的這群人盡數收服,如今只要她一聲令下,全隊上下無不響應,豈是一句意氣風發可以形容的?

眼前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葉朔抬頭,最後一次確認道:“落子無悔……”

直到這一刻,尖尖從來沒有這麼清醒過,而一想到這些,尖尖全身的血液都跟著叫囂和沸騰。

這一年時間裡頭尖尖刻苦鑽研, 耕讀不輟,幾乎成了半個船舶專家, 只是理論跟實踐到底不同,所以到時候還要給她安排幾個經驗豐富的副手才行,這樣的行家民間有很多,對於阿芷來說不算是什麼難事,幾乎是她一放訊息出去,就有幾個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十分積極的就把名字給報了上來。

就只有那麼一次,當已經模糊的記憶再次回籠的時候,魏太后才恍然驚覺,那一幕是那樣的撼動人心。

自己這究竟是為了誰啊?!

再加上未知的冒險,使得尖尖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如果她那倒黴哥哥所言為真,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天下萬民皆會因她而受惠,其影響甚至會擴大到百年、千年之後。

原本制定的計劃是一年半到兩年落成,但是由於大周這邊的進攻過於迅猛,眼見又要多出那麼張嘴等著吃飯,尖尖幾乎是日夜不休, 緊趕慢趕才將工期縮短了這麼多。

這麼一想,但凡是有些身份的對此都不太感興趣。

自己現在,馬上要去做一件很大很大的大事了。

葉朔話還未說完,尖尖就已經單膝跪了下來。

一直等到船舶消失不見,同樣被女兒身上熊熊燃燒起來的無名火焰給點燃的魏太后先是久久不能回神,等反應過來之後,魏太后不禁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等她回京之後,第一時間就去了鎮國公府。

魏太后從前不知道女子還能這樣也就罷了,如今知道了,當然就覺得鬱悶了。

當女將軍女侯爺多威風啊,她爹從前怎麼就沒有這種先見之明呢?

可憐老鎮國公,快九十歲的人了還要被快六十歲的女兒碎碎念,為什麼當初不把她往女將軍的方向培養。

老鎮國公委屈,但老鎮國公不說。

他那個時候哪兒流行什麼女將軍啊,現在倒是聽說有點苗頭了,但那也是如今上頭這位寶貝外孫最近幾年想出來的主意,他就算是再糙,說到底也不是那等離經叛道之人,不然早反了,也不至於當初被景文皇帝折騰成那個樣子。

“爹,你甚至連家傳的掌法都不肯教我。”魏太后一臉哀怨,不然她現在也不至於如此羸弱,她也想像自己媳婦跟媳婦二師父那樣一指頭下去就能把人給打趴下。

老鎮國公此刻只恨自己身體太好,都九十歲了耳朵都不帶聾的,不像旁邊的老妻,兩年前就聽不大清楚別人說什麼了,不然也不至於有此一遭。

老鎮國公欲言又止,最終小聲嘟囔道:“這怎麼能怪我呢,小姑娘家家練什麼掌法,再把一雙手給練糙了。”

當年的時候,老鎮國公哪兒捨得女兒受這個罪啊!

不過現在的話,觀念可能確實需要變一變了。

被女兒這麼一鬧,老鎮國公晚上輾轉反側,想了很多,他們家現在看起來的確是重新恢復了榮光,在何相致仕之後,大孫子魏溫如今作為文官之首,自然是風光無限,只是這風光背後,卻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

老鎮國公一輩子生了好多兒子,兒子又給他生了好多孫子,孫子又生了一大堆重孫子,然而讓老鎮國公絕望的是,將近百人裡頭,挑不出來幾個會讀書的,就算是讀的進去,也幾乎是稱不上精通,最後能考個進士出來已經頂天了,更別提將來接魏溫的班了。

狀元之才幾萬人裡頭也才出一個,他們家也才不過區區上百人,重孫子輩的成不了材實在是在正常不過。

如今身為皇帝的外孫的確待鎮國公府不薄,但他畢竟是皇帝,出於制衡考慮,他也不會再讓鎮國公府出一個勇武的大將軍,如今小十八在軍中的位置其實已經坐到頭了,不然他們魏家在朝中一文一武,最後想不出問題都難。

雖然外孫不會這麼說出來,但老鎮國公向來知情識趣,且感情從來都是雙向的,外孫既然不願生出猜忌之心,老鎮國公便不會叫他失望。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若是有朝一日大孫子魏溫退了,後面誰還能鼎立門楣啊?

讀書這條道眼見是走不通了,最後還是要回歸行伍,但男將軍又不成,帶入一下自己,老鎮國公都覺得自己會睡不著覺,但是女將軍的話,卻是未必。

老鎮國公雖然老邁,但並不糊塗,他心知雖然同樣都是將軍,但這裡頭卻是大有不同,像是他們家的小十八,他背後有家族,小十八起點比尋常人高便是因為他是國公府的子嗣,待到來日,他自然是以家族為重,但是女將軍……女將軍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能依靠的就只有聖上,換個人來,哪怕此人是她的父兄都不成,都不可靠。

就像當年老鎮國公那麼疼愛幼女,最終也還是選擇將魏太后送入了皇宮。

老鎮國公並不在意家中的女兒是否一心向著家族,只要家族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行,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廣撒網,萬一最後能撈上來大魚呢?

這麼想著的老鎮國公第二天的時候就把家裡頭適齡的女兒們給招到了跟前,問她們要不要跟自己的兄弟們一道習武,要不要跟父兄們一道投身行伍。

聽到這個訊息的女孩兒們都驚呆了,除了極少幾個一時間還沒轉過來彎兒的,其餘人等反應過來之後,立馬踴躍報名。

不管是覺得習武有趣,還是其他什麼,總之就目前而言,這些女孩兒們的積極性都挺高的。

隨後老鎮國公又挑出來了兩個的確有野心、腦子又比較清醒的,緊接著就往宮裡頭遞了訊息。

三位公主年紀最小的那個也該讀書了,這個時候正好可以送過去給公主們當伴讀,如此培養出來的情誼,自然比尋常牢靠很多。

不管聖上將來打算做什麼,以聖上的性子,三位公主肯定吃不了虧,而只要公主不吃虧,他們家就虧不了。

就連葉朔也沒想到自己外祖父竟然如此精明,並且越老越精明,心情都不由得愉悅了起來。

外祖父如此智慧,實乃他與三位公主之大幸。

而鎮國公這麼一動,上京的貴人們就徹底坐不住了。

如果說徐老將軍家的女侯爺算是偶然,那麼老鎮國公的行為就更像是一種訊號,即便是徐老將軍也不如老鎮國公與聖上親近,老鎮國公的行為,幾乎可以反應出聖上的意思,再加上半年前鄒烏才剛被提了工部尚書,以及皇后娘娘身邊幾位得力的女官,聖上的態度已經是再明顯不過了。

但聖上又沒有明說,問他他也從來不正面回答,這讓有心提意見的朝臣們都沒法開口,畢竟他們總不能去管老鎮國公府跟徐老將軍府上的女子們習不習武,讀不讀書吧?就算很多人都猜到了聖上的意圖絕不止如此,但明面上這件事就是很簡單啊。

葉朔又不傻,怎麼可能明晃晃的說出來豎那麼大一個靶子給他們打,而他只要沒亮明態度,沒明確目標可打的反對者就是一盤散沙,畢竟那幫人自己在那裡猜來猜去,一會兒堅決一會兒又抱有僥倖心理在那裡猶豫,自己就把自己人給解決了。

眼見反對是反對不起來了,聖上不表態他們更是沒有立場反對,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聰明的人已經開始學著老鎮國公幹什麼他們就幹什麼了,就算最後沒有收穫,這麼幹他們也不會吃虧。

上京之中,天子腳下,最不缺的就是嗅覺靈敏之人。而跟風一旦形成輻射面積就只會越擴充套件越大,到最後不跟風的人就融入不了圈子了。

一種香料,一塊布料尚且能夠掀起一陣風潮,更遑論其他了。

反正葉朔的學生們是第一批跟風者,因為他們幾乎可以肯定,如果現在不抓住機會,將來他們肯定要後悔。

一直都有讓女兒讀書的人家自是不必多說,原本還覺得家中女兒讀不讀書都無所謂的貴人們也不差這點銀錢,乾脆就請了先生回家來教了,至於堅決反對女兒讀書的,其他人家的女兒都讀了,他們的女兒要是不讀,那豈不是很沒面子?

而上京的百姓就更容易解決了,貴人們家中女子都去讀書習武了,證明讀書習武是好事,但凡家中有餘錢的於是也就紛紛效仿。

儘管如今大多數人不過是取巧,哪怕是外祖父也只是在選不了家中的男丁所以才轉頭選擇了府上的女兒,但葉朔卻並不在意。

萬事開頭難嘛,路要一步步走,飯也要一口口的吃。

如此又過了三年,見時機差不多了,葉朔在一個很平常的日子,一個很平常的早朝,頒佈了一道在他看來很正常的聖旨——

自即日起,女子名下財產達到一定數額便可立女戶,透過科考亦可做官。

此言一出,葉朔的學生們紛紛有種“果真如此”的感覺,至於其他人,則是當場就驚住了。

他們猜到聖上可能要做些什麼,卻沒想到他們還是膽子太小,想的太少了。

若是從前,他們必定要說上一句,女子科舉,如何使得?簡直倒逆天理,大逆不道!

然而如今的現實卻是,他們的妹妹女兒孫女都讀書了啊……如果能趕上第一批女子科考,這便宜他們肯定是能佔得上的。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這便宜他們到底是佔,還是不佔?這塞到嘴邊的餡餅他們是吃,還是不吃?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嬌妻甜蜜蜜:吻安,帝國大叔

謠謠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