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王貞英的決定,可以說是為殷仲堪點亮了一盞明燈,告訴殷家人,尤其是跪在大殿上,依依不饒的王英彥一個明確的指示。

看著吧!

我對殷仲堪的照顧,不只是表現在當前,就算是後世也一定讓他美名流傳。

於是,剛才還哭哭啼啼喊打喊殺的王英彥,在王貞英一波又一波的好意之下,也只能先把旨意接下來。

在一眾宮女的陪同下,緩緩的退出了大殿。

王貞英也是輕輕的鬆了口氣。

真是不容易啊!

王英彥是個死硬脾氣的人,這一點,王貞英也很清楚,況且,王恭的做法確實是讓人無法接受,她鬧到朝堂上來,也完全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王貞英此刻不是太后,亦或者,這個動手的人,不是自家大哥的話,王貞英當然也想給王英彥一個正義。

這也是她應得的。

但是,現實就是那麼的殘酷。

這個殺人狂魔王恭正是來自太后的母族,還是她的親哥哥,王貞英又能怎麼辦呢?

只能以這樣的方式,維持現狀了。

太后娘娘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家哥哥做的惡事暫時揭過去,雖然只能是暫時的。

她很清楚,大臣們也很清楚,想要徹底揭過去,那就必須要爭出一個是非黑白。

正義,是需要維護的。

正義,也是需要伸張的。

這一點,王貞英作為太原王氏的人,也只能做到這種地步了,她相信總是有人會幫她完成真正的正義的。

而另一邊,王謐這邊也算是僥倖劃過。

按理來說呢,王恭被幽禁,這個朝堂上的事情總是要有人來做的,那麼由誰來主持大局呢?

很多人心裡都有個人選,但是,他們卻不好說出來。

因為要說出這個人名,對於他們來講,承擔的風險就太大了,他們也是實在不敢先來挑這個頭。

局勢陷入僵持,今天的事情,好像是要結局了,但又好像還缺點什麼,王貞英看著局勢,又和輕音對視了一眼:要不,還是我來吧!

正在太后娘娘將要釋出今天的第N個重磅訊息之前,又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物來到了顯陽殿。

如果說王恭是當朝宰輔,那麼,謝安就是這個朝堂之上真正的幕後主腦。

他不必有真正的官職,他也不需要經常出現在朝堂之上,他可以就清閒的居家,彷彿根本就沒有他這個人存在。

但是,沒有人會忽視他。

當他再次出現在朝堂之上,邁著堅定的步伐,氣息吐納均勻的時候,王謐才感到,相比謝安,他這個所謂的權臣之路,還差得遠。

或許是他還太年輕的緣故,也有可能是因為有郗恢等人的刻意挑釁在,明明王謐都已經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哪個朝代都足以在群臣當中話短長了。

可是,他的威信卻完全無法與他所創造出的功績相提並論,至少,比謝安差遠了。

當謝安進殿的時候,列隊兩旁卻有些鬆散的大臣們,迅速又向兩邊靠了靠,就為了給謝安讓出一條更加寬敞的路。

他們的目光全都追隨著老人家,像是觀賞一副優美的畫,像是在瞻仰這個世界上最耀眼的珍寶。

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了,但是再次出現在朝堂上,謝安卻精神振奮,一點疲態都沒有。

他面向王貞英,恭敬的行了個禮,這還是這位皇后娘娘榮登太后之後,謝安第一次見到她。

“謝公免禮,賜座。”

小得兒巴巴的把單人座的胡床給送上來了,這個時候,要是想坐的舒服點,也就只有這種方式了。

什麼板凳、椅子,一概都是沒有的。

坐具只有極為低矮的,但謝安年高,也不能讓他跪坐在大殿上,只能如此。

一開場,王貞英當然是說了許多吉祥話的,而這之間,謝安的眼神幾次落到王謐的身上,弄得他還怪緊張的。

幸虧之前已經專門談過了,否則,現在謝安這樣突然出現,還確實讓他有些擔心。

不過,現在也不是就不擔心了。

畢竟,形勢不同了嗎,發生了王恭的事,這簡直就是在建康城平靜的湖面上拋下了一顆巨石。

局面瞬間就亂了。

謝安雖然深居簡出,但是可以相信,王恭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知道,那麼他今天過來究竟是要幹什麼?

為了對王恭的事情進行表態?

還是別的什麼,王謐實在是揣測不出。

好在,謝安很快就開口幫他解了這個疑惑。

“老臣聽說,王阿寧被太后娘娘幽禁在家,朝廷不可一日無人,既然他無法處理朝政,老臣覺得,應該儘早另外選人。”

王貞英眼前一亮:妙啊!

謝安這老頭子,居然如此配合,正愁沒有人來挑頭呢,他就跳出來了。

“看來謝公已經有人選了,謝公儘管說。”

“謝公的人選,必定是最合適的。”

王謐眼前一黑,這個女人吶,她竟然飄了。

謝安開口了嗎?

她怎麼就能斷定,謝安要選的就一定是他,萬一要是別的什麼人呢?她打算如何收場?

謝安的表現倒是一貫始終如一,不管是在哪裡,也不管現在在做什麼,他都可以保持著從容的神態,舒緩的行動。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種能力。

在謝安張口之前,他的眼神再次飛到了王謐的身上,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立刻就引發了眾多關注。

“老臣請命,晉封黃門侍郎王謐為鎮國大將軍,兼掌朝政,總攬百魁。”

王謐:……

“謝安石!”

“你居然就這麼認了!”

“你難道看不出,局勢發展到如此地步,都是王稚遠的陰謀嗎?”謝安選擇站在王謐一邊,完全突破了郗恢的認知。

簡直是不可能!

完全不能接受!

雖然朝堂上人人都沒有明說,但是,即便是郗恢也認為,謝安才是這個時代主持大局的人。

不論從任何方面來講,都是更合適的,要資歷有資歷,要能力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也同樣出身世家大族,在身份上也可以對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形成壓制。

只有謝安才是當之無愧的主宰。

結果呢?

萬眾期待之下,他來了。

他卻將這個主宰權拱手讓人,而且是主動的讓給了王謐!也就是自家的孫女婿!

這是什麼節奏?

他們不會是私底下早就已經商量好了吧!

看到謝安如此順滑的就把權力讓了出去,不禁讓人懷疑,他們是早有預謀。

只是一直都在等待著一個時機,能夠把這個計劃付諸實施,或許是今天,也有可能是明天。

而王恭的愚蠢行為,正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阿乞,以往朝廷上,稚遠和阿寧一主內一主外一直都配合的很好,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現如今,阿寧犯了錯,且身有重傷,自然是不能處理朝政,這些事情,不交給稚遠,還能交給誰?”

“論能力,這幾個月來,他的能力如何,朝堂上的人,只要不瞎,老夫相信,都能看到。”

“再加上他人又年輕,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手下也有不少能人,這個時候把朝政交給他,不是正合適嗎?”

“還是說,”謝安看著郗恢的眼神當中,忽然射出幾道精光,猛然間話鋒一轉:“你覺得,你比稚遠更有能力?”

圍觀著這一場戰鬥,王謐已經徹底沒話說了。

誰能想到,就在不久之前,他還對謝安心存疑慮,只覺得,這隻老狐狸不會全心全意的支援自己。

甚至,會暗中使手段。

哪裡知道,竟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實際上呢,謝安的行動是那麼的坦蕩蕩。

完全光明磊落,正是君子所為。

都是誤會。

想清楚了這一層,王謐看謝安的眼神都突然間清亮了許多。

但是現在還不是他張嘴的時候,有謝安就足夠了,可以相信他的戰鬥力。

沒想到,老頭子還挺厲害的。

老人家當然厲害了。

也不看看人家在朝堂上混了多少年,很多人,包括今天站在這裡的王謐都有一個誤區。

認為謝安是魏晉時期鼎鼎大名的名士賢臣,風流俊逸,對於朝堂爭鬥不屑一顧,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他並不是一個很有鬥爭心理的人,他能夠坐穩位子,完全是因為朝堂上的人都信服他,自動自發的簇擁到了他的身邊。

道理也確實是這個道理,說的也沒錯。

不過,為什麼他們不可以反向思考一下,謝安能夠站得穩,才說明,他手段高超,絕非常人可比。

一直以來顯得雲淡風輕,那只是因為,沒到最關鍵的時刻。

而很顯然,雖然年歲差不多,但是,謝安的能力要遠遠高於王恭,雖然王阿寧自己不承認,但事實如此。

謝安做事,不會計較一時一刻的得失,他看的是全域性,謀的是長遠。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指導,才讓他可以在謝玄倒下之後,毅然決然的把北府交給了王謐。

並不只是因為他信任這個年輕人,更多的是因為,他在謀求長遠的利益。

謝家的子弟,走到今天,資質如何,身為謝家的掌舵人,謝安其實看得很清楚。

真的沒有幾個能夠拿得出來的能人。

至少沒有湧現出能夠執掌乾坤的人物,既然自家沒有,那就不妨去別家找找。

於是,王謐就等於是謝安主動挑選的未來之星,而當時的王謐也正急於尋求一個更加可靠的擋箭牌。

兩個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為什麼謝安要如此籌謀?明明謝家還蒸蒸日上,過的很好。

當然是為了整個族群在考慮了。

謝家能有今日的排面,那也是多少代人的辛勤耕耘才能夠獲得的,而要想保持住,就要找到同樣可以維護世家體面的人來執掌朝廷。

這樣才能保證,謝家一族的權勢不墜。

王恭就不用指望了,太原王氏一向與陳郡謝氏不對付,尤其是謝安掌權的這二十年來,基本上已經是徹底鬧掰的程度。

就算後來王恭有和解之意,但是謝安也很清楚,那並不是真心的,只是一時借力而已。

等到局面緩和,又或者是王謐被戰勝,他就會揮揮手把謝家甩到一邊。

而謝家,謝安就成為了他王恭的墊腳石。

謝安絕對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相反,和王謐合作,就是令人容忍度很強的一件事。

其一,王謐也算是謝安一手培養出來的,想當初,要不是謝安主動選擇了王謐,給了王謐暫領北府的權力,他哪裡能有今日的局面?

為表誠意,謝安還專門把王謐招為了孫女婿,兩個人有了姻親的這個紐帶。便不只是合作關係了。

對自己的親人,王謐自然會多幾分關照,這是必然的。

其二,當然是更重要的。

那就是王謐能力超群。

這樣的人,謝安一向是最欣賞的。

就算是以後謝家真的不行了,把謝家的未來託付給這樣的年輕人,謝安也算是能夠放心了。

畢竟,王謐是絕對有能力把事情都辦好的,謝家的結果也會不錯。

一個反問,就讓郗恢啞口無言。

他行嗎?

嗯。

他還真的就不行。

不必看朝廷眾臣懷疑的眼光,郗恢自己都覺得,他不太行。

可是,放眼整個朝廷,還有比王謐更有能力的人嗎?

甚至說,不必太有能力,至少威望上要跟得上吧,這是基本,可是,很遺憾,還真的就沒有。

可以吹的大一點,這個朝廷上,除了王謐帶出來的這一波北府的年輕將領,就沒有幾個能扛事的。

關鍵時刻,是哪一個都指望不上。

而作為這些年輕將領的統領,由王謐執掌朝廷,又有什麼不對?

“謝公所言極是,眾位愛卿,就不必再爭了。”

“王侍郎。”

王貞英一聲輕喚,王謐便坦然上前。

這一回,他終於能說話了。

“冊封王謐鎮國大將軍,琅琊王,即日起,總攬百魁,朝中大小事務,皆由其裁奪。”

“予雖為太后,但仍是一介婦人,諸多事情,無法思慮周到,也無議政之能,自今日起,朝政無關大小,一以交託琅琊王之手。”

“待陛下長成,自有親政之日。”

“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王貞英看似清清淡淡的一句話,卻讓朝堂之上徹底炸開了鍋。

琅琊王?這是一步到位了?

正牌琅琊王司馬道子沒有辦成的事,竟然讓他王稚遠辦成了?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棋局不公

楊冉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