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他就是政務司的領袖,天下官員的頭。

所有從政務司走出來的官員都是他的門生。

這種開創一個新法,掌管眾人利益的權利,還是非常不錯的。

此刻。

退朝後。

還是有很多人議論紛紛,對於新法褒貶不一。

蔡京一幫人聚集在一起。

王黼道:“我就不信新法能行得通!到時燕王也只是白折騰!天下士大夫的利益哪這麼容易動的!”

又一朝臣笑道:“這個事情也說不準,不得不說燕王的膽子很大,敢動士大夫的根基,怕到時候整個天下官員都要與他為敵!”

“呵呵,那曾相的人可不這麼看!”

“他們?”王黼:“他們本來希望推動新法,不管是什麼法,只要是改革他們都支援,這幫人以前一直沒行動,現在攀上武植倒是有這個機會了!”

蔡京:“新法沒那麼簡單,想要推行也是萬難!呵呵,讓燕王去折騰吧,以後他會知道有些東西是推翻不了的!”

蔡京被威脅,不得不如此,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只有曾布還有他兒子。

其餘朝臣是不知道的。

他們只知武植去過蔡京府邸,卻不會想到是威脅蔡京答應這件事情。

如今,武植的事情順利進行。

就他看怎麼弄了。

弄不好這事就到此為止,弄的好,士大夫們肯定還是會反對的。

接下來武植便去做自己的事。

由於得到了宋徽宗的準允,現在武植要開始組建屬於政務司的班底。

這些人自然都是武植的人。

比如以前在陽穀縣的縣令,縣丞,以及花子虛等人,這些都是可以在他身邊做事的。

即便他們本身有職位,卻也不影響。

還有曾布推薦的人,以及武植在朝堂中挑選的人。

武植將他們找過來,給他們灌輸新的理念讓他們開始運作。

首先要知道大宋是如何運轉的,還有接下來燕雲十六州要如何治理。

在武植的制度中,就算是知府,他都可以透過考核後直接提拔。

也就是說,以前是透過科考的根基,沒有資格想要提拔也是不行的,武植有自己的一套體系稽核考察,能直接任免。

比如,以前很多隻能是秀才的書生,如果進入了政務司,做幾年之後有機會發放出去升官。

或者連秀才都不是的,都能有機會。

他的政務司就是一個做官的地方。

重要的是在政務司出去的官員,只能依靠政務司。因為他們不是科舉出身,脫離政務司別人是不會接受他們的。

這就導致政務司的凝聚力是前所未有的,他們的烙印從開始就打上,且無法擺脫。

一輩子都是政務司武植的人。

你想要脫離,別人也不會認可你,只有在這裡才能得到認可。

這才是政務司可怕的地方。

新的升遷制度,科考出來的人肯定瞧不起沒有經過科考就升官的。

武植在培養這些人的時候,會不斷給他們洗腦這樣的觀念。

讓他們更忠心。

但也讓他們不能妄自菲薄,因為科舉說白了就是專門考題的一群人,而政務司是靠功績走上來。

一個是幹事的,一個是做題的,雖然做題的也有不少能人,但在大宋,很多都沒有作為。

為了處理這些事情,武植專門去了一趟燕雲。

由於去一趟需要耗費一些時間,武植離開之前,將趙福金,李師師,還有扈三娘等人都餵飽了。

將她們榨乾之後,武植這才啟程趕路。

到地之後。

他在燕雲考察一番,隨著時間緩緩而過,他便聚集了一幫政務司的人。

一處府邸中。

武植:“在場的諸位都是本王找的人,你們也去過燕雲一些地方看過了,現在燕雲要播種新的糧食,這些都可以作為你們的政績。

這一個月你們也跟著學了不少東西,現在我要將你們發放出去燕雲各個地方治理,以後會對你們的功績進行稽核,甚至上報給大宋朝廷!”

“這第一批人功績至關重要,若是做的好,政務司越強你們以後的潛力越大,官職也越高,若是隻能在這燕雲,那你們以後也只能是燕雲的官!”

“如果政務司在大宋開始推行,那麼以後你們便是整個大宋的高層官員,所以絕對不能馬虎,為了自己的前途,要做出成績來讓他們看看!”

武植目光掃視一圈:“還有,你們都不是科考出生,我派發你們下去,每一個位置放在大宋都需要功名在身才能坐,在場因為是政務司的人,不需要功名,所以你們要對得起本王給的官位!”

“若是發現有人坐著位置不做事,本王會隨時收回,不但如此,還要讓你們的後代不準在朝為官!”

“只要做的好,政務司起來了,你們才能做大做強,明白嗎?”

眾人渾身充滿了幹勁:“明白!”

“多謝燕王提拔!”

“沒有燕王,就沒有我今天,我一定會做好!”

許多人都表示有信心,也願意這麼去做。

因為武植找的很多都是一些秀才,或者是連秀才都不是,卻小有才能的人。

都是透過政務司稽核的。

自然不能隨便一個人就升任起來管理一方。

若是沒有政務司,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做官。

看著這些人離開,明日就要到燕雲各個地方去管理,武植目光閃爍:“不知道這群人行不行啊!”

畢竟武植也是第一次弄政務司,這群人雖然稽核過,但一條新法能不能行的通,還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

好在,這是在燕雲,若是效果不好就換人,換方法,總之,他的所有新法都要推行。

武植此刻坐在椅子上,喝著一杯茶,無論事情與否,武植都有一定的信心。

大權在手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

若是以後真將政務司推行到大宋,武植就是政務司的首領。

天下這裡走出去的都將是他的門生。政務司可謂前途無量。

這段時間,武植在燕雲處理事情,除了政務司的人發放出去外,武植也將燕雲所有士紳的土地收回來了。

以前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但被武植用錢徵收了。

武植並不會強行沒收,會給錢。

以後這些都是他的田,產生的價值不可小覷。

實際上,武植是燕王,他就算強行全部收回來也無人敢說什麼。

但畢竟要管理,武植沒這麼蠻橫。

那些燕雲計程車紳得知燕王要收回土地,剛開始是極為反對的,但有一筆補償金,最後看燕王勢在必行,他們也實在不敢得罪,就妥協了。

於是乎,所有燕雲的土地都成了武植的,然後發放下去,給天下的百姓以及士紳去種植。

士紳和百姓都是一體的了。

之前百姓手中本沒有多少良田,將士紳的收回發放他們後,百姓可種良田反而多了。

當然,這些都是租的燕王的。

武植相當於是一個超級大地主,不過這地主已經變成了王的身份,所以不存在這些。是名正言順的。

百姓種植後,來年會以糧食的方式還上來租金。

租金,糧食種子這些東西武植已經在燕雲各地建立了大宋銀行。可以借貸。

這些銀行都掌握在武植手中。

總之,現在一切在慢慢實行。

與此同時。

真熱啊……

武植抬頭望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射的武植眼睛都睜不開,一輪烈日懸空,天地白茫茫刺眼一片。

現在已經到了夏日的季節。

武植在燕雲一座最大的王府中,站在高樓憑欄,又望向遠處的許多古樓,街道上的百姓,感慨不已。

現在燕雲正在經歷許多改革,武植只負責安排,很多事情都要手下去做。

武植知道很多地方的變法,要從基層官吏開始管理,這些人管理不好,再好的新法也是白搭。

所以武植出了一系列嚴格的律法,這裡是燕雲,武植說了算。

這些基層的官吏若是不配合燕王的新法,武植都要革職查辦,嚴重者直接砍頭。

大宋很多官員犯錯都沒有死刑,但燕雲這裡有。

武植要的就是強硬手段,震懾改革。

不然沒效果,瞎折騰。

這段時間操作下來,燕雲在逐漸的正常運轉,他也差不多該回去弄其他事了。

很快,武植便是回到了汴京。

回到府邸中後,最高興的就是李師師,趙福金,龐春梅這些夫人小妾們了。

畢竟武植出去一個月時間。

龐春梅早就想老爺了。

至於趙福金,她初為人婦,也是知道了其中的滋味,尤其是武植身強體壯的,讓她無法自拔。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拆遷風波

無敵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