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個,宋徽宗笑著點點頭:“李愛卿說的有理,朕倒是想起來了,燕雲如此景象,武愛卿功不可沒,也與新法和政務司息息相關。

燕雲得到如此改變,證明新法的確可以讓大宋更加繁榮昌盛,這是確定的事實。

諸位愛卿也都看到了燕雲的情況,新法改革勢在必行,所以朕決定,回去之後便將新法在大宋實施,一切交給武植管理!”

宋徽宗此話一出,全場朝臣譁然。

新法如果在大宋實施,大宋所有士大夫,王公貴族的田地就會被全部收為國有。

他們的利益,會分散到天下百姓身上。

儘管很多人心中是一萬個不願意。

但新法效果在燕雲是有目共睹的。

雖然這和他們沒半點關係,百姓過的不好,並不會影響到他們過的很好。

如果讓百姓過的好,剝奪他們的利益,他們是不願意的。

就說一些良田,每年可以賺多少銀子?

一旦良田交出來,他們收益可就大幅度減少,甚至基本上等於沒了。

但新法的確有利於天下百姓,讓大宋繁榮,發展的更強。

這時候,郭飛明:“陛下,此事事關重大,燕雲畢竟不是整個大宋,此地新法的確有效果,但貿然在整個大宋實行,還是有些過於冒險了,不如我們在觀察一兩年如果燕雲還能保持,則可以在大宋實行!”

王輔也站出來,面色凝重:“陛下,郭大人所言有理,貿然在大宋實行,一旦有什麼變故,就不可更改了!

可能會造成各方面動盪,所以還是得持續觀察燕雲幾年,如果確定沒什麼問題,在將新法普及大宋也來得及。”

“微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群大臣剛剛吃飽,聽到這訊息,都坐不住了。

這新法,損害的是他們的利益。

即便他們現在已經看到了新法對於大宋的好處,他們內心還是排斥,他們這番話,其實也沒什麼毛病。

新法的確是好,他們也不反對,但多觀察一兩年也沒什麼壞處嘛。

聞言,宋徽宗嚴肅道:“燕雲如此成績,還有什麼需要觀察的?這是實打實的效果!

百姓們已經富裕起來,國泰民安,如此景象,還需要等什麼?”

宋徽宗對於武植的新法現在是絕對支援的。

“新法做出了效果,燕雲就是表率,以後如果大宋也是如此,那才是真正的舉國繁榮,而且朕覺得政務司的體系很不錯!”

宋徽宗:“他們是透過能力和功績提拔人才,而非是讀四書五經,四書五經自然有他的用處,但有些地方正如剛才的農官而言,的確需要專業的人才!”

“如此才能物盡其用,全國努力,發展好大宋的經濟!”

“一個地方的經濟,農業,商業想要發展的好,必須需要懂得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才利於管理和提升收益效率!”

“武相的方法,朕看就很好!讓真正懂行的人做適合的位置,這叫做知人善用!

一兩個也許不明顯,若是天下每一個城池,鄉村用的都是這樣的人才,普及開來,對於大宋的生產力簡直無法想象啊!”

武植內心一喜,他的新法在燕雲這邊好久,終於有了成績讓大宋朝看到,才能繼續順利展開。

若是這裡的成績不好,怕是政務司就擱置了。

只要在大宋建立政務司,那麼武植將來則是這天下官員的老師。

是他們的領袖。

以後大宋朝全國各地將都是他的門生。

只是在場的朝臣們心裡嘆息。

武植在這裡的方法得到好成果,的確是沒有反駁的理由。

耽擱幾年在看效果?這都是笑話,都已經出了成績,在看難道就變了?

此刻!

郭飛明和太子趙恆對視一眼。

眾人也面面相覷!

他們是不可能輕易促成此事的!

不可否認的是,新法對於百姓有好處,但對於他們士大夫絕對沒好處。

為什麼?

因為武植一旦施展新法,就不僅僅是回收良田,包括王公貴族的各種福利待遇,還有引薦官員的權利都要被武植給剝奪掉。

武植損害的是天下士大夫的利益,這一般人根本就不敢這麼做,但武植權勢強大,手底下也有不少人。

再加上他掌握兵權,得到官家的信任,還有蔡京現在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似乎也不那麼和武植唱反調了。

更可怕的是,若是政務司建立起來,將他們原本的官職,還有手下給撤換掉了,那這天下官員豈不是都是出自政務司了?

那還要他們這些科考出來的官員做什麼?

這是很可怕的。

就在這時,趙恆又想到了什麼,趕緊站出來:“父皇,微臣覺得可以這樣!”

宋徽宗:“有什麼想法,竟可以說出來!”

趙恆道:“是這樣的父皇,武相新法的確很好,讓燕雲百姓收益,的確值得推廣,但貿然全面普及還是有些太冒險了,兒臣覺得可以先在遼國地盤進行推廣,遼國地盤廣闊,如果遼國試法的好,就可以普及大宋,如果其中有什麼紕漏,這樣損失的也是遼國區域,而非我大宋根基!”

郭飛明:“太子說的不錯,這也是老臣的想法,這樣既可以施展新法又可以規避風險,可謂是一舉兩得啊!”

“而且咱們現在大宋也不迫切提升經濟,這樣緩著來反而更利於大宋!”

“微臣也覺得如此!”

一幫老臣趕緊站出來說話。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宋徽宗一想,也對。

遼國區域很大,足夠給新法提供一個比較廣闊的發揮空間。

郭飛明又道:“如果遼國區域發展的好,咱們大宋的收益恐怕是要繼續翻倍了,即便大宋這邊沒有試行,咱們有這片區域的發展,也足夠增強大宋!

若是發展的不好,也不波及中原!

陛下,這樣的折中方法,才是最適合目前局面的!”

“不錯,在北方施展新法,如果行,在去中原!”

“而且政務司的建立,需要大量人才,不是一兩年能弄好的,這樣緩緩建立才更利益大宋,如果太著急,反而適得其反!”

“如果招收的官員不行,根本就沒有燕雲這樣的效果,微臣覺得還是要穩打穩紮!”

眾人群起發言,瘋了一般!

宋徽宗點點頭,的確也是。

政務司建立需要的人才太多了,若是為了將政務司新法施展全國範圍,就必須要招收大量的人,如果人亂收,會讓官員有水分,濫竽充數,反而過於著急壞了事情。

宋徽宗喝了點酒,在眾人說話的時候,又看向武植:“武相,你的意思呢?”

嗯?武植想了想,如果自己急切想要施展,未必是好事,看在場這麼多人說事,武植知道自己動了這些人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真要一下全面普及,現在武植還真找不到這麼多人才。

燕雲他也是物色很長時間,讓手底下的人層層考核才招收不少官員。

所以燕雲這邊有不少人才,至於大宋,那就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了。

武植自己也認為,可以先這麼做。

關鍵是遼國區域遠離大宋,這裡如果建立的好,呵呵。

比在大宋官家眼皮下,更能隨意發揮吧?

真要遼國給他管理好了,那麼,這裡明面上是大宋的,暗裡可就是武植的地盤了!

武植心裡暗暗想道,這樣貌似也不錯啊?

這幫人是怕我控制了大宋,所以退其次,將遼國讓出來了?

“微臣以為,可以先在遼國區域實行!”

武植點點頭,結合自己的想法和現場的形勢,回答道。

聽到武植這麼說,宋徽宗點點頭:“那好,就按照武相所言,先在遼國區域施展!這邊政務司新法穩固,在發展到中原吧!”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武植倒是很滿意!

這時,宋徽宗問道:“對了,武相你政務司的主要機構在什麼地方?”

武植笑道:“陛下,東邊有幾間房子,是他們處理公務的地方!”

“好,朕要去看看,諸位愛卿也隨朕一起!”

“是!”

眾人對於這點都沒什麼意見。

吃飽喝足之後,眾人便開始上路。

隨著時間過去,他們來到了一個地方。

遼國皇城!

政務司的地方。

剛剛進來,一群密密麻麻政務司的官員都站在門口,拜見陛下,拜見武相等人。

心裡也是很激動。

宋徽宗走了幾圈,看到此地四周是遼國皇宮,他忽然眉頭一皺:“武相,你政務司的人在這裡辦事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災年,我有一箇中藥交易空間

烏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