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的是汴京繁榮之景,後面則是感嘆可惜自己逐漸老去。

此詩一出。

王韜喃喃自語:“這詩…..”

他本想此舉挽回面子,結果武植無論是第一首還是第二首都驚豔了眾人。

全場傳來陣陣驚聲!

趙佶驚歎:“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衣冠繁會文昌府,旌戟森羅部曲侯…..好!好詩!”

不錯!童貫也點點頭。

李師師聽到之後,也是目光一震,這兩首詩她都未曾聽過,真是那武植所作?

這……

全場眾人沸騰了。

仔細研究詩詞,無論是對仗還有意境以及描繪的東西,都符合當下汴京樊樓之景。

“不愧是解元公!所作詩詞太好了!”

“是啊,比之李白也是各有特色,不遑多讓啊!”

“詩確實好….”

眾人沸騰的議論,武植知道這些人不認識這兩首詩。

第一首是無名作者,第二首麼,其實是金代李汾所作。

王濤想要說什麼,也的確找不出毛病,詩詞的確是好。

如果是趙佶難堪之前,武植這樣做詩詞出風頭,肯定會讓趙佶心有不愉。

然而,武植此舉,乃是為了給趙佶解圍,所以趙佶不但很高興,甚至尤為欣賞武植的才華。

他想來第一首詩詞可能是武植僥倖所得,然而這第二首出來,恐怕無人能及了。

就在這時,又有人道:“還得是解元公啊!……既然已寫詩兩首,且眾人都頗覺妙極,但這都是描繪樊樓之景。

今日李師師在此給大家演奏,解元公可否給李師師也獻上一首,如此佳人,如果能賦詩一首,以解元公的才能一定能在汴京掀起不小的動靜!”

王韜也趕緊道:“對對對,解元公若是再作一首,豈不妙哉?”

王韜想看武植出醜,他就不信找不到毛病。

當然,他不會說解元公,畢竟不想得罪,但眾人眼睛雪亮,若是武植作錯了大家自然有說他的。

“這……”武植看了看眾人。

又看到遠處李師師期待的眼神,著實是有些不好拒絕。

趙佶道:“解元公大才,如果有幸多聞幾首妙詩,也是在坐的榮幸。”

好的詩詞的確是讓人想要欣賞。

尤其是見識過武植文采的人。

武植點點頭:“行,在下就獻醜了!

“靜待解元公好詩!”眾人拱拱手,武植這才拿起筆墨,再次寫了起來。

武植揮灑了好一會兒功夫,現場落針可聞,就盯著武植一個人在上面寫著。

當寫完的時候,好大一長篇落入眾人眼中。

字跡揮灑不羈,蒼勁有力。

立刻,李樹便唸了出來: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雲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桃花為臉玉為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何如有幸李師師,比翼連枝當日願。

武植所作,上半部乃是施耐庵在水滸之後為李師師所作,此刻拿出無人認識。

後面則是拿木蘭花隨意改的。

這一整首前半部分描繪了李師師,後半部描繪了對李師師的初見之情。

當然,武植是沒什麼情的,只是拿出來樂呵。

這首詩,當眾人唸叨,全場一時寂靜無聲,對思想造成了強大沖擊,隨後現場炸鍋了!

王韜本想要找些毛病,結果一看傻眼了:“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這可不是在描繪李師師姑娘嗎?簡直形象至極啊!”

王韜都忍不住驚歎。

李樹也是嘴巴張大。

趙佶:“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說到趙佶心坎上去了。

他當初第一次見到李師師便是如此。

即便趙佶也寫不出這樣的詩詞來。

妙,實在是妙啊!

這讓趙佶不由得看向武植,目光欣賞,甚至有了一絲崇拜之意。

之前咱們說了,趙佶是一個藝術皇帝,他對於藝術有非常執著的要求,也很喜歡有才能的人。

而武植這些詩詞都是上佳之作,尤其是這一首,完全寫出了趙佶對李師師的印象和感情。

好像是為他內心所作一樣。

只是他無法表達出來,武植卻透過筆墨描繪而出。

童貫笑道:“解元公文才,堪稱在世李白啊!如果我沒看錯這可以分成兩首詩,被解元公合併為一,既描繪了李師師,又表達了其中的印象感情,好啊!”

之前提議武植在作詩的那人,也是目光圓瞪,喃喃自語其中的詩詞…..

“武兄之才,在下佩服!”

提議的這人拱拱手,表達自己對武植的敬佩之意。

“詩詞好,解元公能中解元,真才實學,在下不如!”

王韜也是道:“解元公,我服氣了,難怪你能第一名,而我只能第二!”

李樹也是拱拱手:“咱們清河縣的老鄉居然有如此詩才,說來這次主考官果然慧眼識珠,慧眼識珠啊!”

趙佶聞言心中一動,這次主考官清河縣的,不是那曾布嗎?

曾布能將這次解元公定為武植,的確是有眼光!

而李師師也在原地楞住了,一雙烏黑的雙眼充滿了對武植的敬佩!

她自覺完全配不上這首詩詞,但武植之才,卻讓她內心如滔天霹靂。

自古才子愛佳人,佳人又何嘗不愛才子?

這一番,李師師對武植的印象可謂是深入靈魂。

全場沸騰,多是對武植的讚揚和敬佩。

要知道,大宋對於詩詞的熱愛是瘋狂的,武植的詩詞,越是琢磨便越是感覺有一股難言的味道,即便他們想要找毛病,也著實找不出。

加上武植的字跡,顯得這一首詩詞更是有一種躍然紙上的精美之感。

武植想來這些詩詞都是打磨了很久,被武植短短時間寫出,眾人如此強烈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李師師震驚過後,笑道:“今日有幸讓諸位公子提詩,多謝,小女不才,也有一首蕭曲獻給在場諸位公子。”

說是獻給在場的人,李師師的眼睛卻是不由多看武植一眼。

而此刻的趙佶,還在觀看紙上的字跡。

甚至現場有人開始抄錄了。

不出意外,武植所作之詩要廣為流傳了。

不知要是被以後的作詩人知道,會不會吐血啊。

此刻,聽到李師師要獻上蕭曲,現場又是一陣火爆。

隨後,李師師拿出一杆長簫,動聽婉轉的蕭聲在現場響徹了起來。

眾人逐漸安靜。

武植也坐下來靜靜享受著李師師的炊簫。

一首蕭曲繚繞,動聽悅耳,出自李師師之口,更是讓人流連忘返,甚覺好受。

演奏完畢,李師師再次行禮。

眾人又熱鬧起來。

“這首曲子頗為登仙之感,不錯啊!”

“好聽,李師師的簫曲,當真是好啊!”

“李師師吹的一首好簫啊!”

武植笑道:“李姑娘不但琴彈的好,這簫吹的也是甚妙啊!”

只有李師師知道,她是在給武植而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是,我咋就穿成皇帝了?

萌凌

大明國士

子率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