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的時候,父親趙挺之就一直告訴他。

現在朝廷出了一名新貴。

就是鎮國公。

此人手段強大,連蔡京都要禮讓三分,不是一般人。

雖然他不可能碰到這樣的人,如果遇見肯定要小心。

父親警告過。

趙明誠此刻一看,趕緊走了過來。他的這一幕變化看在李清照眼中。

剛才趙明誠風光無限,現在立刻跑到武植面前行禮:“參見鎮國公!”

他彎腰行禮表達自己的歉意,顯得過於害怕和卑微。

和之前攔截在鎮國公和李清照面前的模樣,判若兩人。

武植聞言,點點頭:“嗯。”

趙明誠:“剛才不知道是鎮國公,失禮了!”

“無妨,你們玩好,我今日過來就是和康王喝杯酒!”

說完,不在理會趙明誠,讓趙明誠有些尷尬……

武植和康王喝酒交流,其餘眾人則是聚集在一起談論詩詞歌賦,甚至是交流金國和遼國的事情。

以及鎮國公如何如何。

不過他們聲音很小。

說話間會看向鎮國公,發現鎮國公和康王交流並未留意他們這邊,所以小聲議論的起勁。

眾人交流之中,忽然有一公子哥提議作男女情誼歌頌的詩詞。

眾人紛紛拿出好詩出來,而李清照作詩一首之後,她實在是忍不住,想要看看鎮國公對於詩詞方面到底有多高深,便是詢問了一句:

“不知道鎮國公可否助興一首詩詞,小女子聽聞鎮國公乃是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很是仰慕,希望能有幸聽到鎮國公作詩,小女子也想向鎮國公的詩詞揣摩學習。”

李清照知道武植三元及第,文才乃當世少有,若是能親眼目睹一番,那真是她的榮幸了。

李清照知道這要求人家鎮國公可以不用理會她。

畢竟她什麼人,鎮國公什麼人?

讓鎮國公獻出詩詞,她李清照還不夠這個資格。

李清照這話讓在場的人紛紛看了過來,暗道李清照膽子太大了。

他們在現場討論這些詩詞,文化人嘛這是在所難免,但讓鎮國公獻詩他們沒一個人有這個膽子。

萬一惹得鎮國公憤怒,這後果誰承擔的起?

而且這詩詞不是一般的東西,需要講究感覺,若是此刻鎮國公無感,做不出詩詞丟了人,這事可就大了。

搞不好震怒下,對李清照家族生出反感之心,那麼她李清照的家族就完蛋了。

鎮國公的能量,沒有人懷疑。

李清照雖然是汴京才女,這樣是不是太唐突了?

眾人看向李清照,又看向武植。

如果是一個普通女子,武植根本就不會了她,既然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女李清照,武植想來也是有些有趣,便是給了她幾分面子。

武植笑道:“關於男女情誼之事的詩,倒也不難,既然你想聽,也罷,我就作詩一首助助興吧!”

此話一出,眾人鬆了一口氣。

李清照微微鞠躬:“多謝鎮國公賞臉!”

她也是微微一笑,目光看向鎮國公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就在這時,武植站了起來,趙構也好奇武植能在這種場合下做出什麼詩詞呢?

不過還沒作詩詞的時候,這時一道女子聲音傳來:“鎮國公作詩,怎麼能少了我福金呢!”

忽然門外走進來了一位身穿紅色長裙的少女。

來人面若桃花,笑容滿面,正是趙福金。

趙福金旁邊跟著兩個宮女。

趙福金怨道:“弟弟,這種風雅之地你怎麼能不叫我呢?”

趙福金聽說弟弟和鎮國公來此,也是興致勃勃趕來。

畢竟趙福金對於鎮國公那是一向仰慕的,言語中還怪自己這個弟弟沒叫上她。

作為公主,趙福金還是有些訊息的,聽說後便來了。

趙構無語:“姐,我和鎮國公也是偶遇啊!”

趙福金過來後,瞪了一眼趙構,隨後道:“鎮國公!”

首先是和武植打了一個招呼。

看到趙福金略施粉黛,在看看旁邊的李清照,武植有些驚訝。

這下大宋的帝姬公主和汴京有名的才女李清照都來了?

一個是千古才女,一個是大宋第一美人,且身份高貴的公主,齊聚一堂。

武植也沒想到。

李清照一愣:“參見公主!”

“參見公主!”其餘人都行禮。

武植也要遵守這個規定,趙福金卻是伸出白皙的小手示意鎮國公不用多禮。

趙福金笑道:“說來鎮國公是趙恆的老師,我是趙恆之妹,按理我還要稱呼您一聲老師。”

“剛才我聽了一些,鎮國公要獻出詩詞,正巧有幸趕到,只是,我來倒是打擾了大家的雅興……”

說完趙福金來到旁邊一個板凳上坐下,眾人則表示不敢。

公主駕到,榮幸之至,誰敢責怪她呢。

很快,現場氣氛又熱鬧起來。

不過一些才子佳人內心有些忐忑,這一下康王,公主,還有鎮國公齊聚於此,讓人壓力很大啊。

隨後眾人繼續安靜下來。

知道鎮國公要作詩了。

李清照笑道:“鎮國公請!”

眾人看向武植。

這一刻,無論是李清照還是趙福金,趙構,趙明誠都看著武植。

武植沉默少許,眾人不在說話,武植笑了,因為他要做的詩詞就是李清照的。

因為現在李清照估摸著才十七八歲,這首詩還沒作出來,不知道念出這首詩詞李清照會是如何感想呢?

武植也不在多想,而是緩緩道來: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詩無論說的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否符合情之一字。

很顯然,這非常符合。

而且很有意境。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

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

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

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

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

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這是以女人的角度寫的詩。

你可以理解為一名獨居深閨的李清照,很是孤獨寂寞,內心充滿了相思之苦,心中惆悵,是在百感交集離愁別恨時寫出的詩詞。

武植對於詩詞,大多數就是裝逼而已。

若是能用別人自己的詩詞拿出來念給當事人聽,武植覺得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當武植將這首詩詞念出的時候,不但滿場中人細細品嚐。

李清照喃喃自語,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不知道怎麼的,李清照感覺這首詩詞很是熟悉,但是要說哪裡熟她又說不上來。

總之觸動了她內心的情感,感覺是什麼樣的有情人,才能作出這樣的詩詞啊!!!

估計李清照都不知道,這首詩詞是她自己寫的。

而且此詩懂得人都能看出來,用的是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

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一,三,六句用韻。

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

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

雲中誰寄錦書來,則明寫別後的懸念。

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懷遠之思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閒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閒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

其中眉頭與心頭對應,才上與卻下成起伏,十分工整。

趙福金站了起來:“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鎮國公之作,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不愧是三元及第的狀元,出自鎮國公之手!”

趙福金很是激動,甚至當場拿著筆墨將其記錄了下來。

不過其中的一些字是否正確,趙福金還親自問了一下。

直到整首詩出來,眾人在看字和詩詞,越發覺得鎮國公之才的確非常人。

不然也不可能位列朝堂鎮國公了!

四周一群才子佳人目光敬佩。

相比之下,之前他們拿出來的詩詞就顯得有些弱了。

武植拿出李清照本人的詩詞出來顯擺,震驚了李清照和趙福金。

眾人都說好。

武植也知道,這可是非常有名的詩詞,能流傳下來自然是好。

武植的臉皮也是相當厚。

俗稱不要臉。

反正李清照現在還沒寫出來,誰知道呢,對吧?

李清照和趙福金這兩個對詩詞造詣本來就超越普通人,對於有才能的人,更是有一種崇拜的心思。

在看到武植的詩詞後內心更為尊敬和仰慕。

李清照不用說,武植的地位,才能,做的功績本身歷歷在目,此刻在看武植詩才,若說不欣賞,不喜歡,那是不可能的。

這樣對詩詞文化情有獨鍾,多愁善感的人,她們喜歡的就是能和她們心靈頻率一致的人。

這首詩詞觸動了李清照的心靈,她對武植生出了一種仰慕之情。

而趙福金之前就有所見聞,現在更是再受震撼。

對武植越發心生敬佩。

甚至是很喜歡。

旁邊的趙構看到這裡,他感覺帶著武植出來是沒問題,但偏偏趙福金來了。

趙福金的心思他多少是知道的,姐姐這般愛慕鎮國公,這可如何是好啊!

鎮國公有家室妻妾,趙福金貴為公主,這兩個人根本就不可能的麻。

哎!

趙構也是有些憂愁,他和姐姐從小一起長大,希望姐姐過的好,可姐姐喜歡上了一個不該喜歡的人,他能怎麼辦?

難不成告訴父皇,姐姐喜歡鎮國公,提議將鎮國公的妻子給休掉,娶了趙福金?

首先不說鎮國公幹不幹,宋徽宗也不一定同意啊!

趙構內心有些發愁……這鎮國公,太有才華了。

若非他是男人身,若是個女人怕也是有些遭不住吧?

女人喜歡有錢的人,英俊的人,有才能的人,這無可厚非吧?

偏偏武植全部都佔了。

連他姐姐都喜歡鎮國公,他實在是不知道姐姐這樣下去,結果是如何。

這件事情很嚴重,不是小事。

而此刻,雖然欣賞鎮國公的詩詞,但目睹李清照看武植的眼神都變了,趙明誠內心感覺到有些不妙。

李清照是他喜歡的人,若是李清照喜歡上了鎮國公,他豈不是要失去李清照?

不過想來也不可能。

趙明誠又釋懷了。

畢竟鎮國公怎麼可能和李清照在一起,這萬萬不可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地優生優育,世子擁兵800萬

臘月二十八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