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著彎道超車的理念,李察規劃中的大唐王國海軍艦隊建設捨棄了費工費料費時間,又費人的風帆戰列艦,而是直接踏入具有革命性質的蒸汽鐵甲艦領域。

這幾年來

伴隨著跨北太平洋黃金航線日益火爆,貿易運輸和漁業發展,大唐王國造船業發展如火如荼,除了通用重工業控股公司旗下的三家大船廠(長安,洛杉磯和西雅圖)以外,民間造船企業也如同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

至1849年末,國內具備5000噸級移民船建造能力的船廠已經有5家,建造中的各型船舶數十艘,涉及貨輪,移民船,郵輪等各領域,是發展最快的重工行業。

造船這玩意兒說難不難,說容易不容易。

經過大航海時代以來的300多年風帆戰艦發展歷程,到了19世紀中期,世界上強國海軍形成了以英國的勝利號、驚奇號、努力號、美國的憲法號,法國的拉法葉號,西班牙的聖費利佩號,瑞典的瓦薩號等等海上鉅艦為代表的風帆戰艦鼎盛時代。

這些都是在西方海上殖民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或者參加過著名海戰的時代名艦,建造工藝繁複,木材耗費巨大,建造週期時間也十分長。

古老的歐叫造船工匠世家,手藝動輒傳承數十上百年,技藝精益求精,內部劃分十分細緻,形成了諸多的門類。

造船工期短則五六年,長則十來年,每一艘風帆戰列艦都是海軍強國傾盡全力打造的鎮國之寶,地位十分重要。

最著名的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是納爾遜將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的座艦,排水量3556噸,載重量2176噸,全長米,寬米,吃水深米,船員850人,列裝104門火炮,屬於一級戰列艦。

該艦雖然已經退役,但作為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走上世界霸主輝煌的親歷者,始終停靠在在英國本土樸次茅斯軍港博物館幹船塢中,供後人景仰。

以美國海軍最大的風帆護衛艦“憲法”號為例,該船建造耗費了 1500根巨型橡木,排水量2200噸,全長米,寬米,吃水深米,船員400人,裝備火炮36門,屬於風帆護衛艦。

如此大的噸位,為何僅僅屬於風帆護衛艦?

這是因為風帆戰艦時代的劃分,以火炮甲板為準,與排水量大小無關。一級艦風帆戰列艦一般有三層火炮甲板,而護衛艦隻有一到兩層。

在這一領域

大唐王國沒有悠久的歷史傳承,也沒有劃分細緻的造船工匠門類,僅限於修修補補等維修業務,想要造一艘兩至三千噸主力風帆戰列艦力有不逮,或者說幾乎沒可能。

試水小型鐵甲艦建造領域就不同了,排水量500噸級的小型鐵甲巡邏艦,從技術角度來看,實現起來完全沒有問題。

產自英國的兩臺中型臥式蒸汽機,加上6臺鍋爐組成的動力系統,可以爆發出920匹馬力,足以推動排水量550餘噸的小型鐵甲巡邏艦達到16~17節高速。

這樣的速度,是以速度見長的雙桅縱帆船順風時短時間的極速,鐵甲巡邏艦卻可以長時間的保持,優劣分明。

這樣的戰艦裝備七門新型火炮(注,擬採用科爾特武器公司研發中的後膛裝填火炮,左右舷各三門,艦艏一門),火力足夠兇勐,將會成為大唐王國近海巡邏的主力。

在西雅圖船廠裡

李察見識到了建造中的實驗性鐵甲艦“奮勇”號,該艦排水量555噸,計劃設定7門火炮,航速節,乘員64人。

如今該艦已經鋪設了龍骨,呈現出大致的模樣,由於是第1艘實驗性蒸汽鐵甲艦,所以技術上並不成熟。

李察在視察時就看出了很多問題,不得不以旁觀人的角度點醒船舶設計師,讓他們儘量的少走彎路。

“你們在船舶設計時,有沒有考慮到海軍官兵長期巡邏,吃穿睡都在船上,為什麼不對?指揮艙,居住艙,動力艙和武器艙進行合理劃分?而不是東一下西一下的將就?做到這一點很難嗎?”

“在船舶設計中,設計師要儘量的帶入,如果你自己是艦艇指揮官或者一名船員,動力艙的檢修是否方便簡潔?燃料煤是否可以就近取用?居住艙設計是否合理,指揮艙視野是否開闊?這都是要考慮到的現實問題。”

“就說這個船吧,作為軍艦必須要考慮被敵艦火力擊中後,戰場急救和抗沉性的問題。風帆戰艦就採用多隔倉的設計增強抗沉性,這麼好的設計為什麼沒有體現出來?”

“還有整個船型的設計,過於尖削的船艏部確實有利於高速,但不利於艦艏主火炮的設定,也不利於航行中劇烈的俯仰和姿態控制,等於直接廢了艦艏火炮的強大威力,孰優孰劣,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平衡。”

“你就用屁股想一想,古今中外有哪一艘船艦艏如此細長?”

“什麼也別廢話了,這艘艦建造現在就停止,全面修改設計圖紙,將我說的要求一項一項的落實下去,查遺補缺,儘量將建造圖紙完善後再開工。”

看到長長的尖削艦艏設計,李察就忍不住吐糟的衝動,擁有著前世今生旁人難以企及的見識,他知道這玩意兒即便造出來,肯定也是個失敗品。

西雅圖船廠的設計師和船廠高層被噴的面紅耳赤,冷汗如注,慌不迭的下跪求饒。

李察心情不爽的拂袖而去,對他們是否能夠做好這一具有開創性船舶設計工作產生嚴重懷疑。

細思之下

他只能祭出軍方招標書的方式,面向歐洲徵尋優秀設計方桉的法寶。

李察這一招,是彙集歐洲優秀船舶設計師為己所用,彌補本國技術能力的空白,可謂之“借雞生蛋”。

不久之後

“奮勇”級巡邏鐵甲艦的標書出臺,大唐王國海軍要求該級艦設計排水量550~600噸之間,適用於4級以下海況,航程1700海里,具有優秀的適航性和居住性,滿足長期沿海巡邏遊弋的需求。

一,取消風帆和舷側明輪設計,以螺旋槳動力作為唯一主動力。

二,動力組成以英國兩臺中型蒸汽機驅動,配置6臺鍋爐及相應的管道儀表,合計900~950匹馬力。

三,兩橫艙及多縱隔艙設計,滿足2~3個相鄰隔艙進水,本艦不沉沒的抗沉性需求。

四,動力艙,燃煤艙,居住艙,指揮艙和武器艙分割槽設計,要求簡潔明瞭,適於長期海上生活所需。

五,艦上74名官兵要保證每人有床,艦長擁有不小於×米的單獨居住空間,儘量做到空間合理利用。

六,該艦裝備一門30磅海軍艦艏主炮,六門12磅舷側火炮,要求區域劃分合理,在較為惡劣的海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艦體平穩,擁有較佳適航性。

七,……

軍方羅列的嚴苛設計要求多達17條,涉及艦型,水線,高速,適航,多隔艙分割槽設計等等先進指標,這其中如何取捨就是一個大難題。

高速與適航是互相矛盾的要求,多隔倉分割槽設計與每人有床的要求嚴重衝突,需要在其中尋找平衡點。

李察審閱過後,同意面向歐洲釋出這份要求嚴苛的軍方標書,只不過在最後的中標者獎勵一項上,將獎勵金額從2000英鎊提升到5000英鎊,翻了一倍還多。

軍方自然有自己的算盤,覺得2000英鎊的優勝設計方桉報酬已經不低了。

李察還是奉行自己一貫的行事作風,要麼不出手,要出手就是粗暴、直接而讓人無法抗拒。

5000英鎊的優勝設計方桉報酬,足以讓整個歐洲頂尖船舶設計師趨之若鶩,放棄爭論,埋頭於工作室中,乖乖的雙手奉上優秀設計圖紙。

5000英鎊高額設計費並不好拿,一旦被軍方選中,該設計師必須要來一趟大唐王國,就首艦建造中的設計思路,總體考量一一闡明初衷,答疑釋惑。

比如整體船型為什麼採取這種方桉,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能夠增加多少居住使用空間?是否更有利於多隔艙抗沉設計要求?航速損失能否彌補等等?

在此之後

設計師還必須配合軍方的要求,對整體設計進行微調和改進,幫助船廠進行後續建造工作,主要是技術上的輔導。

船舶下水試航之後,各項設計指標都能達到軍方的滿意程度,這名設計師才能夠拿到軍方最後付出的一筆酬勞。

整個過程少則一兩年,多則時間更長。

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年代智慧財產權不值錢。

5000英鎊的鉅額報酬足以讓英國、法國、荷蘭和普魯士最優秀的船舶設計師低頭,爭先恐後的獻上最優秀的設計。

一旦被採納,那麼拖家帶口來到大唐王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若是大唐王國提供豐厚的待遇,比如在加省理工大學安排一份優握的教授聘請合同,那麼落戶大唐王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管是歐洲人還是美國人,總不會跟錢過不去,這幾乎是肯定的事兒。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屯兵百萬,女帝帶娃找上門

皖南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