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內出現的緊急變故,明治天皇率領的使團匆匆辭別而去,此行並沒有達到預期。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

大唐帝國政府高層透露出慎重對待扶桑北上朝鮮半島的國策,目前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強烈反對,依然處於觀望中……

反正吧,說著模稜兩可的話,做著模稜兩可的事兒,啥意思……自己回去體會吧!

自從入侵江華島後,嚐到了甜頭的倭國欲罷不能,北上政策已經成為朝野間的共識,無論誰當政都改變不了。

進入1875年以後,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奧斯曼帝國國內外形勢迅速惡化,吸引了世界列強的關注目光,大唐帝國也不例外。

大唐帝國政府針對歐洲局勢,相繼舉行了幾次重磅級的研討會,釐定對歐政策。

反覆研討後

大唐帝國決定秉持中立的政策,時刻關注奧斯曼帝國局勢變化,從中尋找可利用的契機,將新殖民區雲中省勢力向阿拉伯半島擴張。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令歐洲恐懼的大帝國,到19世紀下半葉已經大幅衰落,成為各國列強紛紛插手的大肥羊。

為了挽救帝國,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為首的有識之士展開了一系列救亡運動,進行了民主改革,但是成效不明顯。

1875年,奧斯曼帝國內外形勢迅速惡化,小亞細亞的北部和中部地區相繼發生大饑荒,財政瀕臨崩潰,列強幹涉的陰影籠罩帝國。

奧斯曼帝國在位的偏偏是精神錯亂穆拉德蘇丹,出臺的政令自相矛盾,有時候甚至荒誕可笑,完全無法應對當前複雜的局勢;

在帝國內,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號下迅速蔓延開,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相繼爆發了起義,很快波及到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這兩個土耳其的藩屬國,形勢進一步惡化。

奧斯曼帝國軍隊對起義民眾進行了殘酷鎮壓,卻未能控制局勢的惡化,其在巴爾幹的統治開始動搖起來……

距離新春過後已經半年了,時值1875年9月間,正是瓜果飄香的初秋時節。

北方工業重鎮賽勒姆市

一艘巨大的戰艦靜靜的停靠在賽勒姆皇家海軍造船廠碼頭上,這是正在舾裝中的排水量11,000噸“公爵”級鐵甲艦首艦,即“夏威夷公爵號”。

隔著不遠

也是同樣在下水舾裝的8600噸級“鎮洋”級鐵甲艦的改進型,即9200噸“鎮東”級鐵甲艦,該級主力鐵甲艦一共4艘,分別是鎮東號,鎮南號,鎮西號和鎮北號。

在巨大的船塢中

“公爵”級2號艦“巴拿馬公爵”號,如今的建設進度已經超過46%,預計將於明年7月下水棲裝,年底前試航完畢,如期交付皇家海軍服役。

3號艦“阿拉斯加公爵”號將於11月份進塢切割第1塊鋼板,下水舾裝,估計得後年3~4月份了。

得益於帝國政策的轉變,大唐皇家海軍主力艦隊趁著這股東風也大力發展起來,在預算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主力艦隊建成的計劃提前約兩年時間。

原本計劃於1880年大體成型的皇家海軍主力鐵甲艦隊,基本上在1878年底即可陸續成軍,海軍裝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屆時

大唐帝國皇家海軍主力鐵甲艦隊將擁有8600噸“鎮洋”級鐵甲艦三艘,9200噸“鎮東”級鐵甲艦4艘,11200噸“公爵”級鐵甲艦8艘,共計擁有一級鐵甲艦15艘。

與此同時

皇家海軍還擁有4980噸“狂風”級鐵甲艦16艘,這是屬於三級鐵甲艦序列,也是皇家海軍的主力艦種之一。

一身白色大元帥戎裝的帝國皇帝李察在眾臣的簇擁下,來到正在棲裝的夏威夷公爵號寬大的艦艏,興致勃勃的聽著艦艇總設計師邁克-莫拉特爵士的講解。

寬闊的艦艏位置還沒有安裝主炮,顯得十分空曠,但是主炮位置有兩個巨大的鋼鐵開口和炮臺座。能夠看見貫穿幾層甲板,深達十幾米的堅井,還有拳頭那麼厚的裝甲鐵板。

前面一個炮臺座平齊於甲板,大約只有半人多高。而後面一個鋼鐵炮臺座足有兩個人那麼高,呈階梯式佈置。

這就是“公爵”級鐵甲艦最具創新的305毫米雙管主艦炮佈置方案,被稱之為“背馱式佈局”,在這個時代是前沿的創新之舉。

若要清楚瞭解大唐帝國皇家海軍三型主力鐵甲艦之間的區別,只要聽聽艦艇總設計師邁克-莫拉特爵士的介紹就清楚了。

“尊貴的皇帝陛下,各位長官;

皇家海軍的這三型主力鐵甲艦,我把它稱之為三兄弟,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大“鎮洋”號蒸汽鐵甲戰列艦,該級艦具備了很多開創性設計,運用了當今世界的前沿科技。

毫不客氣的說

這一級艦走在了世界海軍技術發展潮流的前沿,其諸多的設計理念正在被英法等海軍強國所借鑑,成就了典範之作。

在“鎮洋”號蒸汽鐵甲戰列艦中,我們率先裝備了柯爾特305毫米雙門主艦炮兩座,艦艏一座,艦艉一座。

這種柯爾特305毫米雙門主艦炮,代表著當今世界艦艇火力的最尖端科技,使用了電機驅動液壓裝填彈藥裝置,能達到三分鐘一發的射速。

而且柯爾特305毫米雙門主艦炮採用自回正炮座,主火炮發射後,在巨大後座力的作用下,主炮座整體後退以抵消衝擊力。

整個主炮座是位於向上傾斜17度的斜坡下端,在發射炮彈後退之後,會依據慣性回正,準備下一輪炮擊,這就叫自回正炮座。

相關的技術在英制“英弗來徹”號和德國剛剛投入建造中的“薩克森”號上,都有具體的應用。

可以自豪的說

“鎮洋”號蒸汽鐵甲戰列艦是大唐帝國自行設計建造的一級效能先進,技術成熟的主力鐵甲艦,水平位居世界一流行列。

9200噸“鎮東”級鐵甲艦可以看做是“鎮洋”級的長航程版本,主炮配置相同,動力配置相同,航海及作戰效能相近。

增加的噸位多用於儲煤倉和兩臺燃油鍋爐,主要用於增強遠洋巡航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艦上官兵居住條件。

11200噸“公爵”級鐵甲艦,則可以看做是基本版本的加強火力型。

柯爾特305毫米雙門後膛發射主艦炮,在前兩型戰艦中都是艦艏佈置一座,艦艉佈置一座,共計4門305毫米主炮。

但是在“公爵”級鐵甲艦上,採用了革新式的背駝式設計,艦艏佈置兩座,艦艉佈置一座,共計6門305毫米主炮。

艦艏兩座主炮呈前低後高的階梯式佈局,很像老人揹小孩的模樣,所以又稱作“背駝式”佈局。

“背駝式”佈局佈局最大的好處就是結構緊湊,前後兩座主炮塔都擁有廣闊的射界,互不影響,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火力優勢。

這種新穎的艦艇佈局,是大唐帝國“公爵”級鐵甲艦率先採用,首開世界海軍艦艇佈局之先河,具有開創性意義。

除此之外

“公爵”級鐵甲艦採用了長安重工製造的4臺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16座圓式燃煤燃油兩用鍋爐,功率15500匹馬力。

能夠推動龐大的戰艦以~13節速度巡航,最高航速達到級,比起前兩級鐵甲艦速度更快,火力更勐,防護力更強,不愧是大唐帝國艦船工業的巔峰之作。”

總設計師邁克-莫拉特爵士的精彩介紹,贏得了眾人熱烈的掌聲。

皇帝李察特意爬到兩人高的巨大炮座上,探頭看著十幾米深的堅井,裡面粗大的電纜,鋼絲索和電機裝置密密麻麻,一直連通到底艙彈藥庫中。

在19世紀70年代

大唐帝國先進艦炮的技術與英國處於同一世界領先水平,配屬於鐵甲艦上的305毫米口徑主炮威力巨大,效能先進。

德國和法國正在研製屬於各自的305毫米主炮,據說德國克虜伯工業公司率先研製出了樣炮,即將裝備在新型“薩克森”號鐵甲艦上。

若能如此

那麼德國皇家海軍就是集英、唐兩國皇家海軍之後,第3個裝備如此大口徑先進主炮的艦隊,意味著躋身於世界一流水平。

在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大唐帝國皇家海軍沒有理由自縛手腳,現在就是皇家海軍力量發展的黃金期。

皇帝李察在聽取彙報時非常認真,甚至深入到輪機艙裡,檢視這一級鐵甲艦的動力佈置,詢問了很多問題。

若不是艦艇總設計師邁克-莫拉特爵士一路跟隨講解,詳盡闡述艦艇設計理念。估計皇家海軍這一群將官們,全都要頭腦冒汗了。

到了最後

皇帝陛下還親自過問了“公爵”級鐵甲艦採用的鐵甲堡設計,

該級艦鐵甲堡長度達米,自上層建築到舷側水線及水線以下,以335~405毫米厚度的哈維防彈鋼甲帶,將整個軍艦除首尾部分外的船體緊密包裹,軍艦彈藥庫、動力部門等中樞要害部位均處於鐵甲堡防護中。

這樣的鐵甲佈局,足以應付最勐烈的炮火打擊。

如此高階的戰艦造價不菲,在一次性訂購8艘的情況下,單艘造價達到285萬唐元,整個公爵級鐵甲艦發展計劃投入達3800萬唐元之巨。

除了艦艇購置費用之外,還有各主要配套廠商的技術改進開支,塞勒姆皇家海軍造船廠裝置添置,員工培訓以及其他開支等等。

所以說,發展海軍真是吞金獸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來了,此刻NBA由我來主宰

一包六塊五的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