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日後

經越洋電報往復幾番之後,倫敦政府終於同意了在古巴問題上與唐國採取一致立場,默許其在中美洲和西太平洋呂宋群島的殖民擴充套件,以換取在歐洲巴爾幹問題上得到的有力支援。

倫敦的這些官老爺一改往日拖沓作風,迅速的做出回應,主要在於巴爾幹戰局愈發的糜爛,現在已是火燒眉毛的事兒了。

沙俄的攻勢非常迅勐,由米哈尹爾·尼古拉那維奇大公指揮的9個軍共計32多萬人,組成了高加索集團軍,正在對多瑙河前線展開不計代價的瘋狂進攻。

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奧謝季亞等地的民團也加入了高加索集團軍,這使得高加索集團總兵力進一步膨脹到38萬餘人。

憑藉著近三倍的兵力優勢,高加索集團軍經過苦戰突破了巴爾幹山脈防禦線,大軍直接威脅到奧斯曼帝國首都尹斯坦布林。

奧斯曼帝國倚為依賴的英國援軍遲遲看不見蹤影,值此生死存亡之際,也不得不咬著牙苦撐下去,求援急電幾乎每天一封的送到唐寧街首相辦公室桌上。

在這個火燒眉毛的當口,哪怕唐國的要價再高一點,英國也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了。

1877年9月14日

唐寧街罕見的發表了一份措辭嚴厲的譴責宣告,就西班牙遠征軍在古巴血腥鎮壓殖民地群眾,予以嚴厲的譴責,認為“血腥屠戮的行為,是文明國家的羞辱”云云。

這是一個明確的訊號,顯示英國的中美洲政策與唐國同一步調,雙方齊聲譴責馬德里的鎮壓暴行,而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極大顧慮。

由外交部次官朱亞卿陪同,正在洛杉磯遊覽的英女王特使詹姆斯-克利夫蘭勳爵立馬結束行程,乘坐火車返回帝都長安。

隨後的事情很順利,幾日後,唐英雙方在帝都長安共同發表嚴正宣告;

對沙俄悍然入侵奧斯曼帝國的侵略行為予以強烈譴責,這種粗暴改變歐洲格局的行為絕不能被允許,也不能被縱容。

唐英兩國決定共組遠征軍干預戰爭,並且對遭受戰火塗炭的奧斯曼帝國提供必要之物資援助,展現國際維護和平穩定的強大力量云云。

1877年9月27日

唐國宣佈調動第1批遠征軍集結在芝加哥和紐約港,總數約萬軍隊,將會陸續開赴歐洲巴爾幹戰場。

第2批遠征軍擬於10月某個時間段出發,隨後還將有第3批,第4批和第5批跨洋遠征的軍隊,以支援英國為首的世界維護和平力量。

說實話

倫敦相當喜歡與唐國做交易,只要相關的利益交換到位,唐國兌現承諾毫不拖泥帶水,行動立竿見影。

英國政府在倫敦同時宣佈;

將會派遣一支強大的皇家海軍艦隊干預戰爭,這是對沙俄及其盟友發出切實的威脅……

一時間,整個歐洲上空戰雲密佈,世界矚目的眼光全都盯著這裡。

英、唐兩國作為世界實力頂尖的列強,無疑是兩位重量級的選手,他們相繼表態對沙俄及其盟友造成了極大壓力。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0月13日在聖彼得堡就此發表談話,公開表示;

沙俄及盟友無意推翻奧斯曼帝國現政權,戰爭行動只是為了聲援奧境內受壓迫的基督徒,這包括信仰東正教,天主教的各少數民族。

沙俄願意與英、唐等國展開積極對話,就巴爾幹問題尋找一個可行的道路,不謀求對抗,不考慮進一步升級戰爭……

話裡話外的意思;慫了。對國際列強幹預戰爭表現出柔軟的身段,這在沙俄的身上很難見得到。

英國拉著大唐一起訛詐沙俄,可比起那些體量小的西北歐國家效果好的多,不得不佩服英國老的眼光毒辣,把沙俄的心思看得透徹。

數萬裡之外的神州內陸新江

左宗棠大軍業已徹底擊敗阿古伯反叛勢力,正在下大力氣根除流寇遺毒,打擊零星馬匪和維吾爾叛斷武裝,力圖穩定全江局勢。

烏魯木齊欽差大臣行轅

此時已進入寒風蕭瑟的冬季,前些日子剛剛下了一場大雪,街道邊和庭院裡殘留著厚厚的積雪。寒風呼嘯著席捲過城鎮,讓人聽了頭皮發麻。

率軍攻克烏魯木齊的劉錦棠將軍乘坐一抬暖轎抵達,早已有等候在門口的管家引領,一路繞過正堂,向後院書房行去。

“顯謨吾弟,此時急招乃有大事相商,還請莫怪!”左宗棠此時已經迎出來,拱手作禮寒暄。

劉錦堂署理行營事務,兼江、甘兩省巡撫要職,正三品通政使,是欽差大臣左宗棠得力的臂膀,收復新江的首要功臣之一。

見到左宗棠大人迎出了書房,劉錦堂連忙急走幾步彎腰抱拳,施禮說道;“欽帥何出此言,顯謨萬萬不敢當得,慚愧慚愧。”

“天寒地凍,我們還是進書房敘話吧。”

“欽帥請先移步。”

“請!”

“請!”

兩人略一寒暄,旁邊的管家連忙掀起棉簾子,讓兩位大人一前一後的進了書房。這才送去了現沏的茶水,然後恭敬的退了出來,順手關上了書房門。

書房裡

左宗棠神色鄭重的拿起一份厚厚的信函,伸手遞了過來,說道;“顯謨老弟,這是胡光墉透過軍驛600里加急送來的函件,是……”

他的手向東方一指,神色中帶著尊敬說道;“是太平洋彼岸的那位陛下傳來的最新訊息,你先看看內容吧?如何酌辦,就看你我的意思了。”

劉錦棠神色一正,恭敬的雙手接過信函仔細的看了起來。

這一看,就是半個多小時。

左宗棠修身養氣的功夫著實了得,既沒有催促,臉上也沒有表現出半分不耐,他昨天接到這份600里加急函件看了以後,可是半夜都沒睡得著。

左宗棠是非常務實的大臣,就任陝甘總督期間,先後創辦了西安機器局和蘭州製造局,主要為西征大軍修造西式槍炮。

他從沿海各省調來了很多槍炮專家和熟練工人,透過工廠造出了大量西式武器,還彷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步槍,為西征大軍做好了充分準備。

大唐帝國崛起於北美的神話般歷史,關注國外形勢的左宗棠當然瞭解的很多,很透徹,內心為此也雀躍不已。

作為漢族大臣之一,他常常與夜深人靜之時,貪婪的閱讀著來自大唐的報紙和各種奇聞異事,為那個輝煌的大帝國心潮澎湃,感嘆大唐國祚不絕,竟然奇蹟般的復起了。

但這一切,只能秘而不宣。

浸淫大清官場數十年,見慣了各種貪腐諉過的官吏,見慣了各種滿漢之間的隔閡,左宗棠深知清廷對太平洋彼岸的那個輝煌帝國有多忌憚?

哪怕有一絲的牽扯,都會在清廷朝野面臨瘋狂打壓。

中斷了個人宦途事小,辜負了這一生報國壯志事大,所以必須謹言慎行。

劉錦棠是與自己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亦有滿腔的報國之志,兩人相交莫逆,足可以託付重任。

良久之後

劉錦堂看完信函後滿臉震驚之色,這裡面的資訊量太大了,大到他已經無法承受,簡直像天書一般。

如今全疆5個叛亂的政權被消滅了4個,僅剩下盤踞在尹犁的沙俄勢力,這是非常棘手的外國軍隊,讓清庭異常忌憚。

沙俄扶持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佔據以尹犁為核心的9座城鎮,意圖將外東北近70萬平方公里疆域分裂出去。

左宗棠雖然是署理全江事務的全權欽差大臣,但是在對俄開戰問題上依然沒有決定權,需上報朝廷定奪。

那麼尹犁的俄軍有多少人呢?

1862年到1864年清俄之戰時期,沙俄在尹犁地區投入了近3萬兵力,尤其以哥薩克騎兵最為兇悍,對清軍造成很大損傷。

時至今日

沙俄在尹犁地區依然保持約有萬人的兵力,再加上哲德沙爾汗國號稱10萬大軍,實際上是約兩三萬衣衫襤褸的傀儡軍隊。

而信函中說;

沙俄在歐洲對奧斯曼帝國入侵的巴爾幹戰爭中,出動了超過72萬人大軍,共計48個師,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一萬出頭點的沙俄軍隊都難以對付了,更別提72萬大軍,想起來都讓人小腿肚發軟。

“恐洋症”在滿清朝廷非常盛行,鮮有能夠出淤泥而不染的官吏。

好在信函中明確指出,由於漫長距離的後勤所限,沙俄能夠投入到中亞地區的兵力規模有限,更不可能同時展開兩場大規模戰爭。

“欽帥大人,您莫非是……”劉錦棠將軍神色凝重的試探問道。

左宗棠也不迴避自己的意見,他如今都69歲了,抬棺出征,為了收復新江完全將個人榮辱拋到一邊。就為了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滿腔熱血之志。

他略一沉吟,便說道;

“顯謨吾弟,這封信函上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在戰場上得不到的領土,永遠別幻想從談判桌上收回來。

我神州雖大,無一寸多餘之土地。

此番入江,左宗棠已經準備把這把老骨頭埋在這裡,一切朝廷問詰罪責,由我一力擔之。

若是未竟全功,吾死不瞑目也。

此番大軍出征尹犁,可以說是難得的契機,若是白白的放過,那等到沙俄歐洲戰事停歇回過身來,便再無機會了。”

說到這裡

他雙手抱拳向東方遙敬一下,神色莊重的繼續說道;“想必你也知道,那位兀自開創偌大帝國的聖皇陛下一直關注新江戰事。為的只是華夏能夠不遭受洋虜欺負,大好河山不四分五裂,九州統一。

我們完全不必憂心大唐會染指神洲,天下之大,大唐儘可以去得。

如今萬里疆域之地,皆在太平洋彼岸。

這裡……我再給顯謨吾弟交個底……”

說到這裡

左宗棠聲音放低,只用兩個人能夠聽見的小聲說道;“此次西征大軍中還有兩張底牌,一張是16挺美製馬克沁重機槍,配備了120萬發子彈。一張是24門德制12磅野戰重炮,用於攻堅克難,斬關奪隘。

由此利器在手,何愁大事不成?”

這番話說的劉錦棠怦然心動,作為征戰沙場的宿將,他豈能不知道殺人如割草般的重機槍?

只不過這種槍械耗費彈藥過甚,哪怕是英法等列強國家也很少裝備,實在是人命不值錢,重機槍這樣花錢如流水的槍械用不起呀!

還有24門得知12磅野戰重炮加持,那還有什麼樣的城池打不下來?

征戰沙場的將軍們是拿命搏的富貴,膽氣比一般的文官壯了許多。

思索再三

劉錦棠終於慨然應諾,道;“既然欽帥不嫌顯謨粗鄙,託以重負,顯謨區區一介武夫又有何懼?自當共襄勝舉,增添一份微薄之力耳。”

“顯漠吾弟,請受我一拜。”左宗棠神色莊重的站起身來,雙手抱拳拜了下去。

他知道劉錦棠這番應諾,等於是將身家性命全都託付出來了,再也沒有後退之路。

在滿清朝廷中

並不是你收復失地,壯我國威就能收到褒獎,“擅啟邊釁”這可是滿門抄斬的大罪,尤其是讓朝廷恐懼的沙俄。

如今皇帝幼小,僅只有三歲,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朝廷奸臣當道,一大群“恐洋症”嚴重的朝廷大員。

若是聽到清軍收復尹犁戰事,怕不是腿都軟了一大半,隨即而來的就是瘋狂的攻訐。

劉錦棠連忙上前一步,雙手扶住了正要下輩子左宗棠顫微微的的身軀,虎目發紅說道;

“欽帥萬不可如此,顯謨何德何能受您一拜?切莫折殺了在下。

驅除韃虜,復我山河亦是顯謨一生之夙願,願為此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今日能夠附欽帥尾驥,共襄勝舉,雖死亦無憾也!

區區榮華富貴過眼煙雲,劉某一介錚錚鐵骨的漢子,尚不放在心中。”

“顯謨吾弟……”左宗棠緊緊的握著對方的手,聲音也有些哽咽了。

這兩位大臣面臨最大的困難既不是個人的生死榮辱,也不是兇狠的沙俄軍隊,而是背後的朝廷攻訐,說起來也是莫大的諷刺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美夢不成真

月亮的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