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讓華裔移民自由進入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是進入19世紀80年代後的大唐帝國政府新政策,目前看來實施效果相當不錯。

自願移民前往他國的大多是一些商人,種植園主或冒險家,在美洲統一市場的良好大環境下,善於經商的華裔移民勇敢的走出去,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許許多多的華裔移民在國外取得成功,透過報紙大張旗鼓的宣傳後,激勵了更多的同胞走出去。

華裔商人在很多南美和北美國家發展的順風順水,在商界和政界都取得了重要影響力。這有助於擴大華夏文化圈,也有助於大唐帝國豐富的產品進入當地市場。

在大唐帝國人口達到1億規模以後,皇帝李察和帝國政府就在思考這樣的問題;

如何才能讓華裔更多的深入到美洲各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

如何才能讓國語成為美洲的通行語言?

如何讓美洲各國更深入的瞭解和喜愛華夏文化,接受東方文化薰陶,納入東方文化圈?

向巴西帝國輸入的百萬華裔勞工,為大唐帝國的君臣指明瞭一條正確道路;那就是華裔移民輸入。

巴西帝國由於勞動力的極度貴乏,而大量輸入黑人奴隸,也是南美洲最後的奴隸制國家堡壘。

這一切,在第2次南美洲戰爭後得到改變。

1868年戰後,巴西帝國承諾放棄奴隸制,根據政府間協議,大唐帝國在今後的十年時間裡,向巴西帝國輸入百萬華裔勞動力。

移民費用由巴西帝國承擔,巴西帝國承諾給予華裔移民同工同酬的平等待遇,在婚姻,就業,置產及司法各方面,切實保護移民財產和人身安全。

根據後續實踐的成果來看,巴西帝國政府信守了承諾。10年間輸入高達131萬的華裔勞工,極大的緩解了巴西帝國用工缺口,是其農業經濟迅速恢復的重要保證。

唐巴兩國在1878年協議到期後,又續簽了一份長期華裔勞工輸入協議,以每年約12~13萬人的速度,持續的為巴西帝國提供移民。

這份長期協議,養活了大唐帝國二十幾家遠洋輪船公司,也為神州飢寒交迫的大量難民尋找到了新的出路,解決了巴西帝國尖銳的用工矛盾,可謂三全其美。

時至今日

巴西帝國的華裔人口已經達到477萬餘人(注,大部分華人在當地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佔據人口比例的三成半還多點,華人街區隨處可見,華人工廠,種植園和牧場遍地都是,呈現出明顯的華裔社會化。

正所謂;有意栽樹樹不活,無意插柳柳成行。

正是由於巴西的成功桉例,所以大唐帝國實施了全面放開人口流動的政策,意圖透過數十上百年的努力,實現美洲各國的社會人口結構改變。

不求在美洲各國都佔據第一大族群的地位,最起碼也是主要族群,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擁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力。

實際上巴拉圭,烏拉圭已經全面華裔化,與帝國的海外行省無異,就連國文學校使用的課本都是一樣,政府中高層有很多來自桃園行政學院的畢業生。

巴西和阿根廷的華裔化趨勢也很明顯,雖然現在人口還比白人更少。但架不住華裔實行一夫多妻制,又崇尚多子多福的傳統理念,比白人家庭更能生啊!

在北美各國

佛羅里達共和國,密西西比共和國,肯塔基王國,俄克拉荷馬王國,以及美國北部幾個州,華裔化都非常明顯,已經成為當地社會的第一大族群。

預計在本世紀末或者下世紀初前十年,這些國家都會成為華裔主導國家,這就是大唐帝國放開移民政策的威力。

而在一些華人移民較少的國家,比如卡羅來納共和國,加拿大,美國中南部各州,委內瑞拉,智利,秘魯,玻利維亞這些國家,華裔人口占比約在5%~15%之間。

人口占比較少的有智利,委內瑞拉,玻利維亞這幾個國家,華裔人口大約在5%~7%之間,是整個南美洲最少的地區。

秘魯是最早售賣鳥糞的國家,也是南美洲的富裕國家,前往該國經商和開辦種植園的移民較多,華裔人口占比大約%,基本上與加拿大差不多。

卡羅來納共和國在19世紀中葉,就擁有大量華裔移民,在第2次北美洲戰爭後,即1862年由於戰後的男性人口嚴重短缺,大量華裔移民進入該地區。

截止1886年,該地區華裔人口約佔總人口的%,是僅次於白人和黑人的第三大族裔,在卡羅來納共和國主要從事商業、貿易、餐飲和運輸流通行業,特別是該國對外出口的80%海運業務,都是由華裔掌控。

相比較原美利堅聯盟國其他分裂地區,卡羅來納共和國的華裔人口比例最低,政治上親近英國,與法國關係密切,是“美盟”中的特立獨行者。

卡羅來納共和國經常與加拿大一道,質疑大唐帝國推行的美洲統一市場政策,是不折不扣的攪局者,因而在北美大陸備受大唐帝國打壓。

即便如此

卡羅來納共和國也不敢刻意針對華裔族群打壓,排擠,也不敢對傾銷的大唐帝國商品採取高關稅措施。

處處表現的很謹慎,因為身邊就是虎視眈眈的大唐帝國軍隊,始終在不懷好意的盯著他們。

萬一被找到藉口,那緊隨而至的就是暴風驟雨般的打擊。

卡羅來納共和國高層心裡也清楚;

大唐帝國行事向來霸道,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唱唱反調也就算了。若是在重要問題上跳出來反對,遲早要被收拾。

所以在“泛太合作組織”成立的問題上,卡羅來納共和國乖乖的選擇了合作,而持強烈反對意見的加拿大至今還是個觀察員國。

進入1887年2月份

大唐帝國上一年1886年各項國民經濟統計資料陸續出爐,其中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億唐元,這一資料約是大英帝國本土的倍。

但英國的統計資料是包含31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注,此時尚未達到英國3300萬殖民地的巔峰),總計約有億人口,經濟總量依然是高於大唐帝國。

持續4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大唐帝國是引領世界第2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國家,化工業和電氣化領域位居世界領先,已經將歐洲國家甩在了身後。

汽車行業經過數10年發展,湧現出了120多家汽車製造商,汽車產品涵蓋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兩大品類,更是發展出了轎車,貨車,皮卡,公共汽車等諸多細分領域。

截止1886年底

大唐帝國全社會汽車保有量達到萬輛,駕駛汽車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開始大規模的進入中產家庭,深入的普及開來。

大唐帝國的汽車保有量佔據世界的87%,若是加上其他北美各國,這一比例要達到%,在世界汽車工業領域獨佔鰲頭。

北美之所以汽車工業發展如此順暢,有幾大因素不可忽視。

首先,大唐帝國發達的機械工業水平,已經位居世界一流行列,在系列柴油機和汽油機生產領域,更是獨領風騷的存在。

大唐國內數百萬家農場和牧場,造就了龐大的農業機械市場,也造就了大唐帝國發達的農業機械產業,汽車產業發展也受益於此。

第二,國內豐富的資源,是汽車產業深入普及的基礎。

大唐帝國壟斷了世界石化產業,國內的汽油,柴油,潤滑油以及重油產品價格低廉,普及程度高,在城市鄉村的雜貨鋪都能很方便的買到石油產品。

一些大型石化公司甚至在城市中,建設了專門的汽車加油站,為汽車使用者提供非常便捷的服務。這一新生事物廣受好評,也大大促進了汽車進入千家萬戶。

相比較而言

歐洲是傳統的貧油地區,所有的石化產品都要從大唐帝國進口,附加上關稅和高額利潤後,無論煤油,汽油,柴油還是重油價格都翻了好幾倍,機械使用成本高昂。

這包括農業機械和汽車,也包括航運,工廠企業使用的發電裝置和機床,成本比大唐帝國高出了一大截。

就例如汽車上廣泛使用的天然橡膠,輪胎這些產品就少不了。

大唐帝國是天然橡膠最大的生產國,佔據著世界天然橡膠市場的78%,國內輪胎的價格就便宜的多,而出口價格最少要翻一兩番。

第三個因素,自然就是市場了。

大唐帝國自建國以來,40多年來和平發展未遭遇過戰火(注,指國內),如今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農業經濟強國,培育出了一大批中產階層。

尤其是城市富裕階層和廣大的農牧場主們,對能夠提升生活質量,提高勞動效率的汽車,存在著龐大的社會需求。

第4點,大唐帝國廣袤的領土,發達而完善的公路交通體系以及現代化的城市交通,都為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幾方面因素相結合,造就了大唐帝國“汽車輪子上國家”的美譽,也是國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人,別走

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