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洛杉磯博覽會的勝利舉辦,參觀人群多達530萬人次,博覽會中琳琅滿目的高科技產品與發明,極大的開闊了國人的眼界,很多學生對科學發明產生濃厚興趣。

大唐帝國為了參觀博覽會的社會民眾,專門開出了優惠火車專列,長安至洛杉磯,塞勒姆至洛杉磯,西雅圖至洛杉磯,芝加哥至洛杉磯,桃源至洛杉磯等等。

對於學校組織的大、中、小學生,開行了由政府補貼中餐和晚餐的火車專列,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年輕學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立志於投身到轟轟烈烈的第2次工業革命創新浪潮之中。

博覽會期間

舉辦方邀請了各方教授和科技界名人,舉辦了一千三百多場演講會,透過圖畫與實物相結合的新方式,開啟參會者對新科技的濃厚興趣。

第12屆洛杉磯博覽會又是一場規模盛大的商業盛會,在博覽會上出現的十幾萬種商品,促成了價值驚人的交易訂單,為帝國工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力量。

單以石油化工產品為例;

塑膠產品的大量湧現,琳琅滿目的塑膠盆,塑膠桶,塑膠勺,塑膠盒,塑膠夾,塑膠花,塑膠雨衣,塑膠布,塑膠袋,塑膠凳,塑膠墊,塑膠膠鞋等等新產品,顏色鮮豔靚麗,價廉物美,引發了很多歐洲商人的搶購。

在洛杉磯第12屆世界博覽會的正門口,高高樹立著皇帝陛下親筆提寫的一行大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大唐帝國濃郁的科學技術研發氛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經過數10年的大力倡導,已經蔚然成風。

在有軌電車上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人手上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的閱讀,城市街道里的書店報刊亭遍地開花,已經形成了規模很大的圖書媒體文化產業。

正是這種積極向上的移民社會環境,孕育出了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

與英國那樣死氣沉沉的保守社會相比較,大唐帝國擁有更多的上升機會,一夜暴富的傳奇在各個行業都發生過,報刊媒體經常刊登這樣的訊息。

經過39年的高速發展,西海岸大城市洛杉磯如今人口高達227萬,僅次於帝都長安而位列美洲第二大都市。

若是論世界排名,僅次於倫敦,長安和268萬人口的巴黎,位居世界第四大都市,高於人口187萬的世界第五大城市紐約。

如果說帝都長安氣象肅穆,城市建築恢弘大氣,那麼西海岸大城市洛杉磯就更具活力。

這是一座陽光之城,一座美女雲集的城市,一座東西方文化交融迸發出耀眼火花的工業創新之城,文化藝術界人士鍾愛的城市,處處流淌著引領世界風潮的時尚氣息。

英國巴麥尊勳爵自從卸任加拿大總督之職後,就與夫人定居在洛杉磯,他陳坦言喜愛這裡的陽光沙灘,這裡迷人的氣候和流光溢彩的夜生活。

若是再回倫敦,已經不能忍受那裡入秋後一直到早春,每年長達7個多月的溼寒氣候,不能忍受倫敦一年中長達230多天的嚴重霧霾,不能忍受英倫貴族寒暄起來喋喋不休的廢話。

“真誠的感謝尊貴的皇帝陛下,讓我有這樣的寶貴機會能夠再次覲見,這是我本人及巴麥尊家族的殊榮,您是美洲至高無上的統治者,請允許我獻上一份卑微的尊祟。”巴麥尊勳爵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國語,只是腔調稍微有點怪。

皇帝李察在閒暇之餘,抽空接見了這個英國老朋友,聊一些雙方關心的話題。

對巴麥尊勳爵的恭維之言,皇帝李察神色澹然地回應道;“不必過謙勳爵先生,你和你的家族一直都是帝國的老朋友,在長期的友好往來中締結了深厚友誼。

而正是以巴麥尊勳爵為主的一大批英國友人,成為促進唐英兩國長期盟友關係的粘合劑,發揮著重要作用,帝國對此表示讚賞和肯定。”

“十分感謝尊貴的皇帝陛下的肯定,我認為,深入英唐兩國長期盟友關係,這對雙方都是最好的選擇。我本人將會將這樣的觀點分享給英國政壇的同僚們,促進議會層面和更多的政治人物訪問北美,瞭解這個偉大的帝國。”

“這非常好,想必勳爵先生也看到了第12屆世界博覽會在洛杉磯成功的舉辦,盛況空前。芝加哥和墨西哥城等一些中部和南部大城市,相繼提出了舉辦第14屆或第15屆世博會的申請,帝國政府對此抱有濃厚興趣。希望勳爵先生能夠在申辦過程中發揮影響力,促進這一世界性的博覽盛會再次於帝國城市中舉辦。”

“請尊貴的皇帝陛下放心,巴麥尊勳爵家族一定竭力促成此事,實際上我的爵位繼承人羅伯特-巴麥尊已經接受了芝加哥世博會籌備委員會的邀請,擔任副會長。”

“哦……這正和朕意啊!哈哈哈哈……”皇帝李察聽了一愣之後,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又聊了會兒

話題聊到了當今英國新任首相威廉-哈塞爾身上,出身自由黨的新首相與保守黨的重量級人物巴麥尊勳爵格格不入,巴麥尊勳爵對他的評價也不高。

他說道;

“不瞞尊貴的皇帝陛下,我已經至少有16年沒有見過這個自由黨政客,倫敦的上流社會中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威廉首相上任的第1件事,不是推出重要的國內外政策,而是為唐寧街首相官邸申請更換一套新的銅質暖氣裝置和鍋爐,為此申請了3600英鎊的預算。

所以倫敦的上流社會戲稱他為“3600英鎊先生”,在國際國內的重要大事和個人享受的選擇方面,首相先生似乎更注重後者。

他出生於懷特郡的一個牙醫家庭,這樣的平民出身制約了他看世界的眼光,缺少了英倫貴族的雍容和紳士作派,更注重實利和不擇手段。

保守黨輸掉了首相競選不是因為威廉-塞西爾更優秀,而是因為保守黨更爛。”

“這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皇帝李察聞言也不禁笑了起來,談話氣氛顯得輕鬆多了,隨即就聊到了美國事務。

皇帝李察說道;

“近期以來,法國方面對倫敦在美國事務中頻頻插手深感不安,這可能導致原本平靜的局勢再起波瀾,進一步威脅到法國利益。

尤其是還有兩年,就面臨清償日。

弗朗索瓦總統計劃明年向美國增派駐軍,就這一問題,唐法兩國政府正在商討中,有可能達成一致。

帝國方面歡迎英法等國在維護北美局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帝國方面也傾向於加強國際合作,而不是將美洲經營成自己的小圈子。”

有些話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

皇帝李察透過會談這一場合,將與法方的一些合作透露出來,顯得更加巧妙而易於為法方所接受,又不影響英唐兩國之間傳統盟友關係。

自1862年戰敗以後

米利堅合眾國在接受國際調停的基礎上籤署了停戰合約,從此淪為一個喪失部分國家主權的半殖民地,境內海關給託管,還有高達二十幾萬的大唐帝國駐軍和數以百計的陸海軍基地。

很多人忘記了,其實英法普等國在美國也有駐軍。

只不過普魯士王國為了準備歐洲戰爭,早早的便將幾百人的普魯士士兵撤走,英國和法國在華盛頓附近保留了一定的駐軍,英軍約有1200餘人,法軍約有320人。

英法普等國的駐軍是作為國際斡旋調停人的身份,派出駐軍監督戰爭雙方履行停戰條約義務,包括海關託管權,國際債務重整和金融秩序重整等等重大事宜。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法國政府與大唐帝國協商增加在美駐軍是沒問題的,至於美國則直接忽略了。

透露出這個訊息後,巴麥尊勳爵顯得也有些意外,他認真考慮後,這才說道;

“尊貴的皇帝陛下;

倫敦對法國這幾年大舉對外擴張殖民頗有微詞,攪的世界各地動盪不安,顯然這不是一個負責任國際大國的應有做法。

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出兵入侵突尼西亞,在北非地區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隨後又入侵敘利亞,黎巴嫩等地區,嚴重傷害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完整。

這還不算

這幾年法軍在中南半島大舉用兵,先後消滅了柬埔寨王國和寮國王國,在1864年又覆滅了越南王國,為法蘭西打下了一個大大的中南半島殖民地。

法國人這樣還不知足,竟然向北入侵友誼關,試圖在大清國身上撕下一大塊肥肉來。

幸好法國人的一口爛牙無法匹配他們的大胃口,在華夏南方遭遇到了可恥的失敗。

這幾年裡

法國人在近東,北非,中南半島和非洲西部和南部大舉殖民,一場殖民戰爭接著一場殖民戰爭,幾乎就沒有停歇的時候。

現如今又試圖插手北美事務,這對倫敦政府來說不會是一個願意見到的局面。

威廉-塞西爾政府可能就此做出反應,在我看來,倫敦不會高興法國人手伸這麼長。”

果然不錯,這觸動了英國人的敏感神經。

皇帝李察無意就此問題深聊下去,點到而止的評論了一下,便將話題轉向了其他方面。

相信倫敦很快會收到訊息,英法兩國繼續扯皮是完全可以預料的事情,那可就不關大唐帝國什麼事兒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末日有紅警

動員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