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王國的這個深坑導致南線戰場轉眼間糜爛,普魯士王國不得不作最壞的打算。

因此,緊急向大唐帝國求購數量巨大的戰爭物資,同時希望立刻貸一筆款項,數量是5000萬唐元,以支付龐大的物資進口所需。

說一千道一萬,沒錢哪來的物資?

即便是大唐帝國自己搞戰略儲備制度,也要撥款從社會上採購各種物資,沒有白拿的道理,至多價格上平易近人一些。

按說普魯士王國戰前準備相當充足,庫存物資儲備量不小,應該能夠應付當前的危險局面。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如計劃中嚴絲合縫,就像義大利軍隊突然拉垮了,兩天就被奧地利軍隊打的大敗虧輸,這種意外情況誰能想得到?

所以,一定要留出相當大的餘量以備不時之需。

從普魯士王國緊急求購大量物資和戰爭貸款來看,俾斯麥首相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那就是戰爭陷入僵持後歐洲大國干預,從而導致戰爭長期化。

“電告國內,普魯士王國所需物資優先安排生產發運,貸款事宜儘快落實。”李察幾乎沒有遲疑,果斷的做出了決定,向前踱了幾步以後又吩咐道;“對了……貸款利率不要過高,以維持8%以下為宜。畢竟是跨大西洋親密盟友,在這種危難時候應該予以鼎力支援,方能夠彰顯誠意。”

“微臣明白,立刻擬電發出。”

“嗯,去吧。”李察習慣性的吩咐道。

“微臣遵旨。”

陳川上將也習慣性的應道,他轉身走出門口才反應過來;這間好像是自己的獨立辦公室吧?

正在房間裡吞雲吐霧的皇帝李察可沒有考慮這些小節,他如今考慮的是本線主戰場的形勢。

若作為主帥,該如何破局?

發生在傳統德意志地區的這場兩強爭霸戰爭,讓親臨戰場的李察興致盎然,大感此行所得甚多,極大的加深了對當今世界戰爭和歐洲形勢的瞭解,也引起了他深入研究的濃厚興趣。

在北美戰爭中越來越少見到的排隊槍斃戰術,大規模出現在普奧戰場上,讓人錯以為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最鮮明的一個特點;

這是奧地利軍隊幾乎不挖戰壕,也不設立半身防禦牆,對這種有利於極大減少傷亡卻膽小鬼的戰鬥方式極為排斥,滿腦子都是以體面貴族的方式解決戰鬥勝負。

熱衷於騎士決鬥一般的正面會戰,這簡直是以已之短擊敵之長,打的既頭鐵又魯莽,焉有不敗之理?

甭管實力夠不夠強,貴族正面槓就是了,退一步都是膽小鬼。

原來設想中憑藉城市建築和城堡石牆防線反覆爭奪的激戰場面,實際中發生的並不多。

僅僅德累斯頓這樣的王都才爆發了激烈的攻城戰,反覆爭奪了四天方才易手,其他的各邦國城鎮大多順勢而下,幾乎沒費什麼勁兒。

例如北美戰爭中的芝加哥爭奪戰,底特律攻防戰,堪薩斯城爭奪戰這樣血腥膠著的城市攻防戰都沒有出現,反而是一鼓而下,順利的讓人難以置信。

細究其原因

一來是奧軍主力大多在會戰中被摧毀,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城市防禦戰。

二來這些城鎮都是德意志地區各邦國千百年來辛苦建設的成就和家園,一座城堡或教堂建設動輒數十上百年,交戰雙方均不願意城市鄉鎮毀於戰火。

三來隨著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覺醒,想要改變德意志各邦國一盤散沙的現狀,追求統一強大國度的呼聲高漲,是影響戰局走向的重要方面。

尤其各中小邦國的抵抗力度有限,其中摻雜了複雜的民族和歷史恩怨,可以說一言難盡。

分割七零八碎的德意志各中小邦國高達38個,再加上眾多自由市和主教國各自為政,讓傳統的德意志地區無法發展像樣的工業和商業。

在以農業為主的封建社會中,因為生產力低下,底層民眾生活普遍較為貧苦,渴盼改變的願望佔據了主流,相對強大的普魯士王國就成了希望的救星……

第4條也是最重要的這一條,普魯士王國多年來的細緻戰爭準備初見成效,以迅勐有力的軍事行動打垮了本就不強的抵抗意志,自然沒人願意死磕到底。

民族內鬥與國與國之間的征伐不同,呈現出了鮮明的歐洲特色。

李察饒有興趣的回味這段時間來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透過窗戶看著外面高低錯落的德式建築,心中篤定;

業已把握了俾斯麥首相這場戰爭的側重點,其側重點就在“剪除羽翼”這4個字上。

普奧戰爭的目的就是要擊敗奧地利帝國,結束雙雄並立的格局,從而確立普魯士王國在整個德意志地區的霸主地位,實現排除了奧地利帝國的德意志民族統一。

在此過程中

那些曾經追隨奧地利帝國的中小邦國都將灰飛煙滅,納入普魯士王國直接統轄之下。

贏得戰爭勝利後,普魯士王國將致力於拆除舊有藩籬隔閡,聯通鐵路,公路交通,促進各地區暢通無阻的商品流通和工業發展,使之成為統一的大市場,從而走上富國強兵之路。

明白了俾斯麥首相的戰爭目的,回過頭來再看看截止目前為止的戰爭程序就一目瞭然了。

集中易北河兵團和第一兵團的力量,以勢如破竹的態勢攻入奧地利的盟邦漢諾威、黑森一加塞爾和薩克森等毗鄰國家,並且呈野火燎原之勢覆滅了一個又一個分裂邦國。

這些國家的聯合軍隊,在普軍的強大威勢之下節節後退,被迫撤退到摩拉維亞地區向奧軍主力靠攏,試圖尋求庇護。

號稱普軍主力的第二兵團行動速度最緩慢,而與其遙遙對峙的正是奧地利軍隊主力,被牽制在摩拉維亞地區不敢動彈。

不管救援哪一方盟邦,都會造成防守上的巨大空檔,令奧軍猶豫之間已經失去了先機。

如此這般,普軍實際上已經實現了戰前大半目標。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只要造成奧地利軍隊重創並迫使其退出戰爭,就完成了統一德意志民族的偉大程序。

跟隨奧地利帝國的絕大部分邦國大多覆滅,戰後剩餘的北方邦國數量不多,勢力不大,在普魯士王國統一德意志民族的輝煌勝利面前,只能乖乖的接受現代化工業程序的改變,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只是……義大利這個坑爹貨!

李察知道若無意外,普魯士王國最終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這一危機。

具體怎麼做的,那就不太清楚了。

普魯士王國統一德意志民族最終順利完成,將有助於大唐帝國商品順利的進入其擴大後的國內市場,並且輻射周邊德語地區,包括瑞士,荷蘭,比利時(後兩者屬於部分德語區)和奧地利帝國,坐享巨大的戰爭紅利。

想到這裡

李察臉上不禁露出會心的微笑,莫管德意志民族打生打死,大唐帝國都會從中受益,有這一點就夠了。

至於過程中的一些曲折,又何嘗不是雙邊關係中的驗金石呢?

以大唐帝國全力支援的官方態度,感動德國老幾十年絕對沒問題,剩下的只能看天意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太子爺逆襲質子人生!

四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