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

大唐帝國對扶桑是有所企圖的,朝廷眾臣雖然不知道未來歷史的走向,但是加強滲透和資本控制藩屬國無疑是正確的方向,省時省力而且省心。

帝國做起來駕輕就熟,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美國南北兩方就是被資本綁架的鮮明例子。

美利堅聯盟國(南方)雖然是大唐帝國的盟友,但在南北戰爭時期欠下的鉅額戰爭債務本息都是需要按年償還的,像現在這樣借新債還舊債,再有30年也還不完。

美利堅合眾國(北方)就更慘了,其國內經濟命脈基本上被大唐帝國的華裔資本控制,港口,鋼鐵,造船,金融以及大量的城市物業,都掌控在華裔資本手中。

其每年還要償還鉅額的債務本息,包括欠大唐帝國和國際高利貸者的錢,借了還,還了借,是到本世紀末都還不完的鉅額債務。

這北美的難兄難弟,一個殘一個廢,至少在本世紀翻不起什麼浪來了。

如今這個年頭可沒有什麼透過膨脹的說法,英鎊與唐元的幣值都是繫結了黃金,幣值的購買力極強,壓根兒也不存在“印鈔票還債”這種荒誕做法的可能性。

僅美國南北兩方每年需償還的鉅額貸款本息,就接近4000萬唐元之巨,這為大唐帝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資金支援,從上到下狠狠發了一大筆財。

這筆資金除了大部分要償還銀行本息外,還有約三分之一分屬於帝國財政和皇室內務府,即年均1600餘萬規模的穩定收益。

按照皇帝陛下的安排;

帝國財政部成立專門管理這筆資金的機構,名曰“大唐帝國政府發展基金”,用這筆錢去投資礦山,入股德克薩斯油田以及鐵路公司和部分新興電器企業,從而每年獲得不菲的投資分紅收益。

雞生蛋,蛋生雞。

4年多下來,這筆錢已經滾到了8800萬唐元(包含政府基金手持企業礦產股權價值)之巨,是帝國財政一大支柱。

皇室內府也是類似的操作,只不過皇室內務府起步早,投入大,麾下設有多個國際大型基金,投資範圍遍佈歐洲和東亞各國,也包括澳大利亞墨爾本金礦,賺取了無以計數的驚人財富。

話題回到扶桑國火上房的求援上來;

扶桑國的情況皇帝陛下和在座眾臣都知道,那真不是一個“窮”字可以簡單概括的事兒,到了江戶後期,幕府財政年年收不抵支,寅吃卯糧,幕府將軍甚至連生魚片都是快吃不起了。

幕府麾下除了直屬藩地外,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島共計有270多藩主和外樣大名。封地多的五六十萬石,少則數千石。

叛亂的西南地區薩摩藩,長州藩,仙台藩和土左藩都是五六十萬石的強藩,在一眾藩臣中名列前五位。

正是有了強勁的實力,所以才有底氣與衰落的末代幕府叫板。

這其中,最富有的應該是薩摩藩了,其為“四大強藩”之首,領地達到了77萬石,經濟實力也是最強的。

江戶時期,薩摩藩一年的財政收入換算成黃金約為十五萬兩,日本江戶時期幣制,小判金一枚為一兩,重約克。

一唐元約合克黃金,一枚小叛金約合11唐元。

也就是說;

薩摩藩一年的財政收入換算成唐元,約合165萬唐元。

看起來確實不少,每年的盈餘能有四、五十萬唐元,相比較幕府的入不敷出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在鳥羽伏見之戰慘敗後,“薩長聯盟”緊急從英國商人那裡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和彈藥補充,很快恢復了元氣,叫嚷著要與幕府軍血戰到底。

事實上,他們做到了。

“啟奏陛下;

外交部方面也曾數次詢問,扶桑國借入的大筆資金以何物抵押,保障戰後能夠按期還本付息?

該國使臣吞吞吐吐,顧左右而言他,顯然心中沒有盤什麼好心思,也許幕府壓根就沒打算還款。

如今扶桑島的形式變得複雜起來,叛反的西南強藩在鳥羽伏見之戰慘敗後,經過大半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恢復了往日軍力,並且更勝從前。

島內形勢宛若烈火烹油,形勢日益危急。

若是沒有帝國方面的扶助,幕府軍大機率壓不住強勢反彈的西南諸藩叛軍,局勢可能徹底反轉。

微臣以為;

維持幕府統治有利於帝國利益,再加上扶桑島乃是帝國最具重量和影響力的藩屬國,佈局東亞的重要棋子,輕易不宜捨棄。

以免令琉球,蘭芳等國心寒,致令有損我大唐帝國威嚴。

外交部方面意見;帝國方面還是應在適當時刻予以援手。”

李察高坐御座之上,在聽了外交大臣羅奉先的奏報之後,神情不置可否,也沒有明確表態,而是轉頭看向殖民地部大臣胡安-卡洛斯,問道;“胡安愛卿,你意下如何?”

“啟奏陛下;羅大人言之有理,但大唐帝國不能任由倭國予取予求,總要兩相得利方好。”胡安-卡洛斯站了出來,傲然的說道。

“哦,朕願聞其詳。”皇帝李察感興趣的說道。

胡安-卡洛斯神情恭敬地向御座恭手施禮,這才轉過身來,眼睛看著外交部大臣羅奉先說道;

“微臣以為,國與國相處之道,亦如同世間人情往來,沒有單方面一味付出的道理。

倭國此次所求貸款資金和軍備物資數量巨大,價值約合1500萬唐元,縱然是我大唐帝國實力雄厚,亦不可輕易許之。

尤其是鉅額戰爭貸款,必須要倭國拿出抵押物方可,比如海關稅收,比如抵押蝦夷地(北海道)或者進一步開放江戶,東京等地方為穩妥。

而且,資金使用中,大部分應折抵帝國輸送的物資,現金所佔比例不得超逾兩成。以免腐朽的幕府上下其手,貪佔錢財,歪嘴和尚念壞了經。

倭國前述兩筆貸款加上這一筆,總額約合2000萬之巨。

非是老臣瞧不起倭國,德川幕府財政年年收不抵支,賴為倚重的金銀山資源枯竭,加上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壓根也不具備償還如此鉅額貸款的能力。

為慎重計

莫如督促倭國出售北方直屬蝦夷地,並以海關稅收做抵押,以籌措資金平息內亂。

若形勢危急,武器裝備和物資可以先給一點,幫助德川幕府穩住當前局面不至於徹底糜爛,僅此而已。”

老將出馬果然不同,分析的老辣犀利,一針見血。

“啟奏陛下,微臣附議胡安大人之策,此乃老臣謀國之言也。”

“啟奏陛下,微臣附議。”

“啟奏陛下,胡安大人所言在理,於國於民都有利,微臣附議。”

在座的諸位朝臣紛紛表示支援,搭眼看過去,竟然佔據了一大半。

皇帝李察在廷議中很少獨斷專行,除非某些重要議題會安排人刻意引導,以免脫離掌控之外。

平日裡廷議大部分政策少數服從多數,不會把矛盾全都引到皇室身上來。

就比如今天這個“援倭政策”,是殖民地部大臣胡安-卡洛斯伯爵一力主張,成則嘉勉,敗則引咎辭職,倭國人也只能怪罪到胡安-卡洛斯伯爵的頭上。

國內外所有的問題,儘量在內閣層面解決,非必要莫上交,否則內閣這幫人幹什麼吃的?

李察看到大部分朝臣紛紛贊同,偏向於採取較為強硬的援助方法,意思是倭國必須要拿出蝦夷地抵押,並且搭上不怎麼重要的海關稅收(注;由於長期閉關鎖國,貿易體量極小)。

還清貸款就還給你,還不清那就抱歉了,蝦夷地這個抵押物沒收了。

皇帝李察最後的目光落在外交部大臣羅奉先的身上,隱含詢問之意。

羅奉先是帝國鴿派人物的代表,原本是兩榜進士出身,思想中還有不少迂腐的儒家親善理念,力主與人為善,以仁德治天下。

一個朝廷中也不能夠全是鷹派人物,相容幷蓄,廣開言路才是王道。

各方爭論不休的時候,皇帝高高在上才能夠適時引導,讓整個帝國沿著預想的發展軌道順利前行。

“啟奏陛下,微臣附議胡安大人所言,並無異議。”羅奉先眼見著大勢已去,不由得輕嘆一口氣,恭敬的施禮回答道。

他並非倭國利益代言人,也沒有收受倭國什麼好處,只不過在政策立場方面較為溫和罷了。

大唐帝國咄咄逼人的政策,不符合歷朝歷代以來儒家“寬忍為懷,有容乃大”治國理念。

但回頭想想這可是在北美……那沒問題了。

看到在這一問題上朝臣們達成了一致,皇帝李察這才微微頜首言道;

“既如此,就以胡安愛卿所言行事,內閣方面拿出一個條陳上奏,御準頒佈實施。下一個問題,是如今的南美巴拉圭戰爭,眾愛卿有何上奏?”

皇帝陛下的一句話,就將“對倭國援助政策”蓋棺定論了,這也是東亞政策的一部分。

今後數10年間,若再遇到類似需要援助情況,帝國政府方面就按此精神執行,不會再有大的變動,也不會再次廷議。

不單純是對待倭國如此,對待琉球王國和蘭芳王國也同樣如此,比照執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史上最牛王爺,統百官,定江山

青樓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