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不留隱患

1899年4月

帝都長安

大明宮,勤政殿內

皇帝李察在聽取了殖民地部大臣柳達卿的彙報後,眉頭一挑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了起來,道;

“是我聽錯了,還是荷蘭人沒有睡醒?

他們竟然將帝國軍隊撤出佔領區,作為停戰談判的先決條件,是誰給他們這樣的勇氣和信心?

德國人想要主持和平斡旋,想要插手干預東印度群島局勢,你們可以直接回復威廉二世;

大唐帝國認為德國並非主持和平談判合適的人選,可以婉言謝絕,用不著過分刺激這個瘋子。

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考量,不是小孩過家家,要綜合考慮對國際政治和經濟貿易的影響,宜慎而重之。

荷蘭人的訴求,直接強硬回絕就可以了。

在東印度群島的帝國皇家特遣艦隊也閒了那麼長時間,該出來活動活動了。

傳朕的旨意;

命令皇家特遣艦隊對盤踞在爪哇島為主的荷蘭勢力,進行新一輪的打擊,包括並不限於港口和貿易商船,並加強對該島的全面封鎖,杜絕英法德意等國商船往來。

違者視情節,予以拿捕和擊沉。

給他們三分顏色,這些歐洲人就會蹬鼻子上臉,是時候讓他們長長記性了。”

“微臣謹遵聖旨。”帝國首相潘守國神情恭敬的施禮回答道。

“如今正值帝國遷都喜慶之際,荷蘭人依然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政府那就沒必要敷衍他們,議和之事等遷都以後再說吧。”皇帝李察不在意的揮了揮手。

今年的5月1日國慶節,大唐帝國將正式宣佈遷都朝歌市(費城),新首都正式啟用將會舉行一系列包括閱兵在內盛大典禮,是帝國政府今年重中之重。

遷都伊始

長安城的帝國政府職能並非全部都轉移過去,而是在今後的2~3年內循序漸進,逐漸將中央各部委職能搬遷過去。

也有部分中央職能停留在西都長安(舊金山),包括各大著名院校以及皇家最高軍事大學,皇家財經大學,皇家行政大學等等,還有工業部,文化衛生和體育部,警察總署,皇家中央儲備銀行及財政部和稅務總署等機構,在西都長安保留了部分政府職能。

遷都朝歌城是本年度最重大的政府事務,5月1日的國慶盛大慶典中,皇帝御駕和帝國政府內閣皆全員出席。

眼看著時日無多,近日就要啟程東行。

林林總總的遷都工作千頭萬緒,現在皇家內務府和帝國政府都忙得腳打後腦勺,天天都是做不完的事兒。

一般不是什麼至關重要的政務,基本上都延後處理了,這也包括荷蘭政府的停戰和談意向。

德國也好,荷蘭也好,現在都有些拎不清,讓他們冷靜冷靜也好。

例行覲見皇帝陛下的首相潘守國公爵和內閣重臣們,在御前商議了一些重要的政府事務之後,便恭敬告退了。

皇帝李察回到御書房中,站在手繪的大幅世界地圖面前,目光審視的端詳著東印度群島這一片區域,神情若有所思。

發動面向東印度群島的新殖民戰爭,是帝國擴張的新階段,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迄今為止的53年

大唐帝國已經全面完善了在整個美洲的版圖格局,透過有效的手段加強了美洲盟主的地位。消化了擴張殖民成果,使得實力進一步雄厚起來。

併入帝國版圖的北美各省和藩國,人口結構持續最佳化,深入的民族同化正在進行中,各項強力的舉措保障了地區安定,也保障了社會持續繁榮的基礎。

解決了內患,大唐帝國開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美洲以外的地區。

源於強盛的實力,大唐帝國有能力在一年內向新殖民地移民數10萬人,同時展開數以千計的新建設專案,使其發生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而這是荷蘭人300餘年的殖民都達不到的效果,這個歐洲小國既沒有足夠的人力,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複製大唐帝國的成功殖民政策。

皇帝李察目光在東印度群島掠過,最後停留在他高度重視的蘇門答臘群島上,雙手環抱著沉思起來。

控制了蘇門達臘島,就控制了馬六甲海峽。

原本荷蘭殖民者控制的蘇門達臘島,對馬六甲海峽的影響幾乎等於零,因為其國小力微,幾乎對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或者東亞大國都難以說“不”。

現如今,掌控在帝國手中的蘇門達臘島就完全不同了,島嶼的西北端瀕臨印度洋,這讓大唐帝國的影響力輻射到廣闊的印度洋中。

這可以與印度洋另一端的紅海雲中省,葉門以薩拉為主的利益區,波斯灣以科威特城為主的利益區遙相呼應,編織出一張略顯稀疏的殖民地網。

之所以略顯稀疏,是因為印度次大陸是大英帝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東至緬甸,西至伊朗,北至阿富汗,全都囊括在英屬東印度總督府利益區內,他國不得染指。

法國人不行,德國人不行,俄國人更不行,唐國自然也不行。

從大唐帝國所屬亞齊地區的班達亞齊港至雲中省伏波港,需要跨越浩瀚的印度洋,在沒有英國殖民地港口的支援下。

當今時代,貨輪基本上不具備如此漫長的跨洋輸送能力,所以說南亞殖民地略顯稀疏。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兒,英國人已經將周邊地區佔得滿滿,防火防盜、防法國人也在防唐國人。

看著蘇門達臘島重要的地理位置,皇帝李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唐英兩國共同掌握馬六甲海峽,就如同兩國共同掌握蘇伊士運河一樣,極大的提升了大唐帝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除此之外

大唐帝國還獨家掌握了紅海曼德海峽,尼加拉瓜運河,南美洲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在影響世界的7個重要海峽通道中,單獨或聯合掌握了其中五個。

另外兩個則是英國掌握的直布羅陀海峽與奧斯曼帝國掌握的黑海海峽,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公里,是黑海進入溫暖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沙俄心中永遠的痛楚。

在歐洲學者中,有人認為白令海峽是重要的海峽通道,就是阿拉斯加省與沙俄西西伯利亞地區中間的海峽。

即便從這個角度去看,大唐帝國依然掌控了5個海峽,從阿拉斯加到北海省,全都屬於大唐帝國皇家海軍嚴密管控的海域。

現如今波斯灣各國沒有發現石油,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也沒有凸顯出來,直接被忽略了。

皇帝李察目光下移,在法國長棍麵包一樣地型的爪哇島上停留片刻……

這個島嶼他是想拿在手上的,但目前的時機尚不成熟。

英國首相羅伯特-塞西爾明確反對大唐帝國的勢力入侵爪哇島,這是兩國政府間的默契,不能夠輕易突破底線。

對英關係是大唐帝國對外關係的基石,其重要性遠大於爪哇島,不能因此而捨本求末,那樣對帝國利益的損失太大了。

所以,皇帝李察只能目光貪婪地看看,而不能付諸於行動。

皇家海軍特遣艦隊可以打擊爪哇島沿海港口,抓捕各國通航的船舶,持續對該地區荷蘭殖民者施加強大的軍事壓力,製造更大程度的恐慌。

但帝國皇家陸軍不能登陸該島,這是最遺憾的地方。

目前整個美洲和東南亞地區的局勢已經改變,沒有現成的例子可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皇帝李察不知道英國人即將面臨南非空前的大麻煩之際,會不會鬆口?

依照皇帝李察數十年來對英國佬透徹瞭解,哪怕在南非遭遇重挫,倫敦政府也不會輕易的改弦易轍。

要說當今世界最具戰略眼光的政府,自然非英國佬莫屬。

大唐帝國皇帝李察開掛的人生,完全是特例,無法推而廣之。

若英國在深陷南非布林戰爭中依然不肯鬆口,那麼大唐帝國自然就隔岸觀火。

不會那麼緊密的團結在英國的周邊,甚至向南非增兵,保持合適的距離即可。

等待下一個時間視窗,估計得十幾年後的一戰了。

行吧,反正有的是耐心。

皇帝李察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從荷蘭人手中將爪哇群島拿下來,讓未來印尼這個國家就徹底胎死腹中吧。

前世他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很不好,竟然重來一回,那麼必然要沒有遺憾的徹底掌控東印度群島,不再留下一個隱患。

只有一個以華人社會佔主導地位的東印度群島,才是好的東印度群島,帝國版圖中合適的東南亞拼圖。

趁著世界性民族意識覺醒的前夜,搞定這一切,也就不再有後患了。

而這對於大唐帝國獨霸太平洋,在西太平洋地區留下廣闊的殖民地佈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鯨吞了爪哇島以後,歐洲各國今後試圖在西太平洋地區興風作浪,也少了一個穩固的立足點,恐怕就剩下澳大利亞一個地方了。

對於這個偏僻的英屬自治領,大唐帝國有100種辦法可以拿捏它,足以令其如坐針氈,不得不臣服。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鉅貪縣令,震驚朱重

墨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