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欽納上將走了,他來到首相辦公室就是為了取得女王政府對軍隊的最大支援,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希望女王政府能夠對葡萄牙王國施加強大壓力,切斷經莫三比克向德蘭士瓦運輸物資的通道,切斷反抗軍的後勤補給線。

這對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至關重要,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另一方面

在源源不斷向南非增兵的同時,希望女王政府為軍方展開保護傘,避免受到歐洲輿論和各國的強烈指責,讓軍人流血又流淚。

因為,軍方在從各殖民地緊急調兵的同時,已經開啟了軍火庫,即將向南非運輸一批被稱為“列低炮”的毒氣彈,而這種不人道的武器是軍方對付布林人的王牌。

你有鐵甲車,我有毒氣彈。

基欽納上將準備對布林人下狠手了,集中營,毒氣彈和堡壘絞殺戰術通通拿了出來,不相信制服不了小小的布林人。

對布林人而言,基欽納上將就是個恐怖的殺人魔王,其一手主導的絞殺戰幾乎將整個布林人推入瀕臨滅亡的邊緣。

基欽納上將是一名常年經歷戰爭的英軍高階將領,早在1892年擔任駐埃及總司令期間,先後指揮了鎮壓埃及民族覺醒運動和入侵蘇丹的戰爭,手底下血債累累。

此人鐵石心腸,手段極為狠辣,對這些殖民地平民的生命視若草芥。

1896年,基欽納便親率英國及埃及軍隊,再次大舉入侵蘇丹,在阿特巴拉戰役大敗馬赫迪將領馬哈茂德,攻佔重鎮棟古拉,殲滅數萬勇敢的蘇丹黑人戰士。

此後英軍繼續進軍,逼近喀士穆附近的恩圖曼,1898年,阿卜杜拉親率馬赫迪軍主力抵抗英軍入侵,兩軍於恩圖曼決戰。

此戰英軍兵力是8200英國兵和萬埃及和蘇丹殖民地僕從軍,馬赫迪擁軍5萬餘人。

英軍全部列裝新式“李-梅特福德”步槍,並有新式柯爾特重機槍助陣。而馬赫迪軍火器仍然尚未普及,許多戰士手持大刀,長矛作戰。

英軍將恩圖曼團團包圍,組成半圓形防線進行防禦,在陣前挖掘壕溝,構築胸牆圍柵。火炮與柯爾特重機槍散佈其中,背靠尼羅河,防止敵軍迂迴。

河面上有英軍炮艇往來穿梭,不斷炮轟馬赫迪軍,引誘其主動發起進攻。

在狡猾的英軍挑逗下,當日清晨,馬赫迪軍按捺不住,發起全線進攻,結果遭到柯爾特重機槍和排槍以及火炮的瘋狂收割,傷亡極其慘重。

英軍隨即大舉反撲,對潰逃的馬赫迪軍展開屠殺似的圍剿,徹底奠定最終的勝局。

此戰,英軍以傷亡48人的代價,斃傷馬赫迪反抗軍萬餘人,俘虜六千餘人,贏得了徹頭徹尾的大勝。

基欽納上將親自指揮的這場戰役,只是他豐富的殖民戰爭經驗一部分,足以顯示其對殖民地民眾的態度。

不管白人也好黑人也好,任何反抗都會遭到無情的鎮壓和殺戮。

從愛爾蘭和蘇格蘭緊急動員的軍隊正在彙集,基欽納上將也即將隨船隊遠征,他面臨的事務千頭萬緒,忙得不可開交。

所以在首相辦公室直率的提出了請求之後,便很快告辭離開了。

英國陸軍在女王政府的軍事力量中,長期處於從屬地位。如果說皇家海軍是嫡親的心頭肉,那麼陸軍就純屬後孃養的。

在世界軍事領域

英國陸軍被普遍認為是次一流陸軍,其軍隊戰鬥力遜色於德、法、俄三大陸軍強國,基本上與唐、奧匈帝國在一個水平線上,比義大利和奧斯曼帝國強那麼一些。

從近代戰爭歷史上來看,英軍輸掉了美國獨立戰爭,輸掉了4次反法同盟戰爭,輸掉了第1次英阿戰爭,甚至在南非敗給祖魯人,成為英國對外擴張殖民歷史上不光彩一頁。

如今在南非遭遇重挫,英軍急於找回場子。

“你怎麼看?”

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在將軍離開後,端起咖啡喝了一口,面色若有所思的問道。

問題拋給了殖民地部大臣張伯倫,他神色傲慢的挑了下眉頭,回答道;

“毫無疑問,我們將贏得最終的勝利,問題就在於付出多大的代價?

國會下院剛剛透過了再撥款法案,短短的半個月時間裡,他們就花掉了2,000萬英鎊,向唐國瘋狂購買各種物資和藥品。

我很懷疑

在撥款法案中這4400多萬英鎊,能不能夠讓南非遠征軍支撐到6月份,關鍵這些錢還花在了別人身上。

我知道英國暫時還不具備短時間供應如此大規模物資能力,但若是在各個殖民地收集一下,至少可以吃下1/3的訂單。

上帝呀,這可是2,000萬英鎊。”

張伯倫作為殖民地部大臣,對軍方的揮霍深感心痛,忍不住開始發牢騷了。

亞瑟-內維爾-張伯倫作為英國政壇冉冉升起的一顆星星,今年剛剛31歲,年富力強而極有主見。

南非問題演變至今,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殖民地部的角度去考慮,軍方的大訂單就應該讓殖民地分一杯羹,這不正是女王政府殖民地的作用嗎?

在戰爭中出人出力出物資,而這也是耀眼的政績,所謂”印度次大陸的血不流乾,大英帝國就不會輸掉戰爭”這句話,就是殖民政策的真實寫照。

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聞言不在意的搖搖頭,這不是他考慮的重點。

軍方只會關心物資是否能夠保質保量的及時送達,保障後續戰役順利發起,而不會關心由誰提供?

若真的由殖民地部負責籌集,如此巨量的物資猴年馬月才能送到南非前線?

殆誤戰機的責任由誰承擔?

陸續抵達南非的軍隊將高達45萬人之巨,這是本世紀以來,英國動用兵力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只能勝利,不能失敗。

任何後勤供應的不及時和拖延,都會造成巨大的混亂,誰也無法承擔這樣大的責任。

英國本土自1848年《穀物法》頻布以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一直大量進口糧食,以滿足英倫三島的旺盛需求。

突然增加這麼大一筆物質需求訂單,憑空也變不出來。

別瞧這大英帝國殖民地遍及全球,實際上盛產糧食的地區並不多,只有印度次大陸有能力向外調撥糧食。

但印度總督府向外大舉調糧,必然會使當地數百萬人捱餓,那點可憐的糧食,都是從當地人嘴裡面省出來的。

埃及的尼羅河兩岸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耕區,但在納入英國殖民地範圍後,英國人不允許種植糧食,只允許種植棉花。

因為英國的紡織工業需要棉花這種大宗原料,所以埃及包括蘇丹糧食也不夠吃,年復一年的饑荒是常態。

整個近東地區的英屬殖民地都是這種情況,糧食產能不富裕,沒有能力向外調撥。

英國本土需要大量進口各種優質農產品,來自北美的龐大產能,優質而廉價的小麥以及各種農產品潮水般湧入國陳市場。

在低關稅的《穀物法》保護下,使英國本土的農場主更加雪上加霜,大量的地主破產,農業產出急劇縮水。

而這一切,是英國政府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輕嘆一聲,說道;“如果只是花錢,那倒不是什麼大問題。我擔心的是傷亡人數的進一步劇增,這給王國政府帶來了很大壓力。”

“唐國不是有鐵甲車嗎?我們為什麼不能買一點,或者乾脆自己造?”張伯倫反問道。

隨即他便無奈的搖搖頭,自問自答的說道;“對不起首相閣下,我忘記了軍方那該死的驕傲和冥頑不寧的固執。對他們來說,像曾經的保護國軍隊學習一些新鮮玩意兒,不如殺了他們。”

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大有同感的點點頭,英國人的驕傲並非僅限於貴族或者上層社會,而是滲透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自信,固執到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程度。

驕傲,固執和保守是英國人身上的標籤,已經融入到血脈骨子裡去了。

兩人談論了會兒南非事務,很快殖民地部大臣張伯倫又把話題引到了遠東,他皺著眉頭說道;

“尊敬的首相閣下

如今的遠東局勢鬧騰的厲害,必要時,應該考慮武力解決。

如今歐洲國家的態度傾向於合作,拿出更堅決的行動,而不是任由事態的繼續惡化,最終導致滑向不可控的方向。

現在的最大疑慮是唐國態度,似乎更傾向於對爪哇島擴張,而這似乎又踩到了我們政策的紅線。”

“確實如此。”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神情陷入思索,皺著眉頭說道;

“唐國這種吃蛋糕的蠶食策略,讓我們非常難受,也很難應付。

這就像是在跳一首倫巴舞曲,他們一步步的逼近紅線,踩過紅線,而我們只能一步步的後退。

在國際地緣政治較量中,唐國的那位獨裁皇帝無疑是個大贏家!

就像現在的東印度群島問題,理智告訴我,不能任由唐國在南亞肆無忌憚的殖民擴張。

誰都不想在身邊躺著一個精壯的大漢,那樣讓人難以安睡。

體態嬌小而又是實力弱的荷蘭王國,會是更好的選擇。

問題在於南非戰爭暴露出了大不列顛帝國的虛弱,在美洲問題,東北亞和南亞問題乃至於世界問題上,我們都需要唐國的合作與支援。

現在擺在我面前的是4選1的考驗,即南非問題,神洲問題,東北亞日俄問題和東印度群島問題。

南非問題不用說了,再撥款法案的一半資金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就流入了北美,說明英國對北美形成了很強的依賴。

這是當前舉國關注的首要問題,全世界都在看著英軍的表現,我們承擔不起英唐兩國關係嚴重倒退產生的波折,這對本屆內閣和維持大不列顛帝國榮譽都是嚴重傷害。

否則,肯定會憑空生波瀾。

東亞的日俄問題上,唐國同樣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大量留學唐國的日方高層形成的親唐派,是該國政府主流。

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若是英國強烈反對唐國踩踏入侵爪哇島的紅線,那麼在前面的三個國際問題上,就得不到唐國的有力支援。

反之,英唐兩國的蜜月關係還將繼續下去,也許十年或者20年,也許50年或者更久。

理智告訴我,不能放任唐國在世界範圍內的肆意擴張。

但實際上,女王政府能做的很有限,怎麼選擇更有利於英國利益一目瞭然。

那就是當唐國更進一步時,我們選擇繼續後退,然後預設當前的現實。

我相信

在我之前的九任英國首相任內,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默默後退,因為這更符合英國利益。”

絮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話,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將心中積壓已久的鬱悶發洩出來,感覺好受多了。

縱然貴為英國首相,他也不得不在嚴峻的現實面前低下頭。

那個長袖善舞的唐國獨裁皇帝李察,總是會給出abcd幾個選擇,實際上一邊是西瓜,另一邊是紅棗。

只要不蠢到家,誰都願意去抱個西瓜。

結果卻發現

在一次次的選擇中,唐國已經積攢了一大堆紅棗,無論分量還是價值都遠超過西瓜。

這就是英國人最大的苦惱,現在又到了選擇的時候了。

張伯倫在聽到這番話後沉默了,反覆考慮後,眉頭皺得更深了,內心有了深深的無力感。

在南非問題,日俄問題和神州大陸問題上,對倫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都遠超過爪哇島問題,二者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他也看到了大唐帝國在南亞擁有呂宋群島和天堂島,若再大舉侵佔東印度群島,就將形成從東到西長達6700公里的綿密島嶼群,影響力和話語權都極重。

今後國際上關於東北亞,南亞和印度洋問題,全都少不了重量級利益攸關方唐國參與,形成了環抱太平洋的完整戰略佈局。

可即便知道又有什麼用呢?

又如何阻止呢?

唐國就像一個不受歡迎粗魯的大漢,硬生生的將一隻腳從門縫裡插進來,在大不列顛帝國的海峽殖民地利益區硬摻合一腳。

然後就是大腿和半邊身子擠進門裡,最後整個人都進來了,他是不是會反客為主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箱子裡的大秦,嬴政拜我為上仙

東冬冷凍鏘

吾之願:康平盛世

宇寒

明末最強鳳凰男

天湘省的江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