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鮮,吃遍天。

大唐帝國西線兵團以猛烈的炮兵火力開路,在為期5天的巴達維亞血戰中,向敵人的頭頂傾瀉了近32萬發炮彈,幾乎將整個城市夷為平地。

荷軍被打的節節敗退,原來預期能夠堅持4~5個月的城市防禦戰,僅僅5天就被打的土崩瓦解。

數百個街壘和長達310餘公里的戰壕,以城市堅固建築為依託的七道防線,加上14萬餘人的守軍,在毀滅性的炮火和鐵甲戰車的輪番衝擊下,就像泡沫一樣輕易的破碎了。

5天血戰,荷軍傷亡過半,被俘的官兵超過萬人。

在倉皇撤退中,又遭遇到兇名卓著的帝國裝甲師與101大河師,103紅河谷師陰魂不散的兇狠追擊,丟下無數屍體和大部分物資瘋狂逃竄。

此時,中部兵團和巴厘島佔領軍也相繼傳來勝利捷報。

以加里曼丹佔領軍為主力的中部兵團兵分兩路,一路集結萬兵力,順利登陸爪哇島南部重要港口城市日惹,經過兩天激戰,消滅了5200餘名荷軍,一舉佔領了這個32萬人口的中部大城市。

另一路萬餘兵力,登陸位於爪哇島北部泗水港,經過4天的戰鬥,有驚無險的消滅了2760餘名荷蘭守軍,並擊退了以白人民團為主的七千餘人抵抗力量,鞏固了對泗水港的佔領。

巴厘島佔領軍已繳獲的近海帆船為主,三艘鐵甲驅逐艦火力掩護,橫渡10餘公里寬的海峽,登陸南都夢縣沿海漁港。

在掃清輕微抵抗後,後續大軍源源不斷的泛海而至,用三天時間輸送上岸萬兵力,五天時間達萬人。

目前,巴厘島佔領軍已經兵分兩路,由東向西挺進,沿途掃蕩所有村鎮與荷蘭人種植園,抓捕當地白人妻眷子女。

在全面爆發的爪哇島戰爭中,白人武裝民兵是抵抗力量的中堅,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已經動員了萬白人民兵,加入到對抗大唐帝國大軍的戰爭中去。

而在整個爪哇島上

荷蘭殖民軍隊的總數僅有萬人,總數二十多萬抵抗軍主要由土著僕從軍和白人民兵組成。

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麾下軍隊的主力,八成以上已經在蘇門達拉島和加里曼丹島被消滅,這造成了爪哇島的兵力極度空虛。

南非的布林人全民皆兵的戰爭,沉重打擊了英國入侵者,尤其是教科書般的游擊戰爭和伏擊戰,取得了輝煌勝利。

這一方面狠狠打了英國人的臉,另一方面給數萬公里外的東印度群島荷蘭殖民者以強烈心理暗示,增添了無比的信心。

在高昂愛國熱情的感召下,幾乎年滿13歲至50歲成年白人男性,有荷裔,比利時裔,德裔還有法裔,全都應召加入了這場反抗大唐帝國入侵的殘酷戰爭。

所以,在大唐帝國軍隊佔領區,白人莊園也好,白人種植園也好,白人工廠或者公司也好,老幼婦孺見一個抓一個準沒錯。

每一個白人家庭都有男性從軍,他們這都屬於罪犯家屬,沒收財產便是應有之意。

荷屬總督府寄希望於全民戰爭,希望將大唐帝國軍隊拖入泥沼,事實讓人大跌眼鏡。

爪哇島戰爭沒有複製布林戰爭的成功經驗,反而被武裝到牙齒的大唐帝國軍隊按在地上狠狠摩擦,損失大到讓人難以接受。

3月底

在被炮火轟得千瘡百孔的原合署東印度群島總督府內,正在舉行一場高階軍事會議。

“有句古話,叫做“東施效顰”,荷蘭人的痴心妄想註定要落空。因為我們的古人還有一句話;“淮南為橘,淮北為枳”。

所以要打贏戰爭,必須要擁有深厚的華夏文化功底,我們的老祖宗可是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劉忠國上將站在上首侃侃而談,心情十分愉悅,他用神采奕奕的目光掃視著一眾高階將領們。

然後神色一肅,恭敬的雙手抱拳向帝國本土方向一揖後,沉聲說道;

“帝國聖皇陛下有旨……”

“嘩啦”一下,參加軍事會議的所有高階軍官們全部肅然起立,齊聲應道;“恭請陛下訓示。”

劉忠國上將臉上閃過一抹異樣的神采,高聲說道;

“聖皇陛下有旨;

朕聞帝國遠征軍戮力同心,人人爭先,揚國威和軍威於東印度諸島,甚慰之。

東印度諸島,蠻夷之地也!

西洋藩夷盤踞此地久矣,禍亂東印度諸島,視之為養蠱之地,以此為據點北望神州,常有不軌之心。

吾盛唐大軍扶危勘亂,重立漢唐正闕,教化萬民。

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望眾將士奮勇爭先,一舉蕩平東印度諸島魍魎魑魅,重現朗朗乾坤,方不負熱血大唐男兒之志。

朕於長安西顧萬里,切盼盛唐大軍載譽歸國,共享勝利殊榮。”

這一番聖旨令高階將官們群情激昂,臉色脹紅的齊聲回答道;

“陛下隆恩,吾等萬死不辭。”

“我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唐帝國萬歲,皇家禁衛軍萬歲,聖皇陛下萬歲,萬萬歲!”

雄壯嘹亮的回答聲震長空,高階軍官們能夠感受到聖皇陛下濃濃關愛,此刻心中熱血沸騰,感覺到無上的榮耀。

劉忠國上將說的“東施效顰”那是有依據的,地處熱帶的爪哇島並沒有騎兵傳統,嬌貴的馬匹難以適應該地區潮溼高溫的氣候。

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麾下,只有兩個騎兵團,編制共約一千五百餘騎,全部部署在蘇門達臘島。

在上英德拉吉利戰役中,這些荷軍騎兵部隊已經被大發神威的帝國裝甲師全部殲滅,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

如今爪哇島的荷軍失去了高機動性兵力,不具備大範圍穿插的能力,也不具備游擊戰的條件。

狹小的爪哇島總面積約萬平方公里,地形仿若法式長棍麵包,東西長約970公里,南北最寬160公里。

這裡連綿的群山從西到至東縱貫全島,還有大片大片的熱帶雨林地區,一些山谷和沿海平原像珍珠串似的一線展開,多位於高於北部和西部。

這樣的地形條件,註定了缺乏機動迴旋餘地。

只要大唐帝國軍隊扼守山谷通道,重要橋樑和城鎮,封鎖港口和道路,荷軍就是甕中之鱉,插翅也飛不上天。

別說機動作戰了,缺乏後勤支援很快就會窒息而死。

所以,在南非動輒轉戰千里的騎兵游擊戰,在這裡只能是妄想。

與之相比較

大唐帝國軍隊準備就較為充分,其皇家禁衛軍也好,皇家陸軍也好,都是標準化騾馬化師團,這也是當今世界先進軍隊的標誌。

為了適應東印度群島作戰,大唐帝國軍隊進行了適當的改變,由部分卡車,拖拉機和騾車,驢車代替馬車。

小部分的騎兵部隊,則由天堂省提供的7600餘匹晉江馬用做坐騎,這是一種非常適應東南亞熱帶溼潤地區的優良馬種,產於沿海地區福-建。

天堂省引進晉江馬繁育已經有十幾年歷史,形成較大規模的種群。

這種馬具有很強的耐高溫,高溼,耐粗飼的特徵,還具有早熟、乘挽役用效能好,繁殖力高等優點。

不僅可以做挽馬,且可在水、乾田地耕作,缺點就是爆發性較差,持久力一般,相較於溫血馬和阿拉伯馬體型較小。

在充分準備情況下,大唐帝國軍隊反而具備了較高的野戰機動性,能夠利用汽車,騾馬大車和騎兵部隊,實現每天上百公里的大範圍轉移。

遠征兵團三箭齊發的進攻策略,實質上將爪哇切割成數個相對較小的戰場。

躲沒地方躲,藏沒地方藏。

在失去了巴達維亞這個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後,失去日惹,泗水等中部地區城市後,荷軍不可避免的走向敗亡,這可不是一句兩句口號就能挽回的局面。

遠征兵團司令長官範鵬飛上將是個行事極為謹慎的老將,他並不急於將荷軍趕盡殺絕,而是命令部隊步步為營,先鞏固了佔領區再說。

如今在巴達維亞及其周邊地區,由當地土著和戰俘組成的十幾萬營役營,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廢墟清理和重建工作,到處都是火熱建設的場景。

十幾萬人一起動手,清理城市廢墟的工作進展的非常快,短短十幾天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新建工作。

殘破的牆壁該推倒推倒,該清理就清理,能夠用的磚石一垛又一垛的整齊堆放,還有各種拆下來的木頭,能用的全部集中放置。

剩下的鑽石瓦礫填平炮彈坑,重新夯實道路,鋪上厚厚的一層碎石夯實,再加上粉煤灰或者石灰,就是很好的道路基礎墊層。

在這些道路上鋪上瀝青,建立綠化帶和分隔帶,種植高大的行道樹,就是一條寬敞的高標準公路。

幾天的激戰過後,軍隊在現有基礎上,開始分幾路佔領周邊的城鎮,進一步侵蝕並且穩步擴大戰果。

大大小小的戰鬥時有發生,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距離徹底敗亡,留給荷蘭人的時間不多了。

現在回想起來

荷蘭人叫囂著要在爪哇島上打25年甚至更久的戰爭,直到將入侵的大唐帝國軍隊拖垮,那是多麼可笑的囈語。

帝國軍隊不斷的擴大佔領區,白天打,晚上防,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趁之機。

在布林戰爭中,布林人頻頻襲擊英國運輸線和後勤補給城鎮,這種情況在爪哇島幾乎看不見。

因為重兵盤踞的巴達維亞,日惹,泗水這些城鎮,可以直接從海上得到補給,運輸線只有幾十公里甚至幾公里,大軍一至二刻便可殺到。

至於派遣到周邊城鎮的佔領軍,只攜帶五至六天的糧食和彈藥,一個步兵連四輛騾車就能解決,耗費並不大。

荷軍想要搶,基本只能踢到鐵板上。

隨便一至二輛灰狼裝甲車停在路口要隘,在重機槍子彈沒有消耗完之前,幾乎不可能被突破,衝上去就是找死。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鐵血戰士

饒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