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元月底,臨近農曆新年的時候。

大唐皇帝御駕抵達巴達維亞,前後也有些日子了,一直在嚴密的軍事保護下行動,沒有像往常那樣頻繁深入農村鄉間。

爪哇島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島嶼,開發歷史悠久,該島的人口占據整個東印度群島七成,蘇門答臘島兩成半,加里曼丹島半成,其他的一些島嶼零散人口可以忽略不計。

大唐帝國軍隊佔領爪哇島以後,沒有采取在其他島嶼上的強硬打壓當地土著的殖民政策,以免激起普遍反抗。

重點打擊的物件主要是佔據大量土地和田產的白人殖民者,土著部落領袖,宗教人士以及親荷土著中上層階級,抄家沒產。採取嚴厲措施抓了一批,殺了一批,其他的大都投入苦役營中。

這樣的堅決舉措,基本瓦解了爪哇島原有的殖民統治結構。

短短二年時間

總計萬佔領軍便退役了萬人,這部分官兵迅速佔據爪哇島各市鎮上層,搖身一變成為大大小小的農場主和種植園主,成為掌控該島局勢的最大助力。

預計在今後三年裡,佔領軍還將陸續退役不低於7萬人,充斥到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形成愈加穩固的殖民統治。

在此基礎上

佔領軍以連、營、團為單位,分散到鄉鎮,小城市和各交通節點城市駐紮,配合當地政府和華人農場主,對反抗的土著勢力進行鎮壓。

尤其是某些武裝反抗猖獗的土著村鎮,整個村子甚至鎮子徹底清剿,12歲以上的男性一律丟入苦役營中,大量接收華裔移民填充人口。

經歷兩年的梳理,整個爪哇島的地區形勢已經完全逆轉。

大唐帝國佔領軍在早期華人移民的配合下,徹底掌控了從鄉村到城鎮乃至整個島嶼的局勢,下一步就是水磨功夫了。

正因為如此

在爪哇島,皇帝御駕的到來引起了華裔民眾的狂熱歡迎,但佔據人口大多數的土著飽含不滿和敵意,為安全計,不適宜搞大張旗鼓的慶典活動。

對巴達維亞這座城市,皇帝李察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出色之處?

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大號的荷蘭城市而已。

巴達維亞方圓平方英里的老城區中,充斥著荷蘭特色建築,城堡和教堂,具有濃厚的西歐城市特色。

但也僅此而已,城市道路狹窄而曲折,總督府門口的石板道路也僅僅只有米寬,處處透露著小裡小氣的格局。

在新的規劃中

巴達維亞比照著新西安和東港的大唐帝國一線大都市標準,新城區的城市主幹線一律35米,經中央綠化分隔帶就有6米寬,妥妥的城市花園綠地。

兩側機動車道,馬車以及人行道全部分隔開,種植高大的椰樹作為行道樹,底層灌木搭配上各種熱帶花卉植物,一年四季鮮花盛開。

即便是次一級的城市道路,規劃寬度也達到26米,中央綠化頻寬達米,足夠適應未來100年發展水平。

大唐帝國城市規劃的前瞻性,是世界各國遠遠不及。

這是因為大唐帝國吃夠了大都市交通擁擠的苦頭,西都長安(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墨西哥城,新西安,賽勒姆,底特律這些百萬人口大都市,都在經受著城市擁擠交通的痛楚。

什麼快速交通環線,地鐵,大容量多節有軌電車,交通警察和訊號旗幟,如今幾乎是帝國大都市的標配,都在上馬新的大型交通工程。

站在繁忙路口指揮交通的交通警察,手持著訊號旗疏導車輛,是帝國大都市特有的風景線,也是適應時代應運而生的產物。

大唐帝國汽車的迅速普及,對道路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

汽車,牛車,馬車,有軌電車和三輪車的混合交通,讓道路變成了各種交通方式爭搶的稀缺資源,極大的影響了通行效率。

在沒有交警指揮的繁忙路口,日常的擁堵就成為常事。

痛定思痛,這讓帝國城市規劃部門對於一線大都市的交通標準定得非常高,動輒6車道,8車道,而且是機動車和行人分隔交通,這在其他國家簡直難以想象。

帝國皇帝李察看慣了高標準建設的繁華大都市,回頭再看看巴達維亞,那真是100個看不上。

興許再過個二三十年,能夠發展得像點樣子,現在還遠遠不行。

從巴達維亞(雅加達)到萬隆,途經的地區是整個爪哇島人口最集中,最繁華,發展最成熟的地區,聚集著超過346萬人口,佔據整個島嶼人口的六成以上。

其地位,相當於大唐帝國西都長安到洛杉磯之間的繁華地帶。

在新一年的元月底

皇帝李察低調的穿著軍服,在數百名衛兵武裝護下,乘坐沒有任何標記的馬車混在長長的馬車隊裡,向著萬隆方向進發。

從巴達維亞到萬隆的120公里道路,沿途經過了23個軍事關卡,這些軍事關卡全都建立在交叉路口,橋樑和進入城鎮的必經要道上,限制普通人員來往。

從萬隆到日惹,泗水,巴厘島這一路上,各種軍事關卡林立,大的軍事堡壘駐紮一個連兵力,小的一個排或者一個班。

這樣的軍事部署,將整個爪哇島切割成無數零散的碎片,嚴禁人員的自由流動,嚴禁訊息的傳播,嚴禁貨物的流通。

所需物資,全都由軍方允許的華人商隊遞送到各城市,然後由各城市的政府分配,由各鄉鎮的華商購買運回,並且在當地銷售。

嚴格意義上的商業發展,可以說完全談不上,一切要服從穩定爪哇島社會的大局。

在這種嚴格的軍事高壓管制下,即便發生動亂,也只是某個小區域或者鄉鎮,很容易就可以派兵剿滅乾淨。

沿途這一路上

到處可以看到苦役營的囚犯在勞動,有了在修建高標準的鋼筋混凝土橋樑,有的在修建公路,鐵路,水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有的在建築房屋,有的在伐倒森林樹木,開墾荒地。

從巴達維亞至巴厘島的縱貫全島的鐵路幹線,經過一年半的準備,已經進入大規模實施建造階段。

這條橫貫整個爪哇島東西的鐵路幹線,設計全長1221公里,雙向雙車道,沿途要修建174座橋樑,三個總長1876米的隧道,89個過水涵洞和鐵路立交,46個站臺和其他輔助設施,預計總投資855萬唐元。

這條鐵路預計將七年建成,動用不下30萬勞動力開山劈路,遇水架橋,全線動工高峰期將會有600個以上的工程隊施工。

鐵路沿線那麼多的橋樑和過水涵洞,不可能建成一個再建下一個,那樣耗費的時間遙遙無期。

所謂全線動工,就是這174座橋樑全部都要在7年內完成,對於施工難度較大的橋樑,需早早的組建施工隊伍。

建設初期

僅橋樑,過水涵洞和隧道的施工隊,就需要200多個,而負責鐵路路基主體的施工隊,基本上每隔十幾公里就需要設立一個。

因為鐵路路基主體土方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苦力,這種任務只能落在苦役營身上。

在人跡罕至的山區,還需要預先修建施工道路,人拉肩扛的將重型鋼鐵構件以及裝置運送進去,這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時間。

比如拖拉機,就要將部件分解開來,透過人力一件件的扛進山區,然後再組裝起來施工。

而隧道同樣如此,三條隧道就需要6個工程隊面對面的挖掘,在施工條件較為簡陋的當下,只能靠著勞動力一點點的啃下來。

在目前

鐵路工程已經投入了超過355個施工隊,總計萬苦役營勞動力,全力推進這條鐵路幹線工程。

後續幾年進入建設高潮時,將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投入。

1221公里的鐵路幹線工程,每一個施工隊都需要進出的道路,都需要有後勤營地支援,這可不是三天兩天的事。

粗略估算

合計要修建的施工便道,就超過3500公里,還要在施工隊周邊開闢種植區,種植一些必要的白菜土豆蘿蔔等蔬菜,儘量減少開支。

僅鐵路幹線鋪設的道碴一項,就需要在鐵路沿線建立40座以上的採石場,每隔30~40公里一個。

就近開採碎石,就近使用。

鋪在鐵路上的碎石道碴用量非常大,用在夯實的鐵路基礎墊層上,動輒以數萬噸,距離遠了成本會急劇上升。

一般每公里鐵路會使用260~350噸左右的碎石道碴,35公里就需上萬噸,在主要依靠畜力運輸的時代,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坐在馬車上,皇帝李察簡單的看了看徵發土著勞役的數字,僅爪哇島一地,年初已經達到87萬人的規模。

畢竟那麼多的建設專案都需要人手,規模大一點也情有可原。

這是強行推動民族融合的陣痛,北美,墨西哥,呂宋群島,古巴和哥倫比亞都曾經歷過,現在輪到東印度群島了。

他未置可否的放在一邊,這些小事還不需要尊貴的皇帝陛下親自過問,按照帝國一向的殖民政策去做就行了。

翻翻這些報告,目的僅在於瞭解相關的進度,最後這些機密資料在工程建設完畢後都要銷燬,不留原件。

整個1200多公里長的鐵路幹線投資僅僅855萬唐元,主要用於工程材料及進口裝置。大量使用苦役犯節省了巨大成本,人力成本的投入很少。

鐵路枕木,碎石道碴就地開採,鐵路經過的地區無償徵用,規劃鐵路線範圍內的農田和村莊也僅需付出很少的成本。

這些有利條件加在一起,總投資降低了一半還多。

這就是殖民初期,在軍事管制的高壓態勢下能夠強力推行。若放在任何一個和平時期,都足以引起大範圍的群眾暴亂。

臨近黃昏時分

皇帝李察坐在馬車裡,遠遠的已經能夠看到萬隆城市的輪廓,這是一個坐落在廣闊山谷平原中的美麗城市,平均海拔715米,年均氣溫23度,以風景秀麗著稱於世。

萬隆是僅次於巴達維亞的東印度群島第二大城市,城市人口約萬,這裡也是華裔比例較高的城市。

在戰爭前

萬隆的華裔人口就佔據整個城市的1/5強一些,周邊的群山中,有許多華人經營的茶園,還有治療熱帶痢疾具有特效的金雞納種植園,都是當地的特產。

隸屬皇家禁衛軍第二兵團的王牌101大河師就駐紮於此,該師的數千名退役官兵大量分佈於萬隆市及周邊鄉鎮。

到今年10月份,還將有新的一批約3160餘名官兵退役,同樣安置在萬隆市及周邊鄉鎮。

萬隆市政府各部門,司法,民政和警察機構充斥著退伍官兵,101師退役軍人俱樂部就建立在萬隆市議會的旁邊,一座兩層的荷蘭宮殿式建築中。

要說萬隆市是101師的地盤,大多數人都會同意。

在晚霞漫天的時候

皇帝李察一行長長的馬車隊與護衛騎兵終於抵達臨時行宮,結束了一天長途跋涉,官兵們各自忙碌著給馬匹補充精飼料,補充營養和水。

一天時間走完120公里的路程,事先都有周密的安排。

一行三十八輛馬車在距離雅加達63公里的尼尼姆鎮,將疲憊的馭馬全部換下,換上了早就等候在此養精蓄銳的精壯馬匹。

護衛騎兵坐騎沒有更換,但是在尼尼姆鎮補充了水,黑豆,每匹馬還補充了6個生雞蛋,休息了二個多小時。

在這樣情況下,才完成了120公里的長途跋涉,僅僅有少數十幾匹馬掉隊,在天黑之前也陸續抵達。

皇家禁衛軍騎兵使用的是天堂省專門培育的晉江馬,這種熱帶馬耐高溫,耐潮溼環境。

但是晉江馬是輕型馬,體態較小,馱載能力,耐力和體力都比不上溫血馬,耐操程度也遠遠不如蒙古馬。

一天跋涉120公里,幾乎到了極限。

皇家禁衛軍官兵們心疼馬匹,在完成護送任務後。便將馬匹牽到河邊飲水,清洗一番,補充青草和精飼料,一直忙碌到天黑都沒有停手。

雖然每一個人都是又累又餓,但騎兵們向來是先照顧好戰鬥夥伴馬匹,剩下自己抽空墊墊肚子。<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驚夢初唐

雲捲雲舒雨霏

大秦仙婿

風后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