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兵力優勢太明顯了,在開普地區遭到布林游擊隊大規模襲擾作戰後,很快便穩住了陣腳。

步兵部隊固守待援,騎兵部隊主動出擊,很快便死死咬住了布林游擊隊的尾巴。

來自金伯利,開普敦,瓦倫西亞的數萬英軍沿途圍追堵截,雙方在南非廣闊的西南原野上追逐,戰鬥,每天都爆發大大小小十幾場戰鬥。

繳獲了大量軍火與後勤輜重的布林游擊隊行動遲緩,總是會被陰魂不散的英國騎兵咬住,很快就會招來大量援軍。

布林游擊隊則利用地理優勢層層阻擊,並不戀戰。

很多大炮打光了炮彈以後,被迫丟棄,一同丟棄的還有很多馬車和輜重,狼狽逃向山區。

英軍也不敢迫的過近,布林騎兵縱橫山間機動靈活,不時的設定陷井,靜等著英軍一腳踏了進來。

到時候,炮火和重機槍一起發威,打的英軍部隊哭爹喊娘。

吃過幾次大虧以後,英軍的很多部隊已經開始了應付差事,遠遠的綴在布林游擊隊後面並不逼近,以免自身造成過大損失。

這一追一逃,布林游擊隊在越過了布倫索地區之後,便消失在了莽莽的山間……

倫敦

唐寧街11號首相官邸

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臉色陰沉的聽完來自南非的最新戰報,緊握著菸斗的手已經青筋暴露,微微顫抖起來。

他不可抑制的低聲怒吼道;

“夠了,我真的受夠了這場該死的戰爭,陸軍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他們玷汙了大不列顛帝國的榮耀。

我們給了陸軍一切想要的支援,充足的兵力,軍火,物資和藥品,卻沒有得到想要的勝利。

趕緊結束這一切吧,讓米爾納勳爵去和布林人談,在南非主權歸屬於大不列顛帝國的前置條件下,能談下來多少就多少。”

首相大人的怒火讓眾人面面相覷,保守黨重要人物,愛爾蘭事務大臣亞瑟-貝爾福輕咳了一聲,開言說道;

“這場戰爭持續三年了,這給王國政府帶來了沉重經濟負擔,皇家海軍已經多次對軍費削減表示不滿。

在應付歐洲對手嚴峻挑戰的同時,不應該把國力資源投放在遙遠的南非,是時候結束這一切。

我贊同首相大人的提議,和平解決南非問題是唯一的出路。

付出這麼多,應該有個體面的退出方式。”

“附議,我認為及時收手是必要的舉措。”

“附議,米爾納會把我們需要的和平帶回來。”

“附議,我沒什麼可說的。”

“既然如此,那麼就表決透過,內閣授權米爾納勳爵作為全權代表,透過與布林人簽署和平條約結束這場戰爭,上帝保佑大不列顛。”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勳爵最後一錘定音,結束了這個議題。

今天的內閣會議,議題一個比一個沉重,在解決了最關心的布林戰爭問題後,下一個便是德意志帝國軍備擴張的挑戰。

德皇威廉二世在前往倫敦參加了伊麗莎白女王國葬典禮後,在普茲茅斯港再次目睹了皇家海軍強大的陣容,身心受到深深的震撼。

回國以後

不久便與“公海艦隊”的締造者——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上將一起,暗中籌謀建設一支足以挑戰英國皇家海軍海上霸權的武力。

這一敏感訊息無法保密,很快便傳到了倫敦,經過各方訊息驗證屬實,引起了大不列顛帝國上層的震動。

皇家海軍的七海霸權是大不列顛帝國稱霸世界海洋的基礎,是其國際地位的奠基石,絕不容挑戰。

在英國陸軍一而再,再而三的顯示出頹勢,無法支撐起大不列顛帝國世界霸主夢想之際,皇家海軍作用尤其顯得重要。

內閣閉門會議進行的相當熱烈,各位大臣紛紛發表言辭激烈的談話,無一例外的支援大不列顛帝國展開軍備競賽,加大對皇家海軍的財政投入。

海軍部大臣舍爾上將在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兩強理論”。

即大不列顛皇家海軍主戰艦隊力量,應是排在後兩位的強國海軍之和,即唐、德兩國海軍力量之和。

在本世紀初

大唐帝國與德意志帝國海軍力量相差彷彿,是僅次於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兩大世界海軍強國,法蘭西海軍只能排到第四。

若德意志帝國發起大規模的公海艦隊計劃,那麼其海上力量將會顯著超過唐國,躍居世界第2位。

面對德意志帝國的急起直追,其經濟總量將在今後數年超越英國,海軍也將出現跨越式發展,這讓英國感受到了切實的威脅。

布林戰爭的連遭失敗,讓很多歐洲全國都看到了英國的軟肋,迫使唐寧街的政策隨之調整。

從原本堅定的“不結盟政策”,轉變為傾向與法俄結盟,共同應對德奧意軍事同盟的挑戰,這是難以阻擋的國際潮流大趨勢。

一場布林戰爭,讓世人看清了大英帝國自維多利亞時代輝煌頂點滑落的虛弱。

倫敦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並及時的做出了戰略政策調整,在步調上更加接近法俄同盟,為締結最終的軍事同盟創造良好氛圍。

德意志帝國的飛速成長,再加上威廉二世咄咄逼人的進攻性軍事政策。以德國為首的國家軍事集團,事實上已經成為歐洲軍備競賽愈發白熱化的罪魁禍首。

身處其中

法國也好,俄國也罷,即便隔著狹窄伊吉利海峽的大列顛帝國也不能免俗,全都在加大財政撥款,投入到愈演愈烈的歐洲軍備競賽中去。

海軍部大臣舍爾勳爵提出的“兩強理論”,隨之將引發一場歐洲造艦狂潮,推動海上兵器技術革命進步,為前無畏級戰列艦誕生創造了合適溫床。

在20世紀初的歐洲

好戰狂人並不僅限於德國,法國,英國,俄國,奧匈帝國,義大利這些世界列強。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戰爭狂人。

遇到重大國際問題,習慣於用武力去解決。

英國內閣會議的第3個議程,就是現在的遠東危機,直白的講就是日俄危機。

在歐美國家的世界地圖上,歐洲和美洲在地圖的中央,隔著大西洋遙相對望。

而華夏神州在地圖的最右側邊緣位置,是最東邊,所以被習慣地稱之為“遠東”。

阿拉伯半島和西亞地區被稱之為“中東”,地中海沿岸的亞洲地區被稱之為“近東”,這都是地理上的稱謂。

遠東危機愈演愈烈,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已經是不可避免。

扶桑國目前大舉向朝鮮半島增兵,與沙俄兩軍對峙,這令遠東半島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天空中戰雲密佈。

應該看到

這與沙俄帝國舉全國之力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緊密相關,在相關的兵棋推演中;

若西伯利亞大鐵路按期建成,那麼沙俄就有能力從歐洲源源不斷的調集兵力和物資,將擴張的重點放在東亞地區。

屆時,意欲以朝鮮半島為跳板擴張的扶桑國,將直面沙俄大軍南下的兵鋒。

難以計數的灰色牲口湧入地區,這巨大的軍事壓力,將超過小小的島國能夠承受的極限,十之八九會被壓垮。

所以,扶桑國與沙俄決戰決勝的契機就是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建成之前,也就是1904年之前。

距離現在滿打滿算,也只有兩年時間視窗。

扶桑國清晰的認識到;

“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時,都會增強俄國取勝的機會”,

因此,扶桑國在英唐支援下加緊備戰,同時對俄國展開外交攻勢。

沙皇政府極力拖延談判,以爭取時間,過早的開戰對俄方非常不利。

但扶桑國決心已定,將利用有利的國際形勢和俄國準備不足的致命弱點,儘快發起對俄戰爭。

錯過這個時間視窗,對扶桑國極為不利。

所以,英國內閣方面已經非常清楚這場戰爭勢在必行,扶桑國已經向英國和唐國發出了大額軍事貸款的請求,進口大量軍事物資,傾全力進行備戰。

唐寧街的內閣會議很快透過了對扶桑國優惠貸款決定,準備從經濟和軍事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援,擊敗沙俄的南侵企圖。

在整個內閣會議中

沒有任何一位英國內閣大臣提到唐國,對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更加強盛的大唐帝國,英國人直接選擇了無視。

比起沙俄,他們更害怕大唐帝國的軍事觸角延伸到遠東。

所以想來想去,還是讓扶桑國去頂這個雷最合適。

扶桑國體量適中,又是孤懸在東海的一座島國,經歷明治革新的洗禮之後,發展成為一個小而強的列強國家。

其戰鬥精神已經在歷次戰爭中得到驗證,讓扶桑國去頂這個大雷,他自己願意表現,以維護朝鮮半島及東三省的利益,英法唐德等列強國家都覺得合適。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成人之美呢?

經歷布林戰爭後,英國陸軍在世界範圍內的聲望大跌,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也隨之下降。

這一深刻的改變,直接導致了倫敦不結盟政策的鬆動,為下一步與法國締結軍事同盟,共同對抗德意志帝國的大陸霸權創造前提條件。(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地獄下的鋼鐵

世井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