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誘餌

關於第3次南美洲戰爭,李察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除了贏得勝利,結局不可能有第2種。

在巴西帝國倒臺後,歷任上臺的巴西共和政府嘴裡高喊著崇高的口號,實際上大把大把的貪汙腐敗分子,政商勾結瘋狂的撈鈔票。

四十多年下來更換了十幾屆政府,都是一個德行。

典型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巴西政府弊病叢生,各州和地方大大小小的勢力盤踞,情況相當複雜。

幾十年來經濟發展困頓不前,依然還是典型的農業國家結構。

國土雖大,真的一點兒也不強。

昔日的南美洲軍事強國巴拉圭以區區五十幾萬總人口,都敢於一次性挑戰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三國,戰爭前期還差點兒打贏了。

如今六對一圍毆巴西,這場戰爭想輸都很難。

要知道

基於強大的汽車工業實力,大唐帝國陸軍正規部隊現在開始廣泛的配備裝甲車和汽車,作戰實力提升的可不止一籌。

說到防彈裝甲車,不得不把目光轉回到歐洲。

大唐帝國是世界上第1個率先在戰爭中使用防彈裝甲車的國家,最早應用在北美東擴戰爭和東印度群島戰爭中,取得了極為顯著的陸地戰場優勢。

這種防彈裝甲車在英國又被稱之為坦克,英法德等陸軍強國都有各自的坦克專案,已經應用到歐戰戰場上。

這比原來歷史上要早一些,但同樣投入戰爭中的坦克數量不多,效果也不大,歐洲各國軍隊重視的程度也不夠高。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以坦克為代表

上個世紀末,源自北美的世界陸軍武器革新性發展新潮流,很快被歐洲各國列強注意到,並且發展出屬於各國自己的坦克系列。

沒有任何一個歐洲列強國家,從唐國整建制的大規模進口坦克裝甲車,哪怕其效能更先進,更成熟,已經在戰場上證明了自身能力。

依然得不到歐洲陸軍強國的青睞,被排擠在整個歐洲軍備競賽熱潮之外。

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軍事裝備安全因素。

任何一個歐洲列強國家,都高度重視軍事裝備安全,絕不會在重要的軍事裝備領域假手於人,這是問題的核心。

軍事裝備領域關係國家安全與穩定,自主可控是安全政策的底線。

比如英、法、德三強國,在炮兵裝備中,英國皇家海軍有著名的阿姆斯特朗火炮,陸軍有維克斯系列火炮,從3磅5磅,7磅至12磅系列齊全。

法國陸軍有引以為傲的m 1898式75毫米“巴黎小姐”,在第一場超過160萬人參加會戰的馬恩河戰役,憑藉猛烈而密集的火力對德軍進攻步兵造成毀滅性殺傷,殺傷德軍超過27萬餘人。

德國皇家陸海兩軍都使用克虜伯系列火炮,這是有著濃厚唐式血脈的德國自主火炮系列,也是世界著名武器產品之一。

步兵武器中,英國使用的是李恩菲爾德步槍,法國使用的是勒貝爾步槍,德國使用的是毛瑟98k,義大利是卡爾卡諾步槍,奧匈帝國是曼力夏步槍,沙俄是莫辛納甘步槍。

只要有一丁點可能,都儘量裝備自主化。

其二,財政因素。

無論哪一國的研發生產的坦克,無論效能如何,在20世紀初的世界陸軍裝備中,都屬於頂尖的陸戰武器,自然價格不菲。

購買少量裝甲裝備還可以,但大規模進口誰都吃不消。

誰都不傻,這關係到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沒有哪一個工業國家願意花錢為他國做嫁衣裳,傳統友好國家也不行。

其三,新裝備的適用化問題。

各國自身環境不同,所需的裝備要求側重點也不同,綜合效能好的進口產品未必是最佳選擇。

大唐帝國坦克歷經三十年發展,已經發展出成熟的兩代產品,並且在研製更新型的中型坦克,走在了世界裝甲兵發展的前列。

繼t-1“野狼“坦克之後,t-2“美洲野牛”坦克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大唐帝國陸軍和皇家禁衛軍,尤其以品質優良,耐用性好而著稱。

t-2“美洲野牛”坦克採用保經考驗的堅固底盤,能夠維持長達320個摩托小時無故障,這一水平比歐洲各國研發的坦克高了一個數量級。

這是因為大唐帝國國土廣袤,對坦克的耐用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為此哪怕犧牲裝甲和火力也在所不惜。

所以,t-2“美洲野牛”坦克裝甲並不厚實,其裝備的 40毫米短管主炮加重機槍配置,火力也不出色,七成以上的功力都用在了裝甲底盤上。

這樣的產品並不符合歐洲大規模戰爭的需求,反而有些雞肋的感覺。

這是因為歐洲各國普遍領土疆域不大,可供迴旋的餘地小,在大兵團作戰中,每平方公里承受的炮火壓力高的可怕。

歐洲戰場較為發達的鐵路設施,可以讓他們有條件將坦克運輸到距離戰場較近的地方,所以對摩托小時無故障這一指標要求較低。

英法德等國大多在30~50摩托小時之內,既不注重耐用性也不注重速度,更注重火力壓制。

以英國研製的馬克一型和二型坦克,法國聖沙蒙坦克,德國a7v坦克為例,全都是體積驚人的大傢伙。

其坦克裝備的人員從7~14人不等,往往裝備1~3門火炮,3~6挺機槍,速度在每小時10公里以下,彷彿一個笨拙而緩慢的移動鋼鐵堡壘。

英國的馬克坦克就有“陸地巡洋艦”的稱號,分為雄雌兩種,

雄性馬克1型坦克全重28噸,裝配兩門57毫米6磅火炮,和4挺哈氣開斯機槍,坦克乘員14人,火力異常兇猛。

雌性馬克2型只裝備6挺機槍,沒有火炮裝備,是開闊戰線中的鋼鐵堡壘。

在實戰中

這種武器一登場就給德軍造成極大心理壓力,戰場上德軍士兵們看到一個個黑色的。發出奇怪的轟鳴聲的“鋼鐵怪物”,雖然奮起的反抗,卻在這個巨大的“怪物”面前顯得十分無力。

這些鋼鐵怪物在泥濘的彈坑間如履平地般駛過,壓倒了曾阻擋過無數步兵的鐵絲網,越過了塹壕,將德軍的工事碾壓得支離破碎。

乍一出場,就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可是沒過多久,這種坦克的弱點被德方知曉,很快就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予以打擊。

笨拙而緩慢的馬克坦克在密集的炮火直射面前,就是一個個活靶子,在戰場上被打成無數燃燒的廢墟。

高光時刻太短暫,剩下的依然要靠傳統的步兵博殺,坦克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在馬恩河會戰的後期

德軍猛烈的進攻勢頭被遏制,不得不延緩進攻的腳步,後撤至馬恩河一線組織防禦修整,準備發起下一輪進攻。

至此,西線戰場進入塹壕相持階段。

英法聯軍和德軍在法國東北部各省,開始挖掘長達數百公里的戰壕,架設鐵絲網和埋設地雷,形成對峙的僵局。

雙方在戰線上都佈設了數以千計的大炮和更多的機槍,徹底堵死了戰略迂迴的空間,進入了消耗戰階段。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迎來了1915年。

旅居巴黎的李察在新年來臨之際,接到了來自帝國本土的捷報,第3次南美洲戰爭圓滿結束,六國聯手瓜分了巴西。

前後僅僅兩個半月時間,面積高達758萬平方公里的巴西就被撕扯的粉碎。

大唐,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玻利維亞和秘魯六國軍隊,像狼群一樣湧入巴西,瘋狂的搶人,搶地盤,其過程乏善可呈。

抱有大國雄心的巴西完全是一個菜雞,在聯軍的進攻下一觸即潰,很快變得四分五裂。

大唐帝國利用佔據絕對優勢的皇家海軍實行跳點作戰,幾乎將巴西的沿海地區一網打盡,從而拿到了最肥美的部分。

協同作戰的其他各國也各有收穫,難以一一贅述。

至於最後的分割和戰後安排,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平衡各方利益,相互討價還價,最終才能達成共識。

預計這一過程將會比戰爭更耗費時間,但這已經不是當下需要關注的重點了。

大唐帝國軍方對當前的歐洲戰爭進行了沙盤推演,認為戰爭還會擴大到包含奧斯曼帝國在內的近東地區和阿拉伯半島地區。

戰火的蔓延,似乎已經難以避免。

而整場戰爭持續的時間,大唐帝國參謀總部認為將在一年至一年半之間,涉及歐洲各主要國家,近東,北非和阿拉伯半島。

這樣的戰略判斷偏於樂觀,誰也沒有料想到這場全面的歐洲戰爭會演變成第1次世界大戰,其涉及的廣度和烈度,皆史無前例。

首當其衝的,就是德屬海外殖民地。

帝國政府傳來的最新訊息;

英國人以德屬東非為誘餌,試圖勸說大唐帝國駐莫三比克殖民地聯合出兵,佔領相鄰的德屬東非。

這樣一來

大唐帝國等於公開放棄了中立地位,對德宣戰並加入協約國一方,這將大大減緩協約國的軍事壓力和經濟壓力。

李察完全沒有過問此事,帝國皇室和政府也沒有受到英國人的誘導,轉手以太極推手拒絕了。

如今的莫三比克和巴西這兩大塊肥肉,就足夠大唐帝國消化20年,又怎麼能看上貧瘠而乾旱的德屬東非那樣的窮地方。

說實話,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異獸世界!修仙

掙夠一個達不劉

劉協的人生模擬器

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