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柏林

1915年3月初

李察一行抵達柏林,入住了選帝侯大街上的一棟宮殿式豪宅,身份依然是跨國電信公司的副董事長,來自大唐的李姓伯爵。

戰爭時期

德國人體現出了仿若機器一般的高度服從性和紀律性,全國上下被狂熱的愛國情緒所籠罩,綻放出驚人的生產力。

工人在工廠加班加點的勞動,婦女兒童走入田間,彌補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缺口。

整個德國經濟在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全國經濟已經完全轉入戰時體制,實施了嚴格的供應配給制度。

德軍攻入法國的自豪感激勵著每一個人,在如今的西線和東線戰場,訓練有素的德國大軍力抗英,法,俄三國不落下風。

無論東線還是西線,都是德軍佔據著進攻優勢。

這是在什麼情況下取得的輝煌戰績?

由於英國皇家海軍對北大西洋的封鎖,實際上海洋運輸的通道已經被切割的七七八八,進口貿易量大幅縮減。

進口不暢通,出口的工業品自然也不暢通。

原本糧食,煤油,礦產等大宗進口貨物受到極大的制衡,這給德意志帝國帶來了相當大程度的困擾。

好在同盟國集團中奧匈帝國是傳統的糧食生產大國,也是出口大國,能夠滿足德國大部分的糧食進口需求。

洛林阿爾薩斯和魯爾地區的煤礦鐵礦,基本上也能滿足重工業所需,暫時還沒有太大的問題。

至於一些用於生活改善的咖啡,蔗糖,可可,凍肉,罐頭,茶葉,化工業用品那就沒辦法了,只能勒緊褲腰帶少用或者不用。

這裡的每一樣商品,都是黑市上的搶手貨,價格高得出奇。

唯一離不開的就是大唐帝國出產的“抗菌王”,這是德軍前線官兵保命的東西,花費再大的代價也要進口。

在海上進口渠道基本中斷的情況下,德國只有透過陸路走私才能獲得。

一般的走私路線有兩條,一條是經北歐國家輸入德軍佔領的比利時,然後進入德國本土。

另一條經過紅海明珠伏波市或科威特市,從陸路進入利比亞或巴格達,經過奧斯曼帝國,從巴爾幹地區輸入。

第二條道路更加漫長,沿途經過的城鎮眾多,但得益於德國人開闢的中東鐵路,反而是主要的輸入渠道。

戰爭中急需的煤油,潤滑油,硝石,豬鬃,皮革和藥品這些寶貴物資,大多數都從第2條走私渠道輸入。

畢竟奧斯曼帝國也是同盟國的一方,對輸入的物資實施了嚴密的軍事保護,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令人滿意。

大唐帝國一直秉承著中立政策,因為北大西洋貿易商還屢次受到干擾事件,與英法等協約國發生了尖銳矛盾。

現在的協約國軍事集團也好,同盟國軍事集團也好,都非常依賴大唐帝國輸出的物資,所以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李察一行來到了柏林。

下一站

他還計劃訪問法蘭克福,維也納,羅馬,米蘭,都靈,詳盡考察全面大戰中的歐洲各著名城市人文社會情況,從更高的層面詮釋白人族群的價值觀。

入住後的頭一週

這座奢華府邸就接到了雪片般的邀請,各種社會活動和慈善晚宴,還有來自德國軍方釋放的善意。

法國人都知道的道理,德國人自然也明白。

世界電報公司的副董事長,又是大唐帝國貴族,這樣的身份在大唐帝國也是上流社會實權人士,搞到一些“滅菌王”自然輕而易舉。

這些應酬全都推給了許進勳,好在許進軒的秘書班子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為德國人搞來了一大批好東西,包括“滅菌王”。

所憑藉的,就是運輸潛艇。

運輸潛艇是大唐帝國研發的560噸級新式潛艇,不裝備武器,一次可以運輸140噸貨物,航程1200公里。

該潛艇從英國某個秘密港口出發,橫渡英吉利海峽抵達比利時,單航程只有140餘公里,非常便捷。

正常情況下,運輸潛艇在海面上行駛。

往往在清晨或者傍晚視線不良的時候,以潛望鏡深度突破危險的英國皇家海軍封鎖區,然後就可以大搖大擺的浮上海面航行。

哪怕遇到危險,潛入水下就可以躲避英國皇家海軍艦艇的搜尋。

在這個發現潛艇靠眼晴看,發現了也沒什麼有利措施的情況下,運輸潛艇往來英吉利海峽如魚得水。

返回的時候

運輸潛艇滿載著黃金,白銀,珍寶古玩和其他高價值物品,還有少數德國輸出的工業品,例如蔡司望遠鏡,炮兵觀瞄鏡。

這條秘密運輸線並不能改變德國必然戰敗的命運,只不過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財富寶庫上劃了個小口子,日夜不停的嘩嘩流淌……

他們所能交易的最主要商品就是“滅菌王”,剩下的才是電機,潤滑油,咖啡,可可,白酒等物資。

某一天

李察一身典型的德國工人打扮,頭上戴著軟呢帽子,從貧民聚集的萊德利社群走出來,迎面撞到了強行徵兵的一隊城市糾察隊員。

這些城市糾察隊員揹著步槍,白天會四處搜尋街道上的流浪漢,晚上則在酒吧附近拉網,將一些醉漢塞進馬車帶走。

若是有那些遊手好閒的男人,那麼恭喜你了,經過短暫的軍事訓練,很快會出現在西線或者東線戰場上。

猝不及防間

李察轉過街口的時候,距離那十幾名城市糾察隊員已經不遠了。

他站定了身子和對方大眼瞪小眼,僅僅呆立幾秒鐘,他立刻調頭向回狂奔,身後的城市糾察隊員大呼小叫的追了上來。

李察一頭鑽進萊德利社群的大街小巷,邁開長腿狂奔,七繞八繞很快就甩脫了那些人。

他從另一個街口轉出來,看看左右無人注意,便深深的吸了口氣,平復了一路狂奔的喘息,佯作無事地匯入人流中。

想想也好笑

德意志帝國向來是地少人多,也是每年向北美移民的人口大國之一。

自從歐洲戰爭全面爆發以後,來自德國的移民急劇減少,從年均十幾萬至二十餘萬人減少到萬餘人。

若是不出所料,隨著戰爭進入更血腥的塹壕戰消耗階段,移民人數還將大幅減少。

毫無疑問

這些人都消耗在了塹壕中,成為德國付出戰爭代價的一部分。

德國在1914年人口就超過了6500萬,在歐洲列強中僅次於沙俄,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2位,實力非常強勁。

若威廉二世有耐心再等上個20年,整個德國的人口將達到8,500萬~9,000萬,實力更上一個臺階。

僅以人口而論,就是英,法兩國之和。

若那時候發難,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至少有7成以上的勝算。

可惜沒有如果

李察清楚的知道德國即便在100多年後,總人口也僅僅是8000多萬。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了太多的青壯男性,犧牲了德意志民族的未來。

在李察的親身走訪中,就能非常清晰的感受這種變化。

當今時代的英法德等國普通家庭,一對夫妻平均養育5~6個孩子,英國家庭變少一些,每個家庭平均養育個孩子。

德國家庭多一些,每個家庭平均養育個孩子。

戰爭推遲20年,整個社會人口規模就要擴大1/3。

大唐帝國就是和平的最大受益者,帝國本土自建立以來,70年沒有經受過戰亂,人口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

在1915年初,大唐帝國總人口已經達到億,規模是沙俄 億人口,加上德國6,000萬人口之和。

若是打一場歐戰規模的大戰,人口增長的曲線就會被生生打斷。

德國現在就是這樣,無論城市鄉村青壯年人口眾多,整個國傢俱有很強的年青化優勢,出於人口和經濟爆發性增長的階段。

若是能沉下心來再發展20年,德意志民族的未來不可限量。

可惜沒有如果

整個德意志民族都在為威廉二世的勃勃野心買單,城市供應緊缺,工人依然勒緊褲腰帶滿腔熱情的工作,支援前線戰爭。

但熱情沒辦法當面包吃,有法年復一年的支撐下去。

李察這段時間在柏林的觀察,看到最活躍的就是猶太高利貸者,他們囤積居奇,哄抬物價。

在麵包供應短缺的時候,一塊麵包售價是戰前的5~6倍,一盒滅菌王是售價的幾十倍。

難怪德國民眾極度憎惡這些猶太金融家,所謂人在做,天在看,總有報應的時候。

這些猶太人在北美沒有一丁點的影響力,但在歐洲各國的能量可都不小,也包括英國與法國。

李察只是以一個冷靜旁觀者的身份,細心的觀察歐洲各國在戰爭時期的社會人文情況,這是讓他非常感興趣的新課題。

他不會插手其中,更不會試圖改變什麼?

唯一改變的東西,就是歐洲各國劫掠的華夏文物和古董,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北美大陸轉移。

同樣轉移的還有歐洲各國的古董珍玩,古埃及以及近東地區各國的文物等等,隨同大了歐洲的財富流入北美。

進入了新一年

隨著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兩大軍事集團在近東地區和阿拉伯半島的戰爭陸續爆發,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大唐帝國在紅海地區的利益。

對此,大唐帝國做出了迅速的軍事應對。

1915年4月7~11日

海灣的科威特地區,阿布扎比地區,葉門地區和吉達地區,先後正式宣佈脫離奧斯曼帝國,實施政治軍事獨立。

其後不久

上述各地區陸續宣佈歸附大唐帝國,成為其海外省之一,分別是吉達省,葉門省,科威特省(包含卡達)和阿布扎比省,共計4個海外省。

這些地區就像李察所說的那樣瓜熟蒂落,幾乎沒有引起多大的社會波動,也沒有多少的反對力量,順利的就納入了帝國海外殖民統治區域。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天

純潔匕首